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30年老照片,看主人公今夕對比!滿滿都是鄉愁

2020-12-20 澎湃新聞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幕徐徐拉開。那時一位名叫張凡的青年剛剛開始學習攝影,騎著自行車到白洋澱採風創作。從天津到白洋澱,一路上通過攝影的方式記錄下當時村村寨寨的情景。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些老照片也成為回憶白洋澱的一種獨特存在。近年來,張凡在八十年代拍攝的一些老照片通過網際網路迅速傳遍了白洋澱,也使張凡得以與照片中的許多主人公重新建立了聯繫。後來這些普通的、真實的、親近的、活靈活現的記憶,促使張凡一次又一次回到白洋澱,並與白洋澱的鄉親們建立了更深厚的情誼。三十多年前照片裡的那些人,現在都什麼樣了?讓我們跟隨張凡一起來看這些人物的今昔對比吧↓↓↓

1988年的夏天,在白洋澱純水村王家寨,家家戶戶都忙著織席。這張照片中頭上蒙著毛巾的姑娘叫周二體,那一年18歲,正跟著母親在家中小院裡截葦,截葦是織席的第一道工序。

照片於2016年在網絡上傳播後,她的丈夫辛偉華聯繫到張凡,說他們在北京新發地市場經營水產,已經二十多年了。據了解,目前,他們的女兒大學快畢業了,小兒子正在家鄉上小學。在辦公與住宿為一體的小屋內,牆上貼的是兒子的獎狀。他們每周要回家一次,看看兒子。

2019年6月,《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規劃》《河北雄安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公示,周二體夫婦和兒子參觀後,高興地在紀念板上簽字、留念。他們知道,一個全新的家園——全世界矚目的雄安新區,離他們越來越近了。

1986年夏,胡麗娜(右)和黃靜(左)是鄚州鎮李廣村小學的同班同學,更是好朋友,胡麗娜的遊泳還是黃靜教會的。

後來,黃靜到山西上了中專,畢業後在任丘創辦了汽車修理店。2018年,她的店面已經成為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的連鎖企業。

胡麗娜則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成了一名汽車配件廠的工人。

胡麗娜勤勞熱情,樂於助人;黃靜敢想敢幹,闖蕩商海。30多年過去了,這兩個白洋澱的女兒,仍然是最好的朋友。她們一起憧憬著新區未來的美好願景,她們相約繼續奮鬥去爭取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1988年,在白洋澱趙莊子小學的教室裡,張凡拍下了一名舉手等著老師提問的小女孩。她叫趙雅潔,是白洋澱抗戰老英雄趙波的孫女。

趙波,1939年參加雁翎隊,1940年入黨,後為雁翎隊最後一任隊長。他作戰勇敢,機智靈活,1943年被冀中九軍分區授予「民兵戰鬥英雄」稱號,1950年獲「華北戰役戰鬥英雄」稱號,曾受到毛主席接見和軍委獎勵。1995年進京參加了全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大會。

趙雅潔繼承了爺爺的氣質,成長為一名有魄力、聰明能幹的女強人,2018年8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趙雅潔創辦經營的「荷塘家宴」水上餐飲旅遊項目,在澱裡很有些名氣。這是2019年她在進行現場手機直播。新傳媒對她生意的推廣傳播起了很大作用,人們評價她有主持人的潛能,在新區廣闊的平臺上將會有更大施展才華的空間。

1988年在王家寨,張凡一行住在陳體新家。她的媽媽賢惠能幹,屋裡屋外收拾得都很乾淨,自然是他們留宿的首選。那時陳體新快出嫁了,她母親說,孩子的嫁妝,一個夏天就能靠織席織出來。當時這張照片,是陳體新勞累了一天,到澱裡划船時拍攝的。

