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人,當你到了中年,普遍來講,你所擔當的角色也就變多了。你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父母的兒子。你還是領導的下屬,下屬的領導。你甚至可能還有著其他被賦予的角色。
擔當的角色越多,你需要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多。
有時候你會覺得很累,很沉重,甚至很厭倦。你可能也曾想把自己退縮到一個殼裡,關上門,任它外界雨打風吹,你只享受自己的寧靜與安穩。可是你不能,因為你承載著太多人的期冀,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身邊人的幸福,你必須前行。
這個時候,你大概只能苦澀地笑笑,自嘲道:「原來我已經進入了中年危機。」
雖然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專業的和非專業的人,都在關注中年危機這個現象。但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自然而然的現象。因為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和發展的,人類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要做的事會增多,我們考慮的問題也會增多,我們會成熟會變老,會有更多的意想不到。這不都是很正常的嗎?
當然,正常的並不意味著可以忽略和置之不理。正常的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當中年危機來臨,妻子希望你做一個好丈夫,孩子希望你做一個好父親,父母希望你做一個好兒子,你誰都不想辜負,可你並沒有三頭六臂,你該如何處理好這些角色之間的關係呢?
曾經聽一個男人說過這樣一番話:「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不想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我也做不到讓每個人都滿意。這一輩子我除了虧欠父母,別的誰都不欠,因此我也不需要考慮他們是否滿意,我只做到回報父母就好了。」
你覺得他說得在理嗎?
其實站在婚姻家庭的角度來看,我並不認同他的想法,甚至覺得他是自私的。但從中年危機這個角度來考慮,我又特別能理解他。他就是在無力承擔各種責任帶來的壓力之後的一種抉擇,他認為他無法把每個角色都扮演到盡善盡美,那便選擇做一個好兒子。
可這樣的結果必然是會導致婚姻危機的。而中年人的婚姻危機,也算是中年危機的一部分。婚姻出現裂痕,妻子兒女對自己不滿意,這會加重一個人的消極情緒。這也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他這樣的選擇是錯誤的。當你感覺無力扮演好所有角色的時候,你所要做的,不該是捨棄一部分角色,拒絕承擔那些責任。而是應該盡力去找一個平衡點。
但那個男人的話也有一部分是正確的,那就是「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不想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你一定要明白,你就是一個普通人,你不該苛求盡善盡美,你只要做到踏實努力就夠了。
任何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都不是無限的。當我們進入中年,我們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壓力感、危機感、迷茫感。適當的負面情緒其實是會給我們帶來動力的,但如何不讓這些負面情緒影響了我們的積極進取,則很大程度上跟心態有關。
那些中年危機感特別強烈的人,往往都是比較追求完美的人。他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想把每一個角色都演繹到完美,這是很難的。而一旦不如預期,他就會感覺失落和潰敗。
如果換一種心態來想這些問題,不要把要求定得那麼高,允許自己做得不到位,甚至允許失敗,你就不會覺得那麼無能為力了。有得有失,有成功有失敗,乃是人生常態,中年人也不例外,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而不是一個神。
當中年危機來臨,我們該如何處理好這些角色之間的關係呢?
當你在做一個丈夫時,你要承擔丈夫的責任,但你也要明白丈夫也會有不足;當你在做一個父親時,你要對孩子充滿愛,但你也要記得父親也會疲憊和軟弱;當你在做一個兒子時,你要孝敬並感恩,但你也要清醒你有自己的人生,你不可能只為父母活著。
你不要把所有的角色都混到一起,然後感覺壓力巨大、無所適從,你要分開去看待每一個角色,去盡力做好每一個角色但不要過度苛求,告訴自己,每一個角色都不會是完美的。你也不要只選擇做一兩個角色而摒棄其他角色,那樣只會讓你變得不負責任。
更重要的一點是,那所有的角色背後,你不要忘了你真實的自己。無論丈夫、父親還是兒子,這都是你基於他人關係的一個角色,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掩飾和偽裝。而你跟你自己,才是最真實的關係。
別忽略了真實的自己,告訴你自己,你只是個普通人,你會盡力去做好該做的事,但你不是完美的,你會有疲憊也會有失敗,這都很正常。如此,你便自然而然也跟其他角色處好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