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版《開國大典》新在哪?

2020-12-20 中國社會科學網
修復版《開國大典》新在哪?

2019年09月23日 13:59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馬李文博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大家看得還好吧? 」在9月16日舉行的一場4 K新版《開國大典》看片會後,中國影協名譽主席、電影《開國大典》導演李前寬謙遜地向全場觀眾問道。

  「好! 」現場觀眾齊聲回答。在放映新版影片的164分鐘裡,現場觀眾始終都沒有離開影片和影院設備共同營造的環繞聲音場,從炮聲隆隆的戰場到中山陵的數百級石階之上,從夜晚西柏坡的室內會議到蔣介石老家雪竇寺廟高臺,不僅空間轉換跨度大,重新混錄後聲音的空間感也更豐富了。聲音修復是《開國大典》修復工作的重點之一,修復人員還對這部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膠片電影畫面進行了修復,不僅逐幀修復損傷,還重新調色,使新版影片以4 K的解析度、 60格/秒的高幀率、高動態範圍的影像面世。經過修復, 《開國大典》從一部在高畫質電視上觀看效果尚且不盡如人意的「老片子」 ,變成了一部在大銀幕上視聽效果抓人的大片,這部大片將於10月18日上映。

  《開國大典》首映於1989年9月21日,當年斬獲了1 . 7億的票房, 30年過去,對於一部重新公映的電影,首先要面對的依然是觀眾的評價。尤其是觀眾並不會因為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就更喜歡某一部影片,新版影片的藝術感覺、思想意識和今天觀眾的聯繫還緊不緊密,在能夠把老膠片、單聲道等技術障礙放到一邊後,今天的觀眾接不接受作為電影藝術的《開國大典》 ,或許,這就是導演李前寬想要了解的。對於這個問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組織部分評論家觀看了新版《開國大典》 ,評論家們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部電影的劇本和表演很有價值,故事超越了二元對立,它的表演完全沒有臉譜化的傾向,像扮演朱德、周恩來的演員,他們不是那些外型最像的特型演員,但人物表演分寸的拿捏以及人物整體的感覺都是準確的,影片中蔣介石與他孫子的情節表現得很好,李前寬導演是有開放的對歷史審視的眼光和超前的藝術觀念的。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戴清評價道。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趙鳳蘭也有同感,她認為,影片中演員表演鬆弛自然,準確體現了那個年代人的氣質,孫飛虎扮演的蔣介石憂心忡忡、心事重重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劉瓊此前看過30年前舊版的影片,新版4 K影片又一次打動了她,這是她始料未及的,她由此也確認了這部影片的藝術質量。劉瓊認為,修復後的影片與今天觀眾在視覺感受上能夠貫通,所以也能夠把她帶入到規定的情境中去,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影片的藝術品質高,「影片裡有一種戰爭美學,美學體現在實和虛的結合,實就是紀實性,虛就是抒情性,導演的概括能力非常強,影片抒情性的內容非常感染人。 」

