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這位媽媽的手記看哭無數人 「孩子你疼就哭出來 不要忍著」

2020-12-20 騰訊網

14歲花一樣的年紀

生活在單親家庭的賈茗淇,

卻在2016年不幸被查出患骨肉瘤

致左腿截肢。

為抑制病情惡化轉移,

媽媽鹿琴四處求醫,

嘗試各種中外特效藥,

兩年來花費百萬餘元!

今年7月以來,

每月兩次到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打免疫針劑,

每針要花費近萬元!

巨額醫療費已讓鹿琴無法承受,

但這個堅強的單親媽媽說,

她要想盡一切辦法救女兒的命,

「我的女兒才剛剛開始自己的人生啊!」

一個母親的獨白

這位母親在女兒截肢手術時寫的一段文字,

也是一個智慧的媽媽用心在引導她的孩子,

希望孩子不要因為身體的殘缺而影響了心態,

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其實肢體殘缺的事實已經形成,

沒有必要介意別人的眼光……

母親手記

「我比較欣慰的是,我家寶貝在面對截肢這個事實時候的淡定,也許是孩子內心足夠強大吧,因為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回憶當初做截肢的決定,我以為孩子可能會過不了這一關,沒想到她就哭了一場,然後就平靜地接受了,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說:『媽媽這是我最後一個有雙腿的生日,我想見見我小姨和我妹妹,和她們一起過生日拍照片留念,趁著我的腿都還在,以後再過生日我就只有一條腿了……』

對不起孩子,我未能滿足你這個心願。後來等到手術當日,一直害怕推車的聲音傳來,我的心一天都不平靜,砰砰砰地跳,等到手術室的推車來到孩子床前的時候,我看見孩子笑著蹦蹦跳跳地上了手術推車,一邊還給同病房的病友和家屬們笑著打招呼。

就這麼把她送進了手術室,我當時的心情就像上刑場一樣,等到天都黑了孩子從手術室出來的那一刻,我又看見孩子的笑容,她笑著給我媽媽說:『奶奶我不疼!』

回到病房等麻藥止疼藥散盡,我知道她會疼的,但是我告訴她止疼藥都有不同的副作用,孩子如果你能耐受的話就儘量忍忍,我們儘可能的少吃止疼藥。

寶貝很懂事,一直忍著不吃止疼藥,直到次日晚上她疼得受不了了,晚上10點鐘左右熄燈睡覺之前,她用小手絹擦著自己的眼淚說:『我知道我疼得哭,會影響到同病房的人休息,我也不想哭不想打擾到其他人休息,可是我實在忍不住了,護士阿姨快過來吧,給我打個止疼針或者吃點止疼藥,讓我別吵到大家睡覺……』

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同病房的病友們有的偷偷轉過頭抹眼淚,有的就勸著說:『孩子你疼就哭出來,不要忍著,沒事的。』

至始至終,寶貝就吃了那一次止疼藥。我的寶貝媽媽以你為榮。每次帶孩子出去吃飯或者去公共場所,總會有很多人拿異樣的眼光看著她的腿,甚至有的小朋友會按捺不住走過來看她的腿或者問她:『姐姐你的腿呢?』寶貝總是笑著面對,她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少了一條腿而不敢出門,或者不敢面對陌生人的眼光。她會調侃的說:『就少了一條腿而已,他們真沒有見過世面,看我就跟看國寶一樣。』

她現在出門不便利,所以如非必要,她會儘量少出門不遠行,因為她怕麻煩別人,上下樓梯啊,上廁所之類的都不方便。

我慶幸我啥也沒說,啥也沒做,啥也沒費心,孩子的內心就如此這般強大!

艱難治病之旅

1

女孩患上罕見的骨肉瘤

自從孩子出生後,鹿琴就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相依為命的母女倆,雖然日子過得並不寬裕,但卻十分幸福。然而平靜的生活在2016年6月底被打破。

(患病前活潑可愛的賈茗淇)

有一天,賈茗淇告訴媽媽她的左腿膝蓋疼,鹿琴查看了一下,除了外表有片淤血外,並未發現其他異常。7月21日早晨,賈茗淇起床後,鹿琴發現女兒左腿膝蓋鼓起了一個泡,有輕度水腫。她立刻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正常。

但女兒卻疼得愈發厲害,8月22日晚上,在朋友的幫助下,鹿琴帶著女兒乘坐高鐵前往北京積水潭醫院。經過這家全國治療骨科類疾病最權威的醫院確診,女兒賈茗淇患的是極為罕見的骨肉瘤。

2

為抑制轉移左腿截肢

北京的專家向鹿琴提出了兩條治療方案:直接截肢,將有腫瘤的左腿膝蓋以下部分截掉;保守手術,將膝蓋內的骨腫瘤取出,安裝一個人造脛骨,後一種治療花費至少在60萬元以上。

