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喜歡孩子能進入好的小學,好的初中,好的高中,阿玲老師認為,具備以下三種條件可以稱得上是好的高中。

一、師資力量優厚
一個學校的教育質量就是學校的生命力,學校沒有得以立足的教育質量就沒有了生命力。
一個優秀的老師,能給予學生知識。有些學生學得很努力,很認真,但是成績用不見提高,就像一個小孩子在路上走卻找不到方向,這是老師的講解就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能告訴學生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技巧。
教書育人,比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老師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做人出事的道理和價值觀的輸出。記得老師的小時候,老師的一句話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當時英語成績不好,但是老師並沒有責怪,而是告訴我怎麼才能學好。
作為經驗豐富的教師,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態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這種才是真正的個性化學習,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同的徒弟自然有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環境條件優越
1. 硬體設施:
隨著教學資源的日益豐富,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多,多媒體學習已經成為了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屏幕、黑板,不僅能調動孩子上課的積極性還能提高課上的吸收率。

2. 衛生條件:
一場疫情讓家長們更注重學校的衛生條件,學校是聚集人群場所,更要注重日常的消毒殺菌,紫外線燈、消毒機都是必備。
3、食品安全:
酸湯子事件傳遍網絡,又一次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很多學校都有食堂,但是食堂的飯菜很多都並不健康,重碳水,重油重鹽,營養結構不完整。以食堂的面為例,一碗麵肉少,蛋白質補充不足;菜少,膳食纖維補充不足;面最多,碳水嚴重超標。加上學習課業繁重,大部分時間學生都處在坐著不動的狀態。
這樣的飲食結構可能加重變胖的風險,營養不良也不利於學習思考。如果食堂能注意營養均衡搭配,那真是一個注重細節的學校。
三、校園文化與歷史悠久
精神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心,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課餘文化、人際關係等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個性、陶冶情操、發展能力、提高素質。
過去我們在強調教育的功能和途徑時,比較注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而對「文化育人」、「環境育人」則不太重視。其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樹立,高尚道德人格的養成,健康審美趣味的提升,無不受到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的薰陶和影響。孟母三遷,校園的文化歷史背景會給孩子一種浸染和薰陶。

秉承著百年校訓,孩子還會有一種額外的使命感。中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校園文化也應該有自己的傳統,這讓孩子報考大學時也會有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