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結」的由來: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恩賜」

2020-12-20 浩然文史

弗洛伊德是個學術和生活不分家的人。他往往一段時間中和某個人打得火熱,然後好上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被背叛的傷心事實,最後在極度憤怒之中與之徹底斷絕來往,老死不相往來。弗洛伊德真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呢!

在他建立的精神分析神壇中,有一個任何人都觸碰不得的基石性概念——「俄狄浦斯情結」。誰碰誰滾!阿德勒提出「自卑情結」,將弗洛伊德老爺子的「俄狄浦斯情結」架空了,結局是出走、自立門戶。弗老爺子的「王子」榮格也不例外,他也自立門戶了(G-U-N)了,還發展得不錯。

那麼,弗洛伊德為何對「俄狄浦斯情結」如此情有獨鍾,不離不棄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一、流行的「俄狄浦斯」與由實驗而來的「情結」

我們有一種錯覺,好像是弗洛伊德在19世紀末發現了潛意識。真的不是!19世紀的後半葉,哲學家、心理學家們不僅承認了潛意識的存在,還將潛意識的衝突與心理疾病聯繫起來考慮了。就連那位和弗洛伊德一起寫了《癔症研究》的布羅伊爾都說了,「人們是否擁有潛意識或下意識念頭,實在沒有必要再爭論了,在日常生活中,這是最普遍不過的事實。

「俄狄浦斯斯情結」這個術語卻結結實實是弗洛伊德本人提出來的。貨真價實!他經常對自己的早期著作修修改改,經考證這一詞大約出現在1905年左右。「俄狄浦斯」的部分來自古希臘的經典悲劇《俄狄浦斯王》,「情結」則與榮格有很大關係。前者的流行度讓「俄狄浦斯情結」這個新術語迅速深入人心,後者則讓弗洛伊德在提出這個新術語的時候腰板挺挺的(嗯,這個可是被實驗證實了的哦)。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的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經典悲劇。在劇中,俄狄浦斯出生之前,他的父親受到了詛咒,說自己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為了避免詛咒應驗,他的父親故意不與妻子同房,結果還是不小心生下了他,天意難違啊!於是父親將他遺棄了。但是,命運之手顯然在暗中運作。俄狄浦斯被隔壁的國王撿起來當孩子養了,後來這位鄰國王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無意中殺死了親生父親,成為國王,娶了自己的親生母親,還生下了兩兒兩女。他得知真相後無法原諒自己,戳瞎了自己的雙眼。

這一戲劇在歐美國家可謂是家喻戶曉,普及程度絕對不亞於當年的「還珠格格」,因此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廣為流傳奠定了群眾基礎。

「情結」這一術語被弗洛伊德採納的過程頗有意思。「情結」一詞實際上源自弗洛伊德的死對頭——特奧爾多·齊亨。齊亨是一位柏林的精神病學家,旗幟鮮明地強烈反對弗洛伊德的癔症研究。1904年,當時的榮格在布爾格霍茲利精神病醫院當醫生,他天才地發明了「單詞聯想實驗」。實驗發現,如果被試者對單詞的反應延遲或者沒有反應,這說明這個詞在他心中引發了幹擾反應。榮格把「情緒上的紊亂」稱為「情結」。齊亨對榮格對自己術語的新發展可是非常惱火的。

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

正所謂各花入各眼,弗洛伊德看到榮格對情結的新解釋,高興得要死。他接納了榮格的「情結」,認為「情結」是被性本能驅動的、無意識中的欲望。另外,還要注意的是,榮體的「情結」研究觸動了弗洛伊德心上的一顆「硃砂痣」——實驗法。

弗洛伊德早年進入維也納大學的醫學系,他經常出入實驗室,還有了不得的解剖技術。後來他做了古柯鹼與嗎啡實驗,過於著急地發表了一些荒唐的實驗報告,導致他在1886年狼狽退出了傳統的學術領域。從此,實驗法成為弗洛伊德心頭的硃砂痣,他一生不再碰觸。「情結」由實驗而來,自然對弗洛伊德具有獨特的吸引了。

二、弗洛伊德就有「俄狄浦斯情結」

種種跡象顯示,弗洛伊德就有殺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結」,而且這種情結與他的家庭、童年經歷直接相關。

弗洛伊德的家庭結構混亂又複雜。母親艾瑪莉亞在20歲的時候嫁給了40歲的雅各布,還成了兩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繼子的繼母。弗洛伊德出生時,兩個哥哥與父親從事羊毛生意,在家裡頗有話語權。不論怎麼琢磨,這個家庭結構都夠複雜!

