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並滿足心理需求,建立自我進化升級的根基

2020-10-11 彼岸花媽媽

越來越喜歡這個隱喻:自我的進化就像一顆樹的成長。在努力向下紮根的同時,也期盼著向上生長。向下紮根是為了保全自己,同時給向上生長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自我進化也是如此,只有當心理需求都得到滿足時,我們才能站穩腳跟,才有底氣來推動自己向上進化升級。當然,我還想強調的是,你目前的自我,只是你整個人生時空中的一段剪影。對你來說,認識到你過去的心理需求滿足了多少,只是自我決定的開始。


那麼我們最底層的心理需求包括哪些呢?主要有三項:能力感、關愛感和自主感。以前從來沒有認識到原來這三點是人類共同的心理需求,是個人行動的催化劑。習慣了否定自己的需求,這也太可怕了。


能力感

能力感是指自己所感受到的能夠完成某一件事情的信心和能力。能力感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和真實所具備的技能或者方法是不等同的。只有有了能力感,才能夠主動接受現實生活中的挑戰,在挑戰中不斷進化自己,真正提升自己的能級。


比如說我,總是不太能夠確信自己的能力,感覺自己這10年的工作經驗好像是白過了一樣,甚至覺得這30多年的時間就是一個夢,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看不到任何自己的優點。雖然,我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幾這一點是不好的,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擺脫這種信念帶來的影響。


遇到工作的挑戰,或者遇到想要學習的陌生領域,或者某一個想要長期學習的領域(因為興趣),但是還沒有等自己頭腦裡面的那個想法明細,負面的聲音就來了:還是算了吧,估計你也做不好,別人都會跟人合作,而且還聰明,自己總是笨手笨腳,肯定做不好。


正是這種心理的影響,讓我並沒有很好地去理清自己想要什麼,而且帶著這種強烈的不確信努力著,往往最後的結果就是證明了:你看,我就說你,你就是不行吧。其實這個時候並沒有用儘自己的力量去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積累足夠的時間。


從今年開始,逐步縮小了內心的期望,一段時間只確定一個重要目標,並且通過不斷完成對自己的承諾逐漸相信了自己:如果真正想要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實際上是可以做到的,是可以擺脫沒時間/沒能力/害怕做不好的束縛的。


那麼,接下來就需要進一步強化一段時間就一個最重要的主題目標的做法,持續強化自己的行動,讓自己能夠做到更多,這樣也能夠讓自己信任自己更多。


勇氣,是用自己的行動換來的。


關愛感

關愛感是指自己認為做某件事情,可以獲得他人支持的。說道這個話題,又可以打自己嘴巴了,之前的工作中,為什麼自己不開心?不就是因為覺得我的領導不信任我,感覺我在新的工作領域不太能勝任嘛?


這種感受讓我一直給自己很大的嚴厲,而且還和相對要好的同事抱怨這一點:「你看,她不信任我。」,這一點不斷地消耗自己的能量,讓自己除了想要推動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又過於敏感,過份解讀別人的情緒、表情、言語。讓自己最終心理崩塌。


為什麼會這樣呢?還是因為自己對於這份關愛感的渴求,這份渴求本身是沒有錯的。只是說自己過份依賴別人的認同與支持,而且必須一遍又一遍地表達對我的認同和肯定,我才可以相信。這是因為自己不太能真正肯定自己的價值,只能通過別人的肯定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現在我知道了,這些慣性的模式並不是一時間形成的,跟小時候的需求回應情況有關,因為曾經並沒有感受到過無條件的信任和關愛。然而過去已經是過去,現在還有各種可以進化的機會。


所以,先做的就是要接納這份關愛感的需求,然後,就是讓自己這份需求往回收一些,收回自己的內心,看看內心的孩子到底是想要什麼,其實很多東西不是要依靠別人才能給予自己的,可以自己給自己新的勇氣和力量。完全可以!

自主感

自主感是自己心甘情願、發自內心想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渴望和自我掌控感。自主感並不是可以自己做決定那麼簡單,而是在做選擇、做主的時候,你的自我內部是融洽的,你能感到自己做出的行動反映了內心的願望,體現了你真正的價值觀、意義和興趣。

如果沒有自主感,會怎麼樣?會內耗。對,就是內耗。你會反覆考慮這件事情是這樣好,還是那樣好。這份工作到底選的對不對,後悔當初是不是那樣選更好。甚至因為說了一句好就會內疚很久,不知道自己該說還是不該說。


就是這樣反反覆覆在大大小小的選擇中焦慮、消耗自己。為什麼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即使有了選擇權,但是看不見自己內心想要什麼,因為按照別人的標準、評價和要求活了太久,真正回歸內心的時候,發現內心空蕩蕩的。


即使偶爾從內心竄出一個、兩個小火苗,瞬間就會被「算了,還是別想了,你不行,你做不到的」壓制掉,然後就這樣遏制自己真正弄明白自己要活成什麼樣,自己到底要去哪裡?什麼才是自己的興趣……


