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橙果媽媽
圖|網絡
為什麼孩子總是牴觸寫作業?為什麼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
為什麼孩子痴迷於看手機玩遊戲?為什麼孩子膽子小,總是缺乏安全感呢,
為什麼孩子特別的霸道?為什麼總是容易發脾氣?等等。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實際上也發生過親子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不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用錯了地方,那麼就很難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孩子長大,親子關係之間的衝突會越來越厲害。
在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這本書中,作者是中國沙盤遊戲的實戰專家,從事沙盤遊戲的系列教學和研究20餘年。看這本書,不僅僅是了解了沙盤療法,更讓人深刻的是,書中一個個真實的育兒案例,讓人感慨: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才是親子關係真正的開始。
分享身邊一個真實案例,一位家長因他的孩子上初中後,因為沉迷於網路遊戲厭學,想要退學,家長打罵都無用,導致家長淚灑培訓班求助,她擔心孩子不上學,整天玩遊戲,這樣下去孩子就這樣毀了。
在溝通過程中,會發現這位家長緊張孩子未來的學業發展,一直延續的是虎媽教育,孩子在小學三年級前學習很優秀。可後來,孩子就開始厭煩這種方式,母子衝突開始,孩子對成績也提不起興趣。而後來迷上遊戲,成績下滑更厲害了。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家長與孩子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一個認知的偏差。這是什麼意思呢?家長覺得他對孩子的要求並不高,但孩子覺著父母提出了要求偏高,雙方沒有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恨鐵不成鋼,一味的指責孩子。導致孩子越來越厭煩,跟父母發生爭執。
父母用最惡劣的話語來刺激孩子,導致孩子對於父母的管教更加反感。而家長打罵完孩子後,又十分的自責、懊惱和難受,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孩子為什麼見自己跟見了仇人一樣?
這樣的場景不知道家長熟悉不熟悉?像不像《小歡喜》中英子的媽媽?
這樣的家長很愛孩子。但是這種愛是一種控制的愛,家長與孩子之間存在著一些認知偏差,而家長在處理親子關係過程中國,又缺乏成熟的情緒管理能力,不會運用合適的管理方式,導致雙方發自親子衝突。
家長看不清孩子內心深處的困擾,孩子和父母都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不相信自己。 這才是親子衝突的源頭。
這本書從眾多真實和生動的案例中,解答了五個方面親子關係問題:認知不同、情緒控制、行為習慣、人格成長和人際關係,都是育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也會讓父母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育兒,打破了家長以往的認知,接受了認知的改變,也就帶來了行為的改變,最終也就帶來了育兒方面的改變。
積極向上的育兒關係,帶來的是一個家庭兩代人的成長,最為關鍵的是,親子關係的融洽,會讓孩子感受到愛,從而成為了一個愛自己、愛別人的人,成為一個負責的孩子,而父母又何嘗不是受益者呢?所以,育兒的最終就只有雙贏和雙輸。
書中對親子衝突真實案例選擇了「沙盤遊戲」來呈現,通過遊戲環節, 可以更直觀的看到每個人在遊戲中的表現,我們也能親眼看到每個人在遊戲過程中的表現,對家庭,對父母,對人生對現狀的感受,想法和困惑,使家庭成員自由的表達。
這種方式就是讓大家在這個過程中,藉助諮詢師的引導,將每個人最真實的想法都說出來,讓家長和孩子之間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讓雙方了解彼此的內心世界,這個遊戲給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提供一個完整的,充滿情感與智慧的視覺。這是家長和孩子一次從外向內探索的過程,是一次更深刻的自我剖析和了解。
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經常是道理說起來一套接一套,一旦落實到行動中 很難做到知行合一,這也是親子關係反覆出現衝突、出現裂痕的原因。
而孩子在青春期之前,父母的自我覺醒越早,那麼孩子青春期的過渡越順利,家庭氛圍越融洽。
點擊下方↓↓↓【去看看】按鈕,可以詳細了解這本書籍內容。育兒中存在困惑家長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