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就心疼?讓孩子哭,比讓他笑更重要,家長需要及時改變

2020-10-06 阿凱媽媽

文/阿凱媽媽

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家長接受不了孩子流眼淚,孩子一哭,馬上就會繳械投降,什麼要求都會滿口答應下來。其實這是在放縱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習慣了用哭鬧來要挾父母。放手讓孩子哭,對孩子反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能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王女士就是這樣一個看不得孩子眼淚的家長,一見到女兒水靈靈的大眼睛裡盈滿了淚水,她就什麼原則都顧不上了,滿足了女兒的所有要求。小到是不是吃蔬菜、能不能看動畫片;大到可不可以買昂貴的新玩具,王女士妥協的絲毫沒有底線。她也知道這樣不好,卻不知應該如何去面對。

直到上個禮拜,女兒所在的幼兒園終於在疫情後迎來了開學,但是沒想到第一天王女士就被老師請了過去。原來女兒和別的小朋友因為玩具發生了衝突,又像在家裡一樣開始痛哭不止,但是幼兒園可沒有放縱她的媽媽。看到沒人理睬自己,王女士的女兒哭得更厲害了,吵著要媽媽。

在和老師進行溝通後,王女士才意識到自己平時的妥協和放縱反而讓孩子變得無理取鬧。下定決心以後要改變方式,讓女兒健康的通過哭泣來發洩情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在孩子哭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吧。

一、讓孩子哭會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

孩子哭鬧,其實是一種情緒上的表達。如果家長把孩子發洩的出口給遮擋了,那麼孩子永遠也無法學會自己控制情緒。

1、發洩情緒。

嬰兒哭鬧是由於身體不適,孩子到了2歲之後,自我意識覺醒,哭就變成了心理上負面情緒的發洩方式。如果家長制止了孩子的哭鬧,反而會讓情緒積壓在孩子的內心,無法得到舒緩。

2、學會表達。

幼兒的語言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善,很多時候不能明確的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家長放手讓孩子哭,能夠讓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合理的表達內心感受。

3、明白底線。

有些孩子哭鬧是為了要挾別人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放縱的應許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嘗到甜頭,變得越來越沒有底線。所以不如堅持原則,讓孩子明白底線不可違背,哭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成年人具備自我開導和調節情緒的能力,但是幼兒卻不能做到。所以「哭」就成了孩子發洩的一種方式,家長的制止反而讓孩子無法發洩,只能鬱結於心,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二、家長應該在孩子哭的時候如何應對?

孩子哭的原因各不相同,家長應該根據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讓孩子在哭泣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1、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因為難過或者憤怒等情緒而哭的時候,家長應該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默默的陪在孩子身邊給予關愛。可以通過言語和肢體動作,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和包容,讓孩子盡情的發洩情緒。

2、等待孩子自我修復。

如果孩子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哭,家長應該堅持原則,等孩子哭完之後再耐心的解釋為什麼拒絕他的要求。給孩子一個自我修復的時間,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哭不能解決問題,那麼以後孩子就會謹慎使用這種小手段了。

3、放手讓孩子成長。

當孩子因為遇到困難而哭的時候,家長應該做好孩子的後盾,放手讓孩子獨立去面對和解決。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變得獨立、堅強、不怕失敗。若是孩子努力之後仍然失敗了,家長再出面幫助孩子一起完成,而不是在開始的時候就參與其中。

哭是一種合理的情緒表達,家長應該理性對待,堅守原則和底線,鼓勵孩子自己去面對問題。放縱並不是真正的愛,對孩子的成長也是百害而無一益,家長應該認識到這個問題,避免放縱帶來的危害。

三、家長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當孩子哭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下意識的選擇先讓孩子停止哭泣,阻礙了孩子的情緒發洩。其實只有會哭的孩子,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從而自己消化調節。

