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背後的衝突》:理解複雜的關係,從讀懂俄狄浦斯情結開始

2020-12-22 永晴說

父母和孩子構成的關係,是人類精神世界的三體問題,複雜到幾乎無解。」——曾奇峰

1897年,在父親去世後,弗洛伊德做了許多關於自己和父親之間關係的夢。在分析這些夢的時候,弗洛伊德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內心深處跟父親有著非常複雜的情感:愛、恨、怨、競爭,甚至敵意。

在他的內心深處,仿佛一直在與父親較勁,以至於當父親陷入困境時,他最初會有一絲勝利感,但隨後又會感到內疚不安。甚至覺得父親的死,其實與自己內心對他的詛咒有關。

後來,弗洛伊德又將自己的體驗與古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王》相融合,於是產生了「俄狄浦斯情結」。它的含義是超越父親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這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內疚。

以前,我以為俄狄浦斯情結就是簡單的戀母情結戀父情結,直到最近拜讀了《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才發現俄狄浦斯情結遠不止於此,它在在精神分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它對人的影響會貫穿人的一生,我們生活遇到的所有困難癥結,幾乎都可以從俄狄浦斯情結中找到合理的解釋。

內心衝突原始模型圖

在《衝突背後的衝突》一書中,作者從11個維度對俄狄浦斯情結進行闡釋,這11個維度包含俄狄浦斯的概念及俄狄浦斯情結起源、俄狄浦斯三角衝突和三角關係、閹割焦慮、如何幫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情結等等。

在這11個章節中,作者採用理論結合諮詢案例和名著人物解讀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俄狄浦斯情結涉及到的內容一一呈現,而在第12和第13章節中,作者則用俄狄浦斯對《水滸傳》主要人物和社會文化進行解讀,讓讀者能更進一步地看清俄狄浦斯是如何在我們的行為和生活中發揮作用的。

俄狄浦斯期發生在心理發展的三到六歲時期,但是它的影響卻會跟隨一個人的一生。

「潛藏的俄狄浦斯衝突心理模式會不知不覺地在一個人的內心潛意識裡運作,並會莫名其妙地支配著個人的行為及處事方式,而且會重複出現。一個人在工作中對待上級的態度,往往與他在潛意識裡對待父親的模式相似,所以即便是換個單位,與領導相處的模式總是一樣的。」

為什麼不自覺地把自己置於人際互動中的低位,委曲求全、難為自己?

為什麼明明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卻總是出現相似的衝突困局?

為什麼總是為一些小事和自己較勁,內心頻頻上演「撕扯戲」?

什麼樣的爸爸才能培養出自信、勇敢、友愛孩子?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項?

媽媽該怎樣處理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有更健康的心理成長環境?

以上這些貫穿人不同時期的困惑,都能通過俄狄浦斯情結進行解釋和理解。

如果一個人未走出俄狄浦斯情結,那這個人就會產生神經症性的內心衝突,可能一生都處於彆扭,甚至痛苦的狀態中。

這也是我為什麼想要給大家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正如書中所言,俄狄浦斯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心理話題,任何人想要看清自己的心理模式,就要先從了解俄狄浦斯情結入手。

當然,單憑這一點,還不足以吸引我對它全方位的讚美,實際上,它還有以下三個值得推薦的理由:

第一:內容通俗易懂、有吸引力

對心理學書籍感興趣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去深讀的卻不多,因為很多心理書籍都是晦澀難懂的。

但《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不一樣,作者採用的是理論加案例的方式,從而避免了長篇都是理論的枯燥。此外,在各個章節,還有對經典名著人物的解讀,在輕鬆愉快的描述中就把要傳達的理論知識傳達了,而且使人印象深刻。

這點真的太重要了,再好的書,首要任務都是讓讀者有讀下去的欲望。

第二,知識點全面,隨時能在生活中用上

看書的目的是敘?估計都是為了能在生活中發揮作用吧?至少也要能在情感上有所共鳴吧?

