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老虎傷人事件:社會規則哪容得僥倖心理?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老虎傷人事件,無疑是個悲劇。不該演變成輿論的狂歡。

  但事發幾天來,輿論的「老虎」一直在不停地撕咬著被老虎咬傷的不幸女人和這個遭遇了不幸的家庭。

  對於女子下車的原因,有說是夫妻吵架的,有說女子嫌男人開車「太肉」的,有說是女子身體不舒服想換座位的,有說是女子以為已經到了安全區的……

  對於責任劃分,成千上萬個「分析家」冒了出來。有人直指動物園管理失責,有人譴責動物園的老虎平時一直餓肚子,有人大罵動物園沒人性:為何不當場擊斃老虎?

  段子手們也不消停。昨天,一條戲謔段子在微信、微博群和朋友圈瘋轉:北京野生動物園老虎叼走一個下車的女人後,全國各大城市的中年成功男人紛紛以各種理由,帶老婆駕車奔赴北京,他們的計劃就是自駕遊玩野生動物園,園內遊玩途中故意和老婆吵架,刺激老婆下車,然後關上車門;這引起了北京成功男人的強烈不滿,他們說目前動物園的老虎連北京的老婆都吃不完,外地的就別來搗亂了。

  還有一個流傳洶湧的段子是:針對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咬人視頻,網絡觀點集中如下: 1.不做死就不會死,動物園無責任! 2.不愧是野生動物園,保持動物野性做得不錯,值得一去! 3.母老虎遭遇真老虎,最後發現自己是紙老虎! 4.低智商必須被淘汰,這智商活著也沒意思! 5.肯定是親媽,不是婆婆! 6.想當母老虎也要分地方! 7.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首新版《北京歡迎你》也開始流傳:北京歡迎你,為你納妾騰地,八達嶺的老虎充滿了朝氣。北京歡迎你,在動物園中下妻……

  《新華每日電訊》出來說話了:評論永遠不能跑在事實的前面,不能為了顯得深刻和與眾不同而無視事實。目前能得出的教訓只能是:這種情況下必須嚴格遵守動物園的管理規定,無論如何都不能下車。

  《人民日報》發文,輿論別成另一隻「老虎」:輿論場上,猜疑的、指責的、嘲弄的、演繹的,依然不乏少數,甚至還有人因為遊客自行下車這一細節,而用「活該」甚至「作死」這樣的詞來表達。難怪,很多人看到諸如此類的文章和議論,忍不住說:起碼的同情心都到哪裡去了?我們不是都無比渴望「社會是溫暖的」,為什麼卻對一起悲劇當事人如此刻薄與冷漠呢?

  有學者認為,此事可思考的有很多:擇偶標準之性格因素,遊園之規則意識,國民素質之母老虎氣質,汽車副駕該不該上鎖……

  重慶經濟日報前總編、老作家許大立認為,不管最終認定的責任在誰,這起野生動物園裡的「老虎吃人」悲劇,說到底只是一個偶然事件,過多的解讀純屬吃飽了撐的。

  筆者以為,這件事的確不複雜,兩個字說完了:因果。

  就這件事來說,不管是誰的責任,都是因果使然。如果說是動物園的責任,也是動物園疏忽之因帶來的傷人之「果」;如果說是女子的責任,也是女子的因果:在不該開車門的地方開車門,在不該下車的地方下車。無論有百種原因,有條底線不可觸碰,那就是:在猛獸區不得下車。這是規則,是保命規則。一個人首先自己得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不遵守規則,「果」遲早會落在自己頭上。100次在十字路口闖紅燈可能沒事,也許到了101次時,「果」就來了。

  不守規則者,必被任性所傷;不信因果者,必落下因果。因果不空,屢試不爽。

(責任編輯:李焱)

