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的養豬行業的確讓很多人都看得眼紅,生豬行情利好,養豬人一頭豬淨賺2000,而且國家還大力支持養豬人復產擴欄,不僅增加生豬補貼的範圍,還主動為養豬人貸款貼息,幫助養豬人加速恢復產能。而在各省有關三農的報導裡,也經常會看到這家政府斥資幾個億為養豬人謀福利,或那個企業又投入了幾千萬建設新豬場。
看似養豬行情繁華的背後,養豬人卻是深深的無奈,說道:「生豬補貼看似門檻低,給錢多,實際上卻並不好拿。」那麼生豬補貼你有沒有領到?它到底是「及時雨」,還是「畫餅充飢」?如今處境尷尬的散養戶又該何去何從?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聊一聊。
百頭養豬場能領多少補貼
為了鼓勵我國農業的發展,一直以來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有一定的補貼。以生豬行業為例,原先是年出欄量超過500頭的豬場給予補貼。但現在為了鼓勵養豬人補欄,所以年出欄量縮減到了50頭,養豬人引進的每頭能繁育母豬,補貼50元。如果是新建的豬場每平補40元,沼氣池一平米150元。
如果生豬在養殖的過程中,意外病死。經報備之後,無害化處理一頭就有80元的補貼,如果確定是「非瘟」導致的一頭將有1500元的補貼。散養戶除了生豬補貼之外,還有有關生豬保險的政策,國家承擔一部分,個人承擔一部分,用於彌補養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規模豬場更佔優勢
從上述生豬補貼的範圍來看,養豬人應該是比較開心的,畢竟門檻降低、補貼力度加大,就連病豬死亡都有報銷的門路。那為何一些養豬人卻並不認為生豬補貼是「及時雨」,而是「畫餅充飢」呢?這主要是因為在生豬補貼的條程中,更多的還是指向規模豬場。
綜合各地規模豬場的補貼,生豬年出欄低於1000頭的,約補貼20萬;生豬年出欄低於2000頭的,補貼40萬;生豬年出欄低於3000頭的,補貼60萬以此類推。同時,各地方還增加了出欄競爭賽,出欄最多的豬場還將得到高額獎勵金。出欄最多的省份也將獲得國家給予的財政支出。而這些條件散養戶是很難達到的。
散養戶未來的路在何方
有關散養戶的未來,養豬人也是兵分兩路。有的人認為:「散養戶是我國的主力軍,符合我國國情,所以後市散養戶仍是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億萬萬的散養戶也不可能在一時間就全部抹掉。」
也有養豬人認為:「不管是從如今的建場規章,還是從生豬補貼上來看,國家明顯是大力支持規模豬場的發展。所以後市散養戶也會隨著政策的不管變換而減少,規模豬場才是未來的大趨勢。」
編者認為:目前為了大力鼓勵生豬復產,各省可謂是用勁渾身解數,盼望著養豬人多補欄,多養豬。可補欄復產的養豬人多了,產能過剩,生豬價走跌,到時候誰又能為養豬人殫精竭慮?政策雖好,也有時效性,行情雖美,也會凋零。就像是現在的生豬行情看似紅火,卻悄然衰敗。
如果你也關注三農政策、養殖、宅基地、農村農民的那些事,就快快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