2018年6月,在安新縣一家大型超市餐廳裡,張凡見到了工間休息的陳體新。她說:看到30年前的自己,心裡「撲通撲通」直跳,往事一下子湧上心間。那時家裡人口多,妹妹們都在上學,她和媽媽、奶奶成了織席的主力。對於水村來說織席可是一家人日常生活的主要收入來源。自己每天能織五片席,每片席大約能賣六七塊錢。忙碌一天,到了傍晚就約上姐妹一起划船,舒展舒展蹲坐在地上織一天席的身體,這是一天最開心的時刻。

提到出嫁,陳體新說:「媽媽那時常念叨說我是家裡的功臣,可要一心一意地認真準備咱大閨女的嫁妝啦。那時的嫁妝是『三機』,錄音機、電視機、縫紉機,算是當時最時尚的物件了。」

夏日王家寨,勞累了一天的女人們會到澱裡擦洗或遊泳。這張照片曝光不足,畫面模糊,但是朦朧的暮色也讓人感覺不錯,更令人回味那個純真的歲月。

據了解,這個叫陳衝的小孩子成了村裡有名的大孝子,以至於人們提到他母親的時候,都是以「陳衝他媽」來稱呼。陳衝和他的媳婦經營了一家副食店,夫妻倆照顧老人,撫養兩個兒子,每天忙忙碌碌。陳衝的副食店不是坐商,他每天天不亮先開船到郭裡口,再從郭裡口開著金杯車到雄縣市場進貨。進貨回來,先開船沿村邊售賣,最後才把剩下的貨放在店裡。這些工作,都是他們自己幹,他說僱人費用太大。在心裡,他默默地規劃著未來生活的嶄新畫面。

在距離千裡堤以東5公裡左右的地方,有一個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古州村,傳說上古顓頊時就有此地。1985年夏,在古州村的地頭,張凡拍下了一名手扶鋤把兒的少年,少年叫葉金石。

2016年的8月,在任丘市第四實驗小學的校長室,葉金石舉著手機向人們展示自己三十多年前的老照片。此時他已經是這所小學的校長。

任丘市第四實驗小學是一所重點小學,建校之初他便來到這裡,為此付出了六年心血。他說從滄州師專畢業以後,一直沒有離開過家鄉的教育戰線。

葉金石帶張凡來到當年拍照的地頭,無比興奮地說:「那一年我13歲,正在白菜地裡幹活時被拍下來的。從上小學我就開始幫著家裡幹活了,放學後要打草打野菜餵豬、餵雞鴨。到了麥收還要割麥子、曬麥子、軋麥子。麥子收完了要種玉米,等玉米苗長出來要除草。那時候還沒有自來水,聽到管水的大爺在村裡大喇叭廣播『放水啦,各家趕緊來挑,把水甕、瓦罐都灌滿了啊』我就趕緊挑著水桶跑到機井那裡排隊。」他說,在艱苦的條件下鍛鍊了身體,磨練了意志,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時隔35年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見證了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

1988年白洋澱結束了連續6年的乾涸,碧波蕩漾起來。這一年,身上背著兩塊泡沫塑料的王秀林8歲,背著一個塑料桶的小男孩叫周二嘎,用上了漂亮的塑料救生圈的女孩是他的三姐。這些,都是那個年代留下的深深記憶。

2019年,在安新縣王秀林的新居,夫妻倆興奮地和我們一起回憶當年的情景,暢想著更加美好的明天。

1988年,寨南村小學放學的時候,張金棟和小夥伴們在大堤下走過。那一天他值日,手裡拿著掃帚,肩上斜挎著天津親戚給買的PU新書包。2016年這張照片傳到寨南村,聽說金棟的媽媽看了淚眼汪汪。她想起少年的張金棟調皮搗蛋的時光,想起那些操碎了心的日子。

張金棟現在成了寨南有名氣的企業家。2018年春,張金棟帶著員工在天津河西區的一片水塘裡試種荷花。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所長為改變家鄉面貌貢獻力量。