相關焦點

  • 八達嶺老虎傷人事件的反思:別讓輿論「猛於虎」
    可是,人們,廣大的人們不僅毫無同情之心,全無反思之意,反而極盡諷刺、挖苦、嘲笑之能事,且毫無愧意。這種毫無人性的道德觀、價值觀,豈不比吃人的老虎還冷血!  人們應該懂得,規則是用來遵守的,但不等於違反規則的人都「該死」,否則,每個人都有太多「該死」的理由,比如闖紅燈,在火車站站臺吐痰(本月曾發生「男子因隨地吐痰被人推下火車站臺險喪命」事件)等。
  • 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思索:比猛獸更可怕是冷漠
    網民一方,不少人化身「名偵探」,在網絡上尋找蛛絲馬跡,推測和還原「事件真相」、指出「問題癥結」、劃定「各方責任」、揣測「當事人心理」……例如,有不少網友認為「以為已經出園」的託詞「站不住腳」,有推卸責任的嫌疑。證據就是:出事景區內有很多安全提示牌,園中廣播反覆提醒遊客禁止下車。事發後,相關部門發言人也表示,受傷女子下車前「巡邏車還用喇叭喊,讓她別下來,她還是下來了」。
  • 貴陽一動物園遊客扮猴逗虎 網友:別忘了老虎傷人事件
    最近,網上在傳播一段遊客挑逗老虎的視頻。一年輕男子在黔靈山公園動物園猛獸區,上躥下跳耍猴拳,逗得籠內的老虎一驚一乍。視頻在網上炸開了鍋。有網友以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為例,對該男子的行為進行指責。
  • 老虎傷人後,是應該關起來還是殺掉?聽聽專家怎麼說
    北宋詩人孫光憲所撰的《北夢瑣言》中,記載了這麼一句話:「凡死於虎,溺於水之鬼為倀,需得一人代之。」 其中的意思,便是一個人若被老虎咬死,則會變成倀鬼附在老虎身上。倘若需要解脫而去重新投胎的話,便需要驅使老虎再殺一人來替換自己。正因如此,「為虎作倀」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了。
  • 老虎咬人,說「賤人該死」何居心
    想不到7月23日北京八達嶺動物園「老虎咬人」的事件,成為輿論場的撕裂大戰。可以批評她沒有規則意識,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但是有必要對她進行人格上的侮辱和鞭撻嗎?關於她是「小三」,她是「醫鬧」的謠言,明顯沒有事實依據,但是很多人還是樂此不疲地傳播,就差直接喊出「賤人該死,老虎替天行道」了。  這背後暴戾的社會集體無意識,難道不比老虎更可怕嗎?漫說這些都是謠言,即便受害者是所謂「小三」「醫鬧」,她就該被老虎咬死嗎?
  • 我們要樹立規則意識,從小事做起,維護社會秩序安全
    樹立規則意識,保護自身安全,在當今社會上,現實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人到處可見,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普遍存在,網絡上電視上經常會報導哪個市,哪個省哪個縣,出現了什麼人因不遵守交通規則而遭受生命危險的事情,在春節那段時間網上就報導了某市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那個人和他的妻子一起到動物園觀賞,但因為他本人不因為不想交門票錢而翻越圍牆進入。
  • 高中生議論文:共同守規則,方能安社會
    針對此類案件,社會上出現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分析事故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僥倖心理在搞鬼,不是嗎?你我都無視規則,心存僥倖,企圖節省一點的時間。然而這不是在跟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諸如社會上所瘋傳的動物園事件一樣,遊客為了逃門票,翻過牆壁走到內側去觀看老虎,可結果呢?結果可想而知,又一個糊途人士白白送了性命。
  • 對「老虎吃人」索賠156萬,不能只有情緒渲洩,還應釋放權利理性
    未盡到責任,侵害了權利,該賠償的賠償,該堵的權利保障漏洞及時堵上;已經盡到責任,權利人存在嚴重過錯,該反思的反思,汲取教訓。只有以法律為唯一標準,自身敬畏與尊重權利相結合,才可能最大程度避免悲劇的發生,這遠比事後「人死為大」抑或「規則敬畏」各執一端的爭議要有益得多。期待裁決給「老虎吃人」事件畫上句號,釋放出更多權利的理性。
  • 面試熱點話題預測(十七)老虎傷人、抵制樂天、無人超市
    公眾號做得粗陋,是因為沒有時間精心裝潢,環境差了點,但菜是好菜。老虎傷人,誰人之過?       面試模擬題預測:       1月29日下午,雅戈爾動物園發生老虎傷人事件,致一人死亡。有人認為,園方有過錯,應當承擔責任。也有人認為,園方已盡相應義務,不應擔責。對此,你怎麼看?
  • 解密「老虎襲人」事件背後的旅遊保險:壽險理賠無爭議 旅意險免責...
    該事件引發的有關遵守規則,或有關道德追責的輿論紛爭或許至今無解,但後續事件中,有關保險賠付的焦點話題,卻是能以法理為據、以實事為本來進行詳細解析的。有關保險,大眾關心的也不外乎以下幾方面:在類似事件中,旅遊保險到底能不能賠付?在八達嶺老虎襲人事件中,保險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這種情況下,保險是否會全額賠付,賠付的機率有多大?
