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中山堂」、「中正紀念堂」,小到巷子裡的「存仁堂中醫診所」、「留乃堂烘焙坊」、「太陽堂太陽餅」、「至仁堂健康素食餐廳」、「南蠻堂蜂蜜蛋糕」 、「春水堂珍珠奶茶」、「滋和堂腳底按摩」,臺北的各式各樣的「堂」林林總總,濟濟一堂。
位於臺北故宮展館四樓的「三希堂」,原來收藏著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及王珣的「伯遠帖」,這三帖均為稀世珍寶,因此得名。此堂現改為特色餐廳,在被作為乾隆皇帝的書房裡用餐,品著文山包種茶,吃著臺灣佳餚,別有一番享受。
《義之堂》畫廊以經營中國近代名家書畫為主,是海峽兩岸書畫交流的橋梁。這裡匯集了大陸的畫集、書畫、篆刻、碑帖、考古文獻圖書,為臺北愛好大陸字畫藝術的民眾提供了空間。總經理陳小君足跡踏遍大陸的大江南北,曾在臺北舉辦《中國前輩畫家精品展》、《張大千精品收藏展》、《南張北溥藏珍集萃》等畫展。
臺北康青龍街區的「老茶館冶堂」,為茶文化工作室。堂內收藏及寄展了一批精品陶藝作品,玻璃櫃裡收集了各種茶文物,有喝功夫茶的小壺、喝香片的保溫杯、喝綠茶的玻璃杯和各色茶罐,中華茶文化薈萃一堂,滿堂飄著濃濃的茶香。
記者在臺北市內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迪化街看到,這裡維持了自19世紀以來的商街風貌,「漢誠堂」、「百勝堂」、「萬勝堂」等藥行冠冕堂皇,一字排開。「六安堂」是這裡的百年中藥鋪,由楊靜如與楊誠法兩兄弟於1913年開設,傳世於後代。許多珍貴稀有的藥材,如參耳、燕桂、珍珠、牛黃、諸膠等,都可以來這兒找到。
在臺北,尋根祭祖的堂也為數不少。「德星堂」為陳氏大宗祠,建於清鹹豐十年,佔地2200餘坪,是四合院式建築,左右加蓋外護各一排,堂皇巍峨。陳姓宗支遍布海內外,居住在臺灣地區約185萬餘人,為島內第一大姓。每到祭日,陳氏宗親,聚集一堂,彰顯中華民族尊宗敬祖的傳統美德。
如今,臺北的「堂」名目繁多。在建國南路古玩一條街上,「起鼓堂」、「奇古堂」、「寶樹堂」,佔滿了各條弄堂。還有創意設計的「御風堂」、提供風水羅盤的「集易堂」、專營女性機能食補的「紫金堂」、推廣閔南茶文化的「晉江茶堂」、主打麻辣牛肉麵的「麻膳堂」,都一個個「堂而皇之」地登上臺北的「大雅之堂」。
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中,用琉璃與鐵網混搭的300坪輕食區,取名「小山堂」,專賣臺灣精選食材,包括黃牛肉、黑毛豬、三星蔥等,還有加入桂圓乾的松露冰淇淋等,讓臺灣民眾感受中華美食文化的無限創意。(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