烤茶新發現:住樓房沒有火塘也可以用土陶烤茶,味道還真不錯

2020-12-20 書影

烤茶是雲南大理白族人喜歡的一種飲茶方式,據說有幾百年歷史了,現在農村裡依然有些老年人在火塘邊烤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紛紛蓋起了樓房,火塘沒有了,烤茶也面臨斷代。

不久前到雲南劍川遊玩,在一家叫「尚軒閣」的陶藝館看到一種當地土陶製作的烤茶器具,把用火塘邊的炭火烤茶方法改良成樓房內也可以烤的新茶藝,烤茶用具可以在任何場合使用了。

具體方法是把一塊酒精塊放入土陶烤器中點燃,由於土陶耐高溫,怎麼燒都不會炸裂,可以安全的使用,然後把烤茶罐放在火上烤熱。

等烤茶罐的溫度上來加入適當茶葉,一般的雲南綠茶就可以,烤茶似乎不太講究茶葉,但云南以本地茶或青茶為主。

把放了茶葉的烤灌繼續放在火上烤大約一兩分多鐘。

這期間要不斷的晃動烤茶罐,使裡面的茶葉均勻受熱,這個環節其實就是不斷的抖動,也叫「百抖茶」,老的方法,火塘邊也是這麼烤。

等烤制的茶葉散發出香味就可以了,這時要倒入滾燙的開水,這個環節往往會有響聲和茶沫溢出,也叫「響茶」,也是激動人心的一個時刻,當然了操作也要認真小心,別燙著。

這時是茶氣四溢,滿室茶香了,等待的人們會躍躍欲試了......

再把茶水慢慢的倒入公道杯,然後分配下去。可以頭杯茶濃些,接下來衝淡,體現白族「三道茶」魅力,即「頭苦、二甜、三回味」。

烤茶的最大魅力是能將茶葉的香氣與甘冽體現出來,同平常泡茶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品味茶最本色的內涵與味道,一飲忘不掉。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有多種衝、泡、沏方法,但小編覺得烤茶和煮茶才是最根本的回歸,也是茶的最完美展示。酒精烤茶同炭火烤茶雖然還有些差距,但味道已經非常的接近了。

當然烤茶不是劍川白族人的獨有方式,雲貴川很多地方都有,而且也是各有特色,但用這套土陶茶具在室內烤無疑是大大擴展了烤茶的應用範圍,也為住樓房和「高屋」的人多了一項飲茶方式,為這聰明的發明者點讚。

