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全面爆發?智能翻譯有可能是突破口

2020-12-13 雷鋒網

演講人在臺上侃侃而談,旁邊的屏幕上自動將語音轉化成文字,並實時翻譯成多種語音……這一炫酷的場景,最近在搜狗王小川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發言和科大訊飛的年度發布會上先後出現,而王小川的機器翻譯將取代同聲傳譯的說法也引發熱議。一時間,「機器同傳」這一人工智慧產物迅速成為大眾視野中的「網紅」,繼阿爾法狗(AlphaGo)後,人工智慧再次引爆眼球。

機器翻譯,做秀吹牛還是真風口?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機器同傳的表現既驚豔又充滿爭議。支持它的人說這就是「黑科技」,並認為人們以後都不會再需要速記和同聲傳譯了,甚至不需要學外語了;另一部分人卻持鮮明的反對意見,一位備註為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師的網友PKUCATer在看了現場視頻後公開叫板王小川,並批評機器翻譯「沒有一句話是翻譯對的」,稱這樣的機器翻譯就是「扯淡」,翻譯的準確性不理想而且尷尬。對於科大訊飛發布會上的機器同傳表現,有業內人士也揭秘,受限於其企業自身技術實力,其優勢更多在語音識別能力上,而對於中英互譯甚至更多語種的支持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時間,剛剛引發人們美好暢想贏得讚譽的人工智慧,又再次成為眾矢之的,批評國內企業盲目炒作過度宣傳的聲音開始出現。那麼,智能機器翻譯到底是廠商噱頭還是真正可以實用了呢?

對於出現爭議的局面,顯然是正常。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肯定要經歷一個從最初的不被理解接受,到逐漸的被認可的過程。就像當年的蒸汽機車剛出現時,噪音大、能耗高、速度低,甚至還不如馬車快,而且建設初期需要昂貴的鐵軌鋪設成本,被很多人嘲笑和反對。然而,隨著技術性能的突飛猛進,其引發的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層級的深刻變革和進步都是翻天覆地的。

人工智慧迎來第三次浪潮 深度學習突破成主因

人工智慧顯然也面臨同樣的境遇。如果說工業革命將人類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信息技術把全世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三次革命的人工智慧,則是要將人類從繁重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經歷了60年發展的人工智慧,目前正在經歷第三次浪潮,其特點是基於神經網絡領域的全新進展,以深度神經網絡為基礎,以大數據、雲計算後臺為運算平臺,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把各種訓練數據收到後臺,通過深度學習能力進行特徵數據挖掘和快速訓練。前文提到的「機器同傳」技術,其實就是人工智慧進入正式使用階段的形式之一。

「深度學習」是指多層的人工神經網絡和訓練它的方法。一層神經網絡會把大量矩陣數字作為輸入,通過非線性激活方法取權重,再產生另一個數據集合作為輸出。這就像生物神經大腦的工作機理一樣,通過合適的矩陣數量,多層組織連結一起,形成神經網絡「大腦」進行精準複雜的處理。今年舉世矚目的谷歌人工智慧系統阿爾法狗(AlphaGo)戰勝韓國圍棋高手的事件,就是人工智慧強大深度學習能力的卓越表現。

光(bu)說(jie)不(di)練(qi)的人工智慧不是好AI

相比娛樂競技需求的圍棋項目,語言的翻譯溝通顯然與我們廣大普通人關係更加緊密,也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這也是機器翻譯能引發公眾熱議的原因。那麼,「機器翻譯」真的能徹底取代同聲傳譯嗎?

