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背後的衝突》:為什麼男孩子從三歲就開始進入了叛逆期?

2020-10-25 糖小姐666

在養育孩子特別是男孩的過程中,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兩歲之前還乖巧懂事的小寶寶,一進入三歲就開始進入了叛逆期,將「我不喜歡、我不願意」當成了口頭禪。

明明離青春叛逆期還有十幾年,怎麼就提前了這麼多年?

其實不用擔心,孩子的這些變化是因為他已經進入了俄狄浦斯期。

什麼叫俄狄浦斯期?《衝突背後的衝突:解讀我們內心的俄狄浦斯三角》這本書中給了詳細的介紹。

《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的作者叫張天布是著名的心理學家,也是陝西省人民醫院的心理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專委副主委等等;

心理學的知識對大多數非專業人士來說,總是覺得晦澀難懂,看的雲裡霧裡,但是本書的作者在書中使用了大量的事例,比如民間神話故事、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及經典小說,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你輕鬆了解各個專有名詞。

一.「俄狄浦斯」的含義

1.「俄狄浦斯的」一詞的來源:《衝突背後的衝突》作者在本書的開始介紹了一個希臘的神話故事,這個故事名叫《俄狄浦斯王》:一個名叫俄狄浦斯的男子一出生被認定會殺了自己的國王父親,所以國王本打算將他殺了。

可機機緣巧合之下,在俄狄浦斯不知情的情況下,他不僅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還娶自己的母親。當知道真相之後母親愧疚不已上吊自殺,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眼睛離家出走。

2.俄狄浦斯階段:人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變化,包括某些固有的特徵,內在衝突的模式。孩子從三歲多到六歲左右進入俄狄浦斯期,這個階段是性格及為人處事的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

如果這個階段發展的不好,就會對孩子的後期成長留下隱患。很多人在成年之後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就是由於這個階段的問題所導致。

3.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就是來源於俄狄浦斯王這個神話故事,揭露了一個人內心衝突的模型。這個模型的主要特徵是在人際關係的競爭、超越中會產生愧疚、遭受報復的恐懼。所以俗話說:三歲看到老,七歲定終生,這句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

二.完整的三角關係及不完整的三角關係

俄狄浦斯情結中最關鍵一點叫「俄狄浦斯三角關係」。這將三角形來進行形象的比喻,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父親、母親和孩子是這三個角,三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又被比喻成三角形的三條邊。

記得上學時期,老師說在平面中三角形是最穩定也是最簡單的結構。三角形之所以穩定是跟它的三個角是分不開的,缺失任何一角,就無法形成三角形。

所以完整的三角關係,應該是有父親、母親和孩子,每個人都應該參與進來,這樣才能保持三角形的穩定。這樣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才會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如果父親或者母親任何一人職責缺失,就會導致三角形的三個角變成了兩個,無法形成三角形,就只能變成一條直線或者曲線。

所以大多數單親家庭或者是父母關係不好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或多或少可能會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

三. 三角關係中的父子競爭

為什麼三歲的小男孩開始進入叛逆期,這是由於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家裡除了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這個時候孩子會認為所有人都在圍著他轉,都和他有關係。

等孩子到了三歲,有了男女性別之分,也有了更多的判斷力,這個時候他有了佔有欲,覺得媽媽是自己一個人的,不願意讓爸爸和他們睡同一張床上。

1.父子關係競爭的初始階段就是競爭媽媽,就像很多男孩在小的時候都會說「媽媽是最漂亮的,長大後要娶媽媽」。大多數大人會一笑而過,覺得這只是小孩說的笑話,其實這是父子關係競爭的開端。

「男孩戀母,女孩戀父」,這其實和「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道理是一樣的。這個時候父母不要迴避這個問題,要及時去引導孩子,告訴孩子正確的愛媽媽的方式。

2.父子關係競爭的次級階段為權利的競爭,有些男孩會覺得爸爸很厲害,所以心裡暗下決心自己以後一定要超越爸爸,比他更厲害。還有些男孩不願意聽爸爸的話,總喜歡和爸爸唱反調,覺得自己可以做主任何與自己有關的事情,不願意聽從父親的指導。

四.如何幫助孩子渡過俄狄浦斯情結?

父子間的競爭是俄狄浦斯衝突的主要的一點,要想解決這種衝突就要根據不同的場景採取不同的策略。

1學會與孩子共情:父母要學會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內心的衝突,並能共情,這樣的母能被孩子當作朋友來對待。反之如果父母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來約束孩子,會導致孩子不僅會感到委屈可能還會更叛逆,造成惡性循環。

2.母親的關心要適度,父親的拒絕要溫和:本書中作者用的是「不含誘惑的深情,沒有敵意的拒絕」,這就是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母親對兒子或者父親對女兒的關心要適度,既要給孩子深情又要有邊界線。

同性父母則要告訴孩子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不該做,給他們一個指導,而不是當孩子犯了錯,就一直指責他們,讓孩子感受不到愛,只感受到敵意。