根據北京醫院的方案,賈茗淇需要進行一年的化療,醫院會根據化療期間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機會進行手術。「有不少患骨肉瘤的孩子,經過化療都痊癒了。」鹿琴說,女兒非常不幸,4次化療沒有治癒骨肉瘤,為了怕病情擴散轉移,只能選擇截肢保命。

2016年11月中旬,醫生給賈茗淇做了截肢手術,不幸的是,當年12月份,醫生發現孩子的骨肉瘤轉移了。為了救孩子的命,醫生加大了化療劑量,術後又做了6次化療,但最終沒有效果。化療失敗後,也意味孩子的病情到了無藥可醫的地步。

3

國外新藥可治療骨肉瘤

面對病情的轉移,孩子哭著說:「媽媽我不想死。」2017年4月,鹿琴只好帶著孩子回到徐州,先吃一種國外最新的帕唑帕尼來控制病情,「這種藥不能治癒骨肉瘤,但能控制病情加重,等待發明出更好的特效藥。」但帕唑帕尼非常昂貴,需要找人到國外代購,每盒13800元,每月要吃3盒。

今年8月,鹿琴終於盼來了福音,一種國外最新的免疫針劑PD1,但兩年要花費上百萬元,甚至更多。據悉,PD1一針就要9000多元,每月要到北京打兩次,一次兩針,一個月打4針,打滿兩年可以治癒骨肉瘤。「其實現在已經降價了,去年10月份想打PD1時,要賣到18000元左右一針。」鹿琴說。

配合PD1進行治療,賈茗淇還要吃國產恆瑞的靶向藥物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一盒1300多元。賈茗淇的身高173釐米,體重130多斤,按照成人的劑量吃,她每月要吃6—10盒。

藥物副作用

多次的化療和各種藥物的副作用,也讓賈茗淇非常痛苦,頭髮和全身汗毛變白,掉發,手腳潰爛口腔潰瘍,骨髓抑制帶來的渾身酸疼無法正常入眠,食欲不振,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高血壓……但孩子非常堅強,一直默默承受。為了中和副作用,賈茗淇要吃很多護肝、護心、護甲狀腺,調理高血壓、止疼、治療黏膜組織潰爛的藥,另外還有調理身體的營養藥,每天有十幾種,很多都需要從國外代購。

4

「砸鍋賣鐵也要救我女兒」

鹿琴家在雲龍區子房街道,自己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單位可以幫她。經多方協調,區裡工作人員通過區紅十字會、民政局、婦聯、慈善機構等部門,為其籌款10餘萬元。賈茗淇患病時剛剛5年級,所在的風化街小學也為她進行捐款。另外,鹿琴的親戚朋友和同學以及社會上的熱心人,也通過各種方式來幫助這位單親媽媽和她的女兒。

鹿琴說,骨肉瘤是一種罕見病,很多自費藥物都沒有納入醫保。因為骨肉瘤在北京的化療費用很龐大,鹿琴說她女兒最貴的一次療程花費62000元。另外,由於之前自身原因漏繳醫保費用,所以在治病前期無法使用醫保。等到恢復醫保後,也只能報銷一些處理副作用的藥品和一些國內的複查費用。所以她給孩子治療幾乎接近自費,同樣是骨肉瘤,她家的花費也比其他家庭花費多一些。

為給孩子治病,鹿琴目前已經花費了百萬多元,而且後續治療費缺口還很大。現在,鹿琴正在想盡一切辦法為女兒籌集治療費用。「砸鍋賣鐵也要救我女兒,她太小了。我們娘倆相依為命這麼些年過來,誰也離不開誰。」

