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孩子哭的家長,也許比能讓他笑的家長更「可貴」,別壓抑情緒

2020-10-05 崔氏育兒堂VIP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哭是人之常情,但是隨著人們的逐漸長大,人們也會慢慢的不再哭泣,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還是喜歡哭,不過作為家長就會想辦法讓孩子不要哭泣。

那麼孩子哭真的是一種特別不好的表現嗎?其實不然。能讓孩子哭的家長,也許比讓他笑的家長更加的可貴。作為一名家長,千萬別壓抑了孩子的情緒。

家長都不喜歡孩子哭,特別是男孩子,家長要求男孩子不能哭,要堅強。小麗就是這樣的一位家長,又因為她的孩子是一個男孩子,所以說她更加要求孩子要忍住,不能哭泣。每次當孩子鬧脾氣想要哭的時候,小麗就會惡狠狠地讓孩子把眼淚給逼回去。

時間長了孩子也受不了了,兒子可憐兮兮地望著母親說,為什麼我不能夠哭,為什麼我是一個男孩子更不能夠哭。

孩子的問題讓小麗突然覺得不好回答,所以哭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壞的事情嗎?

孩子為什麼喜歡哭

1.哭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就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哭,可能就是表達孩子不開心或者是餓了的意思,當孩子大了以後,他以後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並且這個也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之所以願意在家長面前哭,也是因為家長是孩子值得相信的人,所以說孩子才會把脆弱的一面展現給家長。

2.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孩子的哭泣並不是單純的因為不開心哭泣,也可能是因為過於開心或者是害怕或者是其他因素來大哭。作為一種情緒的宣發方式,哭泣對於孩子的情緒調節也是至關重要的。

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1.停止對孩子的傷害

其實很多家長的無心之舉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在家長眼裡自己肯定是為孩子好的,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如果家長一直抑制孩子的情緒,尤其是男孩子,因為家長喜歡給男孩子灌輸一些男孩子不能夠哭的觀念。

那麼這對孩子的心理其實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家長粗暴的方式可能會讓孩子害怕,孩子在哭的時候也不敢哭,也會偷偷地看著家長的臉色。

這樣的話孩子的情緒也沒有宣洩,可能還會害怕家長。這樣的話對孩子也沒有好處,對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沒有好處。

2.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處理孩子

家長之所以不願意讓孩子哭泣也是有原因的,可能一方面原因是因為認為哭對孩子是不好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哭聲會讓家長自己心煩意亂。

所以當自己心煩意亂的時候,處理孩子的事情就會格外的不冷靜。那麼可能就會造成一些不好的處理方式,對孩子造成傷害。

孩子哭的時候,家長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有一個冷靜的頭腦去處理這些事情。儘量選擇一些柔和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粗暴地威脅孩子,讓孩子閉嘴不要哭泣。

3.嘗試著感受孩子的內心

孩子哭的時候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長如果真的想制止孩子哭泣的話,最有效的方式可能就是說出孩子心裡到底是在想什麼。

所以家長就要揣摩孩子的心思,思考孩子是想要什麼,或者是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一些讓他不滿意的地方說出孩子的心聲,並許諾給孩子解決,這樣才是解決孩子哭泣的最好辦法。

4.堅守自己的底線,不給孩子特權

有些調皮的孩子哭泣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作為一名家長肯定要識破孩子的這些小伎倆,即使孩子哭得實在是惹人心疼。

比如說當孩子撒潑耍賴,僅僅是想要多看一下電視,或者是多玩一些遊戲的時候,家長這個時候就要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要向孩子輕易妥協,不要給孩子特權,因為這樣的話就會繼續慣著孩子,會讓孩子哭得越來越多。

5.給孩子宣洩自己情緒的機會

當孩子真正想哭的時候,就讓孩子哭去吧,孩子在哭的過程中也能夠擺脫一些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且其實有時候哭泣之後自己就會明白一些東西,可能孩子在哭泣一場後就會大徹大悟,也會明白一些新的道理,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總結

當孩子喜歡哭的時候,家長可千萬不要著急,哭並不是一件壞的事情。有時候哭泣往往會給人帶來全新的體驗,讓人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並且可以先發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擺脫一些負面情緒,所以家長不要強制要求孩子停止哭泣,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極其的不好。