1988年,四歲的羊小紅總喜歡跟姥姥在一起。姥姥是一個勤快的人,養羊,養雞,織席,每天忙個不停。如果沒有這張照片的提醒,四歲的羊小紅大概不會記得這些。

2019年,王家寨小學門前,羊小紅接9歲的兒子放學回家。兒子手裡拿著一本新出版的《畫報雄安》。

1988年的郭裡口村。放學以後的李那輝(中)和李那兵(左)、張三胖像是三個白洋澱的小精靈,整天泡在水裡。給他們拍照的時候,撩起的水花弄溼了張凡的相機。

如今,已經做了兩個孩子父親的李那輝,臉上多了一種矜持和堅毅,每天開著遊艇在白洋澱不停穿梭,熱心地為遊客們服務。

馬老虎是王家寨人,1988年的時候,馬老虎在自家門前軋葦。

2019年,馬老虎在王家寨望月島開著機船接送遊客。70歲的馬老虎,兒女都大了,雖沒有了生活壓力,但也不願意閒在家裡。看著新區建立以來,白洋澱的環境越來越好,遊客逐年增多,他打心裡高興。

1988年,夏日的白洋澱,是孩子們的伊甸園。在家裡排行老大的王招娣,那一年八歲,與小夥伴國紅梅、盧月昆一起戲水時,總愛做些示範動作,儼然是一名遊泳高手的模樣了。

2019年,在王家寨望月島旅遊服務公司做管理工作的王招娣,言談舉止間透出精明幹練。她高中畢業以後在外長期從事旅遊管理,有一定的經驗,今年被村裡領導特意邀請回來。她說,趕上了新區建設的新時代,是幸福,是機遇,也是挑戰,一定要繼續努力,不負鄉親們的期望。

1988年的王家寨熱火朝天,能人辛金鎖在村裡正帶著年輕人排船。

2019年,辛金鎖在家裡向老伴兒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這幾年家鄉環境的變化、人的精神面貌的變化,都融匯在他的翰墨丹青裡。

這是一些再普通不過的回憶,卻讓我們想起那個燃情的年代。

與許許多多的白洋澱人接觸多了,熟悉了,也親近了,覺得他們就像白洋澱的蘆葦一樣,隨風吹日曬,會長大,會變老。但他們身上特有的氣質和品格,那種堅韌耐勞、創新進取的偉力,則會世代相傳,常青不老。

2019年國慶前夕,張凡為正在編撰村志的王家寨捐贈了三十多年前的老照片,由此而榮幸地被授予了「榮譽村民」的稱號。張凡表示,以攝影為時代存照,大視野立體化多側面記錄社會萬千氣象,反映這些普普通通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才是攝影人的正確道路,才能體現自己和自己作品的價值。

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三十多年前的老照片吧↓↓↓

1985年,作家孫犁聽說幾個青年攝影愛好者想去白洋澱攝影採風,非常高興,題寫了「白洋澱紀行」幾個字鼓勵他們。

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忙著編席的場面到處都是。

葦席堆成了山一樣高,孩子們爬,跳,戲耍。一片收穫的喜悅。

為個好價錢,女人們還到安新或古鄚州的集上去賣,談起價錢來,絕對一把好手。

養殖等副業也興旺起來。

待發的漁船。

夏天,是白洋澱的孩子們瘋長瘋曬縱情戲水的好時光。

上下學,水鄉的擺渡。

街鄰。

在船頭買東西。

編席的女兒們在澱邊洗衣,是一種別樣休息。

冬天,白洋澱裡的冰床。

一張張老照片,

勾起的是濃濃的鄉情和回憶,

你家有這樣的老照片嗎?