全媒體記者 張景良

編輯:琦琦

校對:吳慶德

相關焦點

  • 親愛的,想哭就哭,這是你的自由
    我什麼也沒說,因為我想讓女兒在自己懷裡盡情哭一會兒。而旁邊有圍觀的人在安慰說,「不要哭了,沒事沒事……」 但是我懂得,此時要讓女兒哭一下,因為她真的摔疼了,疼會帶來身體難受的感覺,哭就是最好的釋放委屈的方式。 女兒在我的懷抱裡哭了幾聲後,聲音就小了。
  • 誰說摔疼了不哭就是勇敢?我偏讓孩子大聲哭!出!來
    於是"自以為是"地安慰他:"沒事,不哭啦!你看也沒出血呢!""你不是男子漢嗎?男子漢怎麼能隨便哭呢?""摔一下不要緊,你要勇敢一點,對不對?"想像中:孩子聽到我的安慰後,會趕緊擦掉眼淚,告訴我"老師,我是男子漢,我很勇敢的!"實際上是:孩子的哭聲變得更響亮,震耳欲聾。那時候我不禁感嘆:這孩子的肺活量可真好。
  • 被親生孩子打了,既不要忍著,也千萬不要打回去,最好這樣做
    被自家孩子打了自家孩子沒事就打我,玩兒的時候打著玩兒,惱怒的時候打著出氣,告訴他說不要打媽媽,很疼,結果孩子像是聽不懂一樣,過會兒了還動手打。轉手給他打回去,他就哇哇大哭,像是我故意欺負他一樣,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難道被自家熊孩子打,就活該只能忍著嗎?
  • 為什麼看到孩子摔倒了不要去說「不哭不哭,一會就好了」?
    我和我老婆對於悠悠的成長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就是明對錯、知好壞,我覺得一個3歲的孩子,學前的孩子讓他養成一個好習慣,能夠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要做,就足夠了。那麼跑得快了,悠悠摔倒也就成了平常的一件事,一群小夥伴裡有男孩有女孩,即便有些疼,悠悠為了自己的小面子也會強忍著不哭,這就給在樓下看娃的丈母娘帶來了一個錯誤的信號,不論怎麼樣,都覺得小孩子摔一跤沒什麼大不了,什麼時候都是跑過去扶起來「不疼不疼,男孩子不哭」類似於這樣安慰的話。說實話,我們一直沒太當回事,反正咱們小的時候,長輩們就是這麼哄我們的。
  • 一部幼兒園紀錄片,看哭無數媽媽
    這是他第3天上幼兒園,媽媽來接他放學。一出門他就看見媽媽了,激動得想要趕快跑過去,被老師攔了下來。他聽話地等了一會兒,可是小眼睛一直盯著媽媽看,既委屈又開心,還要拼命忍住不讓自己哭出來。直到被媽媽抱起來,他再也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邊哭還不忘記伸出手指表揚媽媽:「你第一名接我……」真是我見猶憐。
  • 誰說孩子打針不哭就是勇敢的?
    一種是孩子居然沒哭,妞們就會鼓勵孩子,「你真勇敢」。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你要勇敢,不要哭」,「你是小小男子漢,勇敢點不哭」,其實是在否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壓抑情緒!孩子可能會因為「媽媽說了要勇敢」而強忍著不哭,但害怕的情緒還在啊,因為強忍著,孩子還多了份委屈。
  • 「出生之前,我在天上挑媽媽」:這些孩子的暖心瞬間,看哭無數家長!
    最近,一首叫做《挑媽媽》的詩感動無數家長。閨蜜對我說,昨天晚上孩子鬧情緒不肯尿尿,各種作。勸了半天忍不住了,把她扔在地上說你走吧,媽媽不要你了!孩子一邊追一邊哭,走到哪跟到哪,就算是對她兇,她還是賴著媽媽。還從路邊撿起一朵小花,一邊哭一邊還要送給她做禮物。
  • 剖腹產後,丈夫冷嘲熱諷:「剖腹產還疼哭,不嫌丟人啊!」心酸
    可是剖腹產並不是不疼的,比順產相比,剖腹產的疼痛指數一點不低!網上有一位年輕媽媽發帖稱自己因為剖腹產遭到了老公的冷落與言語攻擊:剖腹產你還喊疼,不嫌丟人啊!網友見到這位媽媽的發帖後,紛紛同情這位媽媽,表示這種心情也只有剖腹產的媽媽才懂。
  • 泰國一則走心廣告看哭無數媽媽:原來孩子那麼需要媽媽的鼓勵
    被咆哮的孩子一直忍著眼淚搓手手,眼神慌的不成樣子,反覆改了幾個數字,都不對...心疼那個娃,這樣的精神壓力下,恐怕他連1+1等於幾都算不出來了吧… 前幾天看《少年說》,被一個女孩對媽媽的控訴扎心了。女孩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媽媽永遠都看不到,她對著臺下的媽媽大喊「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為什麼不看一下!」
  • 孩子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看哭了無數人
    (二)《大話西遊》裡至尊寶說這樣的話:「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了金箍,如何愛你?」「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哎。」為了所愛之人現在或將來的歲月靜好,為了替孩子們負重前行,為人父母,又何嘗不像一條狗呢?很多時候,那些看起來很風光的中年人,生活還真不如一條狗。