  影片中有不少很「燃」的片段,如1949年3月中共中央從西柏坡轉移到北平,觀眾的胸腔被排滿地平線的軍車滾滾前行鼓動著,但與此同時聽到了毛澤東與李訥父女間的對話,催動著觀眾更深層的情感夙願。此外,如194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 》上簽字,張治中等為戰爭的不可避免垂頭不語,如影片結尾將戰士陣亡的場景與綻放的禮花疊化起來,這些都體現了導演對人性或對戰爭的理解。有評論家指出,現在的觀眾習慣了以更悲憫的角度看待戰爭中的小人物,影片中個別戰爭片段對小人物的表現稍顯客觀,可以適當加入悲傷的音樂來調節情感。影片結尾用畫外音對人物命運的直接提示稍顯強勢。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趙萌測試)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彩色4K修復版開國大典影像首現大銀幕
    《決勝時刻》聚焦1949年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再現了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在北平香山會見民主人士、完成國共和談、指揮渡江戰役、籌備新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動人故事。  影片繼續由曾帶來《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三部曲的著名監製、導演黃建新執導,寧海強共同導演。
  • 開國大典彩色視頻在哪裡看?開國大典彩色視頻圖片曝光太震撼了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開國公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4K修復版開國大典首現大銀幕前兩天,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之作的主旋律電影《決勝時刻》也放了個大招,發布了一組新劇照——開國大典歷史影像經過修復後的彩色4K畫面!
  • 《決勝時刻》四分鐘高清彩色開國大典看得觀眾熱血沸騰
    「為4K修復版開國大典鼓掌,能在大銀幕看到這樣的畫面很榮幸,感謝《決勝時刻》!」這是一名普通觀眾看完電影《決勝時刻》後寫下的評論。   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是影片結尾處4分鐘的「重磅彩蛋」,高清4K彩色開國大典影像修復版首次亮相大銀幕,令網友感慨「仿佛自己身臨現場一般,有種跨越時空見證歷史的感覺」。還有人說:「太高清了!光憑這就值回票價!這和在微博上看片段完全不同,是大銀幕上才能感受到的震撼!影像全景展現了當年的閱兵和萬民狂歡的盛況,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牢牢記在心裡的一幕!」
  • 彩色開國大典珍貴視頻首次曝光!俄羅斯送來的這份大禮走心了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開國公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部開國大典影像檔案以俄羅斯聯邦檔案部門提供的開國大典彩色影片為基礎剪輯製作,是目前公開的關於開國大典的時間最長、內容最完整的視頻,真實還原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 今晚報:開國大典,讓我終生難忘
    家住南開大學西南村的劉焱,珍藏著一條珍貴的新中國開國大典觀禮綢帶和一張1949年南開大學畢業證,看著泛黃的畢業證和仍然鮮紅的綢帶,劉先生回憶起60年前新中國成立時激動人心的場景。  戴紅綢帶參加開國大典  劉焱先生講,1949年4月初,天津舉行了解放後第一次全市學生代表大會,他作為南開大學學生代表被選為天津市學生聯合會主席,同年,他作為天津學生代表被邀參加開國大典觀禮,至今仍保留著觀禮紅綢帶。  劉焱說:「當時天安門前還沒建正式觀禮臺,只是在金水橋內天安門前兩側臨時搭了兩個木板臺。
  • 《開國大典》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開國大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等六個方面來展開說課。(出示課件) 一、說教材(出示課件):這是本篇課文《開國大典》在本冊教科書中的所屬位置。本單元的文章是以「走近毛澤東」為主題組織的。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開國大典》預習 做到胸有成竹、有備無患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開國大典》預習開國大典:創建國家的重大典禮。開:建立、成立的意思。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大典:隆重的規模宏大的儀式。同學們,想一想課文寫了開國大典的哪幾個場面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開國大典,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鬥28 年,終於取得了中國_____________的最後勝利。
  • 經典回眸 | 電影《開國大典》拍攝二三事
    電影《開國大典》拍攝二三事作者:王霆鈞10月18日,電影《開國大典》4k版隆重上映。一部影片,兩次獻禮,此時,不禁讓人回想起這部電影初拍時的許多往事。1989年,長影導演李前寬、肖桂雲夫婦聯袂完成了表現新中國建立的巨片《開國大典》,一經推出立刻轟動,成為經典……2018年末,中宣部部長黃坤明談到電影時說:「……百餘年一直在探索體現中華文化價值追求、彰顯中華審美風範的發展之路。
  • 新聞資料:開國大典時空軍帶彈受閱絕無僅有
    閱兵式列入開國大典1949年7月,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決定將閱兵式作為開國大典的三項內容之一新政協籌備會議在6月15日開始開會,7月7日過後,中共中央就成立了由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
  • 國慶節手抄報:開國大典
