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群有一個孩子剛上小學的媽媽,最近在群裡吐槽,自己的孩子脾氣最近大了,脾氣見長。以前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什麼話都聽,但是最近孩子會反駁自己的媽媽了,自己一嘮叨,孩子就生氣。這位寶媽跟我們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最近孩子上網課,媽媽一直在她身邊耳提面命:「豆豆,乖孩子,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好學生。」
豆豆本來正在看動畫片,聽媽媽嘮叨聽得不耐煩了:「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媽媽說:「我是你媽媽啊,我還能害你嗎?按我說的做。」
豆豆說:「可是我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學生不是你說說就可以的。」
媽媽沒了耐性:「聽媽媽的,我給你買了新的練習冊,老師不給你們布置作業,那媽媽給你布置。」
豆豆一聽到媽媽又給自己買了輔導書,臉上氣鼓鼓的,但是又不敢對媽媽發火,只是小聲地說,「我不想做一個好學生。」
這位寶媽在群裡問我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有問題,以後孩子不喜歡讀書那可怎麼辦啊?我們注意到,媽媽在和孩子交流學習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緒,孩子也不敢和自己的媽媽發火,只是小聲抗議。而且,孩子抗議的時候,同時也攻擊了自己,很多人沒注意,這其實是一種被動攻擊。
被動攻擊
被動攻擊的時候,孩子會攻擊自己
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ve)是用消極的、惡劣的、隱蔽的方式發洩憤怒情緒,以此來「攻擊」令他不滿意的人或事。人們在進行被動攻擊行為時,內心充滿怨恨與憤怒,但卻公開地展現出和藹可親的樣子,暗地裡則不作為、不合作。
豆豆的年紀還小,還不會隱藏自己真實的情緒,所以還會小聲地嘟囔,但是等孩子長大一點,家長可能就會發現,自己越是逼孩子學習,孩子的成績就會越差。而且,孩子學習的時候也不是不認真,但是就是學不好,請家教買輔導書都沒用。
這是因為孩子在進行被動攻擊。
被動攻擊的孩子寧願犧牲自己的成長,犧牲自己的成績,來反抗父母。父母要是只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智商不高的孩子,那就錯了,本質上,孩子是在反抗自己的父母。不喜歡自己的父母逼迫自己讀書的孩子會在學習上進行這種被動攻擊的原因還有一點,他們不敢和自己的父母正面反抗,所以把自己的成績失敗拿來攻擊自己的家長,當自己的成績不好的時候家長就會很傷心,很生氣,這時候,被動攻擊的目的就達到了。
被動攻擊的源頭是壓抑的情緒
弗洛伊德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
在孩子的情緒被壓抑的時候,他們只能進行被動攻擊。
有這種情況的孩子通常有不在意自己負面情緒的家長
當家長不關注孩子情緒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情緒不重要,正面情緒不跟人分享,負面情緒也不用需要解決。久而久之,負面的情緒為了宣洩出來,孩子只能攻擊自己。
很多時候,孩子的負面情緒是要由家長來處理的,因為年紀還小的孩子沒有解決自己負面情緒的能力,家長不處理,孩子就只能自己解決。
甚至有時候,家長還會要求孩子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
「哭什麼哭,不許哭!」就是一個常見的家長要求自己的孩子壓抑自己情緒的場景。孩子的情感是特別豐富的,開心就笑,不開心就臭臉,難過就痛哭,要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是一種反自然,反常理的行為。孩子自然也會有反常理的行為——攻擊自己。
因為要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就代表不允許孩子有外露的負面情緒,孩子為了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就不能攻擊出自己之外的人,也不能損壞家裡的東西,那麼唯一一個可以攻擊的對象就是自己,孩子只能通過攻擊自己來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停止被動攻擊需要家長的努力
美國總統華盛頓說:「讓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這是以往有涵養的大人明智的做法。這種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來,和大人贈給孩子們的那些最精緻的禮物一樣珍貴。」
1.關注孩子的反應
被動攻擊的孩子有一個特點,乖乖配合家長的要求,但是在成績出來的時候常常會給家長一個暴擊,很多家長會發現,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平常寫作業的時候媒體都會,但是一上考場次次失誤,如果有這種情況,那麼家長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有這種被動攻擊的心理活動。
除此之外,小孩子有時候會說,我不想做爸爸媽媽的好孩子,不想長大,等等負面的,不想成長的話。那麼就要和孩子聊一下天,分辨孩子是不是因為自己平時太過嚴厲,所以孩子就開始拒絕成長。拒絕成長也是孩子被動攻擊的一個特點。
2.反思一下家庭教育是否太過專制
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家長在教育的時候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讓孩子警惕自己的行為是否是不符合社會道義的。但是,家長作為孩子的後盾,應該給孩子最多的是愛,而不是規矩。
太多的規矩讓孩子壓抑天性會讓在成長的時候不知道該再怎麼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就會攻擊自己。孩子會覺得,長大的代價就是不開心,那麼孩子就會選擇不長大,不成長。對孩子的成長完全是負面作用。
結語:
成長是孩子的必經之路,在成長的時候孩子肯定能從自己的進步中獲得快樂,但是,家長的過分壓抑和專制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先感受到痛苦,而不是快樂。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就會覺得,長大不快樂,那麼自己就會拒絕長大。同時,情感的壓抑也會讓孩子同時用攻擊自己的方法來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給孩子愛,而不是規定,和要求他們壓抑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