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重建》:教您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

2021-01-12 環抱幸福1

昨天偶遇初中學英,她面容憔悴,通過交談得知,最近他兒子整天沉迷遊戲,牴觸上學、寫作業。管吧,兒子脾氣暴躁,容易激動,怕萬一出什麼事;不管吧,自己責任使然,於心不忍,她生氣又糾結,簡直手足無措,無從下手!

她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好多家庭也有,怎樣才能解決家長和孩子間的種種衝突呢?怎樣和孩子和諧相處呢?我們可以從《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親子關係的重建》告訴我們 : 絕大多數親子衝突由親子關係不良引起,與其督促、控制孩子,不如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問題基本就解決了。

親子關係的重建,才是解決親子衝突的關鍵所在!作者趙玉萍通過沙盤遊戲了解孩子的心之後,讓家長們學會從全新的角度,徹底轉變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從而解決親子間的衝突和難題。

趙玉萍是中國沙盤遊戲實戰專家,國內多維沙盤遊戲的代表性人物。希望和團隊一起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傳承一沙一世界的思想精髓,為百萬家庭的和諧幸福保駕護航。

從事沙盤遊戲的系列教學和研究工作20餘年,組織的心理健康線上、線下培訓的參與者達10萬餘人次,諮詢過的個人、家庭心理案例3萬餘例,其中心理幹預案例100餘例。北京奧運會、殘運會運動員心理輔導專家,曾帶隊參加汶川、玉樹地震後的心理救援工作。著有《一沙一世界》《多維沙盤》。

那麼應該如何愛護、教育孩子,如何改變和解決家庭中存在的種種衝突呢?

我們可以從改變認知、控制情緒、互動放手三個方面來了解不恰當的教育模式,從而理解並從源頭上解決親子間的衝突。

一、改變認知

孩子雖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需要別人去尊重。雖然我們生了孩子,但是我們卻不能左右孩子的一切,包括言行、思想和行動。我們更不能把自己的意願、認知強加於孩子,讓他被動地去接受、去採納。

孩子是自己生的,但也不能錯誤的認為,他應該無條件的聽話、懂事或者接受,只有我們改變認知,不要做一些「自以為是」的事情。

比如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或者孩子很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很武斷地打斷他;或者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時,家長就做出極端的行為,甚至打罵孩子,以此來達到孩子聽話的目的,以此來維護家長的尊嚴,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孩子雖然是自己生的,但他不是私人物品,他是一個活生生的獨立的人,他們是社會的一員,他們有權對自己負責,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所以家長應該改變自己的認知,看清自己的內心,摒除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和孩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其實大多數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都是對父母錯誤認知的反映,父母觀念的改變,孩子隨之也會跟著改變,所以家長要重塑合理的認知,不要把夢想強加於孩子,從而減少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控制。

要學會從更多的角度看待孩子,尊重孩子。改變認知,是建立親子和諧的第一步。

二、控制情緒

父母把愛給了孩子,孩子卻那麼痛苦?孩子看著家長就煩,甚至還和家長打架,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家長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家長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把自己的擔憂和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

家長要學會用正確的表達---「愛」,不能因一時的情緒失控,而破壞了自己的初心和最終的目的。要讓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的愛,並要學會說:「寶貝,我愛你」!不要讓愛成為傷害,心中有愛,生活就會更加開心快樂!愛其實沒有距離,它一直都圍繞在我們身邊。

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家長頭疼的一件事,這個時期的孩子容易激動、衝動,家長要順勢引導,相信孩子的能量,要借住榜樣的力量,讓孩子吸取正能量。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成熟的心智,他們能為自己的未來打算,有著比父母更大的能量。父母給予青春期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放手和信任。當父母相信孩子時,孩子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自己;越不相信孩子,孩子越會打壓自己。

放手並不是放任不管,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與孩子建立像成長夥伴一樣的親子關係,有必要時給孩子提供參考意見,允許孩子走彎路,幫助孩子順利解決心裡衝突,完成青春期的過渡。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會正確地表達情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所在!

三、互動放手

孩子平時懂事、聽話、有禮貌,可是一到學習時就完全找不到一點可愛的地方了。「平時母慈子孝,一提學習就雞飛狗跳」 怎麼辦?這是因為家長把孩子當做籠中鳥,不肯讓他們飛,孩子很容易消極對抗,活在虛擬世界裡,歸根結底是家庭的互動模式出了問題。

有位媽媽過分的管束和嘮叨使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導致孩子在潛意識裡用拖沓抵抗壓力,用上網等方式來逃避現實,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

趙玉萍老師運用沙盤遊戲,讓他們感受媽媽在控制背後傳遞的有關愛的信息,趙老師建議 :1.先接受煩的情緒;2.要知道嘮叨、控制不放手是媽媽愛自己,要接受這份愛,可以不接受這種方式,要想辦法調整這種方式;3.要理解媽媽是為自己好,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媽媽不要太約束自己。

