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比孩子笑還要重要,你還在阻止嗎?家長別傻傻的理解錯了

2020-10-05 大眼睛媽咪

教孩子學走路,學說話的方法,是人世間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後,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髮育。


哭鬧是成長中每個孩子都會有的現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免不了孩子要哭鬧。但是有很多家長非常討厭孩子哭。有的時候孩子哭了,家長會拿一些食物去嚇孩子。其實很多家長理解錯了,孩子的哭遠比孩子的笑要重要。

孩子在哭的過程中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別傷心了,如果真的難受就哭出來吧,相信這是每個孩子願意聽到的話。哭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哭的時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如果您強制性不讓孩子哭,或者是讓孩子憋回去。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情感既得不到有效的表達,同時也會因為自己的先前得到鬱悶而無法疏解。慢慢的,孩子會壓抑自己。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孩子哭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


★案例★

葉葉今年六歲了,是家裡唯一的小男孩。在葉葉小的時候,葉葉是一個非常愛哭的孩子。但是因為葉葉的爸爸媽媽非常討厭葉葉哭。所以很多時候,當葉葉剛開始要哭的時候,媽媽總會用嚴厲的語氣告訴葉葉:「你不要哭了,哭的讓人心煩,給我憋回去。」這句話在葉葉的童年生活中,是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葉葉最不想聽的一句話。

對孩子溫柔,同時也是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一個過程


就是因為這麼一句話,葉葉在遇到煩心事的時候,不再選擇去哭。他選擇把自己壓抑起來,心裡話也不和別人去說。有時候自己遇到了困難,有的問題自己無法解決。他選擇了總是退縮和退讓。

慢慢的也到了懂事的年紀。但是葉葉的媽媽想和葉葉說說心裡話,卻發現葉葉總是表現出不想談,不管媽媽說什麼,他總是悶頭的去聽。好像媽媽說的一切和他都沒有關係,媽媽好像在自導自演一場戲。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和孩子溝通,更利於和孩子以後的溝通過程


這讓葉葉的媽媽陷入了沉思,是自己哪裡做錯了嗎?孩子怎麼會這個態度對待自己呢?

相信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個家長做過,很多家長都犯過這樣的錯誤。尤其是在自己心情鬱結的時候,如果聽到孩子的哭聲,家長想炸了窩的刺蝟,豎起自己的汗毛,就會對孩子批評說,哭什麼哭,不要再哭了,哭的人心煩。可能您不知道您說這樣的話到底有多傷孩子的心。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更多的關心和關懷。其實讓孩子哭出來比讓孩子笑出來還要重要。孩子哭,是因為孩子心情鬱結,當孩子的想法得不到滿足和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都會選擇哭出來,因為哭對孩子來說是最直截了當的表達方式,去減輕了孩子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同時也讓孩子的內心得到了一個釋放。

孩子哭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家長要正確看待


孩子笑,只是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高興。或者孩子取得了某項成就,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孩子也會笑。也有的時候是因為孩子看了一些搞笑的視頻和圖片,也有的是家長故意逗笑孩子。所以說,孩子的笑是孩子在高興中產生的一種情感方式,而孩子哭,是因為孩子的內心感到了恐懼、恐慌,在被外人不能理解的情況下,孩子都會哭出來。所以說,孩子的哭遠比笑要重要的多。

如果您真的關愛您的孩子,真的為了孩子好。請讓孩子正確的表達他的情感方式吧,不要阻止孩子哭出來。

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孩子傷心的時候讓孩子哭出來也是一種愛的方式


那麼孩子在哭的時候,在表達自己不被理解的情感和遇到困難委屈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能幫助孩子呢?有以下建議。

1、多給孩子安慰

當孩子遇到困難哭的時候,您不要立馬去罵孩子,說孩子軟弱,讓孩子憋回去不要哭。要給孩子溫暖,用您作為父母的態度和立場,給孩子更多的安慰。

孩子在傷心難過的時候,父母給孩子的安慰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心靈雞湯。一個安慰的撫摸,都會讓孩子感覺無比的溫暖。

孩子哭的時候父母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安慰


在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我們可能做不了什麼。但是我們能做到多給孩子一些安慰,讓孩子儘快的從悲傷中走出來。

