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一個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看看中超剛剛公布的首批三名職業裁判之一的傅明,人家可就能一天之內,兩登熱搜榜了!
先是在魯能VS建業的中超之戰中,因對傅明執法不滿,魯能已上訴,稱其有「四次執法錯誤嫌疑」,傅明因此上了熱搜榜。
不過,這還沒完呢!很快,又有萬能的網友,搜索出傅明的論文,查重率竟然高達54.84%;此後,還有網友稱,傅明的另一篇論文,查重率更是高達80%以上云云——當然,這些傳言,尚未得到最後證實,其真偽,也有待傅明本人的回應,與有關部門的核查結果。
據悉,傅明這篇查重率高達54.84%的論文,疑似其發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深造時,其研究方向為「高校足球推廣及研究」。於是,傅明再次登上了熱搜榜,並一路上躥至第19名。
此前,演員翟天臨論文抄襲事件,已鬧得沸沸揚揚——「學術失信」事件,正損害著學術人的誠信底線,也侵蝕著社會的誠信基礎,如果這次傅明被查清真是論文抄襲的話,這肯定會對其個人信用產生極大的動搖。
我們雖不能說,因為翟天臨抄襲,他就不能成為一名好演員了;也不能說,傅明如果論文抄襲,他就要被一棍子打死,不能當個好裁判了。
但是,作為公眾人物,首先是其個人形象受損,這是不爭事實;二是人們就會從此用懷疑的目光觀察其行為,不信任感甚至會伴隨其終生了;三是名人的影響效應下,人們或社會,或更難以接受曾經誠信失陷者的品格了。
在古代,我們這個重文的國度,如果被查出是「文抄公」,不僅會受到法律制裁,更是一輩子就完了,再無人會相信之,其必然陷入萬眾唾罵之中,並被寫在恥辱柱上。
當然,在當代,或許我們有了更為寬容的機制、寬容心態的人們與理念,或不必因為一次論文抄襲,就要將翟天臨、傅明們一棍子打死,但翟天臨還想演一個有信用、講誠信的主角,是不是就顯得很滑稽了呢?
對於傅明而言,是不是在重要的比賽場次,因抄襲失信事件,就有可能在一種不信任感的籠罩之下,他就有可能失去執裁的機會呢?還有,要想成為亞洲或國際重要比賽的裁判,傅明也會因此黑點,而難有機會了吧?
用失信給自己寫下一個黑點,你怎可能在這抹黑色中,尋找到光明?
(如涉版權,請予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