當然本書的作者也提到,不論同性父母還是異性父母,在面對孩子時,這兩種情緒都該有。

3.父母要學會放手:每個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所以在孩子幼年時候,希望可以做到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當孩子已經獨立的時候,父母如果對孩子越抱越緊,這不僅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反而養成孩子依賴的性格,所以當孩子可以獨立的時候,父母要學會適當的放手。

五.結尾

每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在演繹著三角關係,俄狄浦斯也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心理話題,作為父母只有及早了解俄狄浦斯的三角衝突,才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內心的衝突,這些不良的感受得到化解和轉化,這樣才能利於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進入叛逆期怎麼辦?四種方法教你如何避免與孩子產生衝突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 《衝突背後的衝突》童年的一切,成年後的幸福種子或者衝突的地雷
    [1]—張天布《衝突背後的衝突》這個2歲的小女孩就明顯在需要力量支持的時候,第一個就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顯然父親在她的心裡是一座靠山。[2]「俄狄浦斯三角」是「俄狄浦斯情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俄狄浦斯情結」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最重要的主題,討論的是「孩子-父親-母親」之間的關係衝突。「俄狄浦斯三角關係」是將孩子、爸爸、媽媽當做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由這三個人之間的聯繫模式構成三角形的三條邊。
  • 《衝突背後的衝突》:理解複雜的關係,從讀懂俄狄浦斯情結開始
    以前,我以為俄狄浦斯情結就是簡單的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直到最近拜讀了《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才發現俄狄浦斯情結遠不止於此,它在在精神分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內心衝突原始模型圖在《衝突背後的衝突》一書中,作者從11個維度對俄狄浦斯情結進行闡釋,這11個維度包含俄狄浦斯的概念及俄狄浦斯情結起源
  • 《衝突背後的衝突》揭秘俄狄浦斯情結在內心衝突的作用及現實意義
    《衝突背後的衝突》是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張天布集結近30年的臨床研究結晶而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了弗洛伊德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引起我們內心衝突的原因、對我們的性格、行為、心理以及整個人生的影響,並用大量的諮詢案例、家喻戶曉的文藝作品,指出如何走出俄狄浦斯情結的衝突,成就完整的自我。
  • 初讀《衝突背後的衝突》
    看張天布的《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剛看了序言和第一章。通過看書,才明白自體、客體、孩子-父親-母親三角關係都屬於精神分析領域。接著,我們開始接受社會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期間也包括社會通過宣傳、影視、潛在價值觀念的耳濡目染的思想影響與塑造,這個過程在我們帶著人的共性與自身特性的基礎上,又具有了社會性。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沒有在某一刻意識到,自我與自我的思想的區別,或者是實現自我從思想中的分裂,那麼在一定意義上說,我們都只是他人(撫養人和社會)思想的塑造品,是一個被塑造的人。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但是按照弗洛伊德的學說,兒童在性器期,也就是三到五歲的時候,就不同程度的出現戀母妒父、戀父妒母的情緒,潛意識中會有取代父親或是母親,從而獨佔父親或是母親的愛。如果在兒童早期不能很好的引導,很可能就是未來神經病的根源。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但是按照弗洛伊德的學說,兒童在性器期,也就是三到五歲的時候,就不同程度的出現戀母妒父、戀父妒母的情緒,潛意識中會有取代父親或是母親,從而獨佔父親或是母親的愛。如果在兒童早期不能很好的引導,很可能就是未來神經病的根源。
  • 十三歲男孩子叛逆期,打罵都不行,好好的跟他說又不聽,怎麼辦?
    十三歲男孩子叛逆期,打罵都不行,好好的跟他說又不聽,怎麼辦?兒童發展心理學普遍認為,孩子有兩個比較明顯的逆反期,一是3歲左右的,剛學會了說話,有時會和家長頂嘴,但不明顯。二是進入青春期,一般是13、4歲左右的,孩子身體迅速發育,但思想相對滯後,但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懂了很多,用不著家長處處幹涉,如果家長管得多,語音激烈,刻薄,就有可能起衝突,覺得孩子很叛逆。
  • 2歲寶寶進入難管叛逆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處置方式尤為重要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孩子進入2-3歲,我們最常聽到到的一個字是不。這就是可怕的2-3歲的叛逆期,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是全世界寶寶的「問題」。一、這個問題背後的成因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充分理解孩子的這個階段的行為,這是全世界所有孩子的必經階段,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認為孩子不聽話,覺得孩子很不好。
