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17 中國科學院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年來,隨著一些熱電輸運新效應和新機制的提出和發展,許多新的高性能熱電材料體系也相繼被發現。其中,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由金剛石結構衍生而來,由於構成元素的原子半徑和化學價態不同,材料的晶格發生扭曲,從金剛石的立方結構轉變為非立方結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的本徵低熱導率和可調控的電學性能使其有望成為優異的熱電材料。自200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熱電研究團隊首次報導四元化合物Cu2CdSnSe4Cu2ZnSnSe4的熱電性能之後,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獲得了熱電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迄今為止,已經有20餘種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的熱電性能被報導,其中多種p型材料的熱電優值高於1,與傳統熱電材料相媲美。然而,n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的熱電優值普遍偏低,這限制了高效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器件的開發。 

  近日,上海矽酸鹽所副研究員仇鵬飛,研究員史迅、陳立東與上海大學教授楊炯等合作,發現了一種具有本徵極低晶格熱導率和電學性能可調控的高性能n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AgInSe2。在900K時,AgInSe2基化合物的最高熱電優值達到1.1,與目前已報導的最好的CuGaTe2、CuInTe2等p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相當。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首次製備了展現出良好應用前景的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元器件。 

  AgInSe2的禁帶寬度約為1.2eV,以往對AgInSe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電領域的應用。該發現AgInSe2具有遠低於其它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的晶格熱導率。在室溫下,AgInSe2的晶格熱導率僅為0.99W m-1K-1,與無定形的玻璃相當。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AgInSe2的聲子譜中存在大量的低頻光學支,強烈散射與其頻率接近的晶格聲子,是導致AgInSe2低晶格熱導率的根本原因。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低頻光學支來自「Ag-Se cluster」的協同振動。在AgInSe2晶體結構中,AgSe以較強的化學鍵相結合,而In和上述兩種原子的化學鍵較弱。因此,AgSe可以形成具有較大總體質量的「Ag-Se cluster」,且其所受的束縛力較弱,因而表現出低的聲子振動頻率。另一方面,通過在AgInSe2中引入Se空位或在Ag位引入Cd元素進行摻雜,可以實現材料電導率數量級的提升。初步研究表明,具有少量Se空位的AgInSe2化合物的熱電優值在900K達到1.1 

  基於高性能nAgInSe2化合物與該研究團隊前期報導的pCuInTe2基化合物(J. Mater. Chem. A,2016,4,1277),該研究首次製備了具有2對熱電單偶的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元器件。利用電鍍和釺焊技術,成功在熱電單偶的冷端和熱端分別連接了Ni電極和Mo-Cu電極。初步測試結果表明,在520K溫差下,器件的最高輸出功率為0.06W。如能進一步優化器件界面處接觸電阻和接觸熱阻,其性能將獲得進一步提升。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青年創新促進會,上海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1.(a)nAgInSe2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優值;(b)首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器件

 

圖2.(a)nAgInSe2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聲子譜;(b)晶格熱導率

  近年來,隨著一些熱電輸運新效應和新機制的提出和發展,許多新的高性能熱電材料體系也相繼被發現。其中,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由金剛石結構衍生而來,由於構成元素的原子半徑和化學價態不同,材料的晶格發生扭曲,從金剛石的立方結構轉變為非立方結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的本徵低熱導率和可調控的電學性能使其有望成為優異的熱電材料。自200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熱電研究團隊首次報導四元化合物Cu2CdSnSe4和Cu2ZnSnSe4的熱電性能之後,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獲得了熱電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迄今為止,已經有20餘種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的熱電性能被報導,其中多種p型材料的熱電優值高於1,與傳統熱電材料相媲美。然而,n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的熱電優值普遍偏低,這限制了高效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器件的開發。 
  近日,上海矽酸鹽所副研究員仇鵬飛,研究員史迅、陳立東與上海大學教授楊炯等合作,發現了一種具有本徵極低晶格熱導率和電學性能可調控的高性能n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AgInSe2。在900K時,AgInSe2基化合物的最高熱電優值達到1.1,與目前已報導的最好的CuGaTe2、CuInTe2等p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相當。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首次製備了展現出良好應用前景的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元器件。 
  AgInSe2的禁帶寬度約為1.2eV,以往對AgInSe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電領域的應用。該發現AgInSe2具有遠低於其它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的晶格熱導率。在室溫下,AgInSe2的晶格熱導率僅為0.99W m-1K-1,與無定形的玻璃相當。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AgInSe2的聲子譜中存在大量的低頻光學支,強烈散射與其頻率接近的晶格聲子,是導致AgInSe2低晶格熱導率的根本原因。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低頻光學支來自「Ag-Se cluster」的協同振動。在AgInSe2晶體結構中,Ag和Se以較強的化學鍵相結合,而In和上述兩種原子的化學鍵較弱。因此,Ag和Se可以形成具有較大總體質量的「Ag-Se cluster」,且其所受的束縛力較弱,因而表現出低的聲子振動頻率。另一方面,通過在AgInSe2中引入Se空位或在Ag位引入Cd元素進行摻雜,可以實現材料電導率數量級的提升。初步研究表明,具有少量Se空位的AgInSe2化合物的熱電優值在900K達到1.1。 
  基於高性能n型AgInSe2化合物與該研究團隊前期報導的p型CuInTe2基化合物(J. Mater. Chem. A,2016,4,1277),該研究首次製備了具有2對熱電單偶的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元器件。利用電鍍和釺焊技術,成功在熱電單偶的冷端和熱端分別連接了Ni電極和Mo-Cu電極。初步測試結果表明,在520K溫差下,器件的最高輸出功率為0.06W。如能進一步優化器件界面處接觸電阻和接觸熱阻,其性能將獲得進一步提升。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青年創新促進會,上海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1.(a)n型AgInSe2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優值;(b)首個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熱電器件
 
