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家長說過:「不準哭」!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2021-02-14 育兒大師官微

每到給孩子打針看醫生的時候,總能聽到從裡面傳出的各種哭喊聲,此起彼伏!同時也會傳出幾句:寶寶別哭,別害怕,不痛不痛~

寶寶你是男生,要堅強,不哭了哈……

看看媽媽手裡的糖?不哭就給你哦~

也會傳出幾句:別哭了,打個針煩不煩,再哭就多給你打一針,再哭就不愛你了啊

但這種做法真的好麼?不許孩子哭泣,對孩子其實是一種「隱形傷害」為什麼我們不想孩子哭?

家長們多半會說是為了孩子,覺得哭是一種不好的情緒,笑才是,希望孩子能儘快擺脫壞情緒。但哭和笑一樣都是情緒,哪兒有好與不好之分?

「壞情緒」只是大人為情緒打上的標籤而已

孩子的哭泣本身並不是壞情緒,只是影響了大人,讓大人變成「壞情緒」

很多家長會說:不管用什麼方式,只要不哭就行了,問題看似解決,但解決的只是你的情緒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

其實,說白了只是因為自己覺得「麻煩」

害怕處理、不想面對而已

孩子哭泣,是自我釋放的過程

當寶寶剛剛降生,第一要學會的,就是哭,哭泣代表著寶寶餓了、尿溼了、不舒服了受到驚嚇了、沒有了安全感都會哭,哭泣,是有問題要求救,是嬰兒唯一的交流方式。

有的家長覺得愛哭會變成壞習慣,於是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的情況下,小寶寶是很容易沒有安全感的,他求救求助的信號被無視,如果家長一味制止孩子哭,那麼首先面臨的是,孩子沒法學會正視和認知自己的情緒。

家長不允許孩子哭,也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爸媽不關心我,不在乎我,不愛我,那麼對於孩子,這些話語背後的隱意是什麼?寶寶別哭,要堅強(否定情緒),煩死了,別哭了(厭惡、反感),再哭就不管你了(威脅),哭啥,哭能解決問題麼?(埋怨),看看人家,就你愛哭(打擊自尊),吃顆糖不哭了~(轉移注意力)

換位思考下,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生活或工作壓力大時,會去看個悲傷電影哭一場運動流一身汗,甚至是去KTV 嚎一晚,等我們發洩完了,會倍感輕鬆,孩子也一樣啊,哭泣是他們唯一的情緒釋放方式,情緒就像彈簧,越是壓制越彈,而反之,就不會,如果孩子從小就習慣去壓抑自己的情緒,長大後愈發不會處理自己情緒問題,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憾。

請還給孩子哭泣的權利

家長對於孩子情緒的尊重和引導。是對孩子最好的情緒課堂與情商教育,尊重與認可情緒,能夠坦坦蕩蕩地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在以後的人際關係中,也學會照顧其他人的感受!

我們舉個例子

剛入園的小女孩因為媽媽離開,大哭不止,老師一邊摟著女孩讓女孩哭一邊輕輕拍著背:我知道你現在覺得很難過,捨不得和媽媽分開,想哭就哭吧!(等待孩子情緒稍微平復)。

老師:你很想媽媽是不是?

女孩:是的,很想媽媽

老師:媽媽下午就肯定會再來接你

你能告訴我,我們在這裡做些什麼,能讓你感覺好一些呢?畫畫還是捏粘土?

女孩:畫畫

老師:那我們畫一幅畫,然後等媽媽來接的時候送給媽媽吧

女孩:嗯嗯,我要畫一個小花兒送給媽媽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1、認可孩子感受與情緒,不去否定情緒,尊重與允許他們情緒發洩

2、引導孩子認知情緒(例如,難過、害怕、委屈、憤怒等等)

3、找到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心情開始有轉變

4、啟發孩子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家孩子不吃那一套,哭的時候啥都聽不進去。其實,很多時候,你只需要讓孩子知道:媽媽爸爸一直陪著你呢,寶貝,想哭就哭吧,便足以!