  • 《人生第一次》看哭:當媽媽,真的很疼
    (圖片來自網絡)最近發現一部很低調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看第一集《出生》時,眼窩淺,沒忍住。我想起我當媽的那一天。不,是那二天,時隔四年我是二胎媽媽。(圖片來自網絡)紀錄片裡說到:關於萬物之始,我們總是心存浪漫,然而,對於其中艱難,有時候我們卻無法預料。
  • 孩子打針不哭正常嗎?哭與哭有什麼區別?
    不過也有例外,有一次,在醫院看到一位媽媽帶著3歲的女兒過來打疫苗,其他孩子都哭成了淚人,這個3歲的女娃反而沒有哭,只是略顯緊張地看著準備給她打針的護士。等到護士將針頭移到她手臂的時候,發現這個小女孩沒有哭,就用詫異的眼神看了看她,沒想到她對護士說:「阿姨,我不哭,哭和不哭,打針都一樣痛。」
  • 寶寶出生就長牙齒,媽媽餵奶被疼哭,爸爸:咱吃奶能不能小點勁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你知道剛出生的寶寶什麼時候長牙嗎?一般嬰兒都是在出生後的第六個月長出牙齒,但是也要一些寶寶剛出生口腔內就已經有牙齒在蓄勢待發的冒了出來。一些不了解的老人會我以為這是孩子天生聰慧的現象,事實卻不然,新生兒剛出生就長出的乳牙,其實是「誕生牙」。也有迷信認為「打娘胎裡帶出來的牙是『鬼牙』,是會吃人的,得馬上拔掉。」這種「誕生牙」多生長與下頜乳中切牙位置,其他位置生長較少。
  • 新生兒剪完臍帶,疼的「嗷嗷哭」?醫生:寶寶哭可不是因為疼
    醫生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對她解釋道:「新生兒哭不是因為疼,而是因為他開始建立獨立的呼吸系統了,你家寶寶哭的這麼大聲,證明肺功能不錯。」人感受到的痛覺,是通過痛覺神經傳遞給大腦疼痛信號,再由大腦下達指令,做出像「哭」這樣的疼痛反應。臍帶是由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組成,臍帶上面雖然也有神經,但上面基本都是植物神經,並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媽媽和寶寶都感受不到疼。
  • 曉東奶爸教育手記——打針時該跟孩子說什麼
    《曉東奶爸教育手記——打針時該跟孩子說什麼》文/曉東-奶爸&心理師 那是二寶第一次去社區打疫苗時。一進門,人潮湧動,哭聲一片。忙清各種手續,排隊等待。 前面是個三娃家庭,媽媽和奶奶帶領,媽媽哄哇哇大哭的小寶(兩個月左右),奶奶手裡控制一個即將打針的老大(四歲左右),吼著滿地爬、竄的老二(兩歲左右)。 「該你們打針了,把胳膊露出來。」醫生提醒這位奶奶。 大寶立即滑入地面,開始躲避。
  • 孩子一句話,暖哭無數人:你的孩子,比想像中更愛你!
    所有孩子,無一例外,給父母打了10分。在媽媽眼裡,沒有完美的孩子,但在孩子眼裡,都是滿分媽媽。父母常常帶著標準和期盼去看孩子,對孩子的愛也有諸多條件,但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發自內心的,純粹的,孩子對媽媽的愛,比我們想像得多得多。
  • 當你哭了,傷口就不疼了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人說,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娘胎裡自帶的,有的一出生就哇哇大哭,有的人卻安安靜靜不吵不鬧。那個愛哭的小孩子,從出生好像受到的關注就更多一點,每當他哭的時候,總有一堆人圍著他,給他吃的喝的,關切的照顧著,生怕哪裡又讓他不順心了。他通過哭鬧,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 孩子哭時,你怎麼做?90%的家長都做錯了
    ③你看這個玩具好不好玩兒?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剛生完孩子,傷口疼的撕心裂肺時,生病,受傷,疼痛難忍時,你希望身邊人怎麼做?如果身邊的人說:①沒事兒,沒事兒。②不疼,不疼。③勇敢一點,不哭不哭?看多人看到這裡就笑了。
  • 「你是男子漢,怎麼可以哭」壓抑孩子的情緒,到底有多可怕?
    小孩子摔倒哭了,媽媽就趕緊拿出一個棒棒糖,讓他立馬止住哭泣;小孩子玩具壞了哭了,媽媽就給他一個新的玩具,讓他不要再哭;我們會說男子漢流血不流淚,哭也解決不了問題之類的話。可是幾乎沒有一個人會告訴我們,當你悲傷難過的時候,想哭就哭吧,哭出來就會好很多的。這是我們大多人對崩潰的真實態度——不是疏而是堵。
  • 面對孩子打防疫針的哭泣,這位媽媽的這種做法真是絕了
    看到我一個朋友發到朋友圈的這樣一段話,表述了她對於孩子打防疫針時候和孩子說的話以及孩子的表現,看完之後,真的覺得這位媽媽的做法絕了,為什麼呢?我們來詳細的看一下這個故事,醫院裡,打防疫針的地方孩子哭聲一片,同時呢伴隨著孩子的哭聲的還有父母的聲音,有的在哄孩子,有的在呵斥孩子不要哭,很多家長在那裡不停的跟孩子說:「不要哭,沒事的,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