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時,你怎麼做?90%的家長都做錯了

2020-10-14 遇見海螺姑娘

很多父母在孩子哭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止哭】



比如:在孩子摔哭時,

家長特別喜歡這麼說:

①沒事兒,沒事兒,不疼不疼(忽視感受)

②寶貝,勇敢點,自己起來(忽視情感)

③你看這個玩具好不好玩兒?(轉移注意力)

④都怪**把我家寶貝弄哭了,打他打他。(推卸責任)

絕大多數家長不會告訴孩子,此刻孩子的情緒和情感是什麼?孩子的感覺就這樣忽視了。

一個人如果自己的情緒一直被忽視,那麼他就無法識別自己的情緒情感,當然也無法識別別人的情緒情感。長大後容易情感淡漠。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

剛生完孩子,傷口疼的撕心裂肺時,

生病,受傷,疼痛難忍時,

你希望身邊人怎麼做?

如果身邊的人說:

①沒事兒,沒事兒。

②不疼,不疼。

③勇敢一點,不哭不哭?

看多人看到這裡就笑了。

我們自己都無法接受的方式卻經常用在孩子身上……



孩子磕磕碰碰總是難免的,這也是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機會。

有些父母為拉還是不拉糾結,

其實孩子跌倒後,關鍵不在於拉還是不拉。

孩子跌倒後,看護人要及時表達對孩子的關心關注才是關鍵。

1. 如果孩子摔得比較輕,可以詢問孩子:「寶貝摔倒啦?需要媽媽幫忙嗎?」

2. 如果孩子摔得比較重,那肯定要趕緊拉起來。

3. 反映情感。寶寶摔倒後,通過孩子的表情,來判斷是嚇到了還是摔疼了。可以詢問寶寶:「寶貝摔倒了,嚇一跳是不是,來媽媽抱抱」或者「寶貝摔疼了嗎?要不要媽媽給吹吹。」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的關注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既可以幫孩子認知現在的感覺和情緒,還可以幫孩子增強安全感。



如果帶孩子打針,千萬不要騙孩子說「不疼」,

不然,等孩子意識到父母會欺騙他時,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會減弱。

建議:

1. 打預防針之前,先告訴孩子,哪天我們要去打預防針,打了預防針寶寶就不會生這種病啦~

2. 告知孩子打針會疼,千萬別欺騙孩子說不疼,孩子自己是有感覺的,如果孩子發現父母的話不對,容易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可以跟孩子說:「打針會有一點點疼,但是為了不生病,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去打針。」

3. 允許孩子哭泣:「寶貝感覺到疼了是不是,媽媽抱抱好不好?」輕輕抱著孩子,允許孩子哭出來。

當爸爸媽媽理解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情緒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哭一會兒就會好。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不僅會因為疼痛哭泣還因為沒人理解而哭泣。所以會越哭越厲害。

