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都說過「不許哭」,事實並不對!這3個字對孩子傷害大

2020-11-19 憨爸憨媽育兒說

文|原創,歡迎評論轉發

對於家長來說,估計最尷尬的事情就是孩子在大庭廣眾下哭鬧,面對哭鬧不停,怎麼哄都哄不好的情況,著實讓父母手足無措,甚至會感覺「顏面盡失」。

所以,當家長聽到孩子哭時,最常說的話就是「不許哭」,這三個字甚至成為了面對孩子哭鬧時的「口頭禪」。

「不許哭」這三個字,可能會暫時止住孩子的哭聲,但卻不是解決孩子哭鬧的最好辦法,相反還會不利於孩子不良情緒的釋放。

01不同年齡段孩子哭的根本原因:‍

1歲之內,哭泣是需要的表達

1歲之內的孩子,由於暫時還不具備語言能力,所以當自己有需求的時候,像餓了,尿了、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大哭的方式來向媽媽表達。

這個時候的媽媽往往是能夠理解寶寶是有所需求的,所以大多數都會及時地回應,滿足孩子的需求後,自然孩子就不會大哭了。

2-4歲,哭泣是表達抗議

2歲之後,孩子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自我意識十分強烈,這個階段的孩子哭鬧是因為自我意識發展得不到滿足之後的結果。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會不滿足成人強加於自己的想法,進而會做出相應的反抗行為。

但父母自然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向去成長,那麼當孩子反抗無用時,自然就會用大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4-6歲,哭泣表達無助

4-6歲階段的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還會衍生出強烈的自尊心,而由於能力不足,所以在遇到挫折,或者通過努力之後事情仍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會需要發洩自己的情緒。

這個時候「哭」就是孩子發洩情緒的常用方式,而表達的意思往往是內心的「無助感」和向父母的「求助」。

因此,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父母都要允許孩子哭,「哭」和「笑」一樣,都是一種情緒的表現;

同時,「哭」也是一種語言,裡面蘊含著孩子想說的話,所以家長千萬別剝奪孩子「哭」的權利。

02不讓孩子哭,會產生哪些負面情緒?

  • 內心恐慌、失去安全感、性格變得退縮、封閉;
  • 負面情緒長時間堆積後,最後會以具有「破壞力」的方式發洩出來;
  • 長期壓力條件下,會把負面情緒發洩到比自己弱小的對象上;
  • 壓抑自己的情緒,遇到困難時,反而更加無法接受。

蒙臺梭利博士認為:成年人的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於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哭泣被兒童用來表達疼痛、憤怒、恐懼、悲傷等不良情緒,而不允許孩子哭,就是不讓孩子把這些消極情緒表達出來。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心理問題。

現代醫學已證明:很多身體疾病都是由於心理失調導致的。

因此家長不願意看到孩子哭,並加以阻止,這樣的做法對於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不利。

03孩子哭,父母要注意這些

1. 父母控制好情緒

面對孩子大哭的情況,現實感受想必是十分鬧心的,這樣的情況下,大人很容易情緒被激化,自然自己的情緒也被激怒。

所以,當孩子哭泣時想要控制好孩子的情緒,父母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免去對孩子說「不許哭」,或者說一起更能引起孩子負面的話題。

2. 搞清楚哭的原因

孩子哭泣,很可能是身體不舒服,或者有一些悲傷、恐懼的情緒,又或者想通過哭泣來達到某個目的。

父母要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 不要剝奪孩子哭泣的機會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哭著」出來的,而哭泣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哭」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說是一種情緒上的釋放,讓孩子的內心得到鍛鍊,逐漸成長起來。

這樣看來,哭並不是壞事一樁,而是好事一件,父母可別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04在理解孩子哭的同時,也要做好情緒管理

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如何有效地控制是一件難事,甚至對情緒的控制很大大人都做不到。

