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眾口難調,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滷菜是否好吃,往往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然而美味是一種感覺,是由食物的味道刺激人們的神經所引起的。那麼滷菜的味感和風味構成的關係是怎樣的?今天英雄哥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什麼是口感和香型?
能給人以美味感覺的物質分為口感和香型兩大類。口感是食物刺激舌頭表面產生的,所以提味的物質含量必須較高,口感一般有甜、酸、鹹、苦、辣和鮮味、澀味幾種。例如,高湯中的鮮味源於食材中的蛋白質和營養物質受熱後分解,鮮味物質溶於水中所形成。高湯的鮮味是一種典型的複合式鮮美味道。遠非添加劑「大骨白湯」能比!香型,則影響人對菜餚氣味的喜好程度,影響著人們的食慾。好的香型足以誘發人的食慾,而異味香則會降低人們的食慾,比如堵著鼻子吃香油,味道恐怕連豆油都不如。此外,有些氣味物質因濃度不同所引起的味型也截然不同。
季節變化對口感的影響: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不同的季節,人的口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所以,調味也要尊重人們的味覺審美感受,有經驗的滷菜人會根據季節的變化微調自己產品的口感,從而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
調味對口感的影響:
古人有五味調和的原則:「甘而不噥,酸而不酷,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喉」。所以說,我們滷菜製作追求的是味的調和,味的變化。滷製原料互相巧妙地搭配,使不同的原料滋味互相滲透,交流融合,從而產生新的美味。比如,雞鴨類原料,首先必須選擇新鮮活物,不要使用冷凍食品,再者調味要突出本味,反之就會削減甚至掩蓋食物本身的鮮美之味;所以在調味時對鮮味足的原料用其它鮮香的美味促進它,使它更好的體現出滋美本味
滷製時間對口感的影響:
比如滷肉類原料時,滷製3 小時以內,隨時間的增加,風味增加;更長時間,風味則下降。所以滷製時間的長短應該有「度」。再者當原料內部溫度加到70 —80 ℃時,脂肪急速氧化,使風味下降,所以滷製火候對口感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