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沙盤療法化解5類親子衝突,重建理想親子關係

2020-12-20 梅三姑娘

孩子牴觸寫作業、叛逆、拖沓、情緒失控、總玩遊戲、性格內向、缺乏安全感、霸道…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我也正在面臨這些親子難題,不但自己心力交瘁還導致和孩子衝突不斷,費心費力養兒育女反而成為孩子口中的「壞媽媽」,出現嚴重親子危機。

如何從源頭解決親子關係的衝突,建立和諧理想的親子關係,成為家裡每天都在思考討論和不斷關注的話題,也因此遇到了《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

《親子關係的重建》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案例,幫助處於各個年齡段的家長們解決與孩子在親子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讓大家看到重新構建親子關係是怎麼讓叛逆、與父母對抗的孩子變的懂得理解父母、心疼父母;怎樣讓手足無措的父母真正讀懂孩子的內心,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困擾,徹底化解親子衝突,重建理想的親子關係。

一、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內心,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真實困擾

在《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中,作者趙玉萍老師通過20多年的教學及案例研究,將現有家庭存在的親子關係不和諧、衝突不斷等問題歸為5大類。包括父母與孩子間存在認知偏差、相處中缺乏情緒管理能力、行為問題、人格健全、人際關係處理不當等。

這5類親子問題基本涵蓋了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親子難題,作者將每一類難題都詳細說明了表現症狀及存在的問題,例如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認知偏差會導致孩子叛逆、自我否定、缺乏安全感;缺乏情緒管理能力會導致父母與孩子漸行漸遠、厭煩父母、和父母發生爭執;出現行為問題會導致孩子反抗父母、自我墮落、逃避現實喜歡網絡虛擬世界等等。

《親子關係的重建》不但將問題歸類劃分,還根據每類問題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作為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日常表現對照這5類親子難題,判定自己和孩子之間存在哪種親子衝突,接著就可以針對性的、有目標的去尋找對應的解決方法。

二、父母的覺醒與轉變,才是親子關係真正的開始。

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內心體驗和反應。

例如,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依據片面的信息,對孩子的言行做出錯誤的推論,導致孩子產生負面情緒和不良行為;有些孩子不能客觀地區分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會與家長產生對立情緒;有些家長習慣居高臨下,將自己的主觀經驗和對世界的認識強行灌輸給孩子,迫使他們接受自己的觀點;還有些家長習慣責難和評判孩子,孩子手中的飲料不小心濺出來了,家長就認為孩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是個「廢物」。

長此以往,成長經歷中的「負性自動想法」就在孩子內心扎了根,一遇到問題,大量的「負性自動想法」在腦中出現,他們就會進行不合邏輯的推論,用自我貶低和自我責備解釋所有事件,進而導致自身出現情緒抑鬱、焦慮和行為障礙等問題。

《親子關係的重建》的作者趙玉萍老師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所有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父母的問題,父母的覺醒與轉變,才是親子關係真正的開始。

起初,看到這個結論的時候家長們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把孩子的問題全部推到父母身上多少有點武斷,但是當認真細度作者給出的解釋後,才會覺醒親子關係原來真的是父母主導,育兒觀念也會跟著有所轉變。

這裡有兩處可以舉例說明。

1、為什麼孩子總是缺乏安全感?因為父母把不安全感投射給了孩子

《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指出:

不安全感源於一個人從小到大形成的對安全的認知,這種認知形成於家長的言傳身教、外界的聲音或者刻板印象,例如怎樣的環境才安全,怎樣的行為才安全。而小時候習慣討好父母來獲得關愛的孩子,長大後也習慣於向外界尋求安全感,這種方法建立的安全感很不穩定。

其實這種想法從一開始就錯了,安全感應該向內探尋,而不是向外尋找,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因為我們不合理的安全認知以及長期壓抑自身情緒,當我們對安全的認知和期待過高時,外界的風吹草動都會讓我們覺得不安全,並由此產生不良情緒。

