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談判,一種用理性的方式改變孩子行為、改善親子關係的好方法

2020-11-02 紅塵渡己

對有孩子的父母來說,人到中年,讓人焦慮不安並容易導致情緒崩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事業發展或工作問題,而是自家孩子的行為和教育問題。

手機上的社交群裡,只要有人說一句「昨晚又被孩子氣哭了」之類的話題,原本安靜的群立馬就熱鬧了起來,一瞬間話題「樓」就堆得好高,群裡有孩子的人都會忍不住加入「控訴大軍」,激動地訴說孩子的「罪狀」與自己的無能:

「心太累了,馬上就要小升初了,孩子不做作業、不複習,老玩手機,拿走手機孩子就發脾氣、就鬧,好說歹說、打罵又利誘,各種方法都使盡了也不管用,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上高中的孩子已經一周沒跟父母說話了,每天晚上吃完飯就進自己房間把門關緊,完全不理父母,唉,真是養了只白眼狼。」……

各種抱怨、吐槽的話語讓群內那些沒結婚、沒生孩子的年輕人聽了都不免恐婚、恐生子,似乎天下最難做的事就是為人父母,事實還真是如此,不管做父母的知識水平有多高、權力有多大、能力有多強,都有可能在孩子面前敗下陣來。

如果放任孩子的行為不理,相信每一位有責任心的父母都做不到。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改變不良行為習慣、改善日益糟糕的親子關係呢?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這些在痛苦中掙扎的父母?


好辦法真的有,就在《親子談判》一書裡。

這本書由深圳市心理服務協會副會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李顏濃和醫學碩士、哲學博士、精神科主任醫師胡赤怡以及心理諮詢師朱小超三人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和諮詢方面的實踐經驗共同編著,為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提供了一種解決子女行為問題及親子關係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書中不僅詳細說明了親子談判過程的每一個具體步聚和方法,還列舉了大量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輔助說明,《親子談判》是一本有實際操作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書籍。


什麼是親子談判?

親子談判是一種以談判為基礎的親子互動方式。

親子談判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討論具體的問題開始,多方通過談判達成一致,最終落實為行動。

親子談判包含四個基本要素:

  • 大家有一個共同關心的問題,願意通過談判來解決這個問題。
  • 談判的各方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談判各方基於各自的選擇最終做出適當的妥協,達成一致。
  • 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包括獎勵和懲罰措施,並且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
  • 家長和孩子依據談判協議來落實行動。

在應用親子談判這個方法前,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親子談判不是利用父母的權威去逼迫孩子接受,而是用平等的態度與孩子對話、共同協商解決問題

親子談判與通常大家採用的親子溝通方法有很大的區別,主要在兩個方面:

首先:親子談判更強調程序和步驟。談判的步驟是通過提前有目的的設計和大量的實踐驗證後才確定下來;而親子溝通有很大的隨意性,方式也更豐富多樣。

其次,親子談判以行動為導向,重點落在行為上。完整的親子談判過程包含一個行動計劃並且持續時間稍長,比如以月為單位;親子溝通只以說服孩子為目的,常停留在思想和態度上面,很難落實到具體的行動,即使能幫助孩子改變行為,也無法持續。


親子談判的前提和基礎

很多人都進行過商務談判,商務談判強調的是己方的利益,在談判的過程中努力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但在親子談判中,親子談判是以父母對孩子的愛為前提,目的是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思考、為自己做出選擇、最終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孩子的利益和父母的利益是一致的,談判實現的是父母與孩子的共贏局面。

親子談判不是為了控制孩子,所以親子談判的互動方式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

親子談判的作用是讓親子關係保持在一個合適並且適度的空間,這個作用是通過原則、方法和步聚等預設的模式來實現,親子談判的基礎就是談判程序和步驟的設置。

在親子談判中,父母贏就是尋找和把握談判的度,為孩子創造贏的條件;孩子贏是贏在過程,即接受父母設置的條件,而不是贏了整個談判。


親子談判如何進行?

為了讓父母能掌握親子談判的操作要領並落實到實踐中,作者在書中為家長們做了一個很詳細的親子談判家長手冊,在這裡我們作個簡單介紹:

《親子談判家長手冊》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容易出現的問題,分為兩個部分分別進行詳細說明。

其一針對孩子的行為問題,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二針對親子關係問題,一般適用於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目的是幫助孩子和父母共同改善彼此間幾乎已成敵對的關係。

這裡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意一點:進行親子談判前,必須先確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處於正常的健康狀態,因為親子談判無法解決醫學範疇的問題(諸如:自閉症、燥鬱症等)。如果家長對此無法做出準確判斷,最好先帶孩子去醫院做全面檢查。

確認孩子身體狀況正常之後,父母就要進行談判前期準備工作,比如尋找談判的時機、地點、時間、中間協調人、準備談判需要資料如紙、筆或者錄音錄像設備等;另外要對孩子的狀況進行判斷,到底是行為問題還是關係問題,如何判斷可參考下面的圖表:

針對兩方面問題的談判都分為評估、決策和執行三個階段,針對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問題,談判從評估到執行可能要持續幾周到幾個月,三個階段都要認真對待,否則可能影響談判的效果,反而讓談判造成一種新的傷害。

在書中作者以表格的形式詳細列明了不同問題的談判步聚,有需要的家長可以按照書中的步驟參照來做。

親子談判要注意哪幾點?