所以,你會看到,實際上惡性循環就是這麼來的:當你想要掙扎著自我掌控的時候,內心的聲音很快就回來壓制你「算了,還是別掙扎了,你做不到啊」,或者換一個聲音「算了,別人認為你不行,或者別人不希望你這樣做,你會讓他們失望的」。


在這些聲音中,就唯獨留下了自己,在原地打轉,看上去很努力,看上去很想上進,很想逃離當前的圈層再上一個臺階。但是,仍然有些看不見的黑手拉扯著你,告訴你:這些都是徒勞。然後,精疲力盡,一事無成。


哈哈哈,這一點好有畫面感,仿佛看到了自己。然後呢?當你知道看見那個在原地打轉的自己的時候,請真人給她半秒鐘的心疼,然後告訴她:來吧,站起來,我們,一起走向一個新的世界。慢一點,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保持行前。


另外,也請你記住:只有當你感受到的自我是融洽、統一的時候,你才有動力去完全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而不是讓自我消耗在內耗中。

從現在起,你隨時可以有意識地讓自己得到更多的自主感、關愛感和能力感,讓自我進化到更高的層次。

相關焦點

  • 認識潛在的心理需求
    我們總覺得自己似乎丟失了一樣重要的東西,如果能找回這樣東西,我們就能得到滿足,甚至能衝破抑鬱。可遺憾的是,我們似乎失去了這部分記憶,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這個重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答案或許是:潛在的心理需求。有些需求是人類共有的,或許是在進化的過程中,寫進基因裡的。
  • 孩子的需求無法滿足怎麼辦?確立「主體性」,建立孩子的「邊界感」
    孩子很容易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就像小時候總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情; 2、失去自我尊重感和價值感 父母和孩子的失去應有的邊界,父母屢次侵犯孩子的領地。會讓孩子覺得他本身就不值得尊重,失去自我的尊重感和價值感。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討好性人格,不會爭取自己的利益。
  • 一切心理問題都是自我太弱小,終生成長的是自我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是兒童期學習的心理技能,這個時期在6、7歲到13、4歲,恰是小學時候,心理特點去自我中心化即時滿足指的是本我,追求快樂原則,而延遲滿足需要自我強大,調節本我和超我的需要,協調環境條件,由此自我遵循現實原則。我們目的就是發展強大自我能力,調節力比多能量的即時滿足。看起來,本我類似動物需求,求快求勝心切,而耐心屬於大寫的人,在意自我控制力,求慢求敗心不著急。終生成長的是自我能力!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需求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與了解,而這種認識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中得來的,他人對自我的評價成為了自己的一面鏡子。個人通過這樣一面鏡子,觀察,把握自己,形成鏡中我也就是社會我。這就是庫裡的"鏡中我「理論。
  • 未成年人成長的心理健康密碼——「認識自我 . 納自我」講座
    未成年人成長的心理健康密碼——「認識自我 . 納自我」講座 曲江圖書館 曲江圖書館微信號 QJQTSG 功能介紹 韶關市曲江區圖書館坐落於地址,交通極為便利,我們的業務活動有:提供圖書文獻科技情報服務,我們將以國家級信用為你提供相關業務,歡迎大家與我們聯繫。
  • 認識自己、洞察人心,心理諮詢師專用的自我覺察方法
    一、自我覺察的重要性自我覺察,是自我成長的基礎,沒有自我覺察就無法認識自我,也就無法發現需要自我成長的點,自我成長也就無從說起。此外,自我覺察本身也是自我成長的目的。自我覺察即認識自我,而認識自我本身就是自我成長的主要目的之一。
  • 新生避坑、認識自我 這個心理學課程有創意
    9月11日上午,在深受學生喜愛的武鋼三中《新生「避坑」指南》校本課上,高一新生們在心理教師的引導下認識和了解自我,了解新的環境,樹立生涯規劃意識,學習心理調適的技能。  課堂上,已經畢業的「學霸」向新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幫助他們快速把握高中的學習節奏;會議室裡,高一、高二心理委員用「你問我答」的形式,由前輩向新人解答入學遇到的難題;操場上,新生們用身體擺出各種造型,玩呼啦圈接力,結交新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據了解,該課程共分為7個模塊,分別是自我認識篇《我,不止一面》、學習指導篇《學霸養成記》、校園環境適應篇《校園尋寶記》
  • 進化認識論的實在論辯護
    隨著進化生物學研究的興起與不斷發展,今天的進化認識論者們主張,所有生物個體或群體所獲得、產生或傳播的認知性、交際性、社會文化性知識都可以通過進化而被認識。知名人種學家和動物行為學家洛倫茨(K.Lorenz)最早提出通過進化理論來重新建立康德綜合的先驗命題,主張個體發生學(ontogeny)意義上的先驗屬於種系發生學(phylogeny)意義上的後驗。
  • 如何挽回「自我封閉的」男朋友 | 認識男人的心理洞穴
    洞穴(mantuary)一詞來源於進化心理學,早期人類生活的方式往往是男人出去狩獵,而女人負責採摘和照顧家庭、部落。男人祖先狩獵之後,傍晚回家,回到洞穴中不再有體力與妻子或是部落成員交流傾訴,只能自己在洞穴中靜修,自己想辦法自我調節,轉移情緒壓力,或是專注於第二天的狩獵規劃。而女人則有更長的時間與同伴交流,她們採集時可以交談,整理捕獲物時也可以交談。
  • 自我意識與自我認識也許是智能的最高形式