相關焦點

  • 烤茶,少數民族的靈性之物,每一杯都那麼美好
    可「烤茶」一詞,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應該還很新鮮。什麼是烤茶?如何做烤茶……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烤茶的那些事兒。烤茶,又稱「百抖茶」,出現在雲南大理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彝族、白族的一種喝茶方式。據《茶經》記載,早在唐朝時期,人們便有飲用烤茶之習,古人將制好的茶餅直接放在炭火上,待捲曲的茶餅伸展開,再經火炙烤多次。
  • 黔茶文化 烤茶為先 貴州威寧烏撒烤茶
    烏撒先民是古夜郎國的諦造者,也是發現茶、利用茶最早的民族。漢使唐蒙出使夜郎,在夜郎市上發現有「茶、蜜」的記載,和這裡至今沿襲著飲用「罐罐茶」的習俗就是最有力的佐證。所謂「罐罐茶」,即將當地土茶(尤以香爐山上之茶為上)用特製的烤茶罐置於炭火上烤炙,再用沸水衝泡後飲用。
  • 有沒有一款茶你喝了難受?這是茶問題呢?還是自己身體原因
    《1》煮了一壺老普洱(生茶),三師兄弟就不由的進入侃大山的下午茶,普通師兄說到「普洱茶生餅老茶,家裡一堆以前都沒有喝,只有他老爸,再拿來做烤茶。那會像如今這樣煮著喝。」普亮師兄「老茶做烤茶,好喝嗎?不過很殺菌哦!」
  • 火塘燒起,怎少得了糯米粑粑
    在鄉村,已經有人家開始「貓冬」了,火塘也燒起來了。說起火塘,也算是湘北鄉村人家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冬天,以前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燒火塘,柴火一旺,家裡頭就暖了。現在雖然生活好了,很多人家有了空調、有了電熱毯,但是一般的人家,即使是重新蓋了房子,也會留出一間屋,用來燒火塘,燻臘肉。    說起這火塘,除了暖以外,最重要的印象當屬吃了。
  • 在農村,時常能見到沒有裝修,也不住人的樓房,是為啥?
    但是建完房子後,很多人的手裡都已經沒有積蓄了,甚至還負有外債。而裝修也需要花費不少錢,一時間難以拿出那麼錢,因此只能先暫時放在那裡,出去再打幾年工,等緩過勁了以後再裝修。2、給兒子做婚房用的,但兒子還沒到結婚的年齡在農村,很多新建的樓房都是給兒子做婚房用的,現在的農村如果家裡還是以前土房子,沒有樓房的話,給孩子說媒的都很少,覺得這家人窮。雖然兒子還沒有到結婚的年齡,但是很多有條件的家庭依然選擇提前建樓房,為兒子以後娶媳婦做好準備。
  • 新住樓房比較乾燥,這5種花卉耐旱,適合在新住的樓房裡養
    文/阿宏導讀:在農村養花相對而言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城裡的樓房上養花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很多時候剛搬入樓房,養盆栽容易只剩下一個花盆,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樓房裡面的空氣比較乾燥,農村來講,植被覆蓋率高相對而言環境比較好一點
  • 用砂鍋烤紅薯,簡單方便,味道真不錯,比外面賣的還好吃
    用砂鍋烤紅薯,簡單方便,味道真不錯,比外面賣的還好吃對於經常做飯的人來說,各種炊具都是不能缺的,比如砂鍋就是其中之一。砂鍋一般都是用來燉菜或者是煮湯的,而且砂鍋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煮出來的湯味道更加濃鬱。
  • 火塘裡烤出的人生百味
    對於土家人來說,古老的向火方式是火塘。火塘,又叫火鋪。在我兒時記憶中,在外婆家見過那樣古老的火塘。火塘,就是在屋裡挖一個長約五尺、寬約三尺、深約一尺五的土坑,用石塊沿坑的四周內壁嵌進去。火塘周圍的板壁被煙燻得發黑,有種渾濁的柴火味道。火塘頂上掛著燻得油黑的臘肉,香腸,豬蹄等。
  • 高層樓房窗戶怎麼清潔 住高層樓房的注意事項
    居住在高層樓的人雖然是能夠見到美麗的風景,但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窗戶處於比較邋遢的狀態,此時需要對窗戶進行清潔,高層樓房窗戶怎麼清潔?居住在高層的樓房裡,也要能夠清楚相關事宜,來看看住高層樓房的注意事項吧。
  • 彝族人永不熄滅的火塘
    火塘,是彝族人的靈魂,彝族人對待火塘的態度是非常嚴肅的,火塘的鍋莊石或三腳架,不能用腳去踩,更不能往火塘裡吐唾沫,燒烤不潔之物,並禁忌在火塘邊裸露身體。
  • 古法柴燒土陶,那不可思議的窯變之美一一探訪會澤縣土陶傳人鄧科滿
    一個麗日,我和好友慕名來到了距離會澤縣城東郊約五公裡的寶雲街道華泥社區挖泥寨,拜訪會澤土陶創始人鄧伯生第九代傳人鄧科滿,學習了解聲名遠播的土陶製作工藝。 待自己的陶藝創作小有所成後,立志建設家鄉、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會澤土陶藝術、復興古法柴燒的鄧師傅創辦了陶藝培訓班,讓更多人能夠接觸、了解、熱愛、擁有會澤陶藝品,他還帶動村裡好幾個年輕人跟他一起學習土陶技藝,創建土陶小鎮初現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