通過沙盤遊戲讓父母看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找到了具體的改進方法,達成了共同目標。

父母們應該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充分相信孩子,不逼迫、不施壓、大膽放手,創造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輕鬆、快樂地自覺學習。

理解、傾聽、尊重、溝通、和諧才是幸福家庭的互動模式,阻塞、冷漠、評判,則只能讓家庭變地獄,讓家人變仇人。

家庭是社會化的第一個場所,而親子關係是孩子最初接觸到的人際關係。家長和孩子的互動模式,可以說影響孩子一生。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身心健康的家庭環境、建立和諧幸福的親子關係和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換位思考,啟動愛的資源

家長和孩子互換位置,彼此去感受、體會各自的想法、能量。用心理解彼此的不易!

2.多傾聽別人的意見,不要過早下結論

在親子關係中,傾聽很重要!只有多傾聽,才能了解更多的真相和事實,要學會多傾聽,不要過早下結論。

3.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相信孩子,就像孩子相信家長一樣。即使家長改變不了,孩子自己也能啟動自己的能量,要讓孩子懂得想成你自己,就需要自信和能量。

寫作最後

家長通過改變認知,控制情緒,改變家庭互動模式,和孩子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尊重的合作關係,一切以孩子的心理發展需求為宗旨,幫助孩子獲得充足的安全感、歸屬感、尊重感和愛。

讓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讓他們以積極的心態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最終實現自我價值,這才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和願望!

重建親子關係才是解決親子衝突的最佳良方!優質親子關係的精髓就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您是怎麼做的呢?

