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加強我省教育經費投入使用管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國辦發〔2018〕82號)精神,經省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持續保障財政投入
合理劃分教育領域政府間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進一步完善教育轉移支付制度。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兩個只增不減」要求,更多通過政策設計、制度設計、標準設計帶動投入,落實財政教育支出責任。落實國家教育標準體系要求,科學核定基本辦學成本,全面建立生均撥款制度。到2020年,制定各級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並建立健全動態調整機制。
(牽頭單位:省財政廳;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包含縣級市、區人民政府,下同)
鼓勵擴大社會投入
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逐步提高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社會投入所佔比重。各級人民政府要完善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基金獎勵、捐資激勵、土地劃撥等政策制度,依法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社會捐贈收入財政配比政策,積極探索高等學校社會捐贈收入財政配比政策,按規定落實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發揮各級教育基金會作用,吸引社會捐贈。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按照規定的管理權限和屬地化管理原則,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狀況、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學費(保育教育費)、住宿費標準,建立與撥款、資助水平等相適應的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自費來華留學生學費標準由學校自主確定。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科學規劃教育經費支出
各地要加強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與中期財政規劃的統籌銜接。中期財政規劃要充分考慮教育經費需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要合理確定階段性目標和任務,及時調整超越發展階段、違背教育規律、不可持續的政策。中小學校和職業院校建設要合理布局,防止出現「空殼學校」。高等學校不得擅自舉債建設。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堅持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嚴禁隨意擴大免費教育政策實施範圍。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重點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始終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實落實政府責任。進一步提高全省特別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加大教育扶貧力度,為徹底擺脫貧困奠定基礎。鞏固完善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對農村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學校按100人撥付公用經費和對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補助政策,單獨核定並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公用經費,確保經費落實到學校(教學點),確保學校正常運轉。制定鄉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標準,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振興鄉村教育。推動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控輟保學、「大班額」、隨遷子女就學、家庭無法正常履行教育和監護責任的農村留守兒童入校寄宿等突出問題。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不斷提高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水平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鼓勵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事業,努力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財政教育經費要優先保障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發放,推動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各地要嚴格規範教師編制管理,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並實行同工同酬。各地要完善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保障機制,統籌實施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國家和省級培訓計劃,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水平,實現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同步調整,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使教師能夠安心在崗從教。實行財政轉移支付與中小學教師待遇優先保障政策落實掛鈎,財政教育經費要優先保障中小學教師待遇,重點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收入政策。持續鞏固我省中小學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待遇問題整改成果,已達到要求的地區要防止問題反彈。嚴格按照現行政策規定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教育主管部門要合理統籌,對農村學校特別是條件艱苦學校給予適當傾斜。加強教師周轉房建設,提高鄉村教師工作生活保障水平,引導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各地要根據幼兒園規模,創新方式方法,合理配備保教保育人員,按照崗位確定工資標準,逐步解決同工不同酬問題。支持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落實編內聘用兼職教師支持政策。實施高校編制周轉池制度,為引進高層次教學和科研人才提供編制保障。支持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重視開展隨班就讀教學能力、康復訓練和職業技能培訓。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著力補齊教育發展短板
在重點保障義務教育的前提下,優化支出結構,積極支持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快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財政補助政策,逐步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支持水平,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嚴格落實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加大對普通高中急需的教育教學條件的改善力度。逐步提高中職學校、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水平,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機制,出臺校企合作促進辦法,鼓勵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推進職業院校和企業通過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機構、共享資源等方式實施合作。支持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財政教育經費著力向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聚焦行蓄洪區、深度貧困縣和革命老區等貧困地區,以義務教育為重點,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加大省財政相關轉移支付力度,存量資金優先保障、增量資金更多用於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教育和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推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進一步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完善學生資助管理辦法,提高資助精準度,優先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需要,實現應助盡助。強化資助育人理念,構建資助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聚焦服務國家和省重大戰略
完善高校預算撥款制度,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專業和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推動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卓越拔尖人才。加快培養服務區域和產業發展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更好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化高校科研體制改革,完善科研穩定支持機制,落實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政策,健全高校高層次人才激勵及配套服務機制,建立科研服務「綠色通道」,為科研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便利。改革高校所屬企業體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更好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經費資助政策,實施「留學安徽」項目,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等教育交流與合作活動,支持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優化教育對外開放布局。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外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持續加大教育教學改革投入