在很多家庭中,除了父母和孩子,有時還會有祖輩如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經常會出現父母與祖輩對教育孩子的觀點和行為不一致的情況,有時父母之間也有意見分歧,所以在進行親子談判前,必須先理清這些關係。

首先,父母之間要達成一致,雙方要把握三個原則:

  • 達成一致比爭論誰對誰錯重要;
  • 父母進行角色分工,各自負責在孩子生活的某些方面做決策;
  • 對於孩子的事情,父母之間不要當著孩子面互相指責。

父母之間的相互尊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很重要,做好這一點,才有助於親子談判的成功進行。

其次,父母與祖輩之間要互相配合,先與老人結盟。如果實在無法達成一致,就要做到讓祖輩不要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中,由父母自行負起管教孩子的責任。


結語:

親子談判解決的是家庭中父母與孩子面臨的實際問題,作者在本書中提供了清晰的解決思路、步聚和方法,如果你想改變孩子的行為或者改善親子關係,那麼可以好好閱讀這本書,相信《親子談判》一定會讓你看到希望、看到方法、看到過程、看到改變,還你一個可愛、懂事的孩子,給你一個溫馨的家!

相關焦點

  • 親子溝通?不,親子談判更有效
    《親子談判》 李顏濃 朱小超 胡赤怡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孫珺)「孩子什麼都不和我說,一回家就待在房間裡不出來」「孩子整天玩遊戲,我怎麼說他都不聽」「他做事拖拖拉拉的,總是要我催好幾遍才去做」「上網課心不在焉的,老走神,作業也不按時交」「孩子厭學,說什麼都不願意去學校」 「特別固執,我嘗試了各種辦法都無法改變」 「改善了幾天,就又恢復到以前的樣子
  • 不再是親子溝通,而是《親子談判》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與孩子溝通的問題。這些孩子在心裡豎起了一道牆,不願意和父母說出他們真實的想法,也不願意聽父母說,或者很難有效改變。因此,很多父母就這樣看著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看著家庭關係越來越糟而不知所措。
  • 《親子談判》——契約精神在親子關係中的延伸
    親子談判是一種解決親子之間難以達成共識的難題的一種溝通方式,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僅僅只是口頭交流或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一種承諾,而是需要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制定出明確的目標計劃和行為規則,經過一段時間的執行之後,將新的行為習慣替代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
  • 為什麼親子溝通總是受挫?孩子是天生的談判高手,家長試著這樣做
    其原因在於,這樣的親子溝通,只停留在想法上,很難改變孩子的行為。 為了解決親子關係的這個難題,中國資深家庭心理諮詢團隊李顏濃、胡赤怡、朱小超三人合作,編著了一本《親子談判》。目的是為父母們,尤其是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提供一種解決子女行為問題及親子關係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說到談判,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它是一種很商業,很嚴肅的操作。這也能適合親子交流嗎?答案,是肯定的。 什麼是親子談判?
  • 親子關係真的會影響孩子一生!改善親子關係,從改變自己開始
    親子關係,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從字面的意思上來說它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親子關係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份關係,這種關係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孩子都是很重要的一種關係。同時,親子關係也有好壞之分。良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不好的親子關係則很有可能會對雙方都造成傷害。
  • 親子關係有哪些影響 改善親子關係下面方法適用
    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會經歷3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得很逆反——同時也是塑造親子關係的關鍵時期,父母可根據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別對待。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孩子的行為,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 直播回顧丨動力催眠如何改善親子關係
    本文節選自10月19日蔣莉老師直播微課《動力催眠如何改善親子關係》文字整理稿,內容有所刪減調整。談到親子關係,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理論非常多,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幫助家長朋友們建立和改善親子關係。那麼從動力催眠的角度,家長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和孩子更好地相處呢?
  • 和孩子鬧矛盾怎麼辦?這7種方法教你改善親子關係!
    這是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逐漸萌發,會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隨之而來,也會對家長的行為方式產生質疑。家長如果沒有充分理解孩子的狀態,還是用之前帶小孩兒的方式,強調自己的絕對權威,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親子關係就會愈加疏遠。
  • 怎樣才能改善親子關係,提升家庭幸福感
    調查顯示,90%以上的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用懲罰、體罰作為主要教育手段,親子矛盾和衝突日益嚴重。中國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正受到嚴重挑戰,成為影響創建和諧家庭的主要因素之一。