相關焦點

  • 和孩子相處總是劍拔弩張?學會運用「遊戲力」,重建和諧親子關係
    其實我們對類似諸多"孩子和父母吵架而離家出走"的新聞已經"見多不怪"了,父母和孩子相處劍拔弩張的情況,其實並不在少數。但父母和孩子之間明明是最有溫暖的彼此,為什麼會導致相處如此緊張的境地呢?其實,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相處總是劍拔弩張,這是因為親子聯結斷裂。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文 |晴風圖 |網絡01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不知道你和孩子的關係好嗎?也許你們之間有矛盾,也許你們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冷戰。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當我們看了《親子關係的重建》就會明白,這樣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有多大。
  •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2個工具教給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裡,有家長可以教給孩子的管理情緒工具,也有擴大孩子情緒容忍度的方法。《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是由《全腦教養法》的作者丹尼爾·西格爾,和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蒂娜·佩恩·布賴森,倆人合著的一本書。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我們的孩子都怎麼了,要以死來對抗父母?《親子關係的重建》的作者趙玉萍老師,說:"所有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深以為然。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是家長的鏡子。"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家長首先要做出改變。要想化解親子衝突,也需要父母徹底轉變自己的育兒觀,重新與孩子建立親子關係。因為,重建親子關係是解決親子衝突問題的最佳藥方。
  • 用沙盤療法化解5類親子衝突,重建理想親子關係
    如何從源頭解決親子關係的衝突,建立和諧理想的親子關係,成為家裡每天都在思考討論和不斷關注的話題,也因此遇到了《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親子關係的重建》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案例,幫助處於各個年齡段的家長們解決與孩子在親子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讓大家看到重新構建親子關係是怎麼讓叛逆、與父母對抗的孩子變的懂得理解父母、心疼父母;怎樣讓手足無措的父母真正讀懂孩子的內心,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困擾,徹底化解親子衝突,重建理想的親子關係。
  • 如何維繫和諧親子關係
    所謂親子關係,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嬰幼兒時期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質的培養,意志的磨練,與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不好管教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對父母問題發出的求救
    案例通過沙盤遊戲,通過孩子和父母對沙具的選擇、撫沙和擺弄沙具的動作和情緒反應、呈現並幫助父母發現親子關係中不合理的互動相處模式。《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與其他大多數心理學和親子類書籍最大的區別是,它沒有多少高深的理論概念知識,而是以真實案例為基礎,將作者在這些案例中循序漸進處理親子關係的思路和方法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讓讀者猶如親臨了一場又一場沙盤療法的實踐活動。
  • 宅家日久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陳英傑教你疫情期間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案例一:張女士獨自帶著8歲的兒子居家辦公,淘氣的兒子每天製造各種狀況讓她非常生氣,為此,她每天打小孩不下6次。當前這種狀態,孩子的焦慮情緒基調已經比較高,很容易引發親子衝突。這時候,家長與其煩惱,不如把這當成一個很好的親子機會,一起開展互動性活動,下棋、玩遊戲、一起做家務,而不是光安排學習任務,這樣就能把焦慮和煩惱轉化成積極的體驗。
  • 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原標題: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調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會抱怨父母,覺得爸爸媽媽不能理解自己。那麼親子關係重要嗎?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呢?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治癒叛逆、重建和諧親子關係 你只需要十天
    一說到叛逆,我們的第一反應總是孩子如何如何讓人頭疼了,而很少有人首先反思是我們做父母的自身出現了問題。我們大多數父母沒有這個認知,沒有耐心,孩子就用叛逆來反抗我們。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傑弗裡·伯恩斯坦,曾經幫助了2000多個叛逆的孩子和家庭重建親子關係。他認為,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怎麼與孩子和諧相處?
    該怎麼讓他倆和諧相處?,但是,忘記是不可能的事兒,記憶只能被封存(孩子刻意不願想起),只有父母在後來做了一些自己成長和改善關係的行為,才能使得孩子重新對親子關係解讀,否則,這將是親子之間永遠的芥蒂。如果真的可以重塑親子關係的話,就需要重塑與孩子的互動模式。比如除了打罵還有其他的有效方法可以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嗎?父母想要的親子關係模式和孩子想要的是一致的嗎?在經歷了多年的排斥反應和對抗之後,父母是否有決心與孩子重塑這段關係呢?將以怎樣的方式來切入?是否能全然地接受孩子的現狀呢?
  • 父母如何與ADHD兒童和諧相處?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症)此類兒童常常因學習被動,生活習慣拖拉,情緒行為衝動等給學習、夥伴關係以及親子關係帶來很多困難,甚至導致親子關係緊張。那麼父母如何才能與ADHD孩子和諧相處呢?
  • 重建親子關係三部曲
    一、重建親子關係1——如何學會接納1、問題簡述:接納是尊重、喜歡、理解、愛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當下的情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孩子就是讓孩子感覺跟你在一起是安全的,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是舒服的,
  • 和諧的親子關係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無論是留守兒童問題或流動兒童問題,還是獨生子女或二孩問題,其實都與親子關係問題密切相關。如果有人問我,你能否用一句話說出家庭教育的關鍵?那麼,我會這樣回答:親子關係好壞決定家庭教育成敗。父母就像放風箏的人,讓孩子去探索藍天,但是孩子腰間的細線緊緊聯繫著他們在地面上的親人。世間的父母與孩子之間有各種各樣的相處模式,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親子關係類型。
  • 親子關係是一個長久的問題,和孩子相處中,親子關係如何維持?
    在我們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陪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於家長來講,現在的孩子越來越皮了,越來越難以管教了。而且對於親子關係來說,我現在也是越來越難以維持的關係,對於一個家長來說至關重要,它關乎到的是你與孩子的關係。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以及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能夠完全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越來越難管現在的熊孩子也是越來越多。實際上親子關係一直以來是一個社會問題,它包含著很多方面。
  • 《親子關係的重建》:解決親子衝突的關鍵是父母的不斷修行
    為什麼家長和孩子總是衝突不斷?應該如何解決?著名心理學家趙玉萍在《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大多數的親子衝突由親子關係不良引起。作者通過20多年沙盤遊戲心理諮詢案例,總結出親子衝突主要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人格成長和人際關係。本文主要從認知和情緒情感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 夫妻和諧+讀懂孩子利好親子關係,智伴科技在滬成功舉辦親子教育峰會
    11月 24日,上海訊:智伴科技「人工智慧·親子教育創新創業」峰會,今天在上海圓滿收官。本次峰會為期三天,聚焦人工智慧時代親子教育議題,吸引全國近千名智伴經銷商及普通家長與會。智伴科技 CEO王不凡主題演講,親授智伴科技親子教育核心理念及方法論,為成就幸福家庭支招。
  • 關係大於教育,孩子出問題,試試從重建親子關係開始
    「為什麼我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呢,天天跟我對著幹,真是上輩子欠了他…….」家長很崩潰,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孩子一點也不配合。本來是出於「為了你好」,結果卻搞得雞飛狗跳。這就是親子關係出問題了。太多人沒有意識到,好的親子關係在一個孩子的一生成長中的重要性。
  • 家長會說,孩子會聽,更會做,好的親子關係如沐春風,相處輕鬆
    家長學會變通,讓自己的初衷和美好願望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孩子更好地相處,輕鬆愉快地和孩子溝通,是家長需要學習的功課。,怎麼聽孩子才會做,聰明父母要掌握這幾個技巧,和孩子相處更輕鬆。‍有愛滋潤的孩子性格開朗,自信樂觀,底氣足,家庭就是孩子的後盾,讓孩子輕鬆上陣。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也比較和諧,孩子敢於和父母直言,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父母也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狀況給予合理的建議。
  • 親子間如何相處?揭秘媽媽與孩子的相處秘訣,讓親情和愛共存
    前言:總有家長詢問,親子間該如何相處,好像這些年親子矛盾總是屢有發生。在父母的心中,自己不管做什麼,始終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在孩子心中,貌似不管自己做什麼,總是會被父母所限制。好像親子間總是存在著不可跨越的鴻溝,然後為此爆發了很多「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