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遇初中學英,她面容憔悴,通過交談得知,最近他兒子整天沉迷遊戲,牴觸上學、寫作業。管吧,兒子脾氣暴躁,容易激動,怕萬一出什麼事;不管吧,自己責任使然,於心不忍,她生氣又糾結,簡直手足無措,無從下手!
她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好多家庭也有,怎樣才能解決家長和孩子間的種種衝突呢?怎樣和孩子和諧相處呢?我們可以從《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親子關係的重建》告訴我們 : 絕大多數親子衝突由親子關係不良引起,與其督促、控制孩子,不如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問題基本就解決了。
親子關係的重建,才是解決親子衝突的關鍵所在!作者趙玉萍通過沙盤遊戲了解孩子的心之後,讓家長們學會從全新的角度,徹底轉變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從而解決親子間的衝突和難題。
趙玉萍是中國沙盤遊戲實戰專家,國內多維沙盤遊戲的代表性人物。希望和團隊一起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傳承一沙一世界的思想精髓,為百萬家庭的和諧幸福保駕護航。
從事沙盤遊戲的系列教學和研究工作20餘年,組織的心理健康線上、線下培訓的參與者達10萬餘人次,諮詢過的個人、家庭心理案例3萬餘例,其中心理幹預案例100餘例。北京奧運會、殘運會運動員心理輔導專家,曾帶隊參加汶川、玉樹地震後的心理救援工作。著有《一沙一世界》《多維沙盤》。
那麼應該如何愛護、教育孩子,如何改變和解決家庭中存在的種種衝突呢?
我們可以從改變認知、控制情緒、互動放手三個方面來了解不恰當的教育模式,從而理解並從源頭上解決親子間的衝突。
一、改變認知
孩子雖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需要別人去尊重。雖然我們生了孩子,但是我們卻不能左右孩子的一切,包括言行、思想和行動。我們更不能把自己的意願、認知強加於孩子,讓他被動地去接受、去採納。
孩子是自己生的,但也不能錯誤的認為,他應該無條件的聽話、懂事或者接受,只有我們改變認知,不要做一些「自以為是」的事情。
比如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或者孩子很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很武斷地打斷他;或者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時,家長就做出極端的行為,甚至打罵孩子,以此來達到孩子聽話的目的,以此來維護家長的尊嚴,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孩子雖然是自己生的,但他不是私人物品,他是一個活生生的獨立的人,他們是社會的一員,他們有權對自己負責,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所以家長應該改變自己的認知,看清自己的內心,摒除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和孩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其實大多數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都是對父母錯誤認知的反映,父母觀念的改變,孩子隨之也會跟著改變,所以家長要重塑合理的認知,不要把夢想強加於孩子,從而減少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控制。
要學會從更多的角度看待孩子,尊重孩子。改變認知,是建立親子和諧的第一步。
二、控制情緒
父母把愛給了孩子,孩子卻那麼痛苦?孩子看著家長就煩,甚至還和家長打架,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家長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家長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把自己的擔憂和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
家長要學會用正確的表達---「愛」,不能因一時的情緒失控,而破壞了自己的初心和最終的目的。要讓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的愛,並要學會說:「寶貝,我愛你」!不要讓愛成為傷害,心中有愛,生活就會更加開心快樂!愛其實沒有距離,它一直都圍繞在我們身邊。
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家長頭疼的一件事,這個時期的孩子容易激動、衝動,家長要順勢引導,相信孩子的能量,要借住榜樣的力量,讓孩子吸取正能量。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成熟的心智,他們能為自己的未來打算,有著比父母更大的能量。父母給予青春期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放手和信任。當父母相信孩子時,孩子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自己;越不相信孩子,孩子越會打壓自己。
放手並不是放任不管,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與孩子建立像成長夥伴一樣的親子關係,有必要時給孩子提供參考意見,允許孩子走彎路,幫助孩子順利解決心裡衝突,完成青春期的過渡。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會正確地表達情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所在!
三、互動放手
孩子平時懂事、聽話、有禮貌,可是一到學習時就完全找不到一點可愛的地方了。「平時母慈子孝,一提學習就雞飛狗跳」 怎麼辦?這是因為家長把孩子當做籠中鳥,不肯讓他們飛,孩子很容易消極對抗,活在虛擬世界裡,歸根結底是家庭的互動模式出了問題。
有位媽媽過分的管束和嘮叨使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導致孩子在潛意識裡用拖沓抵抗壓力,用上網等方式來逃避現實,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
趙玉萍老師運用沙盤遊戲,讓他們感受媽媽在控制背後傳遞的有關愛的信息,趙老師建議 :1.先接受煩的情緒;2.要知道嘮叨、控制不放手是媽媽愛自己,要接受這份愛,可以不接受這種方式,要想辦法調整這種方式;3.要理解媽媽是為自己好,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媽媽不要太約束自己。
通過沙盤遊戲讓父母看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找到了具體的改進方法,達成了共同目標。
父母們應該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充分相信孩子,不逼迫、不施壓、大膽放手,創造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輕鬆、快樂地自覺學習。
理解、傾聽、尊重、溝通、和諧才是幸福家庭的互動模式,阻塞、冷漠、評判,則只能讓家庭變地獄,讓家人變仇人。
家庭是社會化的第一個場所,而親子關係是孩子最初接觸到的人際關係。家長和孩子的互動模式,可以說影響孩子一生。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身心健康的家庭環境、建立和諧幸福的親子關係和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換位思考,啟動愛的資源
家長和孩子互換位置,彼此去感受、體會各自的想法、能量。用心理解彼此的不易!
2.多傾聽別人的意見,不要過早下結論
在親子關係中,傾聽很重要!只有多傾聽,才能了解更多的真相和事實,要學會多傾聽,不要過早下結論。
3.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相信孩子,就像孩子相信家長一樣。即使家長改變不了,孩子自己也能啟動自己的能量,要讓孩子懂得想成你自己,就需要自信和能量。
寫作最後
家長通過改變認知,控制情緒,改變家庭互動模式,和孩子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尊重的合作關係,一切以孩子的心理發展需求為宗旨,幫助孩子獲得充足的安全感、歸屬感、尊重感和愛。
讓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讓他們以積極的心態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最終實現自我價值,這才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和願望!
重建親子關係才是解決親子衝突的最佳良方!優質親子關係的精髓就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您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