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媽不要你了",這種方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2020-08-28 酷媽帶娃

文|酷媽 80後全職寶媽,在陪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學習成長,感謝關注,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前兩天帶兒子在樓下玩,一群人圍著一個孩子在逗孩子,一人一句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

孩子和我兒子差不多大,都在一起玩,這個孩子的媽媽懷了二胎。

大人們就利用這個點來逗孩子,說:&34;

那個孩子聽了,低著頭哭了。

大人們則在那裡哈哈大笑,你一句我一句沒完沒了的說著。他們就覺得這是玩笑,這樣逗孩子很有意思。

這樣的事情小區裡很多見,經常有孩子因為這個被搞哭………

之後有人問我兒子:你想不想讓你媽媽要個弟弟妹妹。

我兒子說:&34;

回家後我跟兒子說:&34;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我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逗孩子,這樣一點都不好笑。

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就覺得很好玩,以為不過就是逗孩子讓孩子著急下,哭下鼻子,笑一笑就沒事了。

有一次我去考試,把孩子寄放在朋友家裡,等我回來去接兒子,兒子見到我哇一聲哭了,當時我還覺得是半天沒見想我了。

回家之後兒子情緒也很低落,我看到他就過去抱抱他。

兒子突然說:&34;

我當時很驚訝,不知道兒子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兒子哭著說:&34;

我抱著兒子說:&34;

安慰了兒子好一會,兒子再三確認之後,才肯罷休。

晚上睡覺的時候兒子也不願意去自己房間睡,非要跟著我們睡。

當時我很生氣,也很自責,我跟孩子爸爸說了這事,孩子爸爸說以後不管有什麼事,我們自己來帶。

本身他們捉弄孩子沒有惡意,但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給孩子帶來的恐懼感是什麼樣的。

這樣的&34;孩子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對社交恐懼還有對別人不信任。

01

會讓孩子不安

&34;這句話對於大人來說就是句玩笑話,但對於小孩的傷害是極大的,有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就像上面說道我兒子,就因為這一句話,讓他擔心受怕好久,時不時會說:&34;

小孩的安全感完全來自父母,父母的呵護比任何人都要寶貴。

大人捉弄的語言會深深的傷害到孩子,他不知道什麼話開玩笑,什麼話是認真的,他會把你說的每一句話都當作是認真的。

02

讓孩子養成不信任別人和說謊的毛病

還有我們很常見的逗孩子,大人手裡拿著一個準備給孩子的東西,卻不痛快的把東西給孩子,當孩子伸手去拿的時候,結果大人轉頭裝著要走,弄得孩子很著急,但博得了大人的一笑。

還有看到孩子喜歡的玩具,就把玩具藏起來,然後說丟了或者被別人拿走了,急的孩子大哭,然後再拿出來。

如果經常這樣&34;孩子,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別人或者說謊的毛病。

03

讓孩子感到恐慌

有一次帶孩子去奶奶家,家裡好多人,很熱鬧,有個叔叔給孩子開玩笑,把孩子的褲子扯掉了,然後做出要找把刀割掉孩子的小雞雞類似的動作。

結果我兒子嚇的哇哇大哭,雙手捂著就跑到我面前,一群人開始哈哈大笑。我老公很生氣,阻止了他們。

我很贊同老公的做法,這可能會得罪人,但我認為寧願得罪大人,也絕對不能&34;孩子。

我兒子從此見到那個人都會感到害怕,躲的遠遠的。

因為他心裡恐懼感,認為大人真的會這麼做。

04

生活中常見的&34;孩子,家長一定要阻止

  • 過年,很多大人喜歡用紅包&34;孩子,讓孩子唱歌、跳舞等作為條件,然後才能把紅包給孩子。我最最討厭的方式,孩子又不是賣唱的,傳統的習俗,為什麼非要讓孩子來個才藝表演,才能&34;呢?
  • 還有很多父母想讓孩子聽話,就哄騙孩子給孩子買玩具,帶去遊樂園玩等等,好像一次都沒有兌現過。從而讓孩子學會了撒謊,如果孩子一旦撒謊了,那麼父母又開始著急了。
  • 帶孩子出去吃飯,有些叔叔阿姨覺得好玩,拿著酒給孩子說是飲料,哄騙孩子說好喝,結果孩子喝了,辣的大叫,大人們哈哈大笑……
  • &34;很多人打著這樣的旗號去讓孩子乖乖的聽話,而不知這會根深蒂固的印在孩子身上。有一次兒子說:媽媽,警察叔叔不是抓壞人的麼?他怎麼還抓小孩。是啊,事實被我們扭曲了,當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他還會去找警察幫忙麼?還知道警察是能夠幫助我們的麼?

所以如果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一定要禮貌而堅決的制止。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小事,只不過是個玩笑而已,從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這絕對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都沒有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是大事。

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

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今日話題:如果遇到類似情況,你會阻止麼?