因此,在包容孩子的「哭」的同時,也要引導孩子學會有效合理地處理自己的情緒,接納並學會和情緒和平相處,才是管理情緒的精髓。

當然,這樣的情緒管理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長給予足夠多的耐心和陪伴。讓孩子知道,在管理情緒的路上,有爸爸媽媽的陪伴,有足夠的愛,這樣則會事半功倍。

相關焦點

  • 你是男孩,要堅強,不許哭,我們在一直傷害男孩的自尊心
    同樣的事情,妹妹哭的時候,媽媽就不會這樣說。就因為小開是家裡的男孩,每次小開傷心的時候,只要哭了,媽媽就會批評小開。好像小開哭了,就是一個懦弱的孩子,就不是一個堅強的小男子漢。慢慢的小開學會把自己的傷心都隱藏了起來。因為你是男孩,不許哭,要堅強。希望這樣的話,您別再對孩子說了。
  • 「不許哭!」,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原來這麼大
    :就知道哭哭哭,有什麼好哭的;這麼大了還哭鼻子;一個男孩子,動不動就哭,害不害臊?當然,還有一種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只要你不哭,我什麼都答應你。不要對孩子的哭泣表示出緊張、排斥、反感,甚至覺得丟臉,當你從心底裡認為這是孩子再正常不過的一種情緒發洩時,可以進行第二步了。
  • 孩子哭鬧時的一句「不許哭」,帶來的傷害比想像大,你還在說嗎?
    媽媽看到有人不停地往這個方向看,就生氣地大聲說:「不許哭!丟不丟人啊?」並且推搡著孩子離開。而作為家長,最常用到的就是這位媽媽的方式,用比孩子哭鬧還大的聲音喊「不許哭!」有人說這個方法很好用,孩子即使還在哭,但也沒有那麼大聲了。但你是否想過,孩子小聲啜泣的原因是什麼呢?當寶寶哭鬧的時候,我們所說的「不許哭」究竟給孩子帶來的什麼呢?
  • 不許孩子哭,是親人乃至世界對孩子最大的惡意
    最後媽媽受不了,對孩子大吼:「再哭就打了哈!打個針而已,哭哭啼啼的,像個女孩子一樣。」男孩緊閉著嘴,身體一抽一抽地,把悲傷憋在肚子裡,真令人心疼。其實,不僅是這位媽媽,很多成年人看到男孩哭,總是要上前制止,覺得女孩子才可以哭,男孩子不能哭。摔倒了不能哭,被打了不能哭,難過了也不能哭。
  • 這些話 對孩子的傷害超過交通意外 很多家長說過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手機不離手,盛怒之下,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樣出格的話。然而,你知道嗎,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恰恰是你的這種語言暴力。當然,很多父母,在實施語言暴力的時候,並不知道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巨大威脅。實際上,這種語言暴力,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當時的心理狀態,還會對孩子長大後的心理健康程度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瀋陽市心理研究所進行過這樣一個調查,他們在當地的看守所找到六個少年罪犯。結果發現,這些孩子的童年驚人的相似。
  • 「棉花糖·家庭教育」:你的一句「不許哭」,毀了孩子好多溫柔
    「哭能解決問題嗎?」「你看你哭的,其他人都在笑話你呢!」對於大部分家長看來,孩子太愛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女孩子愛哭是脆弱,男孩子愛哭是沒有男子氣概。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哭,上面幾句話就脫口而出。
  • 這三個字,比語言暴力對孩子傷害更大