2、多去主動了解孩子哭的原因

成長中的孩子是愛哭,但是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哭。孩子哭也不證明孩子就不堅強,所以,如果您想說讓孩子憋回去的話,請您先憋回去吧。這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責,而是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態度。

首先,你應該去了解孩子為什麼去哭。當孩子哭的時候,可能他沒有心情和更多的時間去給您解釋他為什麼哭。當孩子的情緒稍微得到緩解的時候,家長要去多關心孩子。在這個關心交流的過程中,家長要去主動了解孩子哭的原因。

主動了解孩子哭的原因,釋放孩子的情緒


不要因為孩子哭過了,事情就過去了。這時候孩子心裡會有很大的創傷,孩子需要一個懂他的人去慰藉和理解他。

當孩子的情緒達到一定的緩和程度的時候,那麼請您用朋友的態度問一下孩子哭的原因。讓孩子主動說出來,而不是強制性的逼孩子說出來。

3、給孩子足夠獨立的空間

很多時候,孩子哭是因為內心脆弱,遇到了困難。那麼當孩子選擇哭的時候,不在阻止的同時也要給孩子足夠的獨立空間。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自己慢慢的成長起來。那麼在孩子哭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孩子是在默默的流淚,那麼請您給孩子一定的獨立空間,讓孩子盡情的哭出來。

學會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總之,雖然在孩子傷心的時候,我們家長做不了太多。但是我們應該做我們能做的,並做好我們能做的。

【溫暖寄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小看您阻止孩子哭會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多時候孩子哭真的要比笑還要重要的多。如果您真的愛孩子,就讓孩子在傷心難過的時候盡情的哭出來吧。

讓孩子在傷心的時候哭出來,會讓孩子心裡得到解脫和安慰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你們家孩子平時有過哭的情況嗎?你們會阻止他哭嗎?尤其是在你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在哭,你們都是怎麼做的呢?歡迎討論。

