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止,比起「不許哭」,家長做好情緒管理老師更有效

2020-10-12 雅雅媽媽說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孩子哭泣,家長們會感到心疼,可一旦孩子哭鬧不止,有的家長就會開始覺得煩躁。尤其孩子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時,家長會更加心煩。這時,家長可別只會跟孩子說"不許哭"。

恰逢周末,寶媽小煦帶上自家4歲的女兒去附近的商場玩。母女倆在兒童樂園待了一下午,正準備回家,卻發現商場一樓中央似乎是有什麼活動。

原來,當天商場舉辦了一個"手繪油紙傘"的親子活動,參加活動的每個家庭都可以領取一把純白的油紙傘,之後用顏料在上面DIY自己想要的圖案。

小煦和閨女出來的時候,油紙傘已經結束領取了,場上的孩子們都在家長的陪伴下專心地繪畫,孩子們畫的有米老鼠、荷花……都差不多完工了。看到這些漂亮有趣的傘面,女兒便跟媽媽說自己也想要,可小煦詢問了工作人員,得知油紙傘已經派發完了。

小煦無奈,只好跟女兒說油紙傘沒了,可女兒卻不能理解,反而癟嘴哭泣。小煦安慰說回家給她買一個更好看的,可孩子卻不聽話,依舊哭鬧不止。女兒的"不懂事"讓小煦感到無奈又生氣,她大聲地斥責道:"不許哭!"誰知孩子哭得更加大聲了。


孩子為何哭鬧不止?

需求得不到滿足

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哭就是他們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在嬰兒時期,不會說話的寶寶用哭鬧來表達生理需求、情感需求,肚子餓了、想爸爸媽媽了,都會通過哭這種方式來表達。

而在幼童時期,孩子表達能力不足,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也會通過哭來發洩情緒,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內心的感受。

感到悲傷難過

孩子受委屈了或者是被欺負了,都會因為感到悲傷難過而哭泣。家長有時候會誤解孩子,或者是做一些傷害到孩子的事情,自以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孩子卻覺得很嚴重。

比如有家長把孩子養的魚煮成菜吃,孩子哇哇大哭,家長卻在一邊笑,這無疑會讓孩子感到難過;再比如很多家長未經孩子允許就把他們的東西送給別人,還指責孩子生氣是"自私"的表現,感到委屈的孩子就會哭泣。

從來不哭的孩子,讓人擔憂

一個孩子從來都不哭泣,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經歷很多事情,也會被這些事情勾起情緒,有時便會哭泣。

對待孩子的哭鬧,家長要正確看待,不能一意孤行地認為孩子就是在耍性子、不聽話。那些從不哭泣的孩子,未必像表面那麼開朗,他們心裡可能壓抑著一些消極情緒,只是沒有表現出來。

會哭的孩子,比從來不哭的孩子,心理更加健康。只有接納孩子的哭泣,家長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幫助他們學會管理情緒。

正視負面情緒,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

心理學家按照"父母對孩子負面情緒的反應",將父母分為兩類:一類是"情緒消除型"父母,另一類就是"情緒指導型"父母。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們通常有兩種反應,第一種是"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告訴他們"不許哭""有什麼好怕的",結果孩子反而更壓抑了;第二種反應是引導孩子正視和處理情緒。

比如,當孩子怕黑的時候,這兩種方法將帶來不一樣的結果。"情緒消除型"家長會告訴孩子,黑暗沒什麼好怕的,他們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怕什麼;而"情緒指導型"家長會接納孩子的害怕,詢問他們在怕什麼,對這些負面情緒進行疏導。

顯而易見,後者更有助於孩子釋放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得到合理的釋放後,孩子的心理就不會那麼壓抑,反而能夠正視讓自己產生負面情緒的事情,更有助於培養積極情緒。

所以,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比起"不許哭",家長幫孩子做好情緒管理會更有效。

家長如何當好孩子的情緒管理老師?