弗洛伊德和父親的合影

母親對自己的長子弗洛伊德極為寵愛,這種關係在弗洛伊德看來是完滿的。媽媽叫他「黃金西格兒」(西格蒙德的暱稱),對他寄予厚望。他天資聰穎,記憶力好,學習成績也非常不錯。他學習的時候,家裡妹妹練鋼琴的聲音打擾了他,家人就毫不猶豫地撤走了鋼琴。他在一生中從未流露過對媽媽的任何不滿情緒,在學術上也對母親、兒子之間的完滿關係極為推崇。

16歲的弗洛伊德與他38歲的母親艾瑪莉亞

弗洛伊德和父親的關係就頗為緊張了,可以說是愛恨交織。他恨父親的懦弱、無能。當時猶太人所處的人文環境是不甚寬容的,小弗洛伊德顯然對父親的隱忍不發極為憎恨。

「俄狄浦斯情結」的一部分就是兒子要殺死父親,取代父親。這種殺死不一定是身體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小弗洛伊德就非常憎恨父親的懦弱。在他的童年發生過一個帽子事件。當父親外出時,被一個沒有禮貌的基督徒羞辱了,還掉了帽子,雅各布並沒有反擊,而是默默撿起了帽子。這件事情令小弗洛伊德非常反感、憤怒、鄙視。他認為父親不夠勇敢,欠缺男性氣魄,太懦弱。在那個關頭,小弗洛伊德顯然在精神上已經「弒父」了,他的強人性格取代了自己心中的父親。

複雜的大家庭,第一排左三位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顯然又是愛父親的。父親對他來說象徵著與社會、與自身的和解。我們沒有明確證據證實小弗洛伊德對父親的怨恨是否與母親當時的情緒有關。但是根據我們的日常經驗,生活在複雜家庭中的主婦通常不會太開心,也往往會對丈夫心懷怨恨。

另外,弗洛伊德在父親臨終前已經在內心中完成了與父親的和解,明確承認了自己對父親的愛意。雅各布死於1896年10月,他在11月給弗裡士寫信,「我對他的評價很高,了解他至深,他的性格融合了深度的智能與絕妙的自在無慮,對我的人生有重大影響。」當時的弗洛伊德正在提出「誘姦」假設。根據這個假設,雅各布曾經試圖猥褻過小弗洛伊德與他的妹妹們,導致他們都患有強迫症!雅各布死後,這一假設的研究也停止了。

文史君說

當學者從事學術研究的時候,他們往往從自身感受出發,牛頓的蘋果、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概莫能外。弗洛伊德在原初經驗中獲得的當然有創傷,所以才有了「俄狄浦斯情結」;他在原初經驗中當然也收穫了來自父親、母親的無私的愛,所以又有了超越「俄狄浦斯情結」中「殺意」的升華。為了弗洛伊德的理論貢獻,我們欠他的父母一句「謝謝」!

