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秒,
我的孩子就沒命了」
一想到周六發生的事情,我到現在仍心有餘悸。
下午,我去接在鋼琴班上課的軒軒,因為是在老師家上課,小區停車不方便,我就把車停在了馬路對面。
正準備開車離開的時候,聽見樂樂叫軒軒,馬路對面,樂樂媽媽牽著孩子,我說:「樂樂媽,回去嗎?一起。」
「好啊~」也許是聽見媽媽這麼說,加上兩個小孩子從小就一起玩,樂樂立馬掙脫他媽媽的手往這邊跑。
突然一輛左轉的汽車開過來,樂樂完全沒看到,我當時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大喊:「樂樂,有車。」樂樂媽趕緊跑去拉兒子,一邊大聲的喊:「樂樂,你不要跑了,快回來。」
可能是司機看見孩子了,猛踩剎車,車在離樂樂不到一米的距離停下了。
司機下車見沒事還是吐槽了一句:「你說這也不是斑馬線,孩子突然衝出來,你這當媽的也不牽緊孩子的手。」
我和樂樂媽都趕緊跑向樂樂,樂樂媽一邊把孩子抱在懷裡輕拍孩子的後背,一邊抱怨:
「在家跟你說了多少遍,過馬路看車看車,左右都要看,你就是不長記性,剛才多危險,還好司機及時剎車,不然媽媽真的是要哭死。」
路上,樂樂媽跟我說:「也是奇怪,我明明牽著孩子的手,也不知道怎麼搞得,他還是掙脫了。」
回家,我和軒軒爸講了這件事,真的是太險了,差一秒,如果司機沒有及時剎車,孩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險。
吃過晚飯,我翻了一些資料發現: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發生涉及學齡階段少年兒童傷亡的交通事故2萬餘起,造成2200多名少年兒童死亡。
據統計,我國兒童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美國的2.6倍,是歐洲國家的2.5倍。
道路交通傷害,已經躍居我國青少年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溺水死亡。
2020年7月,寧夏2歲女童橫穿馬路時,突然就掙脫老人的手,往回跑,撞上疾馳而來的汽車,被撞飛幾米遠,頭部受傷,傷口長達10釐米。
同年3月,浦江縣黃先生帶著他5歲的兒子橫過斑馬線途中,就在兒子與轎車右前部相撞的瞬間,黃先生一把將兒子拽了回來,驚險無比。
2018年12月,深圳寶安,一位媽媽牽著4歲女孩過斑馬線,行至中途,媽媽示意前方車輛禮讓,但該車並未減速,隨即4歲女孩被捲入車底,碾壓身亡。
仔細看這些案例,除了細心和遵守交通規則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過馬路時,千萬不要牽孩子的手!
牽孩子手過馬路
沒有你想的那麼安全
不少父母會疑問:過馬路,不牽孩子的手?
是的,不要牽孩子的手,要牽孩子的手腕。
1、孩子的手很小,父母握住後不好控制,孩子很容易掙脫;
2、夏天很容易出汗,父母孩子手掌有汗,溼滑狀態下孩子很容易掙脫;
3、冬天,父母孩子會摸護手霜或寶寶霜,同樣很容易滑脫。
2018年,在興化市某馬路邊,一個孩子掙脫媽媽的手,向馬路對面跑去,此時一輛卡車開來,女孩直接被撞到不省人事。
之前,一個男人帶著孩子過馬路,孩子掙脫爸爸的手,被迎面而來的貨車壓過……
之前,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曾專門發布了一個視頻——「握緊孩子手腕」,指出家長帶孩子過馬路不要牽著手,應該握緊孩子的手腕。
就是像這樣,孩子就不容易掙脫出去了。
除了握緊手腕
這些細節也要重視
1、父母以身作則,帶孩子遵守基本的交通規則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可是一帶孩子過馬路,在紅燈的情況下,看沒有車要過去,為了不等時間,牽著孩子就闖紅燈。
2017年,浙江湖州,一位媽媽騎電動車帶著孩子,不僅闖紅燈還逆向行駛,和一輛汽車相撞,倆人都受傷了,孩子更嚴重。
父母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是在拿自己和孩子的生命開玩笑,帶孩子過馬路,一定要注意遵守交通規則。
只有你這樣做了,孩子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才會認真遵守交通規則,從而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2、東西掉了,不要折回去撿
帶孩子過馬路的時候,手裡的東西或者玩具掉了,有時候寧可放棄,也不要回馬路上撿。
我們要告訴孩子,當自己和玩具同時處於危險中,一定要放棄玩具,玩具壞了或者沒了,可以再買,生命只有一次,沒了就是沒了。
如果實在是不想失去這一個玩具,可以到了安全地方求助父母或者交警幫忙。
因為撿玩具導致意外的發生,每年都有很多。
廣西桂林,一對姐弟在321國道邊玩,弟弟去撿一個綁著玩具的氣球,返回途中被一輛大貨車撞倒。
3、推嬰兒車過馬路,要將嬰兒抱在懷裡
現在過馬路,還經常看到父母推著嬰兒車過馬路,孩子就在嬰兒車裡,這種行為其實很危險的。
嬰兒車比較低,司機不容易看到,一旦發生意外,最先受傷的就是車裡的孩子。
在推嬰兒車過馬路的時候,要將孩子抱起來,防止因為視線,司機看不到嬰兒車裡的孩子。
4、父母帶孩子過馬路,不要低頭玩手機
很多父母在過馬路時會低頭看手機或者接打電話,這其實很不安全。
廣西一位母親帶兩個孩子過馬路,媽媽不僅沒有牽著孩子,還低頭看手機。
孩子在馬路中間來回奔跑,跑最遠的那個孩子突然轉身往回跑,不慎被汽車撞倒。
帶孩子本身就是一件需要用心的事,更何況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一定要集中精力,千萬不要邊帶娃邊看手機,意外一旦發生,可能就沒有挽回的餘地。
5、教育孩子,不要靠近汽車盲區
去年7月,廣東東莞,一輛重型廂式貨車轉彎時,將一旁騎車經過的5歲女童捲入車底。
在女童被碾壓之後,貨車司機竟毫無察覺!繼續向前行駛,經後車提醒才知發生事故!
有些網友說車側面那麼大的一個孩子,看不見嗎?其實,是有太多人不了解汽車盲區的可怕。
以家用小汽車為例,盲區就有很多,央視曾有相關報導:
車身兩側從中部開始往後,與車身成30度角以外的區域為盲區。
身高0.7米以下的兒童處於該區域時,司機很難發現。
車子兩側反光鏡與車前蓋的夾角區域也屬於盲區。
汽車右前側的位置非常危險,是事故高發區域。
當父母帶著孩子出現在這一區域,司機會發現媽媽,而同行的孩子因為身高不足,不會出現在司機的視線範圍內。
汽車尾部,3米之內,高度1米以下也是盲區。司機倒車時,很難發現1米以下的兒童。
所以我們要避免盲區會帶來的危險。
車主在上車之前需要先檢查一下車子周圍以及附近區域,確保沒有孩子。
父母應該帶著孩子在車輛周圍走幾圈,教會他認識辨別車輛周圍屬於盲區的危險區域,並且告知孩子一定要遠離這些位置,因為汽車裡的人容易因為看不到而撞傷他。
記得之前看到的一句話:「沒有僥倖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事有必然的。」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心存僥倖,哪怕意外發生的機率是萬分之一,可是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百分之百!
帶孩子過馬路,除了要牽緊孩子的手腕,還要注意軒媽上面提到的5個細節。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平平安安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