1、堅守底線,不能「投降」。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務必要堅持底線,不能輕易「投降」。否則孩子就會養成習慣,欲望也會因此放大,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聽不得反對意見。等到孩子進入集體生活,沒有了父母的放縱,將會顯得格格不入,沒辦法融入社交當中。

2、不能通過打罵制止。

有些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會通過打罵的方式來制止孩子,這種方法完全不可取。家長的打罵會讓孩子產生畏懼心理,變得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膽小懦弱。而且打罵次數多了,孩子也會變得麻木,甚至會自暴自棄,無所謂父母的打罵了。

3、形成有效溝通。

家長應該和孩子形成有效的溝通,與孩子建立彼此信任、依賴的親子關係。接納孩子的哭泣,包容孩子的情緒,親子雙方都能夠毫無保留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溝通方式。有效的溝通能夠讓孩子學會調節情緒,更好的表達自己,自然也就不會常常哭鬧了。

情緒的波動對於幼兒的心理往往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家長不能把孩子的情緒表達當成無所謂的小事。而是應該教會孩子如何發洩、如何調節,讓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李玫瑾教授認為:「3-6歲是孩子情緒的不可控期,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正確釋放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必過於心疼,而是應該探求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引導,幫助孩子釋放出鬱結的負面情緒,這才是真正的為孩子身心健康著想。