歡迎通過「雄安發布」留言投稿 ,

把背後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主辦: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運營:河北日報報業集團

來源:雄安畫報

文並攝:張凡

[編輯|賈東亮、孫牧舟]

為雄安加油!覺得好看點這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科學作出了設立雄安新區的重大決策部署,明確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指導思想、功能定位、建設目標、重點任務和組織保障,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第一節 設立背景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發展全局,運用大歷史觀,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闊的戰略格局、強烈的使命擔當,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考慮在河北比較適合的地方規劃建設一個適當規模的新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採用現代信息、環保技術,建成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環保宜居且具備優質公共服務的新型城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反覆論證、多方比選,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個階段要有一個階段的標誌,雄安新區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發展新的兩翼,共同承擔起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有利於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培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與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為契機推進張北地區建設形成河北兩翼,補齊區域發展短板,提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有利於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有利於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創造「雄安質量」,有利於推動雄安新區實現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第二節 新區概況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北京、天津均為105公裡,距石家莊155公裡,距保定30公裡,距北京新機場55公裡,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地質條件穩定,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本次新區規劃範圍包括雄縣、容城、安新三縣行政轄區(含白洋澱水域),任丘市鄚州鎮、苟各莊鎮、七間房鄉和高陽縣龍化鄉,規劃面積1770平方公裡。選擇特定區域作為起步區先行開發,在起步區劃出一定範圍規劃建設啟動區,條件成熟後再有序穩步推進中期發展區建設,並劃定遠期控制區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

第三節 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眼建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創造「雄安質量」,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著力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第四節 發展定位