歡迎留言討論,如果你是做父母的,應該怎麼避免類似的情況呢?

我是酷媽,謝謝關注!一起探討孩子的成長!

相關焦點

  • 「你爸媽不要你了!」中國式逗娃: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無論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還是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或者是作為父母本身,也曾經會用一些自認為好玩的方式去逗孩子。一些親戚朋友最經常逗孩子的一種方式就是「你爸媽不要你了,看你怎麼辦?」,說這句話的時候往往都是帶著一些看熱鬧的心態,想要看看孩子是怎樣的反映的。
  • 中國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這3句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
    不少人覺得,孩子都是被逗弄著長大的,我喜歡他才逗他的,沒必要上綱上線。但孩子的理解與大人不同,很多大人覺得是玩笑的話,孩子往往會信以為真。央視新聞曾做過「中國式逗小孩」的調查:48.31%的受訪者表示周圍小孩被灌過酒。有25%的受訪者表示,印象中自己小時候被灌過酒。
  • 以逗哭小孩為樂的大人,你心裡有什麼疾病?
    小時候,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大人們總喜歡逗我「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要給你生個弟弟。」或者「你爸爸媽媽要離婚了,你跟誰呢?有了後爸後媽天天打你。」 想到自己將來這麼悽慘,便哭得撕心裂肺,眼淚模糊了那些正笑成一團的大人的嘴臉。還好,我還算心理健康的長大了。後來還和媽媽聊過這逗小孩的惡習,媽媽卻無所謂,說:「這有什麼呢?大人喜歡你才逗你呢。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生活中逗孩子的行為有很多,最「經典」莫過於這些:「你爸媽不要你了」「你媽有了弟弟就不喜歡你了哦」「來叫一聲爸爸,這個紅包就給你」「去打你媽媽一下, 我就給你糖吃」很多人都喜歡和孩子開這樣的玩笑,結果孩子驚恐不安,大人笑得不亦樂乎。如果把孩子逗哭了,「你這孩子可真不禁逗,脾氣不小!」如果父母上前阻止,「我不就開個玩笑嘛,這麼較真幹嘛?」
  • 長輩老愛故意把孩子弄哭,大人開心了,那孩子呢?
    面對老愛將孩子弄哭的長輩,媽媽實在有說不完的怒氣與無奈。雖然能理解長輩是出自疼惜,但看著孩子哭鬧,大人卻笑得開心,孩子的幼小心靈都留下大傷害。見孩子有人臨時照顧,她趁機上個洗手間,但不久就聽到女兒哭聲。原來阿姨拿了糖果捉弄女兒,孩子伸手要拿、大人就故意拿高,來來回回好幾次,把孩子弄哭了,阿姨卻笑得很開心……。每被弄哭一次,孩子不愉快經驗就+1大人看孩子可愛,總會忍不住想逗弄一下。
  • 大人在笑,孩子在哭,中國式「逗孩子」,多少孩子的心理陰影?
    導讀:大人在笑,孩子在哭,中國式「逗孩子」,多少孩子的心理陰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大人在笑,孩子在哭,中國式「逗孩子」,多少孩子的心理陰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爸媽不要你了!」管不住嘴的人,請你遠離我的孩子!
    「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你爸爸媽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看到這些話你們是不是也是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一部分大人動不動對小孩子說的一些話,本以為都2020年,不會再聽到,沒想到還是我太天真了。
  • 騙孩子「你吃的是屎」:這樣逗孩子的方式,太揪心
    到了晚上,寶寶恨不得把兔子抱在懷裡一起睡,生怕有人把兔子活剝了燉湯,我看著她後怕的小眼神,心裡也不是滋味兒:大人們這樣逗孩子的方式,真的好嗎?能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才是逗孩子,比如玩躲貓貓讓孩子覺得開心,這是逗;而那些諸如「媽媽不要你了」之類的帶給孩子陰影的玩笑話,從頭到尾只能稱做「捉弄」!
  • 「你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呀?」,這樣的逗娃方式只會毀掉孩子未來
    「你更喜歡爸爸還是更喜歡媽媽呀?」「你媽媽再給你生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你不是你爸媽親生的,是我們家的孩子。」大家是不是對這類話特別熟悉?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就是「中國式逗娃」。席間,幾個大人輪番「逗」孩子。看著孩子喝了一點酒的樣子,使得大人們笑的開心不已。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孩子在喝了許多白酒之後,昏睡不醒。
  • 即使你再喜歡孩子,也不要這樣去逗孩子
    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吃飯的時候拿著筷子沾點酒讓孩子去舔;抽菸人喜歡讓那個孩子拿著煙放在嘴裡;有了弟弟妹妹,你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來,親我一口,我給你糖果吃」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反正我的身邊就出現過。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大人卻笑得前仰後合。
