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動力更強勁
——2017年度湖南省科技創新獎綜述
製圖/李雅文
編者按
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是對我省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今年的獲獎項目有什麼亮點?給湖南的發展帶來什麼機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在5月4日舉行的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211項成果(團隊)分獲2017年度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印遇龍院士獲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孫侖泉、董朝陽2人獲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些獲獎項目和獲獎人在科學發現、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充分反映了我省在相關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產業升級、科技惠民提供了強大支撐。
基礎研究創新原動力作用凸顯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供給側。此次獲獎的41項自然科學獎項目,主要分布於化學、航天、信息、環保、新材料等領域。
9個一等獎項目中,相關研究原始創新性強,研究成果得到國內外研究同行廣泛認可。其中,7個項目屬於應用基礎研究,為相關行業後續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提供了原動力。
食源致病菌汙染是食品安全最為關注但難以把控的關鍵點。「食源致病菌壓電檢測機理研究」項目,解決了食源致病菌檢測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為開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食源致病菌檢測裝備,實現加工、倉儲或貨架期食品實時檢測、海關現場篩查和實驗室驗證提供理論基礎,為食品安全從「被動應付」向「主動保障」轉變提供技術支撐。
低維半導體結構是新一代集成光電器件和信息光子系統構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低維半導體納米結構能帶調控和集成光電器件應用」項目,首次實現了系列具有納米尺度界面的低維半導體異質結的可控生長和集成器件應用,並實現了在納米光波導、雷射器、波分器等新型集成光子器件和技術上的應用。
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澳大利亞華人孫侖泉,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聯合建立了多學科交叉的分子放射腫瘤學前沿研究方向,居國際領先地位。
產學研合作項目佔比7成多
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支撐。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直接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此次獲獎的158個通用項目中,產學研合作完成的佔比75.9%,其中不少項目是企業牽頭完成。
據省科技獎勵辦統計,20個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共獲發明專利273項,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9個。其中13項近3年新增銷售收入達185.9億元,新增利潤28.2億元,涉及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等6大領域,重點解決了產業中存在的重大科技難題。
「特高壓1000kV發電機升壓變壓器研製及應用示範」項目,完成了世界首臺1000kV發電機變壓器的研製,解決了電源電壓接入特高壓1000kV電網的「一站式升壓」技術難題,為我國大型能源基地集約化輸送戰略提供了技術保障。
「FT-1500A高性能通用64位微處理器及應用」項目,研發了同期最高性能的國產CPU晶片,在多項關鍵技術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成果依託企業實現了產業化,打破了國外在高性能通用CPU領域的技術壟斷,為我國自主可控信息系統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
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澳大利亞華人董朝陽,依託在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的產學研合作基地,直接應用於株洲市的光伏產業鏈,實現重大成果轉化6項,直接收益1.83億元。
民生科技持續創新
醫療衛生、防災減災、農業生產等與民生聯繫緊密的領域,也在持續創新中取得了豐碩成果。
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印遇龍院士,帶領團隊研發的高效環保安全豬飼料生產技術已在全國100多家大型企業應用,企業產品輻射到全國30多個省市和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其研究成果為我國生豬產業和糧食戰略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
「孤立性大肝癌理論創新與外科治療關鍵技術」項目,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肝癌新分型,建立完整的外科治療關鍵技術,成果在數十家三甲醫院推廣應用。
「綠色竹質功能材料節能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和「柑橘副產物高效轉化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實現我省竹材、柑橘等大宗優勢農產品的深度加工和充分利用,在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從而有效帶動農民的脫貧致富。
「大項目-大平臺-大成果」創新鏈條初步形成
省科技獎勵辦統計,此次獲得一等獎的29個項目,全部有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作為支撐,其中27個曾獲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省科技重大專項、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等支持。省科技獎勵委員會主任童旭東說:「這反映出我省重大科技計劃、科研平臺等科技資源的優化供給與高質量科研成果的產出之間形成了良性互動,也標誌著我省『大項目-大平臺-大成果』創新鏈條初步形成。」
同時,青年科技人才正在成為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據統計,此次199個獲獎通用項目中, 45歲以下(含45歲)的第一完成人佔比34.2%,與2016年度基本持平。29個一等獎項目中,45歲以下(含45歲)的第一完成人佔34.5%,比2016年度提高12個百分點。如2013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人選劉金剛,2017年年僅38歲,已成長為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的第一完成人。
2017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9項)
1.典型重金屬汙染物解毒去除方法及機理
完成單位:中南大學
2.重大慢性疾病發生與藥物反應差異的基因組學研究
完成單位: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3.圖像結構化稀疏表示、融合與識別理論方法研究
完成單位:湖南大學
4.低維半導體納米結構能帶調控和集成光電器件應用
完成單位:湖南大學
5.碳-氫氧化官能團化方法學研究及其在高生理活性雜環合成中的應用
完成單位:湖南大學
6.在軌服務系統混雜設計與多學科優化理論與方法
完成單位:國防科技大學
7.複雜環境陣列處理理論與應用技術
完成單位:國防科技大學
8.網絡安全檢測的新機制和新方法
完成單位:國防科技大學
9.食源致病菌壓電檢測機理研究
完成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
2017年度湖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3項)
1.W-Cu、W-Ni-Fe和超細晶WC-Co材料先進位備技術與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湖南頂立科技有限公司
2.電網山火風險預警與帶電滅火關鍵技術及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防災減災中心
3.大規模異構並行系統高效能調度關鍵技術及應用
完成單位:湖南大學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2個)
1.中南大學黑色金屬資源加工與短流程冶金創新團隊
完成單位:中南大學
2.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辣椒育種及資源創新團隊
完成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辣椒新品種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5項)
1.特高壓1000kV發電機升壓變壓器研製及應用示範
第一完成單位: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
2.高活性載體裂化催化劑研究開發與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湖南長嶺石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3.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中南大學
4.列車碰撞全研究鏈試驗系統及安全評估技術
完成單位:中南大學
5.強風作用下橋上行車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中南大學
6.孤立性大肝癌理論創新與外科治療關鍵技術
完成單位: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7.島嶼/船舶高可靠電源系統核心技術及其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湖南大學
8.FT-1500A高性能通用64位微處理器及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國防科技大學
9.綠色竹質功能材料節能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第一完成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10.惡劣工況下高可靠性自動變速器離合器研發及其推廣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湘潭大學
11.南方溼熱地區高速公路路基改擴建關鍵技術及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12.電力極端環境特種作業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13.腦梗死血瘀證病理實質及中醫藥防治的實證研究與應用
完成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
14.耐低溫、高流動性聚醯胺樹脂的研製與工程化應用
第一完成單位: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柑橘副產物高效轉化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第一完成單位:湖南省農科院
(文/胡宇芬 周曉迅 李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