    然而,複製過程中的錯誤帶來的突變是進化所必需的,物理機器之所以能夠進化,恰恰正是因為它們自我複製的過程並不完全精確。生命的本質並非完美的自我複製,而是近乎完美卻略有微瑕的自我複製。因此,即便不能獲得完整、邏輯上自洽的自我認識,或許我們也不必失望,因為這不見得是件壞事。*文章節選自《智能簡史》([韓] 李大烈 著 三聯書店2020-9)。
  •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我們在各項工作中的自我效能,同樣會影響我們對自己能力的整體評價,如果我們覺得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勝任,可以極大提升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如果我們在各個方面總是受挫,也會打擊我們的整體自尊。2、自我價值:最初是通過父母的接納、肯定、承認、讚美、表揚、鼓勵等方式逐漸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自尊。當人的自我價值感很強的時候,人會表現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現出向上向善的本性。
  • 幼兒、兒童、少年期的心理需求
    社會上大部分的心理障礙人員都是在特定階段沒有滿足當時的心理需求而導致的心理問題。 0-3歲的幼兒主要是需求安全感,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皮層沒有發育完,收到驚嚇很容易導致情緒範化,對後期的心理造成影響。這個時期應該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多體驗。 3-6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對待事物一直在試探邊界,對成人的話惟命是從。主要需求是在同齡活動中發展自己,認知社會。這個時期應該多引導孩子,讓孩子在生活中明白道德規範,文明禮貌,成長為一個有修養的人。
  • 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動機的心理探析
    自我決定論主要分為基本心理需要、認知評價、有機整合和因果定向四個分支性理論。以基本心理需要理論來講,不管是出於獲取他人的安慰,還是出於展示正向自我,微信朋友圈都是獲得個體自我滿足的有效途徑。以認知評價理論來講,當個體在獲得較強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時,會出現較多由內在心理動機引發的外在行為。
  • 如何滿足公眾的多元需求(3)
    不同群體的心理需求滿足情況總體心理需求滿足程度與收入水平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0.18,顯著性0.0800),受訪者的收入越高,心理需求滿足程度也越高(見圖2)。
  • | 從進化心理學看自我價值認知
    雖然我們基本上已經脫離了以生存和繁殖為主要目的的生命過程,但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心理烙印其實一直都在偷偷地發揮作用。《人間失格》作者太宰冶的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不斷被很多人引用,以此表達對自己失敗人生無可奈何的喟嘆。關於太宰冶的故事已經流傳很廣,我就不贅述了。其實質是有的人完全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無法和他人正常的交往互動,以致慢慢被社會邊緣化,最後也許就像太宰冶一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心理學家認為:延遲滿足才能真正滿足自我實現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求誘惑之所以稱之為誘惑,正是因為它具有滿足我們需求的社會屬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們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我們想要接近誘惑,是因為它能夠滿足我們的社交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女生要如何滿足男生的心理需求?
    作為男生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要說女生如何滿足男人生的心理需求,我覺得首先女生應該了解的男生,了解男生的心理變化。了解男生的特點,只有了解了男生,才能夠針對不同的男生,知道他們需求什麼,自己才能夠滿足他們什麼,如果一個女生不了解男生的話,怎麼才能夠知道他們需求什麼呢?所以先了解男生,才是滿足男生心理需求的第一步。
  • 很簡單,只需滿足孩子的三個心理需求
    很簡單,只需滿足孩子的三個心理需求最近看到很多爸爸媽媽在問:「老師,我們家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對此,我想說的是:「這是正常的!畢竟那種天生愛學習的孩子初步統計,額......大約連萬分之一都沒有吧。」
  • 「自我認識,規劃人生」心理主題班會
    在大學這個小社會,不知道你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了嗎?面對你的專業,不知道你對你的人生有一定的規劃了嗎?2020年12月24日這一天,由城建志願團舉辦的「自我認識,規劃人生」心理主題班會,在大一新生中開展。
  • 男女交往、夫妻生活過程中,女人如何滿足男人的心理需求?
    要滿足男人的心理需求,首先要知道男人的心理需求有哪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個就是我們人類的需要,並且伴隨我們的每一天,今天我們就從這5個方面聊一聊如何滿足男人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