1、做"情緒指導型"家長

當孩子哭鬧或者悲傷的時候,家長要採用"情緒指導"的方式來幫助他們。比如孩子心愛的狗狗離開了人世,孩子特別難過,這時家長不應該抑制他們哭泣,也不該對"死亡"閉口不言。家長更應該做的是教孩子直面現實,適度宣洩悲傷,溫和地告訴他們"死亡是什麼"。

對待其他負面情緒也一樣,家長要引導孩子接納這種情緒,意識到自己正在難過、憤怒……之後才能更好地引導。

2、為孩子設置"心理玩具"

玩玩具可以讓孩子感到快樂,而"心理玩具"則會喚起他們的積極情緒。平時家長可以準備一個漂亮的本子,讓孩子每天寫上當天最讓他開心或滿意的3件事,並堅持下來。

這樣一來,孩子就算產生了負面情緒,在書寫時也會回憶當天發生的事情,並逐漸冷靜下來。同時孩子也能從這些"好的事情"中獲得安慰:我這一天其實過得還不錯。這個"心理玩具"在無意間疏導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教會他們冷靜思考,喚起他們的積極情緒。

3、不用情緒控制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那麼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不能過於情緒化。

有些家長在孩子發脾氣、哭鬧時會說:"再不聽話,媽媽就生氣了!"這雖然會讓孩子感到害怕,但並不能讓他們明白自己哪裡做錯了,同時也抑制了孩子去發洩情緒。

這種通過情緒來威脅、控制孩子的方式,本身就是情緒化、不理智的,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良好情緒,也難以讓他們擁有情緒管理的能力。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告訴他們不能這麼做的原因,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去表達和負責。