您有沒有因為孩子哭而妥協?您是讓孩子哭的家長嗎?歡迎各位家長分享自己的經驗。

相關焦點

  • 多少家長說過:「不準哭」!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家長們多半會說是為了孩子,覺得哭是一種不好的情緒,笑才是,希望孩子能儘快擺脫壞情緒。但哭和笑一樣都是情緒,哪兒有好與不好之分?「壞情緒」只是大人為情緒打上的標籤而已有的家長覺得愛哭會變成壞習慣,於是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的情況下,小寶寶是很容易沒有安全感的,他求救求助的信號被無視,如果家長一味制止孩子哭,那麼首先面臨的是,孩子沒法學會正視和認知自己的情緒。
  • 家長不應因為自己「不爽」就不讓娃哭,讓孩子哭,比逗他笑更重要
    ,哭泣是他唯一能用來發洩情緒的方式。一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肯定會嗤之以鼻,這不廢話麼,誰喜歡孩子哭啊,開開心心的多好啊,孩子哭他自己不也難受嗎?哭多了身體也受不了啊。在很多人眼裡,「哭」並不是一種好情緒,「笑」才是好情緒,所以,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趕緊「擺脫壞情緒,調整到好情緒」。
  • 能讓孩子哭的家長,也許比能讓他笑的家長更「可貴」,別壓抑情緒
    能讓孩子哭的家長,也許比讓他笑的家長更加的可貴。作為一名家長,千萬別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小麗就是這樣的一位家長,又因為她的孩子是一個男孩子,所以說她更加要求孩子要忍住,不能哭泣。每次當孩子鬧脾氣想要哭的時候,小麗就會惡狠狠地讓孩子把眼淚給逼回去。時間長了孩子也受不了了,兒子可憐兮兮地望著母親說,為什麼我不能夠哭,為什麼我是一個男孩子更不能夠哭。
  • 孩子哭比孩子笑還要重要,你還在阻止嗎?家長別傻傻的理解錯了
    但是有很多家長非常討厭孩子哭。有的時候孩子哭了,家長會拿一些食物去嚇孩子。其實很多家長理解錯了,孩子的哭遠比孩子的笑要重要。孩子在哭的過程中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別傷心了,如果真的難受就哭出來吧,相信這是每個孩子願意聽到的話。哭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哭的時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如果您強制性不讓孩子哭,或者是讓孩子憋回去。
  • 切記:讓孩子自己哭,比總是哄著孩子笑更重要!
    因為我們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焦慮,而阻止孩子哭,其實是緩解家長自己的焦慮,通過控制孩子的表現和感受,讓自己獲得「我是好媽媽」、「我是好爸爸」的滿足感。    每次哭泣都是孩子的成長  哭與笑一樣,也是一種情緒的表現,這是一種「原生」的能力,嚴格來說,「哭」其實比「笑」發育得更早。
  • 孩子一哭就要抱?新的研究來了:讓孩子有安全感比及時回應更重要
    孩子剛出生那一陣,對於孩子的哭聲,她有求必應,只要瑤瑤一哭,媽媽就會放下手頭任何事去抱抱孩子、哄哄孩子。可小嬰兒似乎總在晚上精力充沛,瑤瑤媽每天半夜要醒來好幾次去哄娃,第二天累得直想趴下。產假一結束,這樣的日子還沒過上3天,瑤瑤媽終於狠下心來,成了哭聲免疫法的忠實支持者。可每次寶寶哭得揪心,瑤瑤媽心裡也很痛苦:寶寶哭了到底要不要抱?是要立刻抱還是等她哭一會兒再抱?
  • 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當然,允許孩子哭絕不是對孩子不理不睬或者被孩子的哭聲所控制。   孩子嚎啕大哭,該怎麼辦呢?   用大大的擁抱安慰他吧。擁抱代表的是「我懂」。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哭鬧的時候,越是制止哭得越厲害,這是孩子不被理解的一種宣洩。但當孩子被擁抱,他的不開心被理解,他的不滿得到安慰,自然慢慢就平靜下來。
  • 當孩子開始用哭來「威脅」爸媽時,家長應該這麼做
    孩子那哭聲還是特別大的,有時候一聽到就吵得腦仁疼,他覺得自己就是貓爸,孩子一哭就想隨他的心意,他想幹什麼就隨他。每次朋友的老婆看到,都會偷偷訓斥他。當家長意識到孩子用哭來「威脅」爸媽時,最好應該這麼做。1、堅持自己的立場寶寶在哭泣的時候,看著孩子淚珠一顆顆的往下掉,尖利的哭聲讓家長心疼。這時候家長忍不住就會心軟,本來之前堅持的立場忍不住動搖了。
  • 「孩子每次哭鬧我都不理他,讓他哭個夠」,這樣的孩子讓人心疼
    我家孩子我從來不慣,每次哭鬧我都不理他,就讓他哭個夠,不過也奇怪,怎麼他還是遇到事情就哭?說實話,聽到第二位媽媽的回答時,我還是蠻心疼她家孩子的。雖然說她家孩子跟樂樂差不多年齡,也有快四歲了,哭鬧時估計「控制家長」的成分也有,但每次哭鬧都不理孩子,這樣的反應顯得有點過於「絕情」了。相信不少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都很頭疼。
  • 孩子哭沒什麼大不了的,糟糕的是孩子只會哭
    大部分家長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我很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一個愛哭泣鬧騰的娃,任憑爸媽如何引導勸說,他就是油鹽不進,感覺平時的教育都白費了,再有耐心的爸媽也會被惹毛。家長心疼孩子哭鬧會傷身體,孩子一哭就變得有求必應。