國內較早從事人工智慧領域的分音塔科技CEO關磊認為,由於同聲傳譯的語言專業性和應用場景,想要依靠人工智慧技術就徹底取代同聲傳譯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比要求苛刻、專業素養較高的同聲傳譯,日常生活的語言溝通交流,則對於翻譯的容錯率無疑具有更高的接受度。目前的機器翻譯技術水平,對於有些語種間的互譯,已經可以應對和滿足,這有望成為智能翻譯率先突破的應用場景市場。

關磊表示,在當今中國的旅遊環境下,人工智慧+翻譯將是一個龐大的需求集合。據統計,2015年我國出境遊1.2億人次,入境遊1.33億人次,其中自由行成為遊客最愛的旅行方式。相比國內高達76%的自由行人群,出國遊人群中僅有26%採用自由行方式,導致此數據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有兩個:語言和費用。而要滿足這麼多人的語言翻譯問題,靠真人譯員是不可能支撐住的,人工智慧翻譯是必然的方向。而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和開放程度的提升,出入境遊客數量每年都呈顯上升趨勢,如果「人工智慧+翻譯」的技術能運用到旅遊行業中,必定會對旅遊(尤其是自助遊)的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加速作用。相應的,在這樣龐大的市場需求環境下,「人工智慧+翻譯」也能有更多更大施展拳腳的空間。

全球互通不再是夢 智能翻譯機有望迎來井噴

智能翻譯機功能演示 

相比百度、搜狗、訊飛等底層技術的智能翻譯公司,分音塔科技更注重對於智能翻譯技術的市場化應用和消費級產品開發。通過集成國際最頂尖的語音識別和翻譯技術,分音塔科技目前已經研發推出了國內首款主打旅遊市場的手持式智能翻譯器——翻譯寶,其具有多語種語音識別、機器實時同聲翻譯、語音即時合成、高靈敏圖片識別翻譯等功能,並在國內唯一一個將讓人工智慧技術和真人翻譯進行了結合,可實現真人在線翻譯。

目前翻譯寶可實現對於英語、日語、韓語等三大主流語言對中文的實時互譯,中英翻譯準確率92%以上,日韓泰等的翻譯準確率在80%以上。無論在支持語種數量和功能應用方面,在國內為數不多的智能翻譯硬體企業中都處於領先地位。