大家好,我是大眼睛媽咪。

文章是原創文章,歡迎您的分享,喜歡點關注哦!願在育兒的路上伴您左右,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切記:讓孩子自己哭,比總是哄著孩子笑更重要!
    冰激凌對於小孩子來說,也許比一大筆年終獎給我們帶來的欣喜還要多吧。朵朵一邊吃一邊幸福的手舞足蹈,突然不知怎麼回事,冰激凌啪嗒一下掉地上了,裙子上也蹭到一大塊。朵朵楞了楞,然後轉頭過來看著她媽媽,小嘴癟著,感覺快要哭了。  想來也是,糊裡糊塗冰激凌掉了,裙子也髒了,心情一下子打入谷底,多委屈啊。  可是,朋友並沒有在意,輕描淡寫的說:「不就一個冰激凌嗎?
  • 只許孩子笑不許孩子哭,你誤解了孩子的眼淚
    這個時候常常會有家長訓斥孩子:「這麼大了,上學還哭鼻子,丟不丟人?」「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我數三個數,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馬路上。」這樣的話總能次次湊效,孩子往往會立馬收住抽泣聲,哪怕臉上還掛著淚,但絕對不敢再哭。家長們得意於自己的震懾力,重新給孩子背好書包,推進校園大門。
  • 多少家長說過:「不準哭」!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家長們多半會說是為了孩子,覺得哭是一種不好的情緒,笑才是,希望孩子能儘快擺脫壞情緒。但哭和笑一樣都是情緒,哪兒有好與不好之分?「壞情緒」只是大人為情緒打上的標籤而已有的家長覺得愛哭會變成壞習慣,於是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的情況下,小寶寶是很容易沒有安全感的,他求救求助的信號被無視,如果家長一味制止孩子哭,那麼首先面臨的是,孩子沒法學會正視和認知自己的情緒。
  • 「再哭不要你了,別哭了」媽媽錯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重要
    每次在新生開學上幼兒園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孩子們哭成一大片的場景,而家長們可能在聽到孩子哭聲的時候可能隨之而來的都會伴隨一句話:「我的姑奶奶可別哭了,再哭我把你扔了信不信。」每次孩子一哭,總能讓父母們感覺到心煩。於是只要能逗笑孩子的方法父母都會嘗試,各種哄,實在不行的話威脅就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但是父母卻不知道,其實哭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不一定逗笑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 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當然,允許孩子哭絕不是對孩子不理不睬或者被孩子的哭聲所控制。   孩子嚎啕大哭,該怎麼辦呢?   用大大的擁抱安慰他吧。擁抱代表的是「我懂」。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哭鬧的時候,越是制止哭得越厲害,這是孩子不被理解的一種宣洩。但當孩子被擁抱,他的不開心被理解,他的不滿得到安慰,自然慢慢就平靜下來。
  • 孩子出現以下行為,看似討厭實則高智商,父母可別傻傻阻止
    養育孩子這條路上,有苦有淚也有笑。再愛孩子的父母,看到他們的某些行為,也十分厭棄。可家長卻不知,有些行為看似討人厭實則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若是阻止,不是讓他們變乖而是耽擱他們變聰明,希望你不要踩雷。她家孩子原本小時候話很多,很愛笑。
  • 面對孩子哭泣,爸爸阻止,媽媽允許,誰對錯?
    (1)孩子哭泣,是本能釋放事情發生的原因非常小,小寶兜兜有一點發燒,所以情緒不好,哼哼唧唧一直在哭鬧,我安撫哄他都沒有用,問他要不要喝水或喝奶,都不要,也不說哪裡不舒服。胡先生因為孩子的吵鬧而醒來,他認為我對待孩子的處理方式是有問題的,孩子的哭鬧,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停止哭泣,然後再詢問他的需求,滿足和去解決就好。
  • 家長不應因為自己「不爽」就不讓娃哭,讓孩子哭,比逗他笑更重要
    孩子停止了哭泣時似乎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這種做法真的好嗎?當然不是,甚至說,強行制止孩子哭泣非但不是什麼好事,反而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一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肯定會嗤之以鼻,這不廢話麼,誰喜歡孩子哭啊,開開心心的多好啊,孩子哭他自己不也難受嗎?哭多了身體也受不了啊。在很多人眼裡,「哭」並不是一種好情緒,「笑」才是好情緒,所以,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趕緊「擺脫壞情緒,調整到好情緒」。
  • 孩子出現以下行為,看似討人厭實則高智商,父母可別傻傻阻止
    文|秘籍君養育孩子這條路上,有苦有淚也有笑。再愛孩子的父母,看到他們的某些行為,也十分厭棄。可家長卻不知,有些行為看似討人厭實則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若是阻止,不是讓他們變乖而是耽擱他們變聰明,希望你不要踩雷。
  • 孩子哭泣是一種本能,請允許他們好好哭,這比逗他們笑還重要
    可是面對哭鬧不止的孩子,脾氣再好的家長可能也會有忍無可忍的時候,於是很多爸爸媽媽們在勸說不得其法的情況下,就會使用繪本裡甲蟲伯伯的方式,想通過強制的手段,制止孩子的哭鬧,例如說「不許哭」、「有什麼好哭的」、「你在哭我就不要你了」或者「這麼大了還哭,快看別人都看你笑話了」,甚至還有家長簡單粗暴,直接動手。
  • 家長是否該在孩子面前哭?你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走向