希望寶貝們都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90%的家長都做錯了!
    當發現寶寶墜床後,相信90%的家長第一反應是立即將孩子抱起來,其實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因為你並不知道他具體傷情如何,如果冒然將他抱起來,很有可能因為用力不當而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那家長怎麼做才正確呢?首先必須保持冷靜,同時對寶寶進行觀察,然後針對不同跌落傷,進行相應的處理。寶寶如果能夠馬上大哭,一般說明腦部受傷的可能性較小。
  • 孩子打人和被打之後,90%的家長都做錯了!
    有一次在廣場溜娃,看到2個小小孩衝突過後,家長各自分開自己孩子,打人一方的家長急切的關心著被打的一方,好像打人的是自己,管教孩子也只是狠狠的教訓一句:「不能打人,知不知道!」這時的孩子好像完全置身事外,而被打的孩子只是被教導一句:「沒事,沒事,以後記得躲開啊...」而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 當孩子害怕時,父母應該怎麼做?90%的父母都做錯了
    老公有些詫異:「你這樣是不行的,不能總由著他,讓他哭一下,等他適應了就好了。」 「你出去,我來。」我的語氣平靜而堅定。 老公嘆了一口氣,起身離開。娃迅速撲到我的懷裡,小手抓得更緊了,一邊嚎啕大哭,一邊身體如篩糠般抖動,眼淚鼻涕蹭了我一肩膀。
  • 對待孩子青春期?90%以上的家長都做錯了,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孫卿表示,對於孩子青春期問題,90%的家長都做錯了!孩子在青春期期間,需要的是尊重和認可,而不是謾罵和指責!提示:解決孩子青春期問題,家長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孫卿表示,原來孩子非常乖也很聽話,突然間變得不聽話;孩子突然變得不願意與家長溝通、不讓家長看日記、不讓家長進自己房間;孩子不願意上學等等都是青春的常見的表現。
  • 當孩子被別的孩子「罵髒話」時,應該怎麼做?拉走孩子你就做錯了
    而且很多家長為了方便,還可能會直接把手機給孩子玩,並不會關注孩子拿到手機之後到底做什麼。網絡上面什麼信息都有,也會有一些網友個人素質很差,會說髒話。而孩子沒有分辨能力,經常接觸,可能會覺得有趣就模仿著學習。在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也會模仿著說出來。前兩天在附近的廣場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況。
  • 孩子被揍後,常常哭著哭著就睡著了?家長要明白原因,別再做錯
    家裡有了孩子後,時不時就會聽到孩子哭鬧一陣,讓家長們不知如何是好,平常休息還好,有心情有時間可以哄一下孩子,如果下班了,遇到孩子哭鬧,很多家長都氣不打一處來,看到孩子哭都心煩,要麼大聲呵斥,要麼下狠手。每當讓孩子睡覺時,最讓人頭疼,怎麼哄都不睡,實在沒辦法的時候,給孩子揍一頓,反倒能睡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哭什麼,男子漢不能哭,別再誤導孩子了,高段位的家長都這麼做
    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會發生很多的小插曲,比如說孩子一不小心磕在了地上,摔的哭起來,這個時候,有些媽媽們就會說,哭什麼,男子漢不能哭。如果孩子一直的哭個不停,甚至有的媽媽還會直接大聲呵斥孩子,用自己的威嚴嚇住孩子,嚇得孩子不敢哭了。每一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堅強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遇到了一點事情就哭鼻子,尤其是對於男孩子而言,要求也會更高一些。
  • 批評完孩子任由他哭?90%的父母都做錯了
    媽媽立馬就罵起孩子來「讓你聽話,你不聽,這下好了吧」。然後她一邊罵孩子一邊收拾摔壞的餐具。孩子被媽媽一罵,也哭了起來。旁邊幾位同學和她說「你安慰一下孩子吧」,結果她說「沒事,她還小不懂事,讓她哭會就好了」。
  • 「哭什麼?再哭還打!」//面對孩子哭,90%的父母都陷入了誤區。
    對於孩子哭,大家都怎麼看呢?會怎麼做呢?探討這個問題前,先說個我的經歷吧!前段時間回了趟老家,閨女和朋友家的孩子一起跑跳,挖土,抓沙,玩得不亦樂乎。「啪」,只見四歲的閨女把一個超大土塊摔到了地上,嶄新的衣服上粘滿了土。閨女站在那傻笑,我也笑著,走過去,幫她拍了拍身上的土。由於土是幹的,所以拍拍就掉了。
  • 作為家長,如果你自己做錯了,會給孩子認錯嗎?
    作為家長,如果自己做錯了,面對孩子,你會主動認錯嗎?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是家長,那就得維護自己一家之長的權威,怎麼能輕易向孩子認錯呢?那以後還有何威信可言?可是我認為,像文文媽媽這樣,如果真是自己做錯了,面對孩子更要主動、誠懇地認錯!
  •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都說錯了,你說的什麼?