參考文獻

1、 [美]彼得·克拉瑪:《弗洛伊德傳》,連芯譯,譯林出版社2014年。

2、洪丕熙:《弗洛伊德的生平和學說》 ,重慶出版社1988年。

(作者:浩然文史·麵條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子虛烏有的「俄狄浦斯情結」
    弗洛伊德提出,人類普遍存在所謂「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還有對應的「戀父情結」,對後世的人文思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涉及親子亂倫的「情結」令普通人無法接受,與此相關的「閹割焦慮」和「陰莖嫉妒」概念也讓男孩女孩匪夷所思。
  • 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師生戀,弗洛伊德:這是俄狄浦斯情結在作怪
    可是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一個男人愛上比自己大很多的女人,這是一個男人的俄狄浦斯情結在作怪。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呢?相傳希臘神話中,王子俄狄浦斯違反意願,無意中殺死生父,娶母為妻。弗洛伊德將這種兒子親母反父的複合情結,稱為戀母情結,也稱為俄狄浦斯情結。
  • 俄狄浦斯為何要「弒父」,真的是弗洛伊德說的「戀母」情結嗎?
    引言:在對《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及《卡拉馬佐夫兄弟》進行分析之後,弗洛伊德發現了西方文學中長期、廣泛存在的「弒父」主題,並以其一貫作風推而廣之認為一切文藝作品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呈現或升華。但是所謂的「戀母」情結,其實並不足以解釋俄狄浦斯的「弒父」行為。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簡單的來說就是戀母情結,複雜的來說就是一個孩子與父親和母親的三角關係中存在的愛與恨、好與壞等眾多的矛盾關係衝突。由於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持以上觀點,弗洛伊德的這一結論遭到普遍的質疑。暫且不說這是否真實,但是弄懂俄狄浦斯情結背後的衝突對一家人的相處和孩子的性格成長是有非常巨大的好處的。但是俄狄浦斯情結畢竟是舶來品,是以西方人類心靈的研究為主的。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這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術語來自精神分析流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是根據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的戲劇性故事中總結出的一個心理學中精神分析學派用語。弒父娶母只是戀母情結的一個極端的表現。由於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持以上觀點,弗洛伊德的這一結論遭到普遍的質疑。暫且不說這是否真實,但是弄懂俄狄浦斯情結背後的衝突對一家人的相處和孩子的性格成長是有非常巨大的好處的。
  • 《衝突背後的衝突》:理解複雜的關係,從讀懂俄狄浦斯情結開始
    後來,弗洛伊德又將自己的體驗與古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王》相融合,於是產生了「俄狄浦斯情結」。它的含義是超越父親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這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內疚。而它對人的影響會貫穿人的一生,我們生活遇到的所有困難癥結,幾乎都可以從俄狄浦斯情結中找到合理的解釋。
  • 心理學解析《飲食男女》:從父親與孩子關係,看「俄狄浦斯情結」
    在相處中,親子關係常常透出"俄狄浦斯情結"的特點,三姐妹之間的秘密競爭、暗暗較勁都突出了家庭關係中的矛盾。在朱家的牆上,掛著一幅母親的照片,而二女兒朱家庭長得最像母親。這是一種隱喻,父親和女兒們的微妙關係也從這裡開始。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其最令我們熟知的,大概是它開啟了西方心理學中的一個經典命題——「俄狄浦斯情結」。 說到「俄狄浦斯情結」,我們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他說:「人性的兩大動力是性的動力和攻擊的動力」,在俄狄浦斯期的時候會體現得淋漓盡致,3歲以後的孩子,他會有很明確的性慾,這時他的性慾就會指向異性的母親,而他的攻擊欲就會指向同性的父親。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神的喻示,也是人心理的顯現:「弒父娶母」的劇情演如何變成「俄狄浦斯情結」了解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節,你是不是很疑惑,明明故事是「弒父娶母」,那與心理學上的「俄狄浦斯情結」有何關係?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人性的惡之花: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結
    這個夢成為了弗洛伊德心理發展觀的基石,他據此也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的故事是這樣的: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麼一個預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兒(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與他的母親結婚。