圖2.(a)n型AgInSe2類金剛石結構化合物聲子譜;(b)晶格熱導率

列印 責任編輯:程博

相關焦點

  • 北大工學院雷霆課題組在高分子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由於高分子材料其低毒、質輕、可大面積溶液加工和柔性等特點在光電、能量轉換及儲能器件等眾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有機熱電材料作為一種可以直接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能量轉換材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獲得高效且性能相當的p型和n型熱電材料是構築高效率熱電器件的必要條件。
  • 深圳大學範平課題組與南昆士蘭大學陳志剛課題組合作在n型多晶SnSe熱電材料與CoSb3熱電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通過各種優化手段,P型的熱電優值ZT已經從0.5提升至2.5,但是關於高性能n型SnSe(ZT>1.0)的報導較少,其電-聲輸運機制有待進一步的探究。深圳大學範平課題組與南昆士蘭大學陳志剛課題組合作,致力於製備高性能的n型SnSe多晶熱電材料。該工作首次通過在Pb/I雙摻雜的SnSe基熱電材料中引入二維WSe2 納米顆粒形成WSe2/SnSe p-n 結。
  • 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南都訊 記者朱倩 通訊員黃綺夢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 「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物理所研究員魏志義到上海矽酸鹽所進行交流
    12月16日,應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蘇良碧邀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志義訪問上海矽酸鹽所,並作了題為《超快超強雷射——創造極端物理世界》報告會吸引了上海矽酸鹽所、上海光機所和同濟大學的30餘名師生參加。報告會由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助理、科技發展部部長閆繼娜主持。   魏志義在報告中介紹了超短脈衝雷射技術的發展歷程,對相關前沿研究引起的革命性進展和科學交叉及其應用前景。
  • 南方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在環境友好型中溫區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首次在環境友好型SnTe基熱電材料中引入二維範德瓦爾斯(van der Waals)面缺陷以增大其平均熱電優值,為中溫區熱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熱電材料碲化鉍:從哪裡來?向哪裡去?|NSR
    最近,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李敬鋒教授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觀點文章,分析碲化鉍基熱電材料的性能優勢,概述近10年中的研究進展,並指出n型碲化鉍基材料性能提升緩慢的原因及其應對策略,為下一步研究及應用提供了思路。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由於電子器件中普遍存在的p-n結,高性能的n型和p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對整個有機電子領域的發展都不可或缺。然而,相比於p型(空穴傳輸型)有機半導體,由於高度缺電子結構單元的缺乏、空間位阻效應及合成上的面臨的挑戰,對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的研究較少,高性能的n型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稀缺,發展高性能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是有機電子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對推進有機電子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 超寬禁帶半導體金剛石功率電子學研究的新進展
    由於金剛石具有優異的半導體性質,近10年來行業研究熱潮與進展出現許多新的突破,接下將從金剛石材料、功率二極體、功率 FET 與 IC、RF FET 和金剛石上 GaN HEMT 等幾方面綜述金剛石功率電子學的發展路線、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一文看導電聚合物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Seebeck電壓ΔV與熱冷兩端的溫度差ΔT成正比,即:ΔV= SΔT= S(T2- T1)式中S是塞貝克係數,由材料本身的電子能帶結構決定。2)珀耳帖效應珀耳帖(Peltier)在法國《物理學和化學年鑑》上發表他在兩種不同導體的邊界附近(當有電流流過時)所觀察到的溫差反常的論文。
  • 有機熱電:從材料到器件
    《有機熱電:從材料到器件》的編著者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相關研究,特別在近十餘年圍繞有機熱電材料的分子設計、化學合成、摻雜調控和器件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本書結合編著者的研究專長和研究成果,系統梳理了有機熱電材料的基礎知識、主要理論、研究進展、創新機遇和挑戰,期望能為科研人員和學生提供知識參考,推動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本書共8章,主要內容如下:第1章,緒論。
