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遊戲《中國式家長》火了,玩家以家長的身份培養孩子,從讀書到相親到工作,一切都有父母的插手,看最後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一起聊聊這款遊戲。
《中國式家長》的成功之處在於定位非常明確,也確實很好地結合了中國式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和吐槽,非常貼近生活,比如拜年、考分後爸媽的教訓、面子攀比…因為來自生活,所以很真實,更容易激發情懷
《中國式家長》算是把中國的家庭教育研究的相當透徹了,「父母愛我們,但是用錯了方式」
一方面嚴格管教孩子,另一方面又特別愛自己的孩子,不願自己的孩子獨立出去,一般通過指責、貶低、不信任等方式幹擾與控制孩子。
被控制的孩子特徵:
兒童期比較乖巧懂事,成績不會太差,願意為他人付出。
初中時期成績下滑(相對小學),如果下滑的嚴重,一般伴隨被孤立與被欺負,如果成績上遊,一般較為孤傲,理想強烈。
高中期成績下滑嚴重,人際關係敏感,一方面渴望社交,另一方面又過分關注自我導致交友狀況糟糕。
成年早期較為嚴重者會與戀人有較大障礙,一般表現兩種極端狀況:過分控制自己的伴侶;在伴侶面前過分喪失自尊。有焦慮症、社交障礙、依戀障礙等風險。
不管我們是否已經為人父母或者尚未為人父母,這款遊戲都帶有極大的諷刺性。中國式的家長,有著傳統的家庭教育的詬病,什麼都要替孩子做主,孩子仿佛是第二個童年的自己,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到孩子身上。有許多玩家反應,玩了六代一個清華都沒考上,看著一代代的孩子都沒有成功,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變成了曾經討厭的模樣。
不過這款遊戲情懷居多,它把高考和人生掛鈎了,雖然確實通常如此,但是實際上還有考研等機會。
其次,為什麼我一定要談戀愛?我就不能認真學習嗎?而且還得被安排相親,我就不能自己找對象嗎?最重要的是,我就不能孤獨終老嗎?憑什麼一定要結婚?
在這個遊戲中,玩家以為自己是孩子,但其實玩家才是真正的「家長」。這遊戲看似是對中國式家長的吐槽和反思,但其實骨子裡是中國式家長的價值教育的延續,玩家們將在遊戲中繼續追求由現實父母所灌輸的價值觀,自己當自己的家長訓練自己的屬性,看上去很自由是不是?但最厲害的精神操控,就是要讓你以為自己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