2、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叛逆?多數源於父母的幹涉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矛盾和煩惱,這個時期的孩子很衝動,思維容易絕對化,而很多父母關心則亂,因為他們不懂青春期的孩子,想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又把自己的擔憂和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生怕放手會耽誤孩子的前途,進而對孩子的生活進行諸多幹涉,導致親子關係惡化,衝突不斷。

在《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作者提出:父母能給青春期的孩子提供的最好的支持就是放手與信任。

父母幹涉越多,越不相信孩子,孩子越會打壓自己,當父母完全相信孩子學會放手時,孩子一定會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放手並不是放任不管,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與孩子建立像成長夥伴一樣的親子關係,在必要的時候,提供顧問式的參考意見,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允許孩子走彎路,這樣就能幫助孩子順利解決心理衝突,完成青春期的過渡。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親子問題如:孩子的暴躁脾氣因何而來(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有樣學樣),孩子為何看到家長就煩(控制使父母與孩子漸行漸遠),等等等等,每一種行為都有因果關係,找準其中的關鍵所在,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三、結合理論與實踐轉變育兒觀,化解衝突重建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不但理論知識豐富全面,案例實踐也多種多樣,每一類親子問題每一種孩子表現出的行為背後,作者在書中都給出有相應的真實案例,家長可以更情景化、真實性地理解自身存在的親子問題,並結合對應的理論去實際操作解決自己的問題。

如何解決與親子關係相關的問題?對照之前歸類的5大親子難題,《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也直截了當地給出了對應的5個解決方法:

1、讓父母重塑合理的認知,不再把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從而減少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及控制

比如,有些家長會錯誤地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無論他們長多大都要聽話,無論家長做什麼,他們都要無條件接受。

從良性發展關係的角度來講,父母與孩子的心理聯結建立在民主、相互尊重、給予自由成長的空間等的基礎上,如果聯結得不好,它就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覺得痛苦,甚至會讓人以生命為代價。

2、讓父母和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情感。

愛能暖人也會傷人,只有正確表達愛才能不被愛傷害。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之所以會帶來傷害,多數是因原生家庭的影響、夫妻關係的影響、讓孩子承擔拯救大人的角色等因素。

例如,有些家長痛恨自己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然而在某個時刻,他們發現自己的行為與父母如出一轍,他們用和父母相同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想要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的人,深感自己重複原生家庭的模式會在教育方面對自己的孩子造成影響,所以敢於面對過去,不逃避責任、不怨恨父母、不沉溺於傷痛,完全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才能有勇氣突破自己。

除了以上兩類解決方案之外,培養父母和孩子的意志行為、讓父母與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父母與孩子之間形成雙贏的人際關係也都在《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有詳細闡述,父母因地制宜學會親子之間相處的技巧,才能找到真正能夠通往孩子內心的路。

結語:

在現有的家庭教育模式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生硬,父母的行為方式過於理性和刻板,孩子的行為方式則比較感性,兩者之間容易產生分歧和代溝,親子關係進入僵局較難改善。

《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作者採用的沙盤療法生動有趣,使用遊戲方式能讓家庭成員很快消除緊張,輕鬆進入遊戲,促進家庭成員的理解、溝通、共感。讓父母透過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了解孩子對家庭、對父母、對人生、對現狀等的感受、想法和困惑,使家庭成員們自由地表達對彼此的情感。

親子衝突不容忽視,親子關係的重建更是關乎父母和孩子的整個人生,古人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如果你已為人父母,即將或正在面臨親子問題,一定要及早重視、儘早解決、儘快受益!