今日互動話題: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嚎啕大哭,比起「不許哭」,父母這樣做好情緒管理會更有效
    當孩子哭泣,家長們會感到心疼,可一旦孩子哭鬧不止,有的家長就會開始覺得煩躁。尤其孩子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時,家長會更加心煩。這時,家長可別只會跟孩子說"不許哭"。恰逢周末,寶媽小煦帶上自家4歲的女兒去附近的商場玩。
  • 孩子哭鬧不止,家長怎麼辦?分3步走,比起說「不許哭」強百倍
    導語:孩子小,往往會通過哭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不滿,但是哭鬧不止,總會讓淡定的老母親發飆,哭得煩了來一句「不許哭」,然而孩子不僅沒有停止哭,反而哭得更厲害了。針對孩子哭,家長分3步走,效果更好。孩子哭再正常不過了,面對孩子的哭鬧,你一般採取什麼辦法呢?
  • 孩子哭鬧不止時,「不許哭」的命令很傷娃,父母做好三步巧處理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每個孩子都會哭,遇到這種情況時,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制止哭聲,其實,比起「不許哭」,父母做好情緒管理至關重要。孩子屈服於桃子的威嚴,硬是強忍著淚水在一旁抽泣。有一次,孩子即使被打,依舊哭鬧不止,甚至聲音更大了,桃子乾脆直接將孩子撂在一邊,讓他哭個夠,並且在一旁冷嘲熱諷道:你都多大了,就知道哭,丟不丟人?
  • 孩子大哭時,比「不許哭」,父母說這4句話更能做好孩子情緒管理
    但是「不許哭」此話一出,孩子非但沒有停止哭泣,反而會越哭越大聲,對於孩子哭鬧的時候,不少父母會用強制性語言如「不許哭」、抱怨性語言「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或者是採用冷暴力將孩子晾在一邊等。如果父母試圖阻止孩子的哭鬧,使得孩子的情緒與情感得不到宣洩,悲傷消極的情緒一直積壓於心的話,那麼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發展,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使其變得敏感、消極、內向。
  • 當孩子大哭時,比起「不許哭」,這3個情緒管理方式更有效
    孩子哭鬧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件事情,不過孩子被欺負哭就算了,除此之外孩子還有很多哭鬧的理由,有的讓家長氣憤不已,有的讓家長哭笑不得,有的讓家長束手無策,那麼面對孩子哭鬧時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面對孩子大哭,大部分的家長都會選擇怒斥,例如:「你哭什麼哭」、「給我憋回去」、「再哭就不要你了」等等傷人的話語來制止孩子,不過一般孩子都會哭的更嚴重,對此家長就表示很無奈,但這並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用錯的方式而已。
  • 孩子無休止的哭鬧,教你如何化解 | 兒童情緒管理指南
    國慶過後,好友跟我抱怨,「孩子太不聽話了,一丁點沒達到她的要求就哭,國慶假期7天就哭了5場,打了沒效果,冷處理也沒效果,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友的孩子3歲多,比我女兒小一點。聽到她的話語,我深有感觸。女兒也經歷了愛發脾氣的階段,一言不合就倒在地上不起,無理哭鬧沒個完,全家人都被鬧得煩。
  • 「3步走」代替「不許哭」,幫娃做好情緒管理,從此告別愛哭鬼
    絕大多數寶寶由於年齡特點,容易呈現衝動,不穩定的情緒特徵。很多寶媽寶爸面對寶寶不穩定情緒,往往粗暴對待,用暴力制止寶寶情緒,「不許哭!憋回去!」「再哭,晚上就不讓你吃飯。」「不哭就給你買冰激凌。」這種簡單粗暴,毫不考慮寶寶情緒原因的應對行為,只會適得其反,容易造成寶寶心理扭曲,難以學會情緒管理,阻礙良好人格的塑造。
  • 孩子當眾哭鬧讓家長難堪?不會管理情緒的孩子,大多受父母影響
    在公共場合,遇到哇哇大哭的孩子,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煩躁。其實,帶著孩子的父母,也一樣覺得煩躁。因為一般情況下,在公共場合哭鬧的孩子,都很難哄好,甚至父母越哄孩子哭得越兇,然後家長會覺得難堪,採用一些極端的方式,比如打孩子。孩子當眾哭鬧讓家長難堪?
  • 孩子哭鬧時的一句「不許哭」,帶來的傷害比想像大,你還在說嗎?
    而作為家長,最常用到的就是這位媽媽的方式,用比孩子哭鬧還大的聲音喊「不許哭!」有人說這個方法很好用,孩子即使還在哭,但也沒有那麼大聲了。但你是否想過,孩子小聲啜泣的原因是什麼呢?當寶寶哭鬧的時候,我們所說的「不許哭」究竟給孩子帶來的什麼呢?
  • 不滿足就哭鬧不止?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家長試試「冷處理」
    一旦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一部分新手家長就會手足無措,最終妥協,滿足孩子心願。但是每一次家長的妥協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威脅家長的手段,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旦通過哭鬧吃到了甜頭,覺得發脾氣對事情解決有用就脾氣日益增大,他們逐漸學會「情緒勒索」,綁架家長得到心願滿足。
  • 孩子哭鬧時,別只會說「不許哭」,聰明家長會用這4句話代替