本書從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如何解決三角衝突,家有男孩的父母應該怎麼做,家有女孩的父母又應該怎麼做等,都表述得非常清楚。是一本即學即用的好書,裡面提到的案例,都是作者多年諮詢經驗中遇到的真實案例,參考價值非常高。

對於心理諮詢從業者,這是個案學習。對於普通人,這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我們從諮詢師的角度看到那些我們以往未曾看到過的解釋。

第三、層層遞進,結構清晰、邏輯強

全書一共分為13部分,作者先從俄狄浦斯起源講起,引出三角關係、三角衝突,然後再結合臨床案例,讓大家明白該如何處理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對的俄狄浦斯情結。最後通過對《水滸傳》裡面主要人物的解讀分析,讓人進一步理解三角衝突。

當你捧起這本書時,哪怕你之前從未聽過俄狄浦斯,你一樣可以看懂裡面的內容,一樣可以在書中收穫許多處理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的實用技巧和感悟。

章節與章節之間層層遞進,吸引著你一頁又一頁地翻下去。就連看書很慢的我,也在半天內就把它讀完,頗有酣暢淋漓之感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雖然覺察到自己在工作中與上司的相處模式,可能與我和父母的相處模式有些類似,但是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這種相似之處,更不知道該如何去改善。

所以畢業這些年,換了很多份工作,但每次與上級相處都不算愉快,有些甚至鬧得老死不相往來。我時常在想,如果我早一點接觸心理學,如果早一點讀到這本書,我的人生軌跡是不是就會有所不同,我的職業生涯是不是就可以過得稍微順暢一點?

不僅如此,在閱讀這本書時,我一直在覺察自己與女兒以及丈夫的相處模式,也發現了一些一直被我忽略的問題。如果不是因為讀了這本書,我可能一直都發現不了,直到我們的關係走向惡劣。