相關焦點

  • 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當然,允許孩子哭絕不是對孩子不理不睬或者被孩子的哭聲所控制。   孩子嚎啕大哭,該怎麼辦呢?   用大大的擁抱安慰他吧。擁抱代表的是「我懂」。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哭鬧的時候,越是制止哭得越厲害,這是孩子不被理解的一種宣洩。但當孩子被擁抱,他的不開心被理解,他的不滿得到安慰,自然慢慢就平靜下來。
  • 「再哭不要你了,別哭了」媽媽錯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重要
    每次在新生開學上幼兒園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孩子們哭成一大片的場景,而家長們可能在聽到孩子哭聲的時候可能隨之而來的都會伴隨一句話:「我的姑奶奶可別哭了,再哭我把你扔了信不信。」每次孩子一哭,總能讓父母們感覺到心煩。於是只要能逗笑孩子的方法父母都會嘗試,各種哄,實在不行的話威脅就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但是父母卻不知道,其實哭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不一定逗笑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 家長不應因為自己「不爽」就不讓娃哭,讓孩子哭,比逗他笑更重要
    一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肯定會嗤之以鼻,這不廢話麼,誰喜歡孩子哭啊,開開心心的多好啊,孩子哭他自己不也難受嗎?哭多了身體也受不了啊。在很多人眼裡,「哭」並不是一種好情緒,「笑」才是好情緒,所以,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趕緊「擺脫壞情緒,調整到好情緒」。
  • 切記:讓孩子自己哭,比總是哄著孩子笑更重要!
    溫柔一些的會哄孩子說:「乖,別哭了!」鼓勵型的會說:「寶寶不能哭,寶寶要勇敢!」耐心差一些的可能會呵斥「有什麼好哭的」或「不準哭」!還有想孩子快點安靜下來便嚇唬說「再哭媽媽就不喜歡咯」或「再哭警察叔叔來抓你哦」。總之:「哭」,是被禁止的。  很多人說,我們希望孩子每天都開心,當然不想他哭啦。
  • 「再哭,媽媽不要你了」長沙育兒專家: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重要
    於是只要能逗笑孩子的方法父母都會嘗試,各種哄,實在不行的話威脅就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但是父母卻不知道,其實哭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不一定逗笑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嬰兒時期他們並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哭卻能讓家長們了解到他們的不適,所以哭的表達對孩子來說更能夠清晰表達。
  • 孩子哭泣是一種本能,請允許他們好好哭,這比逗他們笑還重要
    小貓頭鷹聽到這個話之後哭得更厲害,大家趕緊制止了甲蟲,就在大家都很急的時候,貓頭鷹媽媽回來了,緊緊的抱住了它並問他是不是又哭了,出什麼事了?大家也很好奇小貓頭鷹為什麼哭泣,可小貓頭鷹也忘了自己為什麼要哭。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小貓頭鷹為什麼會哭呢?可能是因為媽媽不在想媽媽了?可能是自己一個人待著害怕?也有可能是闖了禍,怕媽媽回來了責怪?
  • 知愈心理: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我是小知,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心理學乾貨,私信我回複數字「11」,送你一份價值600元的育兒大禮包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哭,不巧的是,哭卻是孩子最喜歡最習慣的表達方式。有些父母,看見孩子哭就憤怒,於是大聲吼叫斥責,粗暴地制止孩子的眼淚。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壓抑、隱忍,再也不在父母面前表露情緒。
  • 大人在笑,孩子在哭,中國式「逗孩子」,多少孩子的心理陰影?
    導讀:大人在笑,孩子在哭,中國式「逗孩子」,多少孩子的心理陰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大人在笑,孩子在哭,中國式「逗孩子」,多少孩子的心理陰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哭哭哭就知道哭,不準哭」,孩子哭泣時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
    此時的鄰居只顧對著孩子大吼:「哭哭哭就知道哭,不準哭」「你再哭就不要叫我媽媽!」,孩子越哭家長越氣。和孩子一起了解哭泣孩子哭家長煩,雖然是生理反應,但也是可控的。歸根結底,是孩子和父母都缺乏對哭泣的認知。
  • 孩子哭鬧發脾氣,允許孩子哭,是做父母的一種智慧
    「不要,不要,我說過不要那個你還要買,我要的你就是看不上,為什麼?」小男孩說過身子一扭背對著媽媽,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個一顆顆砸在地板上……「哭,哭,一個男孩子整天就會哭,沒出息的東西,再哭永遠都不給你買!」媽媽說話的時候,氣得咬牙切齒「不買算了,我不要了,行了吧?」小男孩哭著對媽媽吼道。
