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的第二天,班主任兼英文老師叫我下課後去教員室找她。我去了以後,她問我還習慣嗎?英文課是不是都聽不懂她說什麼?我說是的。她說,不要緊,很快就會發現其實我說來說去就是那幾句,比如: take out your textbook (拿出你的課本),turn to page xxx(打開第xxx頁)。她還給了我兩本分別是三年級和四年級的copy book,即描紅本,練習A-Z的潦草怎麼寫。她說得學會,因為五六年級無論是作業還是考試,英文一定要潦草。
接下來的兩星期,我放學回到家,都努力地練習,總算記得了每個字母的大小寫潦草怎麼寫。而英語課本我也認認真真的將每個不會的單詞查字典,認真背誦。香港的教育雖然偏西方,但默書(默寫)也還是有的。天知道,我為了趕上他們的英文程度,花了多少努力。
就用了兩個星期,我發現英語課老師講的每句話我都聽得懂了。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我都看懂了。班主任也是看出了我的進步,說沒想到我適應得還蠻快,甚至快超越了一些同學。
是的,在大陸時,我便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數一數二,班長課代表大隊長我都當過了,我不允許自己來了香港就失去了這些光榮。
除了英語,我沒想到另一個我要努力的科目竟然會是音樂課。音樂課上,每個同學都帶了牧童笛,老師鋼琴一彈起來,大家便吹了起來。牧童笛我在大陸小學有一隻,可是從來沒有學過。
除了牧童笛,還有一樣要學的就是五線譜和西樂樂理。呵呵,從來只知道簡譜的我,看著眼前的,我知道,這是一場硬仗。
不服輸的我,開啟了自學樂理模式。我認真的研究這五條線的意義,每個音符在不同位置所代表的音調,慢慢慢慢琢磨出一點點。
由於我插班時已經5月份,所以我只念了一個月,便開始期末考試了。音樂老師說考試要考牧童笛,我很害怕,我真的完全不會呀。我去找班主任求助,班主任就叫自己找音樂老師說。我跟音樂老師說,我剛轉來,以前從來沒學過牧童笛,我考不了試。她不置可否地說,那你就唱首歌吧。不過只此一次,以後就不行了。我點了點頭。看來,音樂老師並沒有要體諒我的意思,也沒有說要從基礎開始教我吹牧童笛。我只能靠自己了。
很快,我便迎來了第一次在香港的期末考試。這次的考試也是三次呈分試之一,將來對升中學有著1/3的影響。你們猜,只念了一個多月的我,最後考的怎麼樣了?
這就是我的成績單,平均分是A! 成績表上並不會列出你考班上第幾,怕是會讓同學們之間比拼,考得差的同學會有自卑之心。這也是跟大陸截然不同的教學理念,避免孩子們產生比較的心理。
但是,班主任卻是偷偷地,把每個人的分數和班上排名寫在小紙條上。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排名。你們又猜,我排第幾?
我排第四名!一個多月,我便超越了班上大多數的同學。我最害怕的英文,也有B,很是欣慰。
我知道,這個暑假,我一定要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