這些問題,讓我細思極恐。我很慶幸,我能在我剛好需要的時候,遇到這樣一本好書,讓我對如何做一名好母親,好妻子、好兒媳,讓我懂得如何解讀女兒、丈夫、婆婆的許多行為。

人世間有很多複雜的關係,但是如果你懂俄狄浦斯情結,你將會發現它可以解開你許多困惑。因此,想要解決複雜的關係,不妨先從讀懂俄狄浦斯情結開始。

相關焦點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簡單的來說就是戀母情結,複雜的來說就是一個孩子與父親和母親的三角關係中存在的愛與恨、好與壞等眾多的矛盾關係衝突。暫且不說這是否真實,但是弄懂俄狄浦斯情結背後的衝突對一家人的相處和孩子的性格成長是有非常巨大的好處的。但是俄狄浦斯情結畢竟是舶來品,是以西方人類心靈的研究為主的。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來自西方原汁原味的精神分析理論在中國並不能直接適應。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簡單的來說就是戀母情結,複雜的來說就是一個孩子與父親和母親的三角關係中存在的愛與恨、好與壞等眾多的矛盾關係衝突。暫且不說這是否真實,但是弄懂俄狄浦斯情結背後的衝突對一家人的相處和孩子的性格成長是有非常巨大的好處的。但是俄狄浦斯情結畢竟是舶來品,是以西方人類心靈的研究為主的。
  • 《衝突背後的衝突》揭秘俄狄浦斯情結在內心衝突的作用及現實意義
    《衝突背後的衝突》是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張天布集結近30年的臨床研究結晶而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了弗洛伊德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引起我們內心衝突的原因、對我們的性格、行為、心理以及整個人生的影響,並用大量的諮詢案例、家喻戶曉的文藝作品,指出如何走出俄狄浦斯情結的衝突,成就完整的自我。
  • 《衝突背後的衝突》父親缺位:孩子一生無法逾越的俄狄浦斯之巔
    在讀《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之前,我只知道有關俄狄浦斯的希臘神話故事,卻不懂其背後蘊含的心理學知識和精神學科深意。張天布老師本來要講的俄狄浦斯,是一個複雜而難以理解的精神學科專業問題。普通人讀來,這只是一個有悖倫常的神話故事,而從專業精神科學者的角度看,俄狄浦斯王故事裡暗含的「俄狄浦斯情結」,正是每個人內心衝突的原始模型。
  • 《衝突背後的衝突》心理解析:俄狄浦斯為何難逃弒父娶母的宿命?
    其中的重點,以原生家庭的三角關係為模型,對俄狄浦斯情結作出深度解析,有助於我們認清幾乎所有人際關係的背後,其實都來自於個人自我的內心衝突。放下自我執念,衝破矛盾困境,解除內心衝突,從處理好家庭情感關係到複雜的人際關係,《衝突背後的衝突》一書都給出了許多情景體驗與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從中獲取一些好的經驗或答案,學習如何在與矛盾衝突的共存中,平安順利地過好一生。那麼,到底如何解讀我們內心的俄狄浦斯三角?如何看透衝突核心遊戲,做複雜關係的明白人呢?
  • 子虛烏有的「俄狄浦斯情結」
    弗洛伊德提出,人類普遍存在所謂「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還有對應的「戀父情結」,對後世的人文思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涉及親子亂倫的「情結」令普通人無法接受,與此相關的「閹割焦慮」和「陰莖嫉妒」概念也讓男孩女孩匪夷所思。
  • 《衝突背後的衝突》童年的一切,成年後的幸福種子或者衝突的地雷
    千百年來俄狄浦斯一直被視作「命運悲劇人物」的典型代表,心理學上將俄狄浦斯情結稱作「戀母情結」。「俄狄浦斯情結」是一個象徵性的隱喻,涵蓋了我們內心情感關係裡眾多複雜的關係衝突,愛和恨、好和壞、欲望與誘惑、安全與迫害、攻擊性與遭報復、勝利和內疚、親密與分離等等配對的矛盾關係
  • 心理學解析《飲食男女》:從父親與孩子關係,看「俄狄浦斯情結」
    在相處中,親子關係常常透出"俄狄浦斯情結"的特點,三姐妹之間的秘密競爭、暗暗較勁都突出了家庭關係中的矛盾。在朱家的牆上,掛著一幅母親的照片,而二女兒朱家庭長得最像母親。這是一種隱喻,父親和女兒們的微妙關係也從這裡開始。
  • 付麗娟:成功與懲罰是男人的俄狄浦斯衝突,女人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和父親的關係有什麼問題?  付麗娟老師在《成功與懲罰是男人的俄狄浦斯衝突,女人的究竟是什麼?》談到了女性俄狄浦斯的理解,也許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女性在早期的心理發展中,究竟有沒有俄狄浦斯衝突,如果有,對成年以後的命運有什麼影響。  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人名)實現了會弒父娶母的預言,知道真相後,他戳瞎了自己的雙眼。
  • 《衝突背後的衝突》:為什麼男孩子從三歲就開始進入了叛逆期?
    什麼叫俄狄浦斯期?《衝突背後的衝突:解讀我們內心的俄狄浦斯三角》這本書中給了詳細的介紹。「俄狄浦斯」的含義1.「俄狄浦斯的」一詞的來源:《衝突背後的衝突》作者在本書的開始介紹了一個希臘的神話故事,這個故事名叫《俄狄浦斯王》:一個名叫俄狄浦斯的男子一出生被認定會殺了自己的國王父親,所以國王本打算將他殺了。可機機緣巧合之下,在俄狄浦斯不知情的情況下,他不僅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還娶自己的母親。
  • 古希臘戀母情結:是一種叫「俄狄浦斯癥結」的精神病