今後,用戶只要隨身帶著翻譯寶,在碰到外國人或出國時,對著翻譯寶說中文,機器自動會翻譯成外語,而老外說的話也會被自動翻譯成中文,雙方可以輕鬆交流……這對於絕大部分出國旅遊人群及入境遊外國遊客、尤其是有跨語言交流需求的自由行人群來說,翻譯寶無疑將是一大福音。不僅是旅遊行業,關磊認為對於涉外的相關服務業以及教育培訓等行業,翻譯寶都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全球的互聯互通,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智能語音技術的進步和機器翻譯的不斷發展,未來全球各個國家地區間人們的信息溝通無障礙將成為可能,地球村真的會變成現實。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新風口,智能翻譯有多可怕
    不知你曾經是否想過,如果不帶翻譯,不用英語,隨時隨地都可以與外國人交流,言語在說出來的時候,已經轉化成為你的母語,那該有多好。這樣,語言對我們已經構不成威脅,遊玩世界,再也不怕語言不通了。當然,你該多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說這是一個智能時代,我想,你肯定不會反駁吧。
  • 專家:眼科是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的突破口
    中新網廣州12月12日電 (蔡敏婕 邰夢雲)人工智慧是醫療、科技等領域產學研的熱點。「人工智慧技術與醫學診療脈脈相通,而眼科是以影像診斷為中心的專科。」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12日在2020年度智慧醫療學術會議上稱,眼科在醫學影像方面有數量及質量的優勢,這些優勢即是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的突破口。
  • 人工智慧迎感知智能爆發階段
    微軟亞洲研究院昨天舉辦創新論壇,發布了《人工智慧技術階段性發展報告》。報告稱,基於計算與記憶力的人工智慧已大規模應用,目前感知智能正迎來爆發階段。       人工智慧(AI)如何模擬人類智能?
  • 人工智慧「爬坡期」:智能家居泡沫隱現,AI+醫療迎來細分領域爆發...
    一向看好人工智慧的李開復,則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對此的擔憂,「有一些泡沫,有一些調整」,並表示明年初會出現第一波倒下的AI公司以及投資人。資本和創業者一擁而上,無非是看好人工智慧未來的商業化。但現實的問題是,人工智慧創業到底能不能掙錢?可盈利的機會在哪裡?後來者可跳過哪些坑?為此,獵雲網(微信:ilieyun
  • 晟琥智慧型手機新品發布 人工智慧翻譯廣受關注
    移動網際網路藍皮書《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指出,人工智慧與產業結合推動爆發式增長,是未來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重大趨勢之一。人工智慧有望作為一項基礎性技術支撐,賦能各行各業,形成新一波高速發展浪潮。
  • 「對話式人工智慧」爆發,百度智能雲站在了最前沿
    一、「對話式人工智慧」爆發,百度成為「領導者」不意外「對話式人工智慧」,通俗的說可以是「人工智慧小助手」,能夠完成與用戶、客戶的正常對話,捕捉語境並提供智能響應。這種技術放在市場層面也許更易感知:現階段AI生態系統正在不斷豐富,採用對話式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語音+文本客服已經廣泛出現在金融、零售、醫療、製造、政府、教育等等領域。
  • 外媒:人工智慧加持百度翻譯,讓體驗更智能
    與此同時,今年9月高盛在最新發布的人工智慧產業研究報告——《中國在人工智慧中崛起》(China's Ris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主要競爭者,BAT將是中國第一批人工智慧受益者。中國的人工智慧版圖,正在以百度為首的科技巨頭帶領下日益完善。
  • 翻譯SDK 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隨著AI技術的逐漸成熟,機器翻譯的商業化應用也迎來了爆發期,越來越多的智能場景被解鎖。然而,這項技術在的應用上卻著有很大局限性——受限於網絡。因此,在線翻譯之後的離線翻譯技術則被視為機器翻譯應用新的增長引擎。技術的參與改變了人們溝通和做事的方式。隨著國家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倡議的引導,出國務工、對外交流、商務往來人員日益增多,溝通翻譯需求越發凸顯。
  • AI人工智慧翻譯會真正取代人工翻譯嗎?
    通過人工智慧加持,翻譯市場將有可能迎來千億級更大規模的爆發機遇。據《2017-2021年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專題研究及未來市場容量評估報告》分拆,科大訊飛翻譯機2.0自2018年4月份發布,銷售量便居高不下,目前已經突破20萬臺,覆蓋137個地區,服務次數超過2000萬。
  • 智能翻譯VS人工翻譯,我們根本無法預知人工智慧的發展境界