    正所謂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就是這個道理。孩子生氣時,認為自己缺少關愛經常會有家長說平時都忙壞了,面對著一大群的客戶或者工作,總是忙的不可開交,但你們知道嗎你在忙碌的同時往往孩子可能也意識到了,所以他們想通過生氣來吸引你的注意,不想讓你忽略了他。其實有很多時候,孩子的憤怒往往都是由於內心的不安而造成的。
  • 煮大蝦時,下鍋用冷水還是熱水?90%的人都做錯了,難怪腥味重
    煮大蝦時,下鍋用冷水還是熱水?90%的人都做錯了,難怪腥味重!大蝦是家家戶戶都特別喜歡吃的美食,特別是味道特別鮮美,到底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應該是大蝦冷水下鍋煮。冷水下鍋的時候,才能減少大蝦營養物質流失,蝦肉才會鮮美肉感好。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90%的家長都做錯了
    ,允許家長陪伴幼兒在幼兒園呆上一整天或者半天~一走進班級,你就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作為家長的您是不是也這麼做呢?為了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我們家長在開學的第一天,就應該首先明確自己去幼兒園陪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帶孩子適應班級的環境!了解了這個,我們就來說說開學第一天家長開放日,寶爸寶媽們究竟該帶孩子幹些什麼?
  • 孩子哭比孩子笑還要重要,你還在阻止嗎?家長別傻傻的理解錯了
    這讓葉葉的媽媽陷入了沉思,是自己哪裡做錯了嗎?孩子怎麼會這個態度對待自己呢?相信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個家長做過,很多家長都犯過這樣的錯誤。尤其是在自己心情鬱結的時候,如果聽到孩子的哭聲,家長想炸了窩的刺蝟,豎起自己的汗毛,就會對孩子批評說,哭什麼哭,不要再哭了,哭的人心煩。可能您不知道您說這樣的話到底有多傷孩子的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更多的關心和關懷。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吵上熱搜:你的做法對孩子影響太大了
    這也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是人都有情緒崩潰的時候,但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是否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假如孩子做錯了一件事,父母有「憤怒」的情緒並表現出來是沒有問題的。父母也是人,不是神,完全可以在孩子面前做真實的自己,並不需要刻意的掩飾。
  • 孩子不聽話,到底該咋管?90%的家長都做錯了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家長們最頭疼的問題,一個個婚前原本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老父親老母親們被不聽話的娃兒們逼成了十級「忍者」: 孩子在超市哭鬧要買糖果,忍; 孩子拖延不寫作業,忍; 孩子挑食哭鬧不吃飯,忍 …… 當然除了忍下火氣,最重要的還是提供合適引導,對於小齡孩子來說
  • 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好。但是,很多家長都做錯了。
    然後,太婆接著說:「就說了你不會!」女兒委屈地哭了。然後大家就開始指責孩子不應該被人說一下就哭鼻子。這樣的劇情在老家的時候會經常上演。跟老人家說吧,又說我們嬌慣孩子。我安慰孩子道:「爺爺這樣說,你很難過是嗎?你不用跟別人比,跟自己比就好了。在媽媽心裡,你是最棒的。」你會常常說起別人家的孩子嗎?
  • 為什麼寶寶被家長罵哭後,還要求抱抱?背後原因家長需要知道
    不是把家裡的紙巾都撕成碎片,就是把沙發上的抱枕丟在廁所裡,每次麗麗回家都被氣得直咬牙,但是孩子每次都會對著媽媽眨巴眨巴眼睛撒嬌,或者是哭著求媽媽抱抱,讓麗麗有火都發不出來。不是應該很懼怕家長或者很討厭家長嗎?這是很多家長心中的疑問,孩子被罵哭後還要求抱抱,背後的原因家長需要知道。為什麼孩子被罵哭了還要抱抱?
  • 孩子一哭,家長就心跳加速,感覺難受。育兒專家:孩子哭才是好事
    「寶寶,不要哭了,你看媽媽給你買的新玩具,你看看!」「不要哭了,你再哭的話這個蛋糕就不給你吃了!」「哭什麼哭,都這麼大孩子了,自己做不好還要哭!」「再哭!再哭!我要打了啊!」 可是孩子一直在哭鬧。對孩子物質上誘惑經常在商場聽到這樣的對話,家長在哄孩子,不要哭的話,乖的話給你買這個玩具,給你買這個吃的,等等。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都會選擇物質上的利誘,讓孩子轉移注意力。對孩子精神上施壓「再哭的話去醫院裡打針!」
  • 「哭哭哭就知道哭,不準哭」,孩子哭泣時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
    此時的鄰居只顧對著孩子大吼:「哭哭哭就知道哭,不準哭」「你再哭就不要叫我媽媽!」和孩子一起了解哭泣孩子哭家長煩,雖然是生理反應,但也是可控的。歸根結底,是孩子和父母都缺乏對哭泣的認知。,觀看的過程中家長也可問孩子問題:你覺得樂樂和憂憂可以和平共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