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17時15分, 雁塔區丈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人去樓空。
2015年,西安開始實施分級診療制度,首診在社區的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市民就醫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記者走訪我市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現,一些服務細節亟待完善:有的科室正常上班時間不見醫生,有的醫生服務態度有待提高,有的中心未到下班時間已人去樓空。
有些科室上班時間不見醫生
1月16日17時左右,記者來到了蓮湖區北院門西大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口還掛著蓮湖區紅十字會醫院的牌子,前臺導醫說:「兩家是一家醫院。」
記者以頭暈和頭痛為由,隨機走進一樓診室,診室裡面有三四個患者一位醫生。等他們看完病後,這名醫生詳細詢問了記者的病情,又量了血壓,他說記者血壓偏低,脈壓差有點小,他分析頭暈頭痛可能是頸椎壓迫神經所致,建議記者到四樓康復科進行推拿或理療。隨後,記者走上四樓,醫生辦公室空無一人,在理療室見到一位理療師,讓幫忙叫一下醫生,他撥通了一位王姓專家的電話,這位醫生稱要開會來不了。理療師告訴記者,康復科總共有兩位專家,一位請假了,另一位開會,他建議記者第二天早上8點過來。
當記者準備離開時,看到四樓醫生辦公室有一人在電腦上查資料。記者問:「您是醫生嗎?可以給我看一下頭痛嗎?」此人很不耐煩地說:「我是醫生,但你的問題我解決不了。」正當記者疑惑時,這位醫務人員表示:「剛才你(在理療室)說話我都聽見了,不是所有的大夫都能看病,這就好比廚師不可能會做所有的菜,希望你能理解。」
無奈之下記者又回到一樓,找到接診的那位醫生說明了情況,他隨機給記者開了兩種藥:生脈飲和銀杏葉片,稱一個是調節脈壓差的,一個是活血化瘀的。記者問還要再檢查嗎?他說可以檢查,檢查費140元,可檢查頸椎四個部位,卻沒有開檢查單。
「看病可以,但取不了藥」
1月16日17時25分,記者來到位於長安區東韋村附近的韋曲老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走進該中心,整個門診大樓內人聲嘈雜,不時有穿白大褂的醫務人員進出辦公室,記者諮詢收費處工作人員是「怎麼回事」,該工作人員連忙揮手示意,「我們快下班了,你要看病要抓緊」。記者隨後一路小跑來到掛有「全科醫生」牌子的辦公室,裡面有兩名病人正在就診,得知記者是「咽喉痛、咳嗽」的症狀時,用手向隔壁房間指了指「去隔壁看」。記者又來到隔壁科室,一名女大夫正準備脫掉白大褂出門,見到記者進門又穿上了,詢問病情後說,「現在藥房已經下班了,看病可以,但取不了藥。」記者看了一下表,此刻是17時27分。「你們不是下午5點半才下班,不是還有幾分鐘嗎?」面對記者的疑問,這位女大夫也只能無奈表示「沒辦法」。
「人走完了就下班了」
17日17時15分,記者來到位於高新六路和茶張路十字西南角的雁塔區丈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外面的鐵柵欄門已經緊閉,不時還有一些人向外走。記者隨即叫住了一人,告訴自己要打針,這位女士說已經下班了,明天再來吧。記者問你們什麼時候下班,她說「人走完了就下班了」。
當記者往裡走打算看看大樓裡是否還有工作人員時,門口的保安攔住說已經下班了,有事情明天再來吧。
隨後,記者撥通了雁塔區衛計局的電話,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上下班時間都是自行設定,局裡不做統一規定,但一般情況下都是下午5點半下班。 文/圖 本報記者
(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