我是崔氏育兒堂,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多少家長說過:「不準哭」!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同時也會傳出幾句:寶寶別哭,別害怕,不痛不痛~寶寶你是男生,要堅強,不哭了哈……看看媽媽手裡的糖?不哭就給你哦~家長們多半會說是為了孩子,覺得哭是一種不好的情緒,笑才是,希望孩子能儘快擺脫壞情緒。但哭和笑一樣都是情緒,哪兒有好與不好之分?「壞情緒」只是大人為情緒打上的標籤而已
  • 家長不應因為自己「不爽」就不讓娃哭,讓孩子哭,比逗他笑更重要
    ,哭泣是他唯一能用來發洩情緒的方式。一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肯定會嗤之以鼻,這不廢話麼,誰喜歡孩子哭啊,開開心心的多好啊,孩子哭他自己不也難受嗎?哭多了身體也受不了啊。在很多人眼裡,「哭」並不是一種好情緒,「笑」才是好情緒,所以,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趕緊「擺脫壞情緒,調整到好情緒」。
  • 孩子哭鬧不止,比起「不許哭」,家長做好情緒管理老師更有效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經歷很多事情,也會被這些事情勾起情緒,有時便會哭泣。對待孩子的哭鬧,家長要正確看待,不能一意孤行地認為孩子就是在耍性子、不聽話。那些從不哭泣的孩子,未必像表面那麼開朗,他們心裡可能壓抑著一些消極情緒,只是沒有表現出來。會哭的孩子,比從來不哭的孩子,心理更加健康。只有接納孩子的哭泣,家長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幫助他們學會管理情緒。
  • 「再哭就不喜歡你了!」壓抑孩子情緒的表達,可能有以下3種危害
    第二,冷眼旁觀很多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可能根本不管他們,任由他們發洩自己地哭泣,等他們宣洩情緒完以後,家長還跟孩子講道理,可是家長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變得更想哭。三、家長壓抑孩子表達的3種危害第一種,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激烈家長壓抑孩子的感情表達,不讓孩子哭的行為很有可能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激烈。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哪裡懂得要控制,他們只知道開心就笑,不開心就哭。
  • 孩子哭比孩子笑還要重要,你還在阻止嗎?家長別傻傻的理解錯了
    但是有很多家長非常討厭孩子哭。有的時候孩子哭了,家長會拿一些食物去嚇孩子。其實很多家長理解錯了,孩子的哭遠比孩子的笑要重要。孩子在哭的過程中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別傷心了,如果真的難受就哭出來吧,相信這是每個孩子願意聽到的話。哭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哭的時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如果您強制性不讓孩子哭,或者是讓孩子憋回去。
  • 切記:讓孩子自己哭,比總是哄著孩子笑更重要!
    鼓勵型的會說:「寶寶不能哭,寶寶要勇敢!」耐心差一些的可能會呵斥「有什麼好哭的」或「不準哭」!還有想孩子快點安靜下來便嚇唬說「再哭媽媽就不喜歡咯」或「再哭警察叔叔來抓你哦」。總之:「哭」,是被禁止的。  很多人說,我們希望孩子每天都開心,當然不想他哭啦。但事實上,哭是人本能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是疏導壞情緒的一種武器,只有適時將壞情緒疏導出去才能更好地感知「快樂」。
  • 孩子不想進步,是在被動攻擊,壓抑情緒是源頭,家長要懂這2點
    被動攻擊的源頭是壓抑的情緒弗洛伊德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在孩子的情緒被壓抑的時候,他們只能進行被動攻擊。有這種情況的孩子通常有不在意自己負面情緒的家長當家長不關注孩子情緒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情緒不重要,正面情緒不跟人分享,負面情緒也不用需要解決。
  • 孩子不開心,有情緒,家長應該怎麼梳理?讓他哭
    打造溫馨年華-圖文-短視頻-劉美麗教娃-孩子不開心,有情緒,家長應該怎麼梳理?讓他哭! 孩子不開心,有情緒,家長應該怎樣梳理?讓他哭!孩子的健康,是家長、老師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今天有健康的孩子,明天才有建設祖國的棟梁。暑假期間,孩子天天待在家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必須了解正確的科學教育知識。孩子愛撒嬌,家長存有溺愛,同時,在孩子的飲食、睡眠、玩耍、與同伴交往等各個方面會產生不良情緒。
  • 四大類型家長,你是哪一種?放任型太包容,壓抑型輕視孩子的情緒
    作為家長,不但要理解和包容孩子害怕看牙醫的情緒,更應該進一步開導孩子,好讓他在今後面臨相似矛盾和痛苦時,能夠獨立摸索出解決的方法來,最終做出最佳選擇。 「奎閔是不是擔心看牙醫會很疼啊?其實,爸爸小時候也特別害怕看牙醫。」
  • 「有什麼好哭的?」學會讓孩子發洩情緒,父母別忽略「鐘擺效應」
    我們在生活中總能聽到的一句話「哭吧,哭出來就好了」但面對孩子時,又會教育孩子「有什麼好哭的」「憋回去,男子漢哭什麼哭」其實孩子的成長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孩子更需要哭來發洩情緒。哭是人類的本能,當情緒到達一定的限度,就會忍不住哭。
  • 孩子一哭就心疼?讓孩子哭,比讓他笑更重要,家長需要及時改變