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要建設成為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堅持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充分體現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合理確定新區建設規模,完善生態功能,統籌綠色廊道和景觀建設,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美麗家園。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堅持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積極吸納和集聚京津及國內外創新要素資源,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建設創新發展引領區和綜合改革試驗區,布局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打造體制機制新高地和京津冀協同創新重要平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協調發展示範區。堅持把協調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通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發揮對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提升區域公共服務整體水平,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示範區,為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提供支撐。開放發展先行區。堅持把開放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創新體系;主動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培育區域開放合作競爭新優勢,加強與京津、境內其他區域及港澳臺地區的合作交流,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臺,為提升京津冀開放型經濟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第五節 建設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趨於完善,新區交通網絡便捷高效,現代化基礎設施系統完備,高端高新產業引領發展,優質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白洋澱生態環境根本改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實現城市治理能力和社會管理現代化,「雄安質量」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作用明顯,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顯著,為解決「大城市病」問題提供中國方案。新區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努力建設人類發展史上的典範城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原標題:《白洋澱30年老照片,看主人公今夕對比!滿滿都是鄉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永泰舉辦百年老照片展 追溯百年鄉愁記憶(組圖)
    1902年美國傳教士與永泰的鄉紳在戶外合影  東南網6月5日訊(本網記者 鄭曉丹)近日,永泰縣在新安古街林氏宗祠內舉辦永泰縣老照片展,展出的100多張照片為1870年至1970
  • 胡武功開通企鵝號 十萬老照片饗讀者
    瀏覽更多胡老師攝影作品請點擊胡武功在文章中說,「美醜無界,真假有限」「希望讀者能從我的照片中,看到世紀之交普通百姓已經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生存狀態、風情習俗,從而引發對鄉愁的追思,對歲月的懷念,對人生的思考。」「從今天開始,我將陸續以組照的方式刊載我的紀實攝影作品,以飧網友。」
  • 孫犁《白洋澱紀事》中的中國文化精神
    但是有一部作品例外,這就是孫犁的短篇小說集《白洋澱紀事》。孫犁是我國現代著名小說家,籍貫河北衡水,「孫犁」是1938年抗戰開始後作者使用的筆名。1944年,孫犁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先後發表《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風格被稱為「詩化小說」,在解放區、國統區、香港等地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得到了毛澤東、茅盾等人的肯定。
  • 唐山:「尋找地震老照片中的你」感人肺腑(組圖)
    唐山勞動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闞星光講話 記者 付衛崢攝唐山市地震局局長王衛國講話 記者 付衛崢攝唐山馬家溝小學教師李桂芝回憶震後第一課 記者 付衛崢攝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雪漫 佔金)7月26日,紀念唐山地震35周年「尋找地震老照片中的你
  • 國慶黃金周白洋澱自助遊完全攻略
    30分鐘解決戰鬥,吃過飯後店家聯繫好的船已在等我們了,都已經1點多了,得抓緊時間啊,坐上船先到荷花大觀園。直線距離估計也就2公裡,這村裡家家有船,很多家有幾條船、木船、快艇都有,店家就是用他家的快艇接遊客的。順便說一下這裡每人都要交入澱門票是30,只是入澱費,與各景點門票無關哦。這個要是去國營的碼頭登船是一定要買的,不然到了白洋澱遇到快艇查票的就麻煩大了!
  • 雄安,為你留住鄉愁
    2020年,雄安新區有23個村莊涉及整體徵遷。在徵遷工作開展之前,雄安新區管委會公共服務局研究制定了《雄安新區2020年徵遷村「鄉愁點」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記得住鄉愁」工作專班召開座談會深入探討「鄉愁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並將「鄉愁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融入新區規劃建設中。「2020年新區徵遷村原有88處『鄉愁保護點』,經過我們實地調查,又新增了93處。」
  • 馬伊琍也要排隊的上海煙火氣,這也是你的鄉愁吧!
    後來她又說:我從懷小女兒開始就一直去排隊,吃了7年了。從虹口東餘杭路,到長寧愚園路,到靜安南京西路。從小籠,到蔥油餅,到鍋貼。我找到了馬伊琍的煙火氣。對於一個優秀的上海女人,當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廚房的煙火氣就是廳堂的鄉愁。對於一個大明星,有什麼吃不起?還要自己去排隊。我理解,對於馬伊琍,質樸的情感是高大生命的鄉愁。