  • 《衝突背後的衝突》心理解析:俄狄浦斯為何難逃弒父娶母的宿命?
    就讓我們從書的開篇——俄狄浦斯王的故事開始讀起吧。其中的內涵是,來自於原生家庭中孩子、爸爸、媽媽三個人之間的情感關係,或者叫心理關係。書中說:這三個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如何處理好這個三角關係內部願望、需要、競爭、團結的矛盾衝突,是俄狄浦斯情結精神分析的核心內容。
  • 你知道人生有三次叛逆期嗎
    第一次叛逆期是兩歲到三歲,第二次叛逆期是6歲到7歲,第三次叛逆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青春期,通常是12歲到18歲。每一次叛逆,都是要為他接下來的生活做準備。第一叛逆期叛逆的好的孩子,家長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家長允許孩子叛逆,並且支持孩子叛逆,這種叛逆成功的孩子一旦到了幼兒園,生活會自理,不用老師管穿衣吃飯,自己都能搞得定。這個孩子初步入社會的時候,他的這個自信就建立起來了。
  • 3歲7歲12歲,孩子三次叛逆期,家長這樣教育,讓孩子優秀成長!
    孩子的一生會經歷3個叛逆期,分別是3歲,7歲與12歲,而每一個叛逆期,都是孩子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家長如果沒有抓住機會去正確引導孩子,那麼孩子以後的發展就很有限,會教育的家長,一定會抓住這三個叛逆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能夠優秀成長,擁有無限的可能!
  • 男孩的叛逆期很可怕!若想順利度過叛逆期,先停止講道理
    叛逆期早期(10~13歲)1、開始變得沒有秩序很多父母都反應,孩子小的時候多聽話,父母說什麼事情,孩子都會聽。叛逆期後期(15~18歲)Ⅰ.走向成熟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慢慢走向成熟,他們並不希望父母Ⅱ.學會獨立孩子在15~18歲這個時期,也正是進入高中的時候,這時候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夠獨立,並且開始敏感、多慮、自尊心變強
  • 孩子三個叛逆期,你家經歷到第幾個?第二個叛逆期:兒童叛逆期
    昨天,小編跟家長們聊到了孩子三個叛逆期中的第一個——可怕的兩周歲。今天小編將繼續邀請南京天佑兒童醫院兒童發育行為及心理健康門診的南方副主任醫師跟家長們聊聊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兒童叛逆期。很多孩子開始步入小學,新的環境、新的圈子、新的知識,讓孩子大腦、身體開始了新一輪成長。孩子們總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事情想自己做主,於是經常跟爸媽們發生衝突。
  • 文化與心理對話:《衝突背後的衝突》你所不了解的精神世界
    文化與心理對話:《衝突背後的衝突》你所不了解的精神世界 博採眾長匠心具,書韻飄香詩意濃。2020年10月11日,由終南心理和陝西省人民醫院心理科聯合主辦的「文化與心理對話:『成為自我』暨《衝突背後的衝突》新書首發儀式」在西安西高新創客街區喜馬拉雅萬物聲進行。西安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孫維擔任本次活動主持。
  • 為什麼兩代人的教育理念會衝突?
    畢竟太多熊孩子背後,站著一個使勁慣著他們的爺爺或者奶奶了。原因其實也不複雜,隔代親隔代親,隔著一代人,各自看問題的角度自然會不一樣。對於爺爺奶奶來說,孫子孫女是家族的延續,也是他們退休後的人生寄託。這時候老人的育兒觀,和我們的育兒觀就會產生天然的衝突。這種育兒觀,不僅僅是那些生活方式裡,傳統習俗和現代科學的衝突,還有更深層次的關於教育理念的衝突。我們會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會對孩子非常的嚴格。
  • 衝突的觸點就是衝突的開關
    觸點,就是衝突的開關。右腦的開關2005年,美國人丹尼斯·霍普開始銷售月球上的土地,土地價格為每英畝298元。如今,霍普已經出售了數億英畝的月球土地,擁有230萬客戶,他的客戶甚至包括美國前總統卡特,影星湯姆·漢克斯等。
  • 《衝突背後的衝突》正確引導3-6歲的關鍵時期,影響孩子一生
    其實,這都是因為在3-6歲的關鍵時期,父母沒能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好與父母的「三角關係」,導致孩子無法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情結,從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今天,為您介紹一本新書《衝突背後的衝突》。作者認為,一個成熟的俄狄浦斯三角能解釋一個人內心深處對於孩子、父親、母親三個人行程單關係
  • 學生教室玩撲克,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14歲正是叛逆期高峰
    進入話題前,我們首先要說一個問題「14歲正是青春叛逆期的高峰,孩子的反叛心強烈。」近日,武漢江夏區一名初中九年級14歲男生,因在教室玩撲克,被母親在學校走廊上扇了一個耳光後,趁人不注意跳樓身亡,一時間引起了廣大反響。有持各種態度和評論的,但14歲初中學生,為什麼僅僅因為母親一個耳光選擇跳樓輕生,卻很少有人去深思!
  • 《衝突背後的衝突》3-6歲俄狄浦斯期,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在孩子三到六歲這個階段,被稱作是俄狄浦斯期,這個時期是孩子學習如何理解和處理關係的階段,這個關係發展的好不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及心態。如果孩子無法順利度過這個發展階段,成年後很容易形成許多問題,比如焦慮、強迫以及為人處世的行為偏差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