    從谷歌推出翻譯神器,到博鰲峰會同傳機器人,人工智慧翻譯領域正在不停的進行顛覆與嘗試。我們根本無法預知人工智慧會發展到何種境界,智能翻譯是否真的能夠推動翻譯領域的進步、和代替傳統的手工翻譯呢?近些年來,人工智慧的翻譯領域一直在進行著不停的嘗試。用AI技術,和神經網絡的方式來處理和翻譯:影視劇字幕的對話,和同聲傳譯,似乎顯得非常順理成章。傳統翻譯的過程中,因為軟體太多而且操作太過複雜,所以非常麻煩。近日,一款翻譯神器「人人譯」成為了翻譯界的「翹楚」。
  • 智能音箱、隨身翻譯、陪護機器人,那麼多「人工智慧」,誰才靠譜?
    如果說去年業界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還集中在概念、技術、發展前景的知識普及上,那麼今年,伴隨著各種打著「人工智慧」旗號的產品和應用落地,普通人都已經能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方式。可是,正如「共享經濟」曾引發投資虛火一樣,業界也認為當下的人工智慧發展存在水分,甚至有人給出「90%的人工智慧應用都是假的人工智慧」這一判斷。那麼,在當下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產品中,到底哪些才有價值?
  • 內幕| 智能音箱、隨身翻譯、陪護機器人,那麼多「人工智慧」,誰才...
    比如,如果只是想買一臺可以進行人機互動的音箱,那麼「沒有屏幕但音質好」或許可能成為首選;但如果一臺有屏幕的智能音箱具備兒童教育、老人陪護等功能,且這些功能是脫離屏幕完成不了的,那麼「智能音箱」在消費者眼裡就不僅僅是音箱,屏幕的不可替代性也更強。 但不論哪種選擇,都得提防「偽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翻譯 OR 人工翻譯?
    當今,人工智慧已在能源、健康、機器人、商業情報、教育和金融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2018博鰲亞洲論壇,「騰訊同傳」事件引發的熱烈的討論,人工智慧翻譯(或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未來發展的討論再一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了機器翻譯語言的想法和實踐。
  • 爆發吧人工智慧 盤點2017年人工智慧AI的那些事
    每每到這個時間節點,總該會有各種各樣的盤點。在科技領域,要說在2017年選出最火的一個關鍵詞,恐怕「AI人工智慧」是當之無愧的NO.1了。2017年可以稱之為AI的爆發年了,那麼我們也不免俗套地給大家回顧一下,2017年裡,那些關於AI人工智慧的大事件。
  • 馬雲表示不贊成將「AI」翻譯成人工智慧,而應該是機器智能
    國內三大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的「掌門人」闡述了他們對人工智慧現狀和未來的思考,尤其是在企業的人工智慧應用方面。展望未來,中外「大咖」們一致同意,人工智慧會延展人類的能力,放大並提升人類智能,但並非取代人類。馬雲表示不贊成將「AI」翻譯成人工智慧,而應該是機器智能,並強調機器必須有自己的獨特思考和邏輯。
  • 訊飛翻譯機再獲獎,智能語音翻譯功能更全面
    近日,由足球明星武磊代言的訊飛翻譯機3.0受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這款號稱智能語音翻譯界的神器,到底有什麼特色功能?為什麼連體育明星都對訊飛翻譯機的強大功能豎起大拇指?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就知道了!
  • 從人工智慧翻譯機器看人工智慧領域的現狀和未來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國科技的水平不斷發展,人工智慧的浪潮也已經進入「第三春」。「聽東風春潮澎湃 看祖國輝煌巨變」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來到合肥一家專門做智能語音技術的公司科大訊飛,親自體驗了機器識別語音並翻譯的全過程。
  • 智能AI的到來,對於翻譯來說有什麼意義?
    我們假設一下,現在的AI機器人已經有了自我識別自我學習的能力,那麼將AI技能賦能在翻譯設備上,使得翻譯設備有自己的學習能力,理解句子中所以要表達的情感,並且可以有自己的理解那麼在不遠的將來AI翻譯很可能就會具有自我感情,有著理解信息情感的能力那麼將會對世界文化的傳播和統一帶來非凡的意義,例如:一些經典的名著類似於《悲慘世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智能設備的覺醒,不依賴網絡也能進行翻譯
    本網8月4日訊 隨著國家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和共建國家倡議的引導,出國務工、對外交流、商務往來人員日益增多,溝通翻譯需求越發凸顯。機器翻譯的商業化應用也迎來了爆發期,越來越多的智能場景被解鎖。然而,這項技術在的應用上卻有著很大局限性——受限於網絡。因此,在線翻譯之後的離線翻譯技術則被視為機器翻譯應用新的增長引擎。
  • 讀書筆記|「人類智能」與「人工智慧」
    但這一點對於機器人來說就顯得十分困難了,雖然機器能夠通過翻譯程序將人類的語言翻譯成計算機語言,但實際上這些機器並不懂得這些語言的意義。現階段,雖然人工智慧機器人感知外部環境信息方面的能力不斷提高,但是它們依然沒有辦法理解自己感知到的信息所表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