  • 多少家長說過:「不準哭」!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也會傳出幾句:別哭了,打個針煩不煩,再哭就多給你打一針,再哭就不愛你了啊但這種做法真的好麼?不許孩子哭泣,對孩子其實是一種「隱形傷害」為什麼我們不想孩子哭?家長們多半會說是為了孩子,覺得哭是一種不好的情緒,笑才是,希望孩子能儘快擺脫壞情緒。但哭和笑一樣都是情緒,哪兒有好與不好之分?「壞情緒」只是大人為情緒打上的標籤而已
  • 「你媽媽有弟弟不要你了」,我跟這樣逗我孩子的人翻臉了
    他們喜歡這樣逗孩子玩:「你爸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你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逗』你孩子玩的人。廣州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只因旁人開玩笑:「你弟弟有小弟弟,所以你爸媽不愛你了,不要你了。」
  • 「請不要這樣逗我孩子!」這樣的玩笑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話吧?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前段時間過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我侄女6歲多,年前她知道自己可以來北京玩,特別開心。她每天都在倒數,還有幾天就可以坐飛機啦。
  • 親友常見的這種逗孩子陋習,無聊至極還傷害孩子。你遇到過嗎?
    2、逗孩子說「你爸媽不要你了」之類嚇孩子的話3、隨意捏孩子臉4、隨意餵孩子吃的5、以捉弄孩子為樂6、隨意親吻小孩......等等以上六種,你家孩子中了幾種?但實際上,孩子真的跟父母要了錢來,這個大人又說不要的,跟你開玩笑的。逗你玩呢!可可媽最近就連續遇到好幾次這樣的情況,分別來自家裡不同的親戚這樣「逗孩子」,每次可可媽或者可可爸真把錢轉過去,那些親戚又說開玩笑的啦,又原額轉回。
  •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不要逗他
    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大人逗孩子,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  作為一個合格的爸爸媽媽,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直接打斷並告訴對方:「不要和我孩子說這些話」,然後告訴自己家孩子媽媽是愛他的,會和在一起,他是媽媽親生的。
  • 「你媽媽不要你了」中國式逗娃毀了多少孩子?不要把傷害當做玩笑
    其中,一種最典型的逗法就是「媽媽不要你了」,然後孩子哇哇大哭,大人們就笑起來:「哎喲,這小孩怎麼這麼較真?這麼愛哭。」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驚慌、害怕或哭泣,才善罷甘休,隨後就是大人們的「嘲笑」。,就不要你了你再哭你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丟了,再生一個你不是你爸媽親生的,其實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生了小弟弟,你就要照顧小弟弟了,你媽媽就不愛你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在成人看來無關痛癢的話,但在孩子心中卻種下了害怕、恐懼的種子。
  • 這孩子咋不禁逗呢?「傷害式逗娃」大人脫口而出,難過的卻是孩子
    逗孩子也是很一件挺有講究的事情,逗好了大人孩子都開心,逗錯了孩子哭、大人尷尬還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在大部分人的認知內似乎只有小孩子才不懂事,實際上很多成年人的做法也很不「理智」。那天老人逗孩子:你喜歡媽媽還是喜歡奶奶啊?樂樂說我都喜歡 。老人說這孩子還挺機靈接著繼續逗樂樂:你媽媽都不要你了,總把你送到奶奶那裡是因為媽媽不喜歡你了,這樣你還喜歡他嗎?
  • 4種逗孩子的方式,會讓孩子父母很討厭,早知道早避免
    家中有了小寶寶,是一個家庭的喜事,每個親戚都想來看看小寶寶,逗一逗寶寶也添一下喜氣。可是對寶寶的媽媽來說,有些親戚的行為真的讓人無法歡迎他們到來,因為這些親戚逗孩子的方式真的很難讓人感到舒服。今天來講講這些讓人不舒服的逗寶寶方式,看看你家親戚中招了麼?
  • 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話了吧?最終,這些不妥當的「逗」會像小刀一樣在孩子的心上劃下一個個口子,造成終身的傷害。03CCTV曾做過一個調查,最常見的逗小孩方式,除了言語上的「媽媽不要你了」,行動上的「逗」也是隨處可見。
  • 「你媽媽不要你了」,這樣逗孩子,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趕緊制止
    其實有的大人不叫「逗」孩子,而是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驚慌,害怕哭泣,他們以此為樂就笑了。爸爸則繼續逗孩子,叫哥哥!不一會,過了幾個回合,這位朋友掏出來10張一百元,對孩子說,「叫叔叔,這些錢都給你。」而孩子呢,不知道該叫這個人是叔叔還是哥哥,而一旁又有人起鬨,不叫那錢不給你啦。而旁邊的一個阿姨則說,「這孩子可真膽小啊,都不說話。」孩子由於大人間的玩笑,不知道該叫「叔叔」還是「哥哥」,怕叫錯索性不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