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導六:強勁創新動力不斷刷新科技高度

2021-01-21 人民網

「離家139天,我仍在奔火旅程中,目前一切均好,勿念。」

2020年12月9日,「天問一號」給「嫦娥五號」發來了第一封「家書」。如今,「嫦娥五號」已順利帶回了來自月球的饋贈,「天問一號」也在自己的徵途中穩健前行。這對「兄妹」作為中國太空探路者中最年輕的代表,註定將一起走進全體中國人2020年的共同記憶。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的「科技大年」。在這個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的世界裡,科技為我們點亮了希望之光。科技創新不僅讓中國人親切擁抱「星辰大海」,探索世界的腳步走得更加從容自信;也讓中國經濟有了「定海神針」,以更強的發展潛力和抗風險能力,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大潮中「乘風破浪」。

這一年,我們戰疫抗疫,科技不再「高冷」

5小時完成場地平整設計圖、24小時完成方案設計圖、60小時完成全部施工圖……「火神山」「雷神山」從設計到落成投入使用,僅用了短短10多天時間。

這一連串「不可能任務」,生動詮釋了科技驅動下的「中國速度」。不僅建造神速,這兩座新式醫院的運營方式更是體現出強烈的科技特色。

通過5G、AI、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研發出智能化運維管理平臺,連結醫院5大類17個信息系統,形成「智慧大腦」,實現了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能審片、「零接觸」運維,共同編織出一張無形的信息防護網,為戰疫保駕護航。

在與病毒短兵相接的生命科技領域,更是打了一場漂亮的「突圍戰」:短時間內完成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測序;全國專家奔赴武漢,確定科研攻關重點,科研、臨床、防控嚴密配合,產學研協同發力;科技部等部門3批共計16個應急攻關項目,圍繞病毒溯源、藥物研發、疫苗研發、檢測試劑以及試驗動物模型部署;迅速研發核酸檢測試劑盒,為群防群控打下堅實基礎;多個技術路線並行,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實現了疫苗研發前所未有的速度。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四位科技工作者獲得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象徵著科技戰疫力量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認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實地考察後感慨道:科技驅動是中國防控措施的一大特點。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口罩機的快速研發,又吹響了復工復產的衝鋒號。健康寶、暢行碼、口罩機、紅外測溫槍、智能防疫機器人、雲會議、雲課堂……一系列科技成果運用於復工復產中,幫助被疫情暫停的生活恢復元氣,幫助被疫情衝擊的經濟快速「轉正」。

這一年,我們探月問天,勇闖星辰大海

「我們實現了我們的承諾。我們沒有吹牛!」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順利回家,航天人驕傲地向世人宣告。在嫦娥「五姑娘」給「娘家人」帶回了1731克來自「廣寒宮」的珍貴禮物的同時,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也在網上火了。

它是2005年的《科學發現報》,其上寫道:三年內,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6年內,中國月球車將在月面軟著陸;2020年之前,中國研製的機器人將把月壤樣品採回地球。

多年之後再回首,國人驚喜發現:15年前各國探月計劃,只有中國實現了,而且每一步都是按計劃精準地完成了,中國人沒有吹牛。

不止是「嫦娥」,還有「天宮」和「天問」;不止是探月,還有深海和深空。永攀世界科學高峰,越來越多的科技領域閃耀著中國人的名字。伴隨著祖國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中國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進一步舒展,在神州大地、在海底世界、在宇宙深處開花結果。

1月11日,有著「天眼」之稱的我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正式開放運行;

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成功登頂珠峰,完成峰頂測量任務;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第一步;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開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

12月4日,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每一項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持續不斷的科研積累,離不開堅持不懈的財政投入,離不開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離不開科技人員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初心。

這一道道不斷刷新的科學「新高度」,是中國持續走出一條科技發展的自主創新之路的最好證明。

這一年,我們昂首闊步,點燃創新發展新引擎

2020年,原始創新、自主研發,成為產業界的熱詞,科技創新的星星之火,已逐漸形成燎原之勢。

「我們思想已經解放了。我們就要走原始創新,就要走內涵式發展。」在談到產業創新時,重慶市璧山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志鳴的話語擲地有聲。

