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世界 造福三湘
——湖南省科技創新獎綜述
湖南日報記者 餘蓉
5月18日,湖南省科技獎勵暨創新獎勵大會召開。會上,長沙磁浮快線科技工程成套系統技術研發與工程化應用、北鬥衛星導航研發與應用等10個科技創新項目的團隊受到表彰。
突出整體性、綜合性評價
據介紹,此次科技創新獎獎勵對象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圍繞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開展跨學科的協同創新,進行持續性、系統性攻關;近三年來,取得了重大標誌性成果,掌握了核心技術,技術經濟指標和總體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與以獎項目為主的省科學技術獎相比,省科技創新獎突出的是整體性、綜合性評價。同時,省科技創新獎充分借鑑了省科學技術獎的評審經驗,主要依靠專家和同行的評價,採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叫得響
省科技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獲獎對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名氣,叫得響,可以說是我省科技創新的 「名片」。
「科技重大專項——永磁牽引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建立了世界領先的永磁傳動技術、標準和產品體系,率先實現在國內高速動車組上裝車,極大提升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國際競爭力;
「廣適性超級雜交稻新品種選育與綠色生產」項目2014年率先實現中國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育種目標,2016年百畝片取得七大突破,多次刷新水稻高產世界紀錄;
……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長沙磁浮快線科技工程成套系統技術研發與工程化應用」項目,圍繞車輛設計製造、懸浮控制系統、牽引傳動系統、制動系統、信號拉制系統等各領域,集成創新,協同攻關,推動我國中低速磁浮集成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覆蓋五大領域
創新示範、創新引領。10個獲獎對象,分布於《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確定的五個領域。其中,高端裝備製造領域4個,現代農業領域2個,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2個,人口健康領域1個,資源利用與環保領域1個。
獲獎對象中,有的對推動我省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比如,「科技重大專項——中小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研製了我國第一臺自主智慧財產權航空發動機,填補了國內同功率等級渦軸發動機的空白,保障了我軍武裝直升機裝備的發展,總產值達13.7億元,帶動了省內機械、材料、電子信息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有的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比如,「基因測序精準優生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誕生了世界首批經全基因組測序的試管嬰兒,誕生了中國首例「無癌寶寶」,在國內率先建立囊胚活檢技術及早孕胚胎丟失影像學診斷等模型。
有的為我省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比如,「茶資源高效生態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通過關鍵技術創新,使湖南黑茶產業規模達到150億元,相關科技成果帶動湘西地區200多萬茶農大幅增收,為精準扶貧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連結
科技創新獎簡介
01 長沙磁浮快線科技工程成套系統技術研發與工程化應用
(湖南磁浮交通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湖南省磁浮技術研究中心,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長沙磁浮快線是我國第一條中低速磁浮運營線,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運營線。其建成與試運營標誌著我國磁浮系統技術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工程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推動了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磁浮技術走向產業化。
02 北鬥衛星導航研發與應用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致力於北鬥系統這一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突破了北鬥一號快捕、北鬥二號衛星抗幹擾等世界級難題,受到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名賀電錶彰。為維護國家安全、推動湖南省衛星導航科技創新發展、信息產業轉型升級作出了突出貢獻。
03 廣適性超級雜交稻新品種選育與綠色生產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袁創超級稻技術有限公司)
創製我國兩系雜交稻第一大骨幹親本Y58S,所配品種連續6年居全國雜交稻種植面積第一;2014年率先實現中國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育種目標,被評為中國十大科技進展;2016年超級雜交稻百畝片多次刷新水稻高產世界紀錄;近3年累計推廣8933萬畝,新增經濟效益125億元。
04 基因測序精準優生技術研發與應用
(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中南大學,華大基因,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誕生了世界首批經全基因組測序的試管嬰兒,解決了平衡易位攜帶者無法在植入前辨別正常胚胎的國際難題,誕生了中國首例「無癌寶寶」,在國內率先建立囊胚活檢技術及早孕胚胎丟失影像學診斷等模型;團隊年服務不孕不育人群達28萬人次,年試管嬰兒周期達4萬餘次,可為各種染色體病及180餘種單基因病家庭提供孕前診斷服務。
05 科技重大專項——中小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西北工業大學)
研製了我國第一臺自主智慧財產權航空發動機,填補了國內同功率等級渦軸發動機的空白,保障了我軍武裝直升機裝備的發展,總產值達13.7億元,推動了我國航空產業向國際先進水平的跨越,帶動了新材料、高端製造等行業技術進步;為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06 科技重大專項——永磁牽引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工業大學)
建立了世界領先的永磁傳動系統技術、標準和產品體系,率先實現在國內高速動車組上裝車,為我國高鐵參與國際競爭贏得了先機,核心技術已應用到軌道交通、中央空調、電動汽車等多個領域;近三年實現產值10.2億元,極大助推了「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07 高性能網絡與安全關鍵設備研發與應用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深圳風雲實業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戎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研製了我國第一臺核心路由器,第一臺交換能力超過千億位的IPv6路由器以及高性能系列化網絡設備,國內第一臺2.5G,10G,40G和100G安全監管系統。為天河超級計算機提供了網絡計算環境,為國家網絡建設和網絡安全做出重大貢獻。
08 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防治技術研發與應用
(中南大學,湖南大學)
取得了含砷固廢治理與清潔利用技術、冶煉廢水深度淨化與回用新工藝等一批居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技術推廣應用到湘江沿岸60家企業。年安全處置的含砷廢渣5000噸,年減排重金屬廢水1億立方米。工程技術為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做出了重大貢獻。
09 茶資源高效生態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湖南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創造了「安化黑茶」品牌,加速了安化國家級貧困縣脫貧致富的步伐,使湖南黑茶產業規模達到150億元;黃金茶成為我國高效生態茶業典範,推廣12萬多畝,茶農畝均收入8000多元;創立了茶葉深加工新技術體系,使茶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值100倍以上;帶動湘西地區200多萬茶農大幅增收和精準脫貧。
10 科技重大專項——電能綠色變換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湖南大學,湖南省中科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研製出第一臺寬厚板坯高磁場密度電磁攪拌電源、首套中間包加熱電源、首臺大電流電解電源等核心裝備,整體技術國際先進,關鍵指標國際領先;研製的多種電能變換與節能裝備已成功實現了產業化,累計銷售16.5億元,創造利稅過4.7億元,在大功率特種電源系統領域做出了開拓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