    原標題:經典 | 古希臘戀母情結:是一種叫「俄狄浦斯癥結」的精神病俄狄浦斯情結:戀母和弒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
  • 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結」的由來: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恩賜」
    在他建立的精神分析神壇中,有一個任何人都觸碰不得的基石性概念——「俄狄浦斯情結」。誰碰誰滾!阿德勒提出「自卑情結」,將弗洛伊德老爺子的「俄狄浦斯情結」架空了,結局是出走、自立門戶。弗老爺子的「王子」榮格也不例外,他也自立門戶了(G-U-N)了,還發展得不錯。
  • 解讀內心的俄狄浦斯三角(4-1)(基礎)
    之所以成為經典流傳下來,是因為在亂倫、殺父、娶母的表面情節下,內裡的衝突造成的悲劇命運,也許是人類某些共通的潛意識的寫照。第二個是俄狄浦斯階段。是指一個人心理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時期,其內在的衝突模式跟俄狄浦斯情結相似,一般是指3-6歲這個階段。所以,這個階段被命名為俄狄浦斯階段。第三個是俄狄浦斯情結。
  • 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家長要這樣來解
    但是小編要告訴各位家長,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孩子所說話,其實孩子患上了"俄狄浦斯情結",恰恰需要父母的注意。那麼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呢?為什麼孩子會產生"俄狄浦斯情結",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安全度過"俄狄浦斯情結"期呢?
  • 戀母情結 -俄狄浦斯衝突到底是怎麼回事?(上)
    這個事例可能感覺略顯誇張,現在常見的姐弟戀,還有我們說的女大三,抱金磚,其實都有戀母情結的意味。有些男人有較強的戀母情結,與妻子結婚後,會以母親的標準來期待妻子,相對母親一樣對待妻子。有的男性因和母親關係異常深厚,當遇到婆媳問題而經常得傷腦筋時,他會去袒護母親,而那些有極端戀母情結的男人,甚至無法和其他女性進行正常的性生活。
  • 《衝突背後的衝突》:關注幼兒早期心理健康,新手爸媽必讀經典!
    這個故事的核心內容,講述了兒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弒父娶母的亂倫故事,後來經過歷史的演變,被一個叫費洛伊德的人再次激活,給了他新的詮釋:「俄狄浦斯情結」。書中借用了俄狄浦斯情結,做了一系列象徵性的隱喻,分別講到了人們內心情感關係中,多元化的複雜心裡,伴隨著各種矛盾與衝突。作者將這部希臘神話,與中國歷史故事做出了呼應,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什麼叫俄狄浦斯情結?
  • 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你為什麼愛上像父親一樣的男人
    其背後的原因則是男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的不同,其中一個不同之處就是:男孩只欲求一個性慾客體(母親),而女孩就有兩個欲求(首先是母親,接下來是父親)。可見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的發生階段和出路相比男生更加複雜。
  • 《小丑》和《蝙蝠俠》:同樣的俄狄浦斯情結,造就不同的人生困局
    影片中,亞瑟同樣深受俄狄浦斯情結帶來的痛苦,但亞瑟選擇了黑暗,且成為黑暗去危害社會。兩個主人公分別是DC漫畫最受歡迎的正派與反派,痛苦根源卻出奇的一致——來自俄狄浦斯情結。這一情結讓兩位主人公同樣面臨著困局,但兩人面對困局的方式卻天差地別,也導致了兩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 《衝突背後的衝突》3-6歲俄狄浦斯期,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種三角關係,而一個人如何理解和處理這個關係,對於自己的人格發展至關重要。在孩子三到六歲這個階段,被稱作是俄狄浦斯期,這個時期是孩子學習如何理解和處理關係的階段,這個關係發展的好不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及心態。
  • 《衝突背後的衝突》正確引導3-6歲的關鍵時期,影響孩子一生
    有效地回答了父親應該如何定位,才能培養出勇敢、自信的孩子,母親應該如何處理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有更健康的心理成長環境。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節,起源於古希臘神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叫俄狄浦斯的國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這樣一個情節荒謬的亂倫故事。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受此啟發,提出了一個心理學概念:俄狄浦斯情結,指的是人潛意識中對於父母所有的那種複雜的情緒。男孩常常對母親懷有隱秘的「戀母」情結,對父親充滿敵意。女兒同樣有隱秘的「戀父」情結,與母親存在競爭關係。這就構成了俄狄浦斯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