與開放的政策環境相呼應的是企業不斷高漲的創新熱情。比亞迪、康佳等行業龍頭先後落戶璧山,與政府共建新能源汽車和光電信息千億級產業集群。

璧山高新區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是2020年中國產業創新與轉型的一個縮影。今年1-6月,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3.9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利潤總額3515.8億元,同比增長17.7%,新增註冊企業22.3萬家,同比增長11.9%。創新創業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

這一年裡,在「新基建」「新能源」「綠色發展」等新理念的引領下,中國經濟開啟了時代性的創新升級戰略布局,諸多實力雄厚的製造企業紛紛踏上轉型升級之路,通過數智化轉型、完善產業鏈、布局基礎研究等方式,增強自身科技實力,力求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擁有致勝的「獨門武器」。

這一年,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引導,讓產業找到了轉型升級的方向。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的範圍,不僅給產業界帶來更多期盼和想像,也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從「老基建」到「新基建」,為中國「基建狂魔」稱號賦予了新的內涵,也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這一年,資本市場也充滿了「科技味」。機構統計,2020年A股市場全年有395家公司進行IPO,IPO總規模達到人民幣4707億元(約合720億美元),創2010年以來新高,IPO數量和融資額同比分別增長97%和86%。其中,科創板IPO數量和融資額在A股各板中均列第一。「科技創新」成為2020年吸引資本聚集的突出因素。

正如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李胤所指出的,中國創新環境明顯優化,創新投入穩步提高,創新產出大幅提升,創新成效進一步顯現,創新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

在這「十三五」與「十四五」交接的關鍵一年,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科技創新進行了專章部署。可以預見,未來的五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中國科技創新力量將進一步釋放,科技對於經濟的驅動力將進一步增強,科技在人民生活中的滲透將進一步加深。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今天,科技創新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節點上迸發出驚人力量,未來,更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奔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潮頭。