    文/阿凱媽媽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家長接受不了孩子流眼淚,孩子一哭,馬上就會繳械投降,什麼要求都會滿口答應下來。其實這是在放縱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習慣了用哭鬧來要挾父母。放手讓孩子哭,對孩子反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能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 只許孩子笑不許孩子哭,你誤解了孩子的眼淚
    為人父母,當孩子呱呱落地的時候就堅定地表示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讓TA開心無憂地成長。只要孩子一哭,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軟硬兼施止哭,弄得好像孩子哭是多嚴重的洪水猛獸一樣。「我數三個數,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馬路上。」這樣的話總能次次湊效,孩子往往會立馬收住抽泣聲,哪怕臉上還掛著淚,但絕對不敢再哭。家長們得意於自己的震懾力,重新給孩子背好書包,推進校園大門。
  • 家長是否該在孩子面前哭?你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走向
    孩子的共情能力遠超你的想像,與其拼命掩飾,不如大大方方展示出來,情緒發洩後,家長才能以更好的狀態照顧孩子。也許你會怕嚇到孩子,害怕給孩子留下陰影,其實給孩子留下陰影的不是家長的哭泣,而是家長對待情緒的處理方式!
  •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家長別做孩子的情緒抹殺者,要做管理者
    最近在看一本由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寫的書,書的名字叫做:《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約翰戈特曼是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是在"情緒訓練"方面的著名專家,他在書中寫到:家長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情緒抹殺型"以及"情緒管理訓練型"。其中,"情緒抹殺型"的父母又可以分為:縮小轉換型家長、壓抑型家長、放任型家長。
  • 孩子嚎啕大哭,比起「不許哭」,父母這樣做好情緒管理會更有效
    當孩子哭泣,家長們會感到心疼,可一旦孩子哭鬧不止,有的家長就會開始覺得煩躁。尤其孩子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時,家長會更加心煩。這時,家長可別只會跟孩子說"不許哭"。恰逢周末,寶媽小煦帶上自家4歲的女兒去附近的商場玩。
  • 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哭與不哭真的有差距,家長別不信
    每當在賽場上失利,福原愛都會通過放聲痛哭釋放心中的壓力和輸球帶來的打擊,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從福原愛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愛哭並不等於懦弱,相反,愛哭是一種釋放壓力、排洩負面情緒的手段,從小愛哭鼻子的孩子,比不愛哭的孩子能容易將心中的不滿發洩出來,及時排憂,因為愛哭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更強。
  • 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別被孩子綁架,可嘗試冷處理對待
    此外,我們也別忘了,孩子學習能力很強,他懂得怎麼樣去"情感勒索"、綁架家長。當孩子因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大哭大鬧時,家長不一定要每次都理睬他,家長別被孩子綁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讓步,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
  • 不要壓抑孩子想哭的心情
    各位家長晚上好,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不要壓抑孩子想哭的心情。 許多父母在孩子要哭的時候經常會罵:不許哭!尤其是男生更是被教育:你是男子漢哭什麼!其實在心理學中想哭就哭是孩子重要的自我表現,要求孩子壓抑負面的情感會對他造成很大的壓力。 在臺灣許多護士在診所幫孩子打針的時候我都聽到他們說:要打針哦,有點痛,你要加油哦,想哭就哭沒關係啊!所以大哭之後孩子心情會變好,他們會笑著離開診所。
  • 您屬於「情緒抹殺型」家長還是「情緒管理型」家長?
    他認為家長大致可分為兩種:情緒抹殺型、情緒管理訓練型。 如果你不哭不鬧,像個男子漢一樣,讓大夫好好檢查一下,爸爸答應給你買個遊戲機,好不好? 面對哭鬧不止的孩子,家長急於讓他配合治療,於是用獎勵來「誘惑」孩子。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而只要讓孩子擁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的「人來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何教孩子控制好情緒拿破崙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但想要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卻並沒有拿下一座城市這麼難,在這裡我就教各位家長4個幫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