  • 想讓孩子省心懂事,良好親子關係是基礎,簡單3招改善親子關係
    孩子嬰兒時期,是否本能的不願接受你的懷抱?幼兒時期,是否不願你來陪玩,對你教的內容不感興趣?少年時期,是否願意聽老師、同學的話,都不願意聽你的?青春期時,是否幾乎和你無話可說,他的心事你更不曾知曉?漸漸地,你是否覺得你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遠到除了吃、穿、用度的話題外,再無其他可談?
  • 如何改善家庭中不健康的親子關係
    我們要做的是確保這樣的悲劇不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每一位父母,不妨問一下自己孩子的內心,他們的內心健康嗎,快樂嗎?大人不以為意的一次誤會、可能對於孩子來說,是一輩子的事,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經營好親子關係。本篇為大家介紹一下薩提亞模式的親子關係,藉助薩提亞模式中的家庭雕塑、冰山模型等方式改善不健康親子關係。1. 什麼是親子關係?
  • 好的親子關係 從好的親子觀念開始
    簡 單最近讀完了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獲益匪淺。「技巧」似乎讓人聯想這是一個技術性的書,但是我認為這本書給我更大的收穫是改變了自己曾經的一些想法和觀念,讓我從新的角度看待育兒和親子關係。李中瑩感慨,下一代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培養出良好健康的心理,他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 家庭關係決定孩子未來!教育專家建議:借鑑三種方法提升親子關係
    哈嘍,我是Matt,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堅持科學育兒、理性育兒。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如何改善家庭親子關係!Matt老師家庭教育集之——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未來,借鑑這三種方法改善。很多真實案例表明,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或者極端行為時,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家庭親子關係差,家庭教育無法實施,最終危害了孩子的成長。眾多家庭類型裡,這三種類型都會影響親子關係。包括:放縱型、忽視型、專制型。
  • 「我抒我讀」投稿|《親子談判》讀後感
    《親子談判》一共分為了三部分,分別介紹了親子談判的緣起、原則和方法。並用了具體的生動案例進行分析,洞察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內因,並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不得不說,該書就是一份親子教育的「寶典」。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是互相影響,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佔據了絕大優勢。讓孩子逐漸按照自己設定的計劃,毫無商量的執行。雖然表面上取得的一定的成效,家長自己沉溺於短暫的歡愉之中,但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隨著生理的成長和心理自我意識覺醒,之前家長認為「好的」事,孩子可不那麼認為,青春期的叛逆,無論哪個時代都是有的,只是叛逆的方式各有不同而已。
  • 和孩子互相不了解?談談怎麼改善親子關係
    在生活中,親子關係不好,不管父母還是孩子都有一定的責任,因此,想要改善親子關係,不光需要父母努力,也需要孩子的配合。但對於孩子來說,更多是因為家庭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營造一個和諧正能量的家庭氛圍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如何改善與子女之間的關係?
  • 「我抒我讀」投稿|《親子談判》讀後感
    《親子談判》一共分為了三部分,分別介紹了親子談判的緣起、原則和方法。並用了具體的生動案例進行分析,洞察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內因,並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不得不說,該書就是一份親子教育的「寶典」。關於讀後感,我將從我」「讀之前的認知想法」「讀之後的認知想法」以及「今後的行動」三部分進行淺略闡述。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01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03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了解了親子關係的作用,和破壞親子關係的因素之後,我們將針對這些原因逐一分析父母在孩子童年的各個階段改採取哪些行動來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總的原則是滿足孩子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 用沙盤療法化解5類親子衝突,重建理想親子關係
    一、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內心,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真實困擾在《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中,作者趙玉萍老師通過20多年的教學及案例研究,將現有家庭存在的親子關係不和諧、衝突不斷等問題歸為5大類。包括父母與孩子間存在認知偏差、相處中缺乏情緒管理能力、行為問題、人格健全、人際關係處理不當等。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了解了親子關係的作用,和破壞親子關係的因素之後,我們將針對這些原因逐一分析父母在孩子童年的各個階段改採取哪些行動來改善親子關係。
  • 學會「親子談判」,讓無理取鬧的孩子乖乖聽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商場裡看到這樣的場景,就是有些小孩他想要買玩具,但爸媽不讓,所以孩子就賴著不走,苦惱哀求,或滿地打滾的發脾氣,無論好說歹說都沒有用,這就是國外在研究親子談判時最喜歡研究的案例。什麼叫親子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