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一個隨機小調查,當下10個人當中只有1個人在2個月內完整地讀完了一本書;有2個人只是見到自己感興趣的書才隨意翻閱一下並沒有認真地讀完;剩下7個人根本沒有讀書的欲望和衝動。
那麼,現代人靠什麼補充精神食糧?老話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不是這句話過時了?
不久前俞敏洪說:「一群不讀書的人在教人讀書……」其實,這句話是針對教師界說的,映襯出了老師們的境況。
誠然,很多教師也很不容易,收不不高也十分的辛苦,開班補課創收被制止,外界的高收入,光怪陸離的生活也在時時誘惑著。學校的事一堆,家裡的事一筐,上班考核,下班忙家務、帶孩子、背課,補充點新知識完全靠不了系統地研究一本書,或者根本沒有時間,也靜不下心,只有靠同行之間的交流,上級的文件精神,說實在的一個字「累」,看書學習免談
豈止是老師,各行各業都存在著這種現象。生活的節奏、環境,似乎不再是讀書居上,大夥在一起議論得最多的還是吃穿住用,每天都要想著賺錢,忙著賺錢,一不留神自己就會落下一大截。人與人之間精神上的東西看不見,但別人換車了、買房了你看得真真的。書嘛,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
再者,現在五花八門的自媒體平臺不計其數,每天的諮詢、網文、小視頻、娛樂搞笑,早已佔據了半壁江山。手機隨身的今天,很多連結打開手機就能映入眼帘,你不看都不行。這些零星散碎的信息能把你的腦袋塞得滿滿的,似乎已經裝不下一本書了。
在家裡,是不是孩子的作業你已經輔導不下去了?孩子說的話有些你也聽不懂了,像聽天書一般。這並不是說你的知識水平要與孩子同步提高,而是這種現象已向你發出了一個信號,你落後了,該充電了,你和孩子已經有了代溝,你與時代已經在慢慢脫鉤。所以,讀幾本讀書提升一下自己,補充一下精神食糧是十分有必要的。
現在的人很空,可能不物質上的原因,糾其緣由是方向的迷失,不知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哪裡?但讀書恰恰能解決這些問題。「書中自有黃金屋」就是這個道理。
目前真正能靜心讀書的應該是學術屆和專業人士,為了獲取一個課題、一種技能不得不放下其它,苦心鑽研,捧書苦讀,甚至挑燈夜戰。可以說這類人群是目前真正讀書的人群。
疫情期間有多少專家團隊為了攻克病毒,不知要查閱多少資料?每一款防護設備的誕生,每一款疫苗的研發都要從書本到實踐反覆演練。
所以說,真正能對人生起作用的正能量價值導向還是書本,而不是太多的、無聊的逗樂和搞笑。
抗疫一線的專家院士李蘭娟說:「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逐步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她提出:「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技術人員,讓孩子們明白真正偶像的含義!加強管控娛樂圈某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國之棟梁」!
父輩的年代曾批判過「讀書無用論」,今天重提這個話題,是現實已經告訴我們:真才實學對自己有用,對社會有用,對國家有用,別讓生活掏空了自己。
無論你多忙,無論小視頻多精彩,別忘了枕邊放一本書,細細地去品味它,長此以往你的腦袋就不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