    ,怕嚇到孩子,怕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怕給孩子留下陰影……所以在「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的話題下,一些網友覺得不該在孩子面前哭,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在孩子面前哭有用嗎?有些家長情緒崩潰時,會出現自殘傾向,自扇耳光、撞牆、撞門、摔東西等,別說小孩子了,大人看見也會嚇到;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哭完後,沒有任何解釋,會讓孩子出現錯誤歸因:爸爸/媽媽哭都是我的錯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還有的父母會說:「叫你別哭了,你聽不見嗎,給我忍住,憋回去」威脅孩子的父母會說:「再哭,我就打你了,整天就知道哭哭」真是什麼性格的父母說什麼樣的話,但出發點就是為了,不要孩子再哭了,但孩子還是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哭的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大聲。
  •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引言吃完晚飯帶孩子去小區散步,十幾個小朋友成群結隊、有說有笑地在小區的娛樂區嬉戲打鬧,玩兒得不亦樂乎。他爸爸趕過來時不但沒有安撫他,反而當著眾多家長孩子面前大聲說道:「男兒有淚不輕彈!不就被磕到了麼?這有什麼好哭的!把眼淚憋回去!」孩子聽完呆在一旁,收了收剛剛悲傷的情緒,強忍住沒讓眼淚掉下來。家長們見到此情形也勸這位爸爸幫孩子把傷口處理一下,以免被感染,兩三歲的孩子摔疼了哭也是很正常的。男孩爸爸不但不聽取意見反而說:「流血流汗不流淚,男孩就應該堅強,這是老祖宗交代的道理。」
  • 為什麼孩子犯錯後,家長越笑,孩子越生氣
    我是悠悠媽,40+創業寶媽,你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和孩子一起踢球,球沒踢到,卻踩在球上,孩子滑倒了,媽媽覺得孩子的樣子很可愛,笑的很開心,但孩子卻非常的生氣。你越笑,孩子越生氣教孩子拼音,孩子拼出了「無敵想像力」,把爸爸逗笑了,讓孩子再拼一下,孩子氣的根本就不拼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孩子會這麼生氣呢?
  • 你還在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嗎?家長學會3點,比讓孩子學習更重要
    你還在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嗎?家長學會3點,比讓孩子學習更重要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所以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可以足夠的優秀。尤其是趁著孩子有各種假期的時候,給孩子安排的滿滿的課程,有時候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都學,就給孩子報上,簡直比大人上班還要忙。那家長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是不是真的很有必要呢?
  • 「你爸媽不要你了!」中國式逗娃: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那麼接下來,這些大人都會繼續逗孩子,直到有人出面阻止,或者是孩子哭了。然後逗孩子的人就會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禁逗,臉太小,以後到了社會上肯定要吃虧,這樣可以不行啊,得多鍛鍊。說好是逗孩子,那麼這個「逗」究竟是讓誰開心了?相信只有逗孩子的那個人。
  • 孩子哭時,你怎麼做?90%的家長都做錯了
    ③你看這個玩具好不好玩兒?(轉移注意力)④都怪**把我家寶貝弄哭了,打他打他。(推卸責任)絕大多數家長不會告訴孩子,此刻孩子的情緒和情感是什麼?孩子的感覺就這樣忽視了。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剛生完孩子,傷口疼的撕心裂肺時,生病,受傷,疼痛難忍時,你希望身邊人怎麼做?如果身邊的人說:①沒事兒,沒事兒。②不疼,不疼。③勇敢一點,不哭不哭?看多人看到這裡就笑了。
  • "你爸媽不要你了",這種方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大人們就利用這個點來逗孩子,說:&34;那個孩子聽了,低著頭哭了。大人們則在那裡哈哈大笑,你一句我一句沒完沒了的說著。他們就覺得這是玩笑,這樣逗孩子很有意思。這樣的事情小區裡很多見,經常有孩子因為這個被搞哭………之後有人問我兒子:你想不想讓你媽媽要個弟弟妹妹。
  • 孩子一哭就心疼?讓孩子哭,比讓他笑更重要,家長需要及時改變
    家長放手讓孩子哭,能夠讓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合理的表達內心感受。所以「哭」就成了孩子發洩的一種方式,家長的制止反而讓孩子無法發洩,只能鬱結於心,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當孩子因為遇到困難而哭的時候,家長應該做好孩子的後盾,放手讓孩子獨立去面對和解決。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變得獨立、堅強、不怕失敗。若是孩子努力之後仍然失敗了,家長再出面幫助孩子一起完成,而不是在開始的時候就參與其中。哭是一種合理的情緒表達,家長應該理性對待,堅守原則和底線,鼓勵孩子自己去面對問題。
  • 我錯了!」孩子道歉後,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文|秘籍君近日,我收到一位網友的投稿,對方初為人母,是一位三歲孩子的媽媽。因為沒經驗,經常對孩子束手無策,只因為小傢伙積極認錯、打死不改。按照網友的說法,每一次她大聲批評孩子後,迎來的都是小傢伙帶著哭腔的「媽媽對不起!我錯了」,然後母子倆抱頭痛哭,哭完繼續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