    6歲以下的孩子,總是愛哭愛鬧。家長就時刻的想各種辦法不讓他們哭鬧,很多時候都只是束手無策的去哄.還有一些家長會很嚴厲的去呵斥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許哭」。他們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需要,讓家長向自己看滿足自己的要求,這也是孩子的一種信號傳遞的方式。通過哭鬧的方法向家長發射自己的信號,讓家長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理解自己的情感。到了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非常及時的去看看孩子怎麼了,了解一下孩子的內心想法,而不是放任孩子一直自己一個人連哭帶鬧卻無動於衷。不然的話,孩子只會越哭越兇,越來越難以制止。
  • 大部分家長都說過「不許哭」,事實並不對!這3個字對孩子傷害大
    所以,當家長聽到孩子哭時,最常說的話就是「不許哭」,這三個字甚至成為了面對孩子哭鬧時的「口頭禪」。所以,當孩子哭泣時想要控制好孩子的情緒,父母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免去對孩子說「不許哭」,或者說一起更能引起孩子負面的話題。2.
  • 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怎麼哭,第二天哭鬧不止怎麼辦?
    昨兒是三歲半的甜甜去幼兒園的第一天,與父母分別時沒有哭,還很大方地對爸爸媽媽說你們走吧,只在午睡醒來想媽媽了哭了會兒。可是,第二天送去時就不行了,按甜甜媽媽的話說,「沒想到反應這麼大,抓著我衣服死活不讓走,就跟要賣了她一樣 。」甜甜這反應已經很好了,很多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就會上演「生死離別」,哭鬧不止。
  • 孩子上學哭鬧不止的主要原因—分離焦慮,做為家長應該怎麼解決?
    豆豆媽媽是全職媽媽,經過十月懷胎、哺乳期終於熬到了豆豆上幼兒園了,上學第一天從早起豆豆就開始哭鬧不止,經過一系列的抗爭,總算是到了幼兒園,新的一輪撕心裂肺的哭鬧又來了。這讓豆豆媽非常為難,為什麼孩子上學會哭鬧不止,應該怎麼去解決呢?
  • 「不許哭」是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那些不哭的孩子,被剝奪了什麼
    你為什麼不允許孩子哭?孩子哭鬧不止,是父母最頭疼的事,在一個母嬰論壇,有一個話題是這樣的:你最排斥孩子的什麼行為?排名第一回答是:怕孩子哭鬧!孩子哭鬧聲之大,想必每位家長都深有感觸。孩子的哭鬧會讓父母懷疑自己教養孩子的能力,所以父母會對孩子的哭排斥、反感。如果父母不能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只是一味地制止孩子哭,或者對其置之不理,會給孩子造成許多不良影響。
  • 孩子一哭就心疼?讓孩子哭,比讓他笑更重要,家長需要及時改變
    原來女兒和別的小朋友因為玩具發生了衝突,又像在家裡一樣開始痛哭不止,但是幼兒園可沒有放縱她的媽媽。看到沒人理睬自己,王女士的女兒哭得更厲害了,吵著要媽媽。在和老師進行溝通後,王女士才意識到自己平時的妥協和放縱反而讓孩子變得無理取鬧。下定決心以後要改變方式,讓女兒健康的通過哭泣來發洩情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在孩子哭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吧。
  • 幫孩子做好情緒管理有多重要?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良好的情緒管理對人的生活、事業工作等方方面面影響非常大。它不僅能夠提高人的交際能力,也能夠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是情緒管理應該從小培養,如果小的時候沒有及時對情緒進行有效的引導,那麼長大之後,其情緒可能會走向不可控的地步,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有非常多的負面影響。
  • 提高兒童「情緒管理」才是為孩子的人生鋪下金色大道
    「情商」是我們常常用到的詞,一個人的情商高低,直接影響到他的社會能力,而情商就包括了我們在幼兒教育中說的「情緒管理」能力。有研究表明,孩子有效應對各種情緒的能力,是其今後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中的關鍵因素,也是高情商的基礎。所以,情緒管理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這種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習得的。
  •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怎麼哄都哄不住,家長煩躁孩子生氣人都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孩子也是如此。比起大人來說,孩子的情緒更容易發生波動,喜怒無常。臉上還掛著剛哭的淚珠,可是又咯咯的笑出了聲。有些家長會感覺煩躁和生氣,也不會蹲下來耐心的去勸導孩子,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只會怒氣的大聲呵斥,煩死了,別哭了!再哭我就要揍你了!家長的這種簡單粗暴,明顯帶脅迫的語言,雖然當時制止了孩子的壞脾氣!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實每個人遇到不開心的事都會鬧情緒,成人心裡承受能力強,遇到煩心事也想找個機會發洩。更不用說是孩子了!
  • 家長是否了解自己孩子的情緒?如何培養孩子情緒管理?
    在學習情緒調節方法之前,我們首先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自己情緒反應的模式是什麼,才能知道怎麼去調節它。在我們周圍很多時候負面情緒是不被接受的,比如孩子在哭的時候,大人會說,「別哭了,男子漢不能總哭。」或者說「別哭了,你說你想要什麼,不哭了我就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