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渦輪增壓技術的普及,發動機的排量日益減小。試想,當您的車尾標上1.0、1.2時,您會不會下意識地擔心動力不足呢?車企自然考慮到了大家的這種顧慮,於是新的命名方式應運而生。
文頭當然有玩笑的意思,修改尾標的合理解釋應該是隨著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等技術的普及,即使小排量發動機,如1.0升、1.2升,也能迸發出過去自然吸氣發動機1.6升、1.8升,甚至2.0升的動力。此外,小慣性渦輪的廣泛使用也使小排量發動機低扭不足(起步動力弱)的現象有了明顯改善。於是,很多車企開始放棄過去「以排量論英雄」的標註方式,轉而採用新的尾標形式。
不過,這種解釋也遭到了部分網友的質疑。雖然從自然吸氣到渦輪增壓是技術的更新換代,理論上需要一個從認識到接受的過程,但是實際上消費者對渦輪增壓技術的優勢早已心知肚明。而且就根本而言,同等技術條件下,排量越大動力越充沛的規律沒有改變。所以,車企更改尾標的標註方式,與消費者的「顧慮」和「面子」有撇不清的關係。
說到更換尾標,始作俑者應該是奧迪。從2012年發布A6開始,奧迪就將原來1.8T、2.0T、3.0T等代表發動機排量和渦輪增壓技術的標識,改成了30TFSI、45TFSI、50TFSI等代表加速能力和發動機技術的標識。雖然,至今仍有很多人不明白奧迪的命名規則,但是卻讓那些購買大數字尾標車型的車主頗為受用(事實上,數字也確實代表了級別)。
如今,大眾和通用也玩起了同樣的把戲。
奧迪:數字越大加速越快
先回顧一下奧迪是怎麼做的,通常出現在奧迪車尾的30、45、50代表該款車的加速能力,也有人稱為G值(G值是物理名詞,最早用於重力加速度),數字越大表示加速能力越強。當然,相應的級別也越高。
這些數字是利用公式計算出來的。物體勻加速的計算公式為:V末=V初+at,加速度a,也就是G值,可以換算成:G=(V末-V初)/t,其中V末=100km/h、V初=0、t=百公裡加速時間,最後再將得出的數字乘以10,四捨五入後,就是大家看到的尾標數字了。
以奧迪A4L為例,它配備了3種發動機,共包含4種動力輸出。它們官方的百公裡加速時間在6秒~8.7秒的區間內,相對應就產生了的4種數字尾標。反映到發動機排量上,30就是1.8T,35就是低功率的2.0T,40就是高功率的2.0T,50就是3.0T。
同樣的數字,對奧迪Q7而言,35就是低功率的3.0T,40就是高功率的3.0T。由於車輛的大小、重量和車型等都會影響加速能力,所以雖然尾標同樣都是40,但A4L是2.0T,Q7卻是3.0T。由此可以看出,奧迪已經將發動機缸數和排量的概念淡化得非常弱了。
在數字後面的字母通常會有TFSI和FSI兩種標識。FSI的全稱為FuelStratifiedInjection,意思是帶有缸內直噴和燃料分層技術的汽油發動機,TFSI就是帶有渦輪增壓技術的汽油發動機。當然,大家偶爾也會見到帶有TDI尾標的奧迪車型,它們採用的是帶有直噴技術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大眾:數字越大扭矩越大
大眾的新命名規則比奧迪更加直接,它是以扭矩作為主要區分對象,命名規則為:以「牛·米」為單位的扭矩等級標記值+發動機技術類型。因此,大眾的新款尾標將有5種名稱,分別是180、230、280、330、380,以對應目前旗下的1.4升、1.8升以及2.0升排量的發動機。
比如新標識「230TSI」所代表的意義是:該車型配備的發動機是扭矩等級為230牛·米的TSI發動機。大眾將發動機的扭矩值劃分為若干個「扭矩等級」,每個等級間隔差值為50牛·米。每個「扭矩等級」採用一個「標記值」,由該等級平均扭矩值四捨五入後得出。
以最先使用新尾標的上海大眾凌渡為例。搭載代號為EA211的1.4TSI低功率版本發動機的凌渡,最大扭矩為225牛·米,四捨五入後,該款發動機對應的是230TSI車型。而搭載代號為EA211的1.4TSI高功率版本發動機的凌渡,最大扭矩可以達到250牛·米,所以它的新標識應該是280TSI(大眾規定間隔差值為50牛·米,所以同屬於200牛·米~300牛·米之間的250牛·米,反映到尾標上就是280牛·米)。凌渡最強動力的兩款車型搭載的是第三代EA8881.8TSI發動機,最大扭矩可以達到300牛·米,所對應的新標識就成了330TSI。
通用:有排量也有級別
相比於大眾和奧迪,通用的做法顯得「稚嫩」很多。以剛上市的別克新英朗為例,新車的尾標改成了「15N」和「18T」,消費者直呼看不懂。不光是英朗,包括凱迪拉克在內的其他上海通用新產品也逐漸採用這種新尾標,那麼它們代表什麼含義呢?
十位數指的是排量範圍,比如「1」開頭的就是發動機排量介於「1.0升≤1N<2.0升」的區間,表示它是一點幾升的排量「2」開頭,就是二點幾升的排量,依次類推。但也有特例,如昂科威1.5T發動機的車型卻貼上「20T」的尾標。據內部人士解釋,由於「1.4T」用「18T」表示,因此動力稍強一些的「1.5T」就晉級到了「20T」。
個位數則表示這款發動機在同一排量區間的「性能強弱級別」,比如同樣為2.0T發動機,「28T」一定比「25T」的性能更強。道理很簡單,因為數字「8」比「5」大嘛。不過,它既不是發動機排量也不是扭矩大小,只代表它在通用系列發動機中的級別。
尾字母:很簡單,既然現在都公認「T」指渦輪增壓了,那用排除法就知道「N」是自然吸氣了。
TIPS
說完尾標,咱們再聊聊車企換標的事情。近期,大家都被一條「大眾換標」的新聞所吸引,但是看過之後又驚呼上當。不少網友甚至號召大家拿出玩「找茬」遊戲的耐心發掘新舊標誌的不同。當然,也有網友譏諷「神車就是神車,換個標誌都跟沒換一樣。」
其實,車企換標早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只是像大眾這樣換了和沒換幾乎一樣的車企不多而已。比如,不久前凱迪拉克也公布了全新的標誌,新標誌將原來包圍中間盾牌的圓環取消,從而使新標誌更加簡潔,受到了部分網友的歡迎。國產品牌吉利之前也啟用了新的標誌,取消了原來旗下其他車系的標誌,使產品的一致性得到加強,從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形象。
歷史上,換過標誌的車企不勝枚舉。細心觀察,其實車企換標都與當時的處境有很大關係,如果您有興趣不妨將車企換標和它當年的經營情況聯繫起來,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