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孩子的父母來說,人到中年,讓人焦慮不安並容易導致情緒崩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事業發展或工作問題,而是自家孩子的行為和教育問題。
手機上的社交群裡,只要有人說一句「昨晚又被孩子氣哭了」之類的話題,原本安靜的群立馬就熱鬧了起來,一瞬間話題「樓」就堆得好高,群裡有孩子的人都會忍不住加入「控訴大軍」,激動地訴說孩子的「罪狀」與自己的無能:
「心太累了,馬上就要小升初了,孩子不做作業、不複習,老玩手機,拿走手機孩子就發脾氣、就鬧,好說歹說、打罵又利誘,各種方法都使盡了也不管用,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上高中的孩子已經一周沒跟父母說話了,每天晚上吃完飯就進自己房間把門關緊,完全不理父母,唉,真是養了只白眼狼。」……
各種抱怨、吐槽的話語讓群內那些沒結婚、沒生孩子的年輕人聽了都不免恐婚、恐生子,似乎天下最難做的事就是為人父母,事實還真是如此,不管做父母的知識水平有多高、權力有多大、能力有多強,都有可能在孩子面前敗下陣來。
如果放任孩子的行為不理,相信每一位有責任心的父母都做不到。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改變不良行為習慣、改善日益糟糕的親子關係呢?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這些在痛苦中掙扎的父母?
好辦法真的有,就在《親子談判》一書裡。
這本書由深圳市心理服務協會副會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李顏濃和醫學碩士、哲學博士、精神科主任醫師胡赤怡以及心理諮詢師朱小超三人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和諮詢方面的實踐經驗共同編著,為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提供了一種解決子女行為問題及親子關係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書中不僅詳細說明了親子談判過程的每一個具體步聚和方法,還列舉了大量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輔助說明,《親子談判》是一本有實際操作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書籍。
親子談判是一種以談判為基礎的親子互動方式。
親子談判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討論具體的問題開始,多方通過談判達成一致,最終落實為行動。
親子談判包含四個基本要素:
在應用親子談判這個方法前,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親子談判不是利用父母的權威去逼迫孩子接受,而是用平等的態度與孩子對話、共同協商解決問題。
親子談判與通常大家採用的親子溝通方法有很大的區別,主要在兩個方面:
首先:親子談判更強調程序和步驟。談判的步驟是通過提前有目的的設計和大量的實踐驗證後才確定下來;而親子溝通有很大的隨意性,方式也更豐富多樣。
其次,親子談判以行動為導向,重點落在行為上。完整的親子談判過程包含一個行動計劃並且持續時間稍長,比如以月為單位;親子溝通只以說服孩子為目的,常停留在思想和態度上面,很難落實到具體的行動,即使能幫助孩子改變行為,也無法持續。
很多人都進行過商務談判,商務談判強調的是己方的利益,在談判的過程中努力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但在親子談判中,親子談判是以父母對孩子的愛為前提,目的是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思考、為自己做出選擇、最終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孩子的利益和父母的利益是一致的,談判實現的是父母與孩子的共贏局面。
親子談判不是為了控制孩子,所以親子談判的互動方式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
親子談判的作用是讓親子關係保持在一個合適並且適度的空間,這個作用是通過原則、方法和步聚等預設的模式來實現,親子談判的基礎就是談判程序和步驟的設置。
在親子談判中,父母贏就是尋找和把握談判的度,為孩子創造贏的條件;孩子贏是贏在過程,即接受父母設置的條件,而不是贏了整個談判。
為了讓父母能掌握親子談判的操作要領並落實到實踐中,作者在書中為家長們做了一個很詳細的親子談判家長手冊,在這裡我們作個簡單介紹:
《親子談判家長手冊》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容易出現的問題,分為兩個部分分別進行詳細說明。
其一針對孩子的行為問題,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二針對親子關係問題,一般適用於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目的是幫助孩子和父母共同改善彼此間幾乎已成敵對的關係。
這裡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意一點:進行親子談判前,必須先確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處於正常的健康狀態,因為親子談判無法解決醫學範疇的問題(諸如:自閉症、燥鬱症等)。如果家長對此無法做出準確判斷,最好先帶孩子去醫院做全面檢查。
確認孩子身體狀況正常之後,父母就要進行談判前期準備工作,比如尋找談判的時機、地點、時間、中間協調人、準備談判需要資料如紙、筆或者錄音錄像設備等;另外要對孩子的狀況進行判斷,到底是行為問題還是關係問題,如何判斷可參考下面的圖表:
針對兩方面問題的談判都分為評估、決策和執行三個階段,針對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問題,談判從評估到執行可能要持續幾周到幾個月,三個階段都要認真對待,否則可能影響談判的效果,反而讓談判造成一種新的傷害。
在書中作者以表格的形式詳細列明了不同問題的談判步聚,有需要的家長可以按照書中的步驟參照來做。
在很多家庭中,除了父母和孩子,有時還會有祖輩如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經常會出現父母與祖輩對教育孩子的觀點和行為不一致的情況,有時父母之間也有意見分歧,所以在進行親子談判前,必須先理清這些關係。
首先,父母之間要達成一致,雙方要把握三個原則:
父母之間的相互尊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很重要,做好這一點,才有助於親子談判的成功進行。
其次,父母與祖輩之間要互相配合,先與老人結盟。如果實在無法達成一致,就要做到讓祖輩不要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中,由父母自行負起管教孩子的責任。
親子談判解決的是家庭中父母與孩子面臨的實際問題,作者在本書中提供了清晰的解決思路、步聚和方法,如果你想改變孩子的行為或者改善親子關係,那麼可以好好閱讀這本書,相信《親子談判》一定會讓你看到希望、看到方法、看到過程、看到改變,還你一個可愛、懂事的孩子,給你一個溫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