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草莓個個長得喜人,可是沒有草莓味,味同嚼蠟。查了一下資料,不要吃錯季水果,尤其不要給孩子吃。」近日,南京一些媽媽群都在轉這條帖子,發帖的媽媽說,冬天的草莓最好不要給孩子吃。這個帖子引起一些媽媽的爭議,有人記得,草莓應該是春夏季上市,也有媽媽說草莓就是冬天的水果。記者採訪專家了解到,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相比之下,冬天的草莓無論是個頭還是口感,都可以把夏天的草莓「PK」下去。
    草莓是反季節水果
    大棚栽培元旦前就能上市
    草莓到底是不是冬天的應季水果?昨天,記者在周圍的朋友中做了個調查,很多人都是搞不清楚的。市民吳小姐就覺得奇怪,今年冬天草莓特別多,記憶中,吃草莓的時候,天氣已經很熱了,草莓早上上市,到下午就擺不住了,表面甚至會潰爛出水。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汪良駒介紹說,大家的爭議其實都有道理。早些年種植戶採用露地栽培,草莓一般要到五六月份上市銷售。由於草莓「喜溫怕熱」,要求溫度在20℃~28℃,超過32℃不耐儲藏,所以五六月份上市的草莓很快就下市了。
    再後來,大家發現,如果把草莓種在大棚裡,就可以趕在元旦前上市,到清明前都有得吃。並且,冬天室外溫度在10℃以下,相當於天然冷庫,適合儲藏草莓。汪良駒說,這一發現使得整個草莓產業結構隨之改變,種植戶都採用大棚栽培草莓,露地栽培因為採收期短,經濟價值不高,現在已經很少能見到了。
    草莓不打藥不能紅?
    「紅豔」等品種休眠期短無需催熟
    發帖的那位媽媽在帖子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說,冬天的草莓不打藥是不可能紅的,尤其是太大的,噴灑膨大激素,如果發現中間有空心、形狀不規則的草莓,一般都是激素過量所致。
    對於這種分析,汪良駒教授表示,這種看法純屬外行。
    早些年種植的品種如「寶嬌早生」等休眠期長,有種植戶會給草莓噴赤黴素打破休眠期,促進其生長發育和提早成熟。
    汪良駒說,這些品種現在已經逐漸被大家熟知的「紅豔」、「豐香」所替代。
    「紅豔」就是大家俗稱的「奶油草莓」,硬度高、口感甜,最早是日本培育出來的,後來在國內廣泛種植,現在南京市場上銷售的草莓一半以上都是這個品種。
    它的休眠期非常短,根本不用噴赤黴素來「催熟」。
    昨天,記者詢問了傅家邊的一位種植戶,他告訴記者,現在種草莓哪裡還噴農藥,頂多用點殺菌劑。
    所以,冬天的草莓之所以又大又紅,主要還是和土壤肥力足、苗子質量好、種植時間長有關係。汪良駒還說,大家有時候會見到的空心草莓和畸形果,更不是因為激素打多了,主要是因為白天溫度高,晚上溫度低,草莓生長溫度不協調,導致結出了畸形果。
    提示
    冬天的草莓口感最佳
    為什麼買回家的草莓看上去挺誘人,但吃著確實味道寡淡。傅家邊這位種植戶分析,那位媽媽覺得草莓吃著不甜,味同嚼蠟,可能和最近天氣不好有關係,一連下了好幾天雨,草莓見不到光,積累的糖分低,所以,口感比平時要差一些。草莓種植過程中,氮肥施多了,也有可能導致這個問題。
    汪良駒介紹說,草莓「死忠粉」可能有這樣的感覺,從元旦到清明之間上市的草莓口感是最好的。汪良駒具體分析說,冬季早晚溫差大,夜晚呼吸作用弱,更有利於草莓積累糖分,吃起來要比夏天上市的草莓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