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孩子哭泣,家長們會感到心疼,可一旦孩子哭鬧不止,有的家長就會開始覺得煩躁。尤其孩子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時,家長會更加心煩。這時,家長可別只會跟孩子說"不許哭"。
恰逢周末,寶媽小煦帶上自家4歲的女兒去附近的商場玩。母女倆在兒童樂園待了一下午,正準備回家,卻發現商場一樓中央似乎是有什麼活動。
原來,當天商場舉辦了一個"手繪油紙傘"的親子活動,參加活動的每個家庭都可以領取一把純白的油紙傘,之後用顏料在上面DIY自己想要的圖案。
小煦和閨女出來的時候,油紙傘已經結束領取了,場上的孩子們都在家長的陪伴下專心地繪畫,孩子們畫的有米老鼠、荷花……都差不多完工了。看到這些漂亮有趣的傘面,女兒便跟媽媽說自己也想要,可小煦詢問了工作人員,得知油紙傘已經派發完了。
小煦無奈,只好跟女兒說油紙傘沒了,可女兒卻不能理解,反而癟嘴哭泣。小煦安慰說回家給她買一個更好看的,可孩子卻不聽話,依舊哭鬧不止。女兒的"不懂事"讓小煦感到無奈又生氣,她大聲地斥責道:"不許哭!"誰知孩子哭得更加大聲了。
【需求得不到滿足】
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哭就是他們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在嬰兒時期,不會說話的寶寶用哭鬧來表達生理需求、情感需求,肚子餓了、想爸爸媽媽了,都會通過哭這種方式來表達。
而在幼童時期,孩子表達能力不足,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也會通過哭來發洩情緒,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內心的感受。
【感到悲傷難過】
孩子受委屈了或者是被欺負了,都會因為感到悲傷難過而哭泣。家長有時候會誤解孩子,或者是做一些傷害到孩子的事情,自以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孩子卻覺得很嚴重。
比如有家長把孩子養的魚煮成菜吃,孩子哇哇大哭,家長卻在一邊笑,這無疑會讓孩子感到難過;再比如很多家長未經孩子允許就把他們的東西送給別人,還指責孩子生氣是"自私"的表現,感到委屈的孩子就會哭泣。
一個孩子從來都不哭泣,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經歷很多事情,也會被這些事情勾起情緒,有時便會哭泣。
對待孩子的哭鬧,家長要正確看待,不能一意孤行地認為孩子就是在耍性子、不聽話。那些從不哭泣的孩子,未必像表面那麼開朗,他們心裡可能壓抑著一些消極情緒,只是沒有表現出來。
會哭的孩子,比從來不哭的孩子,心理更加健康。只有接納孩子的哭泣,家長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幫助他們學會管理情緒。
心理學家按照"父母對孩子負面情緒的反應",將父母分為兩類:一類是"情緒消除型"父母,另一類就是"情緒指導型"父母。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們通常有兩種反應,第一種是"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告訴他們"不許哭""有什麼好怕的",結果孩子反而更壓抑了;第二種反應是引導孩子正視和處理情緒。
比如,當孩子怕黑的時候,這兩種方法將帶來不一樣的結果。"情緒消除型"家長會告訴孩子,黑暗沒什麼好怕的,他們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怕什麼;而"情緒指導型"家長會接納孩子的害怕,詢問他們在怕什麼,對這些負面情緒進行疏導。
顯而易見,後者更有助於孩子釋放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得到合理的釋放後,孩子的心理就不會那麼壓抑,反而能夠正視讓自己產生負面情緒的事情,更有助於培養積極情緒。
所以,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比起"不許哭",家長幫孩子做好情緒管理會更有效。
1、做"情緒指導型"家長
當孩子哭鬧或者悲傷的時候,家長要採用"情緒指導"的方式來幫助他們。比如孩子心愛的狗狗離開了人世,孩子特別難過,這時家長不應該抑制他們哭泣,也不該對"死亡"閉口不言。家長更應該做的是教孩子直面現實,適度宣洩悲傷,溫和地告訴他們"死亡是什麼"。
對待其他負面情緒也一樣,家長要引導孩子接納這種情緒,意識到自己正在難過、憤怒……之後才能更好地引導。
2、為孩子設置"心理玩具"
玩玩具可以讓孩子感到快樂,而"心理玩具"則會喚起他們的積極情緒。平時家長可以準備一個漂亮的本子,讓孩子每天寫上當天最讓他開心或滿意的3件事,並堅持下來。
這樣一來,孩子就算產生了負面情緒,在書寫時也會回憶當天發生的事情,並逐漸冷靜下來。同時孩子也能從這些"好的事情"中獲得安慰:我這一天其實過得還不錯。這個"心理玩具"在無意間疏導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教會他們冷靜思考,喚起他們的積極情緒。
3、不用情緒控制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那麼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不能過於情緒化。
有些家長在孩子發脾氣、哭鬧時會說:"再不聽話,媽媽就生氣了!"這雖然會讓孩子感到害怕,但並不能讓他們明白自己哪裡做錯了,同時也抑制了孩子去發洩情緒。
這種通過情緒來威脅、控制孩子的方式,本身就是情緒化、不理智的,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良好情緒,也難以讓他們擁有情緒管理的能力。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告訴他們不能這麼做的原因,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去表達和負責。
今日互動話題: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