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身份證「解決」的事情,就不要用其他證明來「解決」;能在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辦理的事項,儘量引導群眾就近辦理;能在網上辦的業務,儘量網上辦……
最近,大家在辦理各種涉及個人事項的業務時,是不是明顯感覺到,手續越來越簡便了,需要的證明也更少了?這與杭州在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正在力推的一項工程有重要關係:簡化辦、網上辦、就近辦。
現場體驗
10月25日下午,朝暉街道老房地社區服務大廳裡,居民們人來人往。除了來處理各種鄰裡事務的,還有來辦理計生相關證明的,也有來諮詢辦理老年證的。
來辦事的居民們一致的印象是,現在社區能辦的事情多了、手續也簡便了許多。
社區書記何海霞說,今年以來,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老年證辦理相關流程簡便了許多,社區群眾對此讚不絕口。
何書記解釋說,以往,到了年齡的老年人,不管是自己來社區,還是社工上門收集資料,除了身份證外,還需要提交一堆證明材料。不光如此,以往,資料收齊後,社區送到街道,街道送到民政部門,辦證過程有時候長達數月。
「老年證都是老年人要用到的證件,有些老同志每天都來社區問,『我的證辦好了沒啦?怎麼這麼久還沒辦出來?』有時候往往就會產生矛盾,責怪到我們社工頭上來。」
現在,老年卡的出證速度,讓社區居民出乎意料。「只要一張一寸紅底照片,以及身份證、戶口簿、居住證中的任意一個證件,就可以辦了。今天收到資料,我們當天遞給街道,第二天就出證。」何書記說。
深度解讀
全面梳理可下沉、可延伸至基層辦理的服務事項,推動公民事項下沉,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通過在街道(社區)建設受理平臺、設立自助服務機等方式,爭取讓群眾的個人辦事事項在「15分鐘生活圈內」即可辦理——這是杭州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力推的一項重要工作。
目前,「就近辦」已經在上城區、西湖區先行試點。
此外,杭州還在力推「簡化辦」「網上辦」,老房地社區居民老年卡辦理的變化,正是「簡化辦」的直觀體驗。
在「簡化辦」改革過程中,很多單位都能主動加壓、自我革命,切實把公民個人辦事事項改革落到實處。
比如,市公安局大力推進「簡化辦」,減證明、減層級、減材料,提出可實現31個事項僅憑身份證辦理;市交通運輸局積極對接,主動改革,提出可實現9個事項僅憑身份證辦理;前往公積金中心開具異地貸款繳存使用證明,帶上身份證就好;申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關係轉移,也只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辦好業務。
此前,市跑改辦在全市44家涉及個人辦事的單位中共梳理事項598項,其中可實現僅憑身份證辦理事項333項。
截至目前,全市已實現僅憑身份證辦理事項236項,下一步通過數據共享可再實現僅憑身份證辦理事項97項;可精簡辦事材料608件,目前已精簡辦事材料233件,下一步通過數據共享可進一步精簡辦事材料375件,其中取消辦事紙質證明材料123個,最大程度提高群眾對基層辦事的方便感和改革的獲得感。
來自改革一線的聲音
杭州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局長 沈持平
實現個人辦事「一證通」是我市改革的亮點,也是「簡化辦」的終極目標。我們將持續對各部門涉及公民個人辦事事項逐條分析研究,提出意見建議,引導涉及個人辦事事項辦理部門充分利用好數據歸集與共享,將辦事材料精簡到最小化,實現僅憑身份證辦理,即「一證通」。
針對梳理出的簡化辦理事項、憑身份證辦理事項、手機APP可辦理事項,成熟一批,公布一批,讓群眾第一時間享受改革紅利。
杭州要努力在提供最優制度供給上勝人一籌,在營造最佳發展環境上先人一拍,在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上快人一步。
「最多跑一次」,你跑了幾次?
歡迎掃描二維碼填寫「最多跑一次」改革意見建議,符合要求的意見將由本報每周定期上報至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