  • 中國最大的湖泊旅遊勝地——白洋澱
    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旅遊勝地,2001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第四大淡水湖。白洋澱早在2001年就被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十大名村、海東中華園林城、中國最美水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曾獲「中國20大歷史文化名村」美譽,由於它歷史悠久、生態環境優美,不僅是觀光旅遊,更是鄉村休閒度假享受。水鄉古村、民俗文化,白洋澱獨具一格。它記載了豐富的生活文化知識,善變的歷史和不平靜的現實,這使它成為有歷史沉澱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初春植樹季,白洋澱大道綠化如火如荼
    初春植樹季,白洋澱大道綠化如火如荼保定段16公裡綠植巧種打造綠色長廊 雄安段13公裡綠植搭配景石即將開工3月31日,在綠化正酣的白洋澱大道,保定段16據市園林局基建處處長鄭立鐸介紹,白洋澱大道是連接保定市區和雄安新區的主幹道,也是雄安通往保定的一個窗口。市園林局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對接雄安、服務雄安的戰略部署,改善城市環境,打造生態、綠色廊道,去年10月啟動實施了白洋澱大道景觀建設。
  • 河北白洋澱面臨乾涸 幾十萬人指望南水北調(圖)
    這是白洋澱今年第二次補水。從2月7日到3月12日,白洋澱已經補水3500多萬立方米。  白洋澱面積有360多平方公裡,其中85%的水面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境內,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每年的「五一」和「十一」黃金周期間,來自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區的大批遊人匯聚於這顆長滿了蘆葦和荷花的「華北明珠」。乘上電動船,記者進入白洋澱腹地。天氣很熱,澱內的蘆葦已有30多釐米高,綠油油的,長勢很旺。
  •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最圓月出現時間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最圓月出現時間時間:2020-09-28 10: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如果中秋夜當晚天氣晴好的話,仍   原標題: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最圓月出現時間     根據天文學家介紹,今年農曆8月15 的月圓時刻,也就是「望」時的時間是10月2日凌晨5點零5分,即中秋後的第二天才能賞到最圓之月。
  • 如果你不懂周杰倫歌中的客家話,那就來客家鄉愁故事館吧
    華仔帶你去看成華的   一面牆、一個故事館……   客家鄉愁故事館   剛走進客家鄉愁故事館,照片牆上排列整齊的老照片立馬就吸引了不少居民的注意。
  • 余光中不止一首《鄉愁》,追思詩作《中元夜》賞析
    大多數人對於余光中的印象,應該還是那枚小小的油票,《鄉愁》是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品,也是最為人熟知的詩作。書生也讀過他的一些詩,但都沒有《鄉愁》那麼抓心,比如詩中的一段: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 「福州永泰與海絲」百年老照片展講述歷史變遷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6月9日電 (劉可耕 閆旭)「1902年,一群美國婦女與福州永泰婦女及孩子們在一起;1902年,3位美國教師在福州永泰考察時的留影……」9日國際檔案日,「福州永泰與海絲」老照片展在有著300年歷史的福州永泰縣新安古街林氏宗祠啟幕。
  • 汗水裡的鄉愁
    可氣質淡然的大家閨秀說到老宅的現狀,眉宇間滿滿都是惋惜和憂愁。「今年生了幾場大病,最怕我走了之後,沒有能講鬱家故事的人啦!」同樣八十多的林嗣琪老師是豫園書畫院的院長。這位從小受豫園周邊書畫氛圍感染的老人自學成才。自從書畫院遷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世春堂,林老師就有一個心願:「這個幾百年的老宅如果能作為老城廂歷史風貌展示館該有多好!」
  • 入白洋澱汙水今起「清零」 蒹葭蒼蒼美景將重現
    千百年來,村民的生活都離不開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澱,一片由3700多條溝渠、河道連接的146個大小湖泊群。 村民以白洋澱為源,澱中盛產的魚蝦、水稻、蘆葦,曾造就了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外村的姑娘都想嫁給咱村人。」王軍回憶,那是老一輩人記憶中最繁盛的時刻。
  • 趙學雙《大豆腐》||「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承德
    只是,母親離開我已經整整二十年了。這二十年裡,以至於今後,我再也吃不到母親的做的大豆腐了。  03榆樹  04醉美棗木槓  05萬果紅,鄉愁的味道  06酒香飄千年  07藁城三記  08梨鄉兩篇  09打房子  10想起炊煙起 11馬踏蘇家莊與三蘇故裡 12正定中山路  13棗香飄處是故鄉 14古槐青春 15翠嶺野趣黃金寨 16花竹流水 塞北江南 17羲皇聖裡人祖廟 18記憶中的廟會 19平山風物 20五馬山還是五龍山 21印象趙州 22大愛大沙河 23走進鳳凰城 24賣了被子,去看墜子
  • 白洋澱,映日荷花別樣紅
    白洋澱,映日荷花別樣紅文 / 聞 達         2015年7月23日,我隨「結伴同行」戶外團到白洋澱看荷花,這是我期待已久的。東北少有荷花,即便有也是生長稀疏形不成規模,個頭也小得很。最惹人的還是那粉紅的花朵。
  • 看一看河北農大的老照片
    序言:農大是我的母校,在99年上學的時候,住的是坡屋頂的清水紅磚坡屋頂的六號宿舍樓,冬暖夏涼。有好多往事留在心頭,有許多印記一輩子難忘。還記得農大嗜血的大黑蚊子嗎,還記得食堂那香噴噴的飯菜,當時每月補助49塊飯費,一打到飯卡,準會奢侈的買個雞腿吃。
  • 白洋澱高中宗子鈺榮獲理科狀元
    在雄縣縣委和雄縣教育局正確領導下,一七屆雄縣白洋澱高中師生團結一致,負重拼搏,封校抗疫,精準複習,以改革求發展,用實幹創輝煌,在2020年高考當中再創佳績。高三一班宗子鈺同學高考中考取675分的好成績,最終榮獲雄縣理科狀元,這個成績的取得確實不容易,在防疫高考兩座大山下,白洋澱高中全體領導和高三全體老師捨棄了家庭,放棄了親情,住到學校,把全部精力注入到高三教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