相關焦點

  • 《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遊戲療法讀懂孩子的心,化解親子衝突
    當我看完趙玉萍老師的這本新書《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後,發現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這種相互不理解、彼此關係生硬冰冷、溝通無門的問題,或許沙盤遊戲療法會是個值得嘗試的方法。沙盤遊戲療法,又稱為箱庭療法(sandplay therapy),誕生於歐洲,至今有 80 多年的歷史。
  • 《親子關係的重建》:解決親子衝突的關鍵是父母的不斷修行
    為什麼家長和孩子總是衝突不斷?應該如何解決?著名心理學家趙玉萍在《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大多數的親子衝突由親子關係不良引起。作者通過20多年沙盤遊戲心理諮詢案例,總結出親子衝突主要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人格成長和人際關係。本文主要從認知和情緒情感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對父母問題發出的求救
    大多數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孩子不聽話、情緒失控、不愛學習、做事拖沓、我行我素,卻在對孩子管教過程中束手無策,甚至有些用錯了方法,反而跟孩子劍拔弩張衝突越來越多。親子關係是人生中最早建立的一種人際關係,是孩子與其他人形成良好關係的基礎。孩子成長出現問題,根本上是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
  • 青春期親子關係衝突後的重建:讀懂孩子內心,才能走出育兒困擾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實際上也發生過親子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不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用錯了地方,那麼就很難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孩子長大,親子關係之間的衝突會越來越厲害。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文 |晴風圖 |網絡01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不知道你和孩子的關係好嗎?也許你們之間有矛盾,也許你們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冷戰。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當我們看了《親子關係的重建》就會明白,這樣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有多大。
  • 《親子關係的重建》:教您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
    她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好多家庭也有,怎樣才能解決家長和孩子間的種種衝突呢?怎樣和孩子和諧相處呢?我們可以從《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中找到答案。《親子關係的重建》告訴我們 : 絕大多數親子衝突由親子關係不良引起,與其督促、控制孩子,不如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問題基本就解決了。親子關係的重建,才是解決親子衝突的關鍵所在!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為了讓更多父母能夠得到幫助和支持,心理學家趙玉萍老師精選了自己從業多年的諮詢案例,編寫了這本《親子關係的重建》,系統地梳理了大部分家庭都會遇到的親子關係問題。1.親子衝突的分類趙玉萍老師的團隊在通過硬碟裡5000G的素材進行梳理後,在本書中將親子衝突劃分為五類:第一類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認知偏差。這導致父母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並進行不合理的管控,在被這麼對待之後,孩子要麼反抗父母,要麼自我否定、自我價值感低、缺乏安全感。
  • 沙盤療法 把症狀「擺」出來
    受訪專家: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 張曉鳴本報記者 張筱悅治療室裡,13歲的陽陽坐在一個沙盤前,雙手擺弄著裡面的沙子與動物玩具。只見沙盤的一角,一隻羚羊「蜷縮」在角落,將頭埋進一個用沙子堆成的沙丘裡面,沙丘外面則「徘徊」著幾隻老虎和獅子。
  • 家長和孩子衝突不斷?先從認知層面化解矛盾,教你做智慧型父母
    家長小時候沒能擁有安穩的生活,希望孩子將來一定要上理想生活;家長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中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就想要求孩子每時每刻都能讓家長看見,這樣他們心裡才踏實。家長用一句口頭禪「我是為你好」,讓孩子們在上學路上、打點滴時、學校開運動會時都埋頭苦戰,孩子常常因為學習壓力、作業問題而焦慮不已。
  • 「沙盤遊戲療法」把潛意識放進沙盤,會是什麼樣的呢?