  • 改變現實,還是改變我的心?孩子上幼兒園家長克服焦慮之攻略
    老師,我看天氣有點冷,給那個馬甲給孩子穿上吧!老師,你看,我孩子沒脫外套就躺下去了……總之,我們父母的心始終被孩子的一舉一動牽引著,神經繃得緊緊的。很多家長陷入了極度的焦慮。我孩子這麼小,第一次離開我獨自去面對一天當中的一切,他能行嗎?他渴了會知道喝水嗎?想小便了敢和老師說嗎?他吃飯能吃飽嗎?會不會有小朋友會欺負他?會不會不小心摔跤?
  • 孩子遇事愛哭,面對愛"哭"體質的孩子,家長使用這種方法很有效
    那種一哭起來山崩地裂,能哭上好幾個小時都不帶喘氣兒、直到把嗓子哭啞了才罷休的。大到生病打針,小到起床洗臉,遇到不想做的事情,就開哭!甚至連挑食不想吃蔬菜,也哇哇大哭!去超市不給他買他想要的東西,眼淚說來就來,刷刷直流!
  • 知愈心理: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我想小男孩的膽小可能就是脾氣暴躁的媽媽所造成,而媽媽卻在理直氣壯的打罵孩子。 02客觀來說,哭和笑都只是正常的情緒流露、合理存在的生理反應。但如果是被強行打斷、壓制,反而會久久的停留在孩子心中,產生很難抹去的痕跡。不被允許哭的孩子,是緊張和恐懼的,長此以往的情感壓抑,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長期積攢下來的情緒,總有一天會以更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發出來。
  • 家長是否該在孩子面前哭?你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走向
    ,家長的掩飾只會讓孩子更加心疼家長。,但我告訴他,我現在心情不好,需要哭一會,哭完了就好了,你不要擔心,哭也不是因為你,只是我自己壓力大。二、解釋哭泣原因,比掩飾情緒更重要閨蜜有時會有氣無力的對小康君說:「我好難受,但總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哭吧,我每天都讓自己表現得儘可能的正常,不讓孩子看出來。」
  • 「孩子每次哭我都不理他,現在真懂事」,這樣的孩子讓人心疼
    孩子哭鬧起來是不講理的,有時家長怎麼哄都哄不好。所以父母經常"沒轍",被孩子的哭聲惹得心煩不已。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很容易出現幾種常見的錯誤做法,需要注意避免。>"讓他哭,哭累了就停了",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時會用不理睬的方式來對待,似乎省去了哄娃的力氣,也能讓孩子知道哭泣沒用。
  • 寶寶哭是餓了,還是想尿尿?3點教你科學判斷孩子哭聲
    很多爸媽一聽到孩子哭就特別頭大,特別是那些沒有經驗的新手爸媽,孩子一哭腦子就亂了不知道怎麼辦了,有時還會鬧出不少的笑話。上次和朋友聊天,就說到了她家孩子,發生了一件事讓大家哭笑不得。她家小寶寶3個月了,非常可愛。一次自己有事出去了讓孩子他爸在家照看孩子。
  • 孩子一哭家長就哄,這樣可能導致孩子產生依賴,無法融入群體
    大部分家長看到這樣的孩子時往往都會直接上前去哄,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孩子一哭你就去哄,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更容易讓孩子對你產生依附心理,遇到問題就會找你,什麼事情也沒有辦法自己解決,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哭泣的時候,不要著急去哄他,有時候換一個方式去教育孩子沒準會更好。
  • 家有男孩,允許他哭,比讓他笑更重要
    我真的有點心疼這個孩子。在生活中,我們習慣性地會對男孩說「你是小男子漢,別哭!」。男孩總被要求「有淚不輕彈」,哭好像成了女孩的專利。,情感需要被認可,需求需要被滿足。在幼年階段,男孩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都比較弱,所以你會發現男孩的情感更脆弱,情感需求更旺盛。而哭就是他們表達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你限制男孩哭,他們不會因此變得堅強。
  • 孩子想哭別阻止,哭出來的孩子更快樂,更善於表達感情
    3、害怕孩子陷入這種情緒很多孩子一哭就是幾個小時,有些家長害怕自家孩子一直陷在悲傷的情緒中出不來,害怕這種狀態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所以這些家長為了儘快讓孩子走出這種情緒就會採用阻止孩子哭泣的辦法。
  • 研究證明:孩子哭了以後,父母及時抱孩子,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在家帶娃的寶媽最怕遇到的事情就是孩子不停地哭泣,特別是新手寶媽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因為有些孩子哭起來就沒完,需要哄很久才能安靜下來。經常在這種哭鬧的環境中,大人也會很心煩。有些時候大家的耐心會被消耗完,就算聽到了孩子哭也會置之不理。其實孩子哭不是件壞事,家長應耐心點哄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