相關焦點

  • 濰柴「中國心」為航運業注入強勁動力
    今後,濰柴也將會繼續加大船機節能環保產品的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力度,力爭打造動力服務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用「中國心」為航運業的發展注入強勁「中國動力」。  作為國內船機民族品牌和自主品牌的代表,濰柴集團在船機領域有著深厚的底蘊、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遍布全球的營銷網絡和售後服務體系。
  • 《北京新聞》稱猿輔導對全國經濟創新帶動作用強勁
    猿輔導成立至今,在不斷提升教研水平的同時,發展更深層次的在線教育體系以更好得為學員服務。猿輔導對教學質量和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共鳴獲得了眾多中小學生以及家長的認可,日益優秀的猿輔導在線教育對全國經濟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 為創新中國注入澎湃動力
    開欄的話為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對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人民法院報從今天起,推出「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保護智慧財產權 護航創新發展」系列報導,充分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在切實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
  •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國內市場挖掘機單季銷量分別增長-11.6%、24.8%、33.2%;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的增速變化分別為-6.8%、3.2%、4.9%。兩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呈現出了企穩回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彰顯出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也折射出中國經濟自身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春江水暖鴨先知」。年初,我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
  • 央視丨為什麼說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
    來源:央視原標題:為啥說 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些年來,中國作為快速崛起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發展速度之快,確實讓不少國家感到羨慕,不過這羨慕歸羨慕,中國要想繼續保持如此強勁的發展勢頭,接下來的重點是啥呢?歸根到底就兩個字,創新。可以說創新驅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就拿高鐵來說,因為創新,全部的技術、設備都已實現成套輸出。
  • 不斷激發科技創新內在動力
    今年以來,隴西縣研究制定了《隴西縣2020年科技創新工作要點》《隴西縣開展省級創新型縣試點建設實施方案》、《加強科技創新促進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和《隴西縣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落實隴西縣藥圃園創建定西市中藥材新品種引進馴化及繁育技術創新中心補貼資金10萬元。落實2019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隴西保和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隴西西北鋁九鼎粉材有限公司、隴西縣通源藥業有限公司、甘肅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隴西渭河福利機械製造有限公司5家企業市級經費25萬元,對2019年被認定為市級眾創空間的甘肅仲創科技有限公司獎勵經費5萬元。
  • 創新動力更強勁——2017年度湖南省科技創新獎綜述
    創新動力更強勁  ——2017年度湖南省科技創新獎綜述    在5月4日舉行的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211項成果(團隊)分獲2017年度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印遇龍院士獲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孫侖泉、董朝陽2人獲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些獲獎項目和獲獎人在科學發現、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充分反映了我省在相關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產業升級、科技惠民提供了強大支撐。
  • 時評拆解 | 讓創新的第一動力作用更加強勁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們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讓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更加強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 中原消費金融入選「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新TOP50 」
    憑藉科技創新實力及行業內的良好口碑,中原消費金融入選「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新TOP50 」。世界創新者年會(World Innovators Meet, WIM)由億歐 Equal Ocean 主辦,是中國科技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大會之一,也是全球創新領域的年度盛會,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大會組委會每年在全球範圍遴選並邀請最具代表性的「創新者」前來參會。
  • ...改革的紅利也在不斷釋放,所以我國經濟仍然具有強勁的動力和...
    當前我國經濟總體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仍然需要我們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從今年1月份全國政協召開的宏觀形勢經濟分析會上多位委員做出的判斷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基本特徵、支撐基礎和條件以及前進態勢,都沒有變化。
  • 全球科技創新論壇|李肇星: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
    全球科技創新論壇|李肇星: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8
  • 李彥宏談「SMART智慧創新倡議」:創新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原標題:李彥宏談「SMART智慧創新倡議」:創新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央廣網杭州9月4日消息(記者高藝寧 李佳)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9月3號至4號,G20峰會的重要配套活動,2016年B20峰會,也就是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在杭州舉行,各國工商界就「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4方面提出20
  • 2020 GBAS科技大會即將開啟!共探科技創新發展新風向!
    2020 GBAS科技大會即將開啟!共探科技創新發展新風向!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一周年之際,2020 GBAS科技大會(簡稱:GBAS),以「新科技、新前沿、新趨勢、新體驗」為變革內生動力,將於12月17-18日在深圳福田香格裡拉大酒店盛大啟幕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航天固體動力事業闊步邁進...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十三五」這五年,是不同尋常、值得記憶的五年。每一分收穫,都滲透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幹部職工團結奉獻的汗水;每一點進步,都記錄著四院幹部職工砥礪拼搏的步伐。
  •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
    創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新的歷史節點下這座城市發展的生命線和靈魂。福布斯中國發布的「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列榜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深圳時強調,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完善創新機制,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
  • 象山再上「中國創新百強縣」!
    象山再上「中國創新百強縣」! 日前,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20)發布了《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揭曉了2020年度「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中國工業百強區」榜單。
  • 象山再登「中國創新百強縣」榜單
    日前,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20)發布了《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揭曉了2020年度「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中國工業百強區」榜單。象山縣再次上榜「中國創新百強縣」,名列第57位,排名較上期上升了8位。
  • 宋清輝:六關鍵詞助力中國經濟突圍三期疊加
    我認為,內地經濟突圍「三期疊加」,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從當前社會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五年,內地經濟發展工作的關鍵詞應集中在「穩定」「創新」「質量」「法治」「人才」「安全」這六個關鍵詞上。「穩定」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產業運作、企業經營、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增多的穩定,而是全方位的穩定,如社會治安等穩定,不激進、不冒失,強調穩定的社會秩序,創造穩定的社會財富。 「創新」是基於已有事物的進步,這不單單是引入新的生產方式,而且還包括對產業結構的創新、對經營理念的創新、對不合時宜思維的顛覆。
  • 用深化改革不斷提升創新「勢能」
    要把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製作為堅持創新驅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內容;要辯證處理好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的關係,不斷融入全球創新體系;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技術優勢」變為「市場優勢」這幾天,有關「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取土的圖文刷爆了朋友圈。
  • 玉柴機器:致力成為全球專業動力系統的領航者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2020上海寶馬展展位風採  以科技創新求發展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51年,是中國最大的獨立柴油發動機製造商,產品型譜齊全公司堅持自主創新,通過獨特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挑戰動力技術新高度。  譚總介紹,玉柴發動機功率在工程機械動力領域已實現全面覆蓋,如大型礦用機械動力、(微/小/中/重)挖掘機動力、壓路機動力、30裝載機動力、50—70裝載機動力等,各大品牌及產品系列都有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