    下午3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新中國成立大典開始。毛澤東主席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海軍方隊率先走過天安門檢閱臺,擎著「八一」軍旗的李冠英成為開國大典閱兵的第一兵。其後是由8000餘名指戰員組成的多兵種步兵部隊,包括衝鋒鎗營、輕機槍營、重機槍營、步兵團、通信營、戰防槍營等40個方隊,聲勢浩大地通過天安門。緊跟著步兵方陣的是由美式大卡車牽引的炮兵師和摩託化步兵、裝甲步兵及坦克組成的戰車師。受閱部隊的裝備,大多數是在解放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從敵人手中繳獲的,它們記載著人民軍隊的赫赫戰功。
  • 這部電影,還原了彩色的開國大典
    電影的結尾有一個特別的「彩蛋」,將經過修復的開國大典彩色高清畫面首次呈現在大熒幕上,讓觀眾仿佛身臨現場,真切感受到穿越時空的震撼。 片尾4分鐘開國大典彩色紀實影像引發熱議。網友們激動到捶桌:為了最後4分鐘,也得去看《決勝時刻》,這畫面絕了! 此前各類影片中,涉及開國大典的內容多是引用黑白影像史料。而《決勝時刻》中的開國大典片段,修復後的版本真實還原了當時現場的所有細節。
  • 走進開國大典國宴的法庫「桃山白」
    日前,《瀋陽日報》報導了有著300多年悠久歷史的瀋陽老字號——法庫桃山白酒,它曾入選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開國大典的國宴用酒。入選開國大典國宴用酒說到桃山白酒,還有一段光榮的歷史。那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入選開國大典國宴用酒。記者翻閱《法庫縣文物志》時發現,書中對桃山白酒有較長篇幅的記述,其中寫道:「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桃山白酒被選送進京,成為國慶大典宴會上的美酒之一。
  • 開國大典的照片中為什麼沒有朱德?真相令人肅然起敬
    這張名為《開國大典》的油畫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這是我國著名油畫大師董希文於1952年至1953年間耗時2個月創作完成的著名巨幅油畫。它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性一刻。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張油畫的創作初衷其實不僅僅是為了展現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性時刻,同時也是為了彌補一個歷史性的遺憾。 那這個歷史性的遺憾是什麼呢?
  • 經典電影《開國大典》4K新版首映禮在京舉辦 致敬史詩級經典
    而電影《開國大典》重溫七十年前的歷史,讓我們更加珍惜新時代,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在當下努力奮進,經典電影《開國大典》4K新版在30年後重映讓這份珍惜和奮進再進一程。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常務副主席張宏同志為經典電影《開國大典》4K新版再度回歸大銀幕致辭:「很高興影協可以主辦經典電影《開國大典》4K新版首映禮,我代表影協向李前寬導演和肖桂雲導演表示祝賀,從李前寬導演講述的影片拍攝過程能夠想像,在30年前用500萬投資的規模,短時間內拍攝出在今天也堪稱經典大片的《開國大典》實屬不易,今晚,這部經典影片被插上4K新科技的翅膀後再度上映更加意義非凡
  •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手寫筆記及考點分析
    這一課的內容雖然不難,但是要去挖掘其中的深度,拓展其寬度,如:看電影《開國大典》感受氛圍,看歷史書籍了解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與反抗。開國大典象徵著新中國的自強與獨立,所以讓全國人民為之興奮、激動與自豪。學習本文的重點及考點1、開國大典的經過可以用幾個小標題來概括具體內容嗎?
  • 1949年開國大典上,實況轉播的兩位播音員是誰?後來怎樣了
    1949年開國大典上,實況轉播的兩位播音員是誰?後來怎樣了在新中國廣播事業發展史中,轉播開國大典實況,是一件讓人引以自豪、不能忘懷的大事。1949年8月,開國大典的報導工作開始啟動,這是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和天安門廣場上進行實況轉播,場地大、觀眾多,難度非常大,技術人員克服了廣場擴音和檢閱車駛出廣場無音響的技術難題;同時,編輯人員在集體討論、反覆推敲、領導審閱、多次修改之後最終確定了實況廣播稿。
  • 4K技術修舊如新 開國大典彩色影像首現大銀幕
    專家評價該片題材內容有新開掘,藝術手法多有創新,樹立了新時代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創作的新典範,是一部有思想、有情懷、有溫度的精品之作。電影結尾處的特別「彩蛋」,更是在社交平臺刷屏,那就是經過4K技術修復的彩色版開國大典真實歷史影像。這是觀眾們第一次在國內大銀幕上見到開國大典的彩色影像。
  • 《海上鋼琴師》、開國大典視頻超清修復背後,AI超分算法的高光與陰影
    今年國慶節期間刷屏朋友圈的彩色版「開國大典」真實影像和近期上映的《海上鋼琴師》4K修復版都用到了這項技術。▲彩色版「開國大典」真實影像的修復中用到了超解析度技術近年來,圖像超解析度重建技術得到了學界和產業界的共同關注。研發上,無論是學術團隊,還是IT巨頭、AI創企都紛紛在各大國際頂會上投稿刷榜。
  • 舉世矚目的開國大典,為何要安排在下午3點?毛主席受高人指點
    但是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卻是列外,在這樣一個舉世矚目的日子裡,開國大典卻選擇在1949年的10月1日下午3點舉行,這又是為什麼呢?相傳,在開國大典舉行前,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們研究開國大典的舉辦時間,中國人向來講究選好日子,而且作為國慶節,日期也要好記才行,於是大家的共識就定在了10月1號這天。日期定下來了,但具體10月1日幾點舉行才算是「良辰吉日」呢?
  • 開國大典_中國概況_中國政府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中國的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篇章。下午二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張瀾、李濟深、宋慶齡、高崗等國家領導人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