  • 老虎傷人事件吸引人們的目光,然而在印尼卻有令人想像不到的情況發生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老虎是森林之王,是公認最兇猛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它擁有龐大的體型和鋒利的牙齒,許多曾經見過老虎的人都很怕他,不敢接近,曾經網際網路報導的老虎傷人事件更是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然而在印尼卻有令人想像不到的情況發生。
  • 便利店逃單:認知偏差的僥倖心理,使人鋌而走險,這是不可取的
    一、僥倖心理僥倖心理,就是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違反那些為了維護事物發展而制定的規則,想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來行事就能使事物按著自己的願望發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結果。僥倖心理古時候就有記載,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就屬於典型的僥倖心理。
  • 八達嶺動物園老虎傷人誰之過?籤「生死狀」可否免責
    7月23日15時許,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內發生一起老虎傷人事件,致1人死亡1人受傷。此次事件一經報導,迅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而在7月24日,央視新聞通過秒拍首次曝光當天動物園的監控視頻,進一步將該事件白熱化。
  • 《墨菲定律》泰坦號「預警」不可能的事都發生了,更何況是僥倖
    在古代,環境還沒有被破壞得這麼厲害,山上有老虎是常有的事,儘管一隻老虎的領地可達數平方千米,但它也不是天天在領地閒逛,所以,你上一次山遇到老虎的概率也不高,但是如果每天都上山的話,總有一天會碰到的。有的人還不戴口罩,難道都忘記了15秒內感染的事件了嗎?那麼多醫護人員的心血,守護的陣地,被這些人的僥倖心理感到唏噓。近期接連幾個監獄爆出許多感染,更是令人氣憤!我們在一些無法做到真正分開隔離的地方,像監獄,養老院,福利院之類的場所,沒有疏忽,沒有想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 八達嶺老虎傷人案當事人:被老虎拖走的那段記憶想不起來
    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老虎傷人事件過去一年多後,12月19日上午,該案件在延慶區法院正式開庭審理,但未當庭宣判。對於當時被老虎拖走後深陷輿論風波的趙琳(化名)而言,她已經不再過多關注輿論,只求能儘快恢復自己的生活,她出院後曾找過幾次工作,但被認出後就被辭退了。
  • 《墨菲定律》僥倖心理,失敗路上的「試金石」
    而從消極的一面來講,便是我們老話常說的『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不管是一枚硬幣的正面還是反面,都是我今天想要討論的一個主題——『僥倖心理』。比如生活中,我們趕路時候的偶爾闖一下紅燈,和朋友推杯換盞後的偶爾一次酒後駕駛。比如生活中,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不惜以身犯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老虎吃土」當反思動物園野蠻生長
    然而,這些野生世界虎,如今更多的出現在動物園、馬戲團中,因為人類的破壞,老虎的活動範圍和食物大大減少。可見,武漢動物園發生「老虎吃土」現象,就是典型例證之一。  多年來,出於牟利的衝動,各地盲目建設野生動物園,目前全國至少有200家,而在美國也只有為數不多的5、6家野生動物園。國內這些動物園,因經營管理不善,惡性競爭極其嚴重,普遍陷入了舉步維艱、進退兩難的困境。
  • 規則是需要敬畏的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有幾個人為了逃票,翻越了動物園的圍牆,他不知道這圍牆後邊的動物是兇殘的老虎,,他跳進了老虎活動的區域,老虎就把他當成了獵物,撲向了這位遊客,工作人員趕來後立刻用很多辦法驅趕老虎,但是老虎還是咬傷了這位遊客,最後沒辦法,只好擊斃了攻擊遊客的這隻老虎,這位遊客被救出來之後,送往醫院救治,依然是搶救無效死亡了。這能怪這隻動物嗎?
  • 老虎致人一死一傷事件背後,你們都忽略了十點細節真相!
    「老虎致人一死一傷事件真相背後」值得反思的是什麼老虎咬人致一死一傷事件在這件事情背後質疑聲中,我們應該值得反思的是什麼?這件事情究竟如何劃分責任呢?四、遊園管理者除了籤訂了生死狀,除了安放了警示牌,除了有車及時跟過去,是否有控制老虎傷人的措施,還是一旦、如果、緊急、無論任何原因,私自開車,即使全車人被咬死,那麼,也只能認遊客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