各地要在改善必要辦學條件的同時,加大課程改革、教學改革、教材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進育人方式轉型,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教研活動、教學改革試驗等方面投入,推動實現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均衡。支持健全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監管體系,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支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與高考綜合改革協同推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支持改善職業教育實訓實習條件,多途徑、多形式建設一批開放共享的省級實訓實習基地,推廣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推動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建設。支持高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快急需緊缺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支持教育信息化平臺和資源建設,加強在線課堂常態化教學應用,推進智慧學校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全面落實管理責任
強化省級政府教育經費統籌權,按照重大教育項目資金安排落實脫貧攻堅和加強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有關要求,加大對貧困地區、行蓄洪區和革命老區傾斜支持力度。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進一步簡政放權,落實各級各類學校經費使用自主權。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誰使用、誰負責」的教育經費使用管理責任體系,結合當地教育發展實際,調整優化財政教育支出結構,統籌教育經費保障重點項目支出,切實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教育部門和學校是教育經費的直接使用者、管理者,在教育經費使用管理中負有主體責任,要會同相關部門科學規劃事業發展和經費使用,依法依規、合理有效使用教育經費。財政部門要按規定落實國家和省財政教育投入等政策,優先保障教育支出,加強預算管理和財政監督。發展改革部門要優先規劃教育發展,依法加強成本監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優先保障學校教職工配備,落實完善教師待遇政策。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全面改進管理方式
以監審、監控、監督為著力點,建立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經費監管體系。健全預算審核機制,加強預算安排事前績效評估。逐步擴大項目支出預算評審範圍。加強預算執行事中監控,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從嚴控制預算調劑事項,健全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體系,實施大額資金流動全過程監控,有效防控經濟風險。加強預決算事後監督,各級人民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按照預算法要求,全面推進教育部門預決算公開。加強各級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情況納入教育督導範圍。加強教育內部審計監督,提高審計質量,強化審計結果運用,推動完善內部治理。推進經濟責任審計黨政同責同審,實現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鼓勵各地探索建立中小學校長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統計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全面提高使用績效
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牢固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理念,全面設置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目標、政策及項目績效目標,逐步將績效管理範圍覆蓋所有財政教育資金,並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完善細化可操作可檢查的績效管理措施辦法,建立健全體現教育行業特點的績效管理體系。強化預算績效目標管理,緊密結合教育事業發展,優化績效目標設置,完善績效目標隨同預算批覆下達機制。開展績效目標執行監控,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及時糾正偏差。通過自評和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預算執行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堅持財政教育資金用到哪裡、績效評價就跟蹤到哪裡,加強動態績效評價,及時削減低效無效資金。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加大績效信息公開力度,主動向同級人大報告,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人大和社會各界監督。將績效目標執行情況和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完善政策、編制預算、優化結構、改進管理的重要依據,作為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堅持厲行勤儉節約辦教育,嚴禁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禁超標準建設豪華學校,每一筆教育經費都要用到關鍵處。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全面增強管理能力
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財務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全面增強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本領。落實完善資金分配、使用和預算管理、國有資產管理、科研經費管理等制度體系,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即時動態監管。完善教育財務管理幹部隊伍定期培訓制度,實現全員輪訓,增強專業化管理本領。加強學校財會、審計和資產管理人員配備,推動落實並探索創新高等學校總會計師委派制度,研究開展省屬本科高校總會計師委派試點工作,加強學生資助、經費監管、基金會等隊伍建設。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審計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進一步鞏固財政教育投入成果,健全工作機制,落實職責分工,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認真落實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優化教育經費使用結構、科學管理使用教育經費等各項任務,切實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各地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工作成效。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加強監管問責
各地要加大對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使用管理情況的督查監管力度,定期向上級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報送落實情況。對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抓好整改問責。對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依紀依規嚴肅處理。有違法行為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重點任務分工
序號
工作任務
牽頭責任單位
配合單位
時限要求
1
制定各級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並建立健全動態調整機制。
省財政廳
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
2020年底
2
制定鄉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標準。
省教育廳
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
2019年底
3
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財政補助政策。
省財政廳
省教育廳,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
2019年底
4
落實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政策,健全高校高層次人才激勵及配套服務機制。
省教育廳
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各省屬高等學校
2019年底
5
健全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監管體系。
省教育廳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
2019年底
6
研究開展省屬本科高校總會計師委派試點工作。
省教育廳
省財政廳、各省屬高等學校
2019年底
猜您想看:
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