  • 《衝突背後的衝突》揭秘俄狄浦斯情結在內心衝突的作用及現實意義
    《衝突背後的衝突》是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張天布集結近30年的臨床研究結晶而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了弗洛伊德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引起我們內心衝突的原因、對我們的性格、行為、心理以及整個人生的影響,並用大量的諮詢案例、家喻戶曉的文藝作品,指出如何走出俄狄浦斯情結的衝突,成就完整的自我。
  • 超越心理學意義的「俄狄浦斯」
    但是眾多中國人卻知道「俄狄浦斯情結」---源自著名的西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由公元前496年出生的索福克勒斯創作,這要歸功於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幼年性慾說」,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每個人一定要經歷的,是導致神經症的病因,他寫道:「俄狄浦斯王的命運使我們感動不已。他遭受的詛咒是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領受過的。大概我們都是帶著像他一樣的命運出生的。
  • 《衝突背後的衝突》心理解析:俄狄浦斯為何難逃弒父娶母的宿命?
    其中的重點,以原生家庭的三角關係為模型,對俄狄浦斯情結作出深度解析,有助於我們認清幾乎所有人際關係的背後,其實都來自於個人自我的內心衝突。按照當時的習俗,前國王死去後,一切都歸新王所有。於是,俄狄浦斯王娶了王后,與王后生下了兩兒兩女。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殺死生父伊拉奧斯、娶了生母的真相,但國王亂倫卻引來神怒天譴。忒拜國自此一直災難不斷,民不聊生。俄狄浦斯反思罪己,向神求示:上天為何要懲罰我啊?我做了什麼虧心事嗎?
  • 胡因夢文選 || 什麼是俄狄浦斯(伊底帕斯)情結?以及三角關係的原型動力
    此外有兩個對立的行星落四宮、十宮,也代表父母南轅北輒,容易形成極端的伊底帕斯情結。 一個人越是覺知不到原生家庭的三角習題,就越容易進入成年後的三角關係,背後的目的是要揭露潛存的問題。土金相位及凱金相位也和家庭三角習題有關,土火相位和凱火相位亦然,流年的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凱龍星推進本命盤也會啟動童年的未竟之事。
  • 高乃依、伏爾泰與他們的俄狄浦斯故事
    對於弗洛伊德來說,為了能用俄狄浦斯情結來作為解讀文本的手段,首先就必須生產出一種特殊的俄狄浦斯的觀念,這種觀念屬於浪漫主義對古希臘的觀念的再創造,這樣,產生了一種特殊的非思之思,以及保持沉默的言說的觀念。從此並不能得出,審美無意識已經提前給出了弗洛伊德的無意識概念。弗洛伊德的「審美」分析反而揭示了兩種無意識形式之間的張力關係。
  • 心理學:媽寶男為什麼不能嫁,「俄狄浦斯情結」告訴你原因
    其實,媽寶男的性格養成,往往是與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密切關係,一個男孩,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受到了母親過度的保護,那麼,他就會失去獨立面對困難的能力,從而對母親產生一種強烈的依賴感。在心理學上,弗洛伊德對男人太過依賴母親這一現象,有一個名詞解釋,叫做「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戀母情節」。
  • 以《小丑》為例,淺析「俄狄浦斯情結」在人格構建中的影響
    俄狄浦斯情結代表著兒童性別認同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只有經歷過這一階段,小男孩才明白他是一個像他父親一樣的男人,小女孩才能獲得像她母親一樣的女性氣質,所以如果在這一階段角色定位出現問題,那麼,在之後人格發展中就會出現扭曲,下面,我們就以電影中《小丑》小丑的人物(男性)作為案例,看人格構建中俄狄浦斯情結會產生的不利影響以及如何避免不利影響
  • 孩子患有「俄狄浦斯情結」,化解妙招在這裡
    但是,在這裡,我要告訴各位家長的是,當我們的孩子出現說出這樣的話語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患有了"俄狄浦斯情結"需要引起我們父母的重視。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我們又應該如何緩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呢?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鬥羅大陸:如果你對胡列娜無感,喜歡阿銀,你可能有俄狄浦斯情結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和唐三一樣的,從你對胡列娜和阿銀的態度上,我們或多或少可以知道你是不是又俄狄浦斯情結。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會有俄狄浦斯情結。結論推斷出來了,不過有些漫友心中可能會疑惑,比比東和阿銀同樣都是母親,為什麼喜歡阿銀可能是俄狄浦斯情結,喜歡比比東就不是因為俄狄浦斯情結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很容易回答的。阿銀和唐三是母子,比比東和千仞雪是母女。
  • 古希臘戀母情結:是一種叫「俄狄浦斯癥結」的精神病
    原標題:經典 | 古希臘戀母情結:是一種叫「俄狄浦斯癥結」的精神病俄狄浦斯情結:戀母和弒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