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同班有個調皮的小男生Mike,上課總是滿教室亂跑不聽課,還欺負其他同學,老師一批評他居然還伸手打老師,讓老師很頭疼。據Mike媽媽說,孩子不只是在學校這樣,在家裡更是誰都管不住,他不開心了就大吼大叫,跟爸媽一言不合,就把自己反鎖在小臥室不出來,臥室門都被孩子父親踹壞了兩扇了。
Mike爸爸媽媽都是某985高校的老師,卻被自己7歲的兒子搞得焦頭爛額,連我們其他家長看著都焦心。
不過,試問,哪個父母沒有為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苦惱過呢?
大多數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孩子不聽話、情緒失控、不愛學習、做事拖沓、我行我素,卻在對孩子管教過程中束手無策,甚至有些用錯了方法,反而跟孩子劍拔弩張衝突越來越多。
親子關係是人生中最早建立的一種人際關係,是孩子與其他人形成良好關係的基礎。孩子成長出現問題,根本上是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這是孩子向親子關係失衡的父母發出了求救信號,但很可惜,大多數父母卻沒能準確接收到。
因為,很多父母對親子關係並沒有正確的認識。
為了讓更多父母們得到有效幫助,著名沙盤遊戲實戰專家,北京奧運會、帕運會運動員心理疏導專家趙玉萍,在《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這本書中,結合自己20多年心理教學和諮詢實踐經驗,從3萬多個真實案例中精選出了25個大部分家庭和各個年齡段家長會遭遇到的典型親子關係問題。
案例通過沙盤遊戲,通過孩子和父母對沙具的選擇、撫沙和擺弄沙具的動作和情緒反應、呈現並幫助父母發現親子關係中不合理的互動相處模式。
然後,老師以專業的引導,啟發孩子和父母感受自己的內心,感受彼此的關係,坦誠地溝通和了解彼此,從而讓父母和孩子對於親子關係進行反思和覺醒,重新找回正確理解彼此和愛彼此的方式,做到有效化解親子衝突的目的。
通過多年的專業經驗,趙玉萍老師將親子問題大致劃分為父母與孩子的認知偏差、行為偏差、缺乏情緒管理、人格不健全以及人際關係處理不當這5類。
這5類問題中,認知偏差則是導致其他4類問題的根源。父母的認知系統不合理不健全,就容易在無形中通過各種方法試圖控制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的行為、心理、情緒、人際關係等方面形成映射。
父母認知偏差最常見的便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無論什麼時候,孩子都該無條件地聽從父母,不得質疑父母的權威。
有個案例中,獨生子孩子小何不願意上學,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母親常常黑臉不高興。經過沙盤引導發現,根源在於母親對家人的不放心和過度聚焦式的愛,形成了對孩子的控制。
在沙盤遊戲挑選沙具的環節中,母親的眼光始終聚焦在孩子身上,孩子選的沙具都不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而是畏懼母親的咳嗽聲,在母親的委婉提示下做選擇。
後來,孩子擺出了一隻站在山上居高臨下的老虎當作是媽媽的形象,而他擺出一隻乖巧的小白兔當作他自己,這些都是孩子內心潛意識的生動呈現。
小何在老師的引導下,坦露出自己的內心感受,他覺得自己就像這兔子一樣,只有足夠乖巧聽話的時候,才能夠得到父母的誇讚。
雖然母親在表述的時候不斷講述自己的多愛這個家,多麼不容易,但面對沙盤,作為一個客觀的觀察者,她很快便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她對於孩子的愛,裹挾了太多條件,對孩子不放心,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這才導致對孩子的控制。
而一向比較沉默的父親,也很快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不懂表達愛和情感,讓他在親子關係,家庭關係中缺位,這才促使親子關係的惡化。
其實,處於青春期的小何在生理上獨立意識萌芽,卻在心理和行為上被母親「霸道」地「侵略」,致使他在青春期結束的時候,無法建立起獨立的人格,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更是缺乏承擔責任的能力。最終,苦悶的孩子才通過「退學」的方式和媽媽抗議。
通過沙盤遊戲,一家三口不僅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更是發現了彼此之間的愛,母親學會了放手,父親學會了表達,孩子學會了理解。這不僅僅幫助一個家庭暫時解決了親子矛盾,更是從認知上給父母上了一堂成長課程。
而在本書的案例中,對認知偏差、行為偏差、缺乏情緒管理、人格不健全以及人際關係處理不當這五類問題都做了詳細的分解。並且對存在這些問題的親子關係作出科學的引導,最終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幫助不少家庭解決了親子問題。
孩子在成長,父母想要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就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跟上孩子的節奏,才能和孩子共情,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與其他大多數心理學和親子類書籍最大的區別是,它沒有多少高深的理論概念知識,而是以真實案例為基礎,將作者在這些案例中循序漸進處理親子關係的思路和方法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讓讀者猶如親臨了一場又一場沙盤療法的實踐活動。
看到案例中的孩子或者父母出現的問題跟自己的情況如出一轍,讀者便不由自主的自我代入,跟隨著心理老師的引導,在案例親子關係成員的語言、行為、交流方式、情感溝通的過程中,也能夠客觀地審視自身所處的親子相處模式,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自己的錯誤認知和行為。
進而從案例親子關係一步一步改善的過程中借鑑方法,幫助自己改變錯誤的觀念和行為,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模式,重新建立與孩子的良性關係。
如果你家裡有中小學生,建議您看一看這本書,從認知上健全自己的育兒觀,在遇到親子問題的時候能夠科學地借鑑,維護好和孩子的互動關係,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如果您是心理學愛好者,也建議您讀一讀,它不僅幫助父母調整改善親子關係,還為心理諮詢相關的從業者提供專業知識和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