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孩子會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他們會更加喜歡表現自己,喜歡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我們作為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在這方面的表達,不管孩子表達的是消極情緒還是積極情緒,都要時刻關注著孩子。
當孩子的心中有了不好的情緒,不去表達,反而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當這些消極的情緒會一點一點的積攢在孩子的心中,然後用家長最在意的事情去報復家長。這就是"被動攻擊"
被動攻擊的緣由是親子關係失衡
其實,被動攻擊是孩子叛逆期的必要產物,當孩子產生了自己的思想,而他的思想剛好和家長的要求背道而馳的時候就會產生這種心理。
有些孩子,不滿的情緒壓抑在心中時,如果他可以找到合適的釋放方式,找到可以讓自己宣洩不滿的渠道還好,一旦他找不到,就會用被動攻擊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其實這也是對自己的嚴重消耗,他們也知道,這是在用自己的發展作為代價來"報復"父母的行為,但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會管這麼多呢。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家長在家庭裡的地位過於權威,說一不二。孩子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只好採用消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孩子也知道自己和父母再怎麼爭吵也無濟於事。所以他們就只好裝作好孩子乖孩子的樣子,然後在暗地裡對抗,用自己的方式來宣洩心中的不滿。
被動攻擊其實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他人的讚賞,哪怕是只有幾歲的小孩子,他們也渴望成為"媽媽心中的好孩子"。
正處在叛逆期的小孩子,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對的,但他們多數還沒有責任概念,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不願意承認事實。當你因為他是犯的一點小錯誤而訓責他的時候,他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好形象而和你站在對立面。
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管教嚴厲,而且不允許孩子進行任何的辯解,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判斷,這也就促長了孩子的這種心理。
這種心理是孩子的一種正常反應,是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而有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那我們家長該怎麼避免這種問題的出現,或者這種問題出現之後該如何解決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面對孩子的被動攻擊,家長們要巧用"抄後路"的辦法。
1. 和孩子協商解決
這個辦法其實就是家長去聆聽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打破孩子心中沒有辦法反抗的無力感。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家庭的領導者。當你們的想法出現了矛盾的時候,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意見,讓孩子自己的想法可以提出。多和孩子談心,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什麼都懂了,你可以問他是不是有什麼不滿,可以向你提出意見。這樣孩子的消極情緒就可以得到釋放,就可以消除這種消極情緒。這個方法要注意的是父母要限度的綜合雙方的意見,而不是一味地只聽從孩子的。
2. 為孩子尋找代替的方法
這一解決方法是有一定的條件的,孩子的情緒表達需要傾述對象,需要向別人表達他的不滿,比如在學校和朋友鬧了矛盾,孩子可以和父母傾述,但當孩子和父母鬧了矛盾,更好的傾述對象就變成了孩子的朋友、同伴、同學等。成長時的煩惱是必不可少的,傾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注意力轉移法,讓孩子的精力不要過多的放在這件事上,用愉快的活動來消除心中的不滿。
3. 直面自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句話就很好地詮釋了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當我家長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要逃避,也不要去解釋什麼,就告訴孩子是我的錯,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你對整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和態度,也就是孩子接下來的態度。關於對孩子的承諾自己不能兌現的千萬不要承諾,自己承諾的事情就要準時做到。
寫在最後
其實孩子養成這種性格,孩子和父母都有錯,孩子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和孩子多多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只不過是教育方式出現了一些小小的錯誤。過去的那一套"虎父狼媽"的教育在現在這個社會已經行不通了。我們要認清孩子的發育規律,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