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新賽季中超聯賽限薪令正式落地,大幅壓縮各俱樂部支出的最直接結果勢必是「超級外援」們紛紛離開。曾經的「金元足球」造就了巨大的泡沫,而如今隨著去泡沫化的開始,中超聯賽經歷陣痛或在所難免。
資料圖:胡爾克 新華社供圖
早在2018年中超聯賽後中國足協對中超俱樂部每年投入就做了封頂限制:2019年12億元人民幣、2020年11億元人民幣、2021年9億元人民幣。不過,顯然中國足協認為力度還不夠,於是在今年再次進行了調整,規定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
由於球員薪水特別是「超級外援」的高額薪水,現階段佔據中超俱樂部年度支出的絕大部分,因此,限薪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超級外援」們或紛紛離開。年初有拉維奇退役,卡拉斯科、伊哈洛和索薩外租,年中有沙拉維和扎哈維離開,到了年底,胡爾克、佩萊因合同到期,基本都將離開中國。特別是引進時身價超過5000萬歐元的胡爾克離去,更稱得上是中超「金元足球」的一個句號。至於江蘇蘇寧俱樂部的特謝拉,目前仍在猶豫,入籍若沒有進展,讓他接受銳減超過80%的年薪與俱樂部續約不太現實。
此外,其他合同到期的外援名將還包括穆裡奇、喬納森、艾哈邁多夫、姆比亞、莫雷諾、巴索戈等,他們中的不少人或也將離開中超。
「超級外援」紛紛離開,短期內對於中超肯定有影響,這一點在剛剛結束的亞冠聯賽中已經有所體現。本屆亞冠聯賽中,中超4支參賽隊總得分40分,為最近6年最低。究其原因,除了受到疫情影響外,限薪導致的外援流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說,前幾年「金元足球」帶來的「超級外援」們是中超球隊在亞冠上的成績保障。如果沒有這些「超級外援」,中超「亞洲第一聯賽」的地位可能會動搖。
「超級外援」離開無疑將使中超聯賽的競技水平和市場影響力有所下降,但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這是「必要的陣痛」。
對於中國職業足球來說,「告別」是最近幾年一個高頻詞彙。2019至2020年,中國足球4個級別聯賽一共有22家俱樂部相繼宣布解散,其中包括1支中超球隊、4支中甲球隊、9支中乙球隊、8支中丙球隊。可以說,除了中超少數豪門俱樂部,大部分球隊現在都面臨缺錢的窘境。如何減輕投資人、俱樂部的運營負擔,讓職業俱樂部更好地生存,確實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我認為這次限薪客觀來講更有利於國內球員的成長,更有利於俱樂部青訓的建設,若干年後這個規則會在職業俱樂部身上顯現出優勢。其實,主流隊員還是應該去國外發展的,問題是他們能不能踢上球,下一步我們會積極推進有潛力的適齡球員去國外接受鍛鍊。」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說。
原標題:限薪令或致大牌外援紛紛離開中超聯賽經歷陣痛在所難免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李立
流程編輯:u004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