  • 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
    為了提高高通量工作的可靠性,研究團隊將形變勢理論和彈性性質計算方法應用到了高通量研究中,評估了材料的電聲相互作用和非簡諧效應強度,並定義和驗證了可以用來表徵材料電學性能的熱電參數c,和可以表徵材料聲學性能的熱電參數g。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宋力昕、副所長王東等出席講壇,講壇由王東主持。王東代表上海矽酸鹽所向成會明作客第十七期「東生講壇」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並簡要介紹了講壇設立的相關背景。  成會明在報告中介紹了石墨烯材料的結構特徵、眾多優異理化性質及其在電子和光電子器件、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太陽能電池及高性能儲能器件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對石墨烯和其他二維材料的主要製備方法的研究進展作了介紹,重點闡述了用化學剝離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出高質量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以及其他二維材料微片、單晶、薄膜及三維網絡結構宏觀體的優勢及潛在應用,展望了石墨烯等二維材料在複合材料
  • 日本國家聚變科學研究所和日本北見工業大學學者訪問上海矽酸鹽所
    日本國家聚變科學研究所和日本北見工業大學學者訪問上海矽酸鹽所 2016-12-07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日本國家聚變科學研究所博士Ryo Yasuhara和日本北見工業大學博士Hiroaki Furuse於12月5日訪問了上海矽酸鹽所,並分別作了題為Magneto-optic transparent ceramics for high power NIR-MIR laser applications和Fabrication of Yb:Y2O3 ceramics by spark
  • 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新翹楚
    在π鍵中,不同原子的電子云以「肩並肩」的方式排列重疊,原本束縛在某一個原子周圍的電子,能夠在形成化學鍵的2個原子間移動。在科學家們眼裡,大π鍵能「派」出的大本事!更令化學家驚奇的是,在一些有機分子中,電子能夠在多個原子間自由「奔跑」,帶有這類π鍵的分子被稱為π-共軛分子。如今,這類分子已成為化學研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 先進熱管理材料的研究進展及材料特性分析
    先進的熱管理材料構成了熱管理系統的物質基礎,而熱傳導率則是所有熱管理材料的核心技術指標。本文針對先進熱管理材料的應用、種類以及其中熱傳導的物理機制等關鍵問題進行了綜述。重點介紹了熱界面材料、高導熱封裝材料、蓄熱材料以及熱電材料等的研究進展及存在的問題。對均質及複合材料中的熱傳導機制進行歸納,並指出分子動力學、密度泛函理論及大規模並行計算技術將在揭示多尺度的熱傳輸機制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Dwight Viehland訪問上海矽酸鹽所
    應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羅豪甦邀請,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Dwight Viehland於3月3日至3月12日期間訪問上海矽酸鹽所,並作了題為Mesoscale Interfacial Dynamics in Magnetoelectric Nanocomposites的學術報告。
  • 【科學綜述】機器學習在熱電材料領域的應用
    【摘要】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熱電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它在全固態發電和製冷方面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人們一直致力於尋找新型高性能熱電材料。然而,傳統的實驗試錯法效率較低,限制了新材料的研究步伐。機器學習作為一種具有強大數據分析能力的方法,近年來已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熱電材料的研究。
  • 高性能隔熱材料的研究
    隔熱材料是重要的高溫工程材料,不僅對鋼鐵工業,也對其他高溫裝置的隔熱保溫和能效提升有重要意義,高性能隔熱材料需要兼具高效隔熱、輕質高強、抗化學侵蝕等性能。1、耐高溫超低導熱複合材料的研究我國鋼水過熱度比國際先進水平高 20℃以上,造成噸鋼能耗高、鋼中夾雜物多和耐火材料侵蝕嚴重等問題。
  • 日本神奈川大學Shuichi Naito教授訪問上海矽酸鹽所
    應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施劍林研究員邀請,日本神奈川大學Shuichi Naito教授於9月10日訪問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及該重點實驗室,與實驗室部分科研人員就介孔環境材料的最新進展進行了座談,並作了一場題為Hydrogen Formation, Purification and Storage by Ordered Nanocompo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