    「沙盤遊戲療法(Sandplay therapy)」,是由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夫1954年結合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投射技術,並結合勞恩菲爾德的「世界技法(The world technique)」發展而來的。
  • 親子衝突為什麼會產生?該如何積極與正確化解?
    如果衝突過多,對關係有害無益;相反,如能處理得當,它卻可以成為了解彼此、加深感情的粘合劑。今天,我們站在親子關係的角度,探討為什麼會產生衝突?該如何積極與正確化解?雖然只涉及親子關係,要列舉出衝突的所有分類也是非常困難的,但仍然可以對主要的方面做歸納匯總。我把在服務於不同家庭的過程中,很多家長與孩子遇到的共性問題,做了梳理並歸類如下:學習類衝突:主要是與孩子學習能力相關的。
  • 心理沙盤遊戲療法
    沙盤療法或沙盤遊戲療法,是指在治療者的陪伴下,來訪者從玩具架上自由挑選玩具,在盛有細沙的特製箱子裡進行自我表現的一種心理療法,沙盤療法可以成為心理輔導的一個良好平臺,幫助來訪者在簡易而豐富的沙盤世界,將自我的心理衝突或矛盾通過沙盤製作有意無意地進行釋放和整理,使無意識意識化,整合自我,從而獲得心理問題的解決.
  • 重建親子關係三部曲
    一、重建親子關係1——如何學會接納1、問題簡述:接納是尊重、喜歡、理解、愛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當下的情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孩子就是讓孩子感覺跟你在一起是安全的,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是舒服的,
  • 親子關係的衝突,家長如何化解?溝通的一個小秘訣可以幫助你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子關係,有衝突是正常的,關鍵是看如何化解,而且要化解得及時有效,這時就要考驗家長的協調能力了。家長不僅要協調好與孩子的親子關係,還要協調好孩子與老師的關係,協調自己與老師的關係。常言道,冤讎易宜解不宜結,親子關係往往談不上「仇」,但也同樣需要解開,如果積壓太久,就會因衝突而產生怨恨,緊張和不滿。一次次地堆積起來,雖然當時通過家長權威壓下去了,長久下去會變成一個隱形的炸彈,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會被一件小事引爆,類似這樣的悲劇有很多。
  • 《親子關係的重建》你的孩子不屬於你
    這首詩便詮釋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孩子並不屬於父母,而是藉由父母而來。父母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的想法。正是因為父母,不能正確地認識孩子和自己的關係,導致對孩子付出很多,最後換來的結果卻不盡人意。那麼作為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的作者趙玉萍,通過沙盤療法20年間治癒了幾萬家庭。
  • 母親一巴掌打落孩子乳牙:親子矛盾猶如「冰山」,如何防微杜漸?
    當然,除了輔導作業,育兒的路上,我們還會困惑與各種各樣的親子問題,比如:為什麼孩子專注力不高;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叛逆;為什麼孩子容易脾氣暴躁;為什麼有的孩子會用沉迷虛擬世界來逃避現實……看過《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我才恍然,原來每個親子矛盾的背後,都隱藏著相應的家庭問題,只有先解決了家庭問題,才能解決好親子問題。
  • 掌握7個親子溝通方法,化解衝突、建立良好關係,培養高情商孩子
    後來漸漸明白,父母滿腔的愛傳達不到孩子心裡,是因為我們不懂溝通,我們總是企圖將自己歷經千辛萬苦才懂的道理教給孩子,讓他們少走彎路,可孩子卻毫不領情,原因正如《親子溝通密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就這麼簡單》(以下簡稱《親子溝通密碼》)一書中所說:溝通的真諦,不是辯論,不是說服,而是心與心的連接,智慧與智慧的交輝,高情商化解衝突。
  • 親子互動有妙招,裸眼AR互動沙盤讓家庭氛圍更輕鬆
    好的親子關係本身就是好的教育,親子關係不僅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內容。如果親子關係不好,你會發現你很難教育孩子,你說的話,孩子根本不愛聽、不想聽;如果親子關係好,不僅孩子會健康成長,父母也會在這種親子關係中學到很多。
  • 親子沙盤遊戲——父母了解孩子的絕佳途徑
    心理學中,親子關係被認為是孩子日後建立其他人際關係的基礎(包括同伴關係、師生關係、戀愛關係等等),親子間的互動模式會是其他人際交往模式的原型。以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原型,孩子更容易與同學、老師等人建立和諧的關係,反之亦然。既然親子關係如此重要,家長們自然需要做好與孩子的良性溝通,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 沙盤遊戲療法與箱庭療法的關係
    大概上世紀90年代,沙盤遊戲療法被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介紹到中國。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沙盤遊戲療法在國內很快傳播開來。在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青少年教育、犯人改造、團隊建設等方面,沙盤遊戲療法都顯示出了獨特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