  • 孩子哭比孩子笑還要重要,你還在阻止嗎?家長別傻傻的理解錯了
    但是有很多家長非常討厭孩子哭。有的時候孩子哭了,家長會拿一些食物去嚇孩子。其實很多家長理解錯了,孩子的哭遠比孩子的笑要重要。孩子在哭的過程中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別傷心了,如果真的難受就哭出來吧,相信這是每個孩子願意聽到的話。哭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哭的時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如果您強制性不讓孩子哭,或者是讓孩子憋回去。
  • 「你是男孩,不準哭!」錯誤的養男孩觀念正在傷害我們的孩子
    ,她擔心孩子會感冒,所以總是會給孩子擦乾身體オ允許孩子離開。尤其是第一句話,恐怕很多父母都對兒子說過吧。哭是每個孩子的權利,可是卻慢慢成為了女孩的「專利」。而家長不知道,他們可能在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天賦。華裔設計師吳季剛的媽媽,是允許孩子「做自己」的父母。
  • "你爸媽不要你了",這種方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前兩天帶兒子在樓下玩,一群人圍著一個孩子在逗孩子,一人一句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孩子和我兒子差不多大,都在一起玩,這個孩子的媽媽懷了二胎。大人們就利用這個點來逗孩子,說:&34;那個孩子聽了,低著頭哭了。大人們則在那裡哈哈大笑,你一句我一句沒完沒了的說著。他們就覺得這是玩笑,這樣逗孩子很有意思。這樣的事情小區裡很多見,經常有孩子因為這個被搞哭………之後有人問我兒子:你想不想讓你媽媽要個弟弟妹妹。
  • 「不準哭,憋回去!」不讓孩子哭真的好嗎?讓孩子哭也是一種培養
    對於孩子們來說,「哭」伴隨著他們來到了這個世界,在小時候他們的哭聲並不一定代表傷心,這只是孩子們最原始的一種表達方式。後來他們開始慢慢長大,逐漸有了屬於自己的思想,這時候孩子們就逐漸開始可以控制自己的表情。他們在開心的時候會笑,傷心的時候會哭,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
  • 那個不被允許哭的孩子,心底的惡魔越來越大,如何處理孩子的哭泣
    相信這些話,幾乎父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吧?英國某著名心理學家MortenL Kringelbach說過:「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 孩子一哭就心疼?讓孩子哭,比讓他笑更重要,家長需要及時改變
    看到沒人理睬自己,王女士的女兒哭得更厲害了,吵著要媽媽。在和老師進行溝通後,王女士才意識到自己平時的妥協和放縱反而讓孩子變得無理取鬧。下定決心以後要改變方式,讓女兒健康的通過哭泣來發洩情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在孩子哭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吧。
  • 只許孩子笑不許孩子哭,你誤解了孩子的眼淚
    為人父母,當孩子呱呱落地的時候就堅定地表示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讓TA開心無憂地成長。只要孩子一哭,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軟硬兼施止哭,弄得好像孩子哭是多嚴重的洪水猛獸一樣。爸爸們唱著「哭吧哭吧不是罪」,媽媽們哼著「女人的淚」,我們知道心情不好了,大哭一場發洩一下最舒服。但是卻不允許自己的孩子這樣。
  • 「不許哭」是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那些不哭的孩子,被剝奪了什麼
    看到孩子這個樣子,心煩氣躁的媽媽失去耐心,揚起右手,朝孩子的屁股上啪啪打了兩下,孩子哭得就更猛烈了,而那位媽媽沒有理會孩子,起身大步走開了。孩子見媽媽走了,趕緊一路小跑追了上去,邊哭邊喊「媽媽,媽媽……」,追了大概50米,那位媽媽停下腳步,面無表情地坐在路邊的石凳上,孩子直直地站在媽媽面前繼續哭。
  • 孩子一哭,家長就心跳加速,感覺難受。育兒專家:孩子哭才是好事
    「再哭的話我就把你扔下了啊!」經常大街上有哭鬧的孩子,家長就假裝走掉,以此來讓孩子屈服。孩子找不到媽媽更加哭得厲害,媽媽就在旁邊觀察,哭差不多了才出來抱孩子。對孩子暴力動武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可能久哄不好,一直哭鬧,家長就開始煩躁打屁股開始了。每個人孩童時期,總有幾次挨打的經歷。
  • 不讓孩子哭,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父母要知曉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當發現孩子想要哭的時候,有些父母會出聲阻止孩子,「你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動不動就哭,真是沒出息,不許哭。」這樣的情景在身邊處處可見。但弗洛伊德說過:「在孩提時期,我不能想像還有什麼需要比父親的保護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