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7月6日電(王劍冰)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為校園足球的發展不斷創造條件和機遇,而幼兒足球,成為其中一個較為特殊的分支。
3至6歲是幼兒運動興趣、習慣、認知和技能產生發展的關鍵期,足球運動有利於激發其學習探索、獨立思考、團隊協作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幼兒的身體和思維意識均未得到完全發展,如何在遵循其身心發展特點的前提下推廣足球運動?落腳到基層幼兒園,在開展足球活動時能否做到科學規範?又面臨哪些困難?
新華網體育實地探訪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區、四川省首批「幼兒足球試點縣(區)」的成都市金牛區,意在切取一張地方推廣的鮮活切片,放在中國幼兒足球發展的「顯微鏡」下細細打量。
幼兒足球「動」起來
在迷你綠茵場上,10來個身穿球服的小朋友奔跑追逐,他們額頭上沁著汗珠,臉上掛著紅暈和笑容。一旁,還有一位「足球爸爸」與他們一起體會足球的樂趣。
這是成都市第九幼兒園足球遊戲現場的景象。陳先蓉園長介紹,在幼兒足球活動中,他們會特意邀請有專業能力的「足球爸爸」參與其中。「我們做幼兒足球的初衷是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和思維能力,沒想到卻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讓爸爸歸位』。通過足球,爸爸們能夠更多地陪伴孩子,重新回到親子教育的角色中來。」她說。
這位「足球爸爸」名叫白裡,是一個6歲孩子的父親。他表示,自己由於工作原因,鮮有時間陪伴孩子。「幼兒足球能夠促進親子關係,從這一點來說,足球對於家庭教育有好處。」
△成都市錦西幼兒園幼兒足球遊戲現場。新華網王劍冰攝
除此之外,幼兒足球還有許多顯而易見的優點。
提到足球對孩子的改變,白裡不無感慨:「孩子踢球有3個多月,學會了互相尊重、具有團隊意識、不怕困難。足球能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好品質。」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幼兒體能與足球教育研究院院長殷紅博指出,在3—6歲的發展關鍵期如果得到科學系統的足球教育,幼兒的身體素質、智能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2019年12月,教育部宣布2020年將切實加強幼兒足球師資隊伍建設和場地器材建設,在改善辦學條件上實現「改天換地」。為推廣幼兒足球,金牛區成立了區級幼兒足球工作小組。2020年6月16日,金牛區正式啟動幼兒足球聯盟。
雖然有上級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但幼兒足球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卻存在不少困難。
「我們也有許多顧慮」,成都市樹基子悅幼兒園教師劉影表示,「幼兒足球必須懂科學規律。幼兒的運動量太大會導致鈣流失,孩子不長個,牙不好,就是運動量太大導致的。但多大的運動量是合適的,目前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幼兒足球遊戲缺乏一套科學的內容體系。」
遊戲化,也要專業化
如何在保護幼兒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讓他們對足球產生興趣,是幼兒足球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9年11月,首屆全國幼兒足球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遊戲活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其主體課程《大家一起來運動》幼兒足球遊戲教學體系,為幼兒足球提供了一份內容詳盡的「說明書」。
據介紹,《大家一起來運動》以英國國家級幼兒園早期教育體系為基礎,英國足總青少年發展管理體系為標準,被認為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幼兒足球遊戲教學體系之一。
「以往幼兒園推廣足球遊戲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教學體系的出爐很及時也很有必要。」成都市錦西幼兒園園長王燕表示。
成都市第九幼兒園保教主任白紅萍則說,「《指南》具有方向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在操作層面給出了具體的方案,利於一線幼兒園和老師實踐。」
為做到課程符合實際需要,金牛區在落實國家課程要求的同時,還創建了區級課程和校本課程,形成多級課程體系。金牛區教育局副局長、校足辦主任孫丹介紹,「金牛區編印了近10類園本課程,將遊戲化足球運動的娛樂性、運動性和教育性融為一體。」
△樹基子悅幼兒園開展的幼兒足球遊戲。新華網王劍冰攝
新華體育在實地走訪後發現,「遊戲性」是金牛區幼兒足球活動體系的一大關鍵詞。
對於幼兒來說,遊戲就是他們的一種主要活動方式,他們的學習是通過遊戲而進行的。發展幼兒足球以遊戲形式為主,已成為幼兒園的一大共識。金牛區多所幼兒園開展的幼兒足球活動,都是以遊戲為載體。孩子們有時通過口令在場地中奔跑移動,有時分成男女組進行比拼。活動過程中感受不到「訓練」的枯燥和壓力。
「專業性」是另一大關鍵詞。
在成都錦西幼兒園,一組正在做足球準備活動的孩子為一個問題爭論起來:「用腳尖踢球還是腳背踢球?」「用腳尖!」「不對,只有射門才用腳尖」……
足球運動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專業性較強。在以遊戲形式推廣足球運動時,容易過度遊戲化,產生用手玩球、錯誤用腳等誤區。如劉影所說,「我們不是先教動作,而是先學理論,就是為了避免教給孩子們錯誤的知識。」
幼兒足球的「第一粒紐扣」
除了教學體系之外,師資短缺也是基層幼兒園開展幼兒足球遊戲面臨的實際困難。大多數幼兒園教師缺乏體育方面的專業知識,而懂足球、懂體育的教練員又缺乏幼兒教育經驗。
幼兒園教師以女性為主是普遍現象,女教師的優勢在於更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身體,更便於開展足球遊戲。但在跟孩子做遊戲的過程中,需要將足球的一些相關知識、小技能或者動作要求植入其中,女教師對體育知識了解得較少的劣勢就會體現出來。
孫丹表示,「幼兒園足球教師兼有老師和足球培訓師的雙重身份,是幼兒接觸足球的『第一粒紐扣』。足球『踢』進幼兒園,需要花大力氣做好充足的師資準備。」
△樹基子悅幼兒園的足球文化角。新華網王劍冰攝。
為解決師資難題,金牛區大刀闊斧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依託高校幼兒足球專家、足球名宿和區教科院專家團隊,建立幼兒足球專業教師常態培養機制。目前,金牛區已開展20餘次普適性講座和導師培訓,覆蓋人員達800餘人次。同時,金牛區還與7所高校籤訂了人才戰略合作協議。
6月18日,「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系統平臺」教師基礎線上培訓在金牛區開展。金牛區教育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項目組以及金牛區150所幼兒園相關負責人和教師參加了培訓。
據了解,「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系統平臺」由教育部全國校足辦根據《指南》的理念設計,涵蓋教師培訓、LGA遊戲課程體系、評估體系等內容版塊。在該系統平臺的幫助下,即使是非體育專業的幼兒園教師也能優化教學過程,增長教學技能,開展系統科學的幼兒體育活動。
劉影表示,藉助系統平臺,能讓更多非體育專業教師參與到孩子們的規範科學訓練中,有效彌補幼兒園專業體育老師不足的問題。「我們之前開展足球課都是外聘足球教練。現在通過培訓,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們在遊戲中完成體育鍛鍊。」
孫丹評價,「『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系統平臺』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下一步,我們將依託這一平臺,繼續完善幼兒足球層級導師培養培訓體系,為幼兒足球發展夯實人才基礎。同時,我們還將鼓勵各園開發園本特色活動,形成一批優秀精品教學課例,提高幼兒足球教學質量。」
提到幼兒足球的未來,孫丹充滿信心:「金牛區將持續抓好幼兒足球試點區建設,為幼兒足球教育提供基礎保障,加強科研課題引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相信未來金牛區幼兒足球一定大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