    這三個字,比語言暴力對孩子傷害更大別把恐嚇當教育,我們失去的將會是孩子的信賴和親密。——凱叔作者 | 妙黛前幾天帶著女兒去遊樂場玩,快到晚飯時間了,小朋友們還是捨不得走。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有的好言相勸,有的大喊大叫,有的絮絮叨叨想把孩子哄回家吃飯,效果都不是很好。
  • 不許哭了?想替孩子問家長一句話:什麼時候我們變成了上下級關係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序言: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本來就不存在著上下級的關係,一直都是平等的。然而在很多的父母眼中,他們自己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所長大的。但是朋友覺得孩子家裡買的玩具已經夠多了,所以就不願意買,這個時候朋友的孩子就有點不開心了,把臉拉下來。等到回去的時候也一直在鬧彆扭,朋友讓他做什麼他都不願意做,最後甚至直接哭了出來,朋友看到後非常的生氣,直接命令他不許哭了,再哭就把你扔出去。一、大部分的孩子對於父母這種命令式的語氣都是非常抗拒的,這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 「男孩子不能哭」這句話,聰明家長都不會說,對孩子傷害很大
    但是孩子卻哭的越來越厲害了,她非常的無奈,然後關了火,蹲下來對孩子說:「寶寶,你是個男孩子,不要動不動就哭泣,男孩子一定要勇敢。」可是孩子還是沒有停下了,於是他就急了,把孩子拉到了客廳,然後轉身近了廚房關上了門。
  • 家長不知道的事:這3個習慣,正在讓你的孩子一點點變"笨"
    導語:艾門斯曾經說過&34;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一個人如果有一個好習慣,那麼生活就會容易很多,相反,如果養成了壞習慣,那麼自己就會被習慣所&34;,從而做出不正確的事情。閨蜜家的情況並不是個例,不少家長都發現,自家的小朋友變得越來越沉悶,越來越&34;了。其實,與其說是孩子的問題,倒不如說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問題。要知道,家長是孩子最可靠的靠山,如果在自己想要依賴的時候,靠山卻一點一點的向後倒,孩子只能將自己封閉起來。而這些舉動在家長的眼中可能就是&34;。
  • 這兩個字所有家長都說過,雖不好,卻包含了對孩子無限的愛
    人的潛意識聽不到 「別」這個字,也聽不到「不」這個字。我們在提醒孩子別摔,實際上強調的是摔跤。孩子的注意力就在摔跤上,接下來的潛意識就會自動完成摔一跤的這個動作。 但,當我在公司遇到事情的時候,沒有人願意支持我,領導想保護支持,但其他人都不表態,他也沒有辦法。
  • 多少家長說過:「不準哭」!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也會傳出幾句:別哭了,打個針煩不煩,再哭就多給你打一針,再哭就不愛你了啊但這種做法真的好麼?不許孩子哭泣,對孩子其實是一種「隱形傷害」為什麼我們不想孩子哭?家長們多半會說是為了孩子,覺得哭是一種不好的情緒,笑才是,希望孩子能儘快擺脫壞情緒。但哭和笑一樣都是情緒,哪兒有好與不好之分?「壞情緒」只是大人為情緒打上的標籤而已
  • 孩子哭鬧不止,比起「不許哭」,家長做好情緒管理老師更有效
    小煦安慰說回家給她買一個更好看的,可孩子卻不聽話,依舊哭鬧不止。女兒的"不懂事"讓小煦感到無奈又生氣,她大聲地斥責道:"不許哭!"誰知孩子哭得更加大聲了。孩子為何哭鬧不止?
  • 這一句話是對孩子最深刻的傷害,你說過沒有
    當面對孩子這些具有挑戰性的行為時,我們自己有時候也很難冷靜下來,難免會說出或做出傷害孩子的話語和行為,有些對孩子的影響是短暫的,有些卻會傷害孩子的一生。仔仔五歲那年,有一天我帶仔仔在小區裡玩滑滑梯,遇到了一個2歲多的小男孩。看見比自己大的小哥哥,小男孩特別開心。兩人玩得不亦樂乎。對方媽媽說:「寶寶,我們要回家了。」
  • 家長無意的一句話,可能傷害孩子一輩子!這4句話不要對孩子講
    下面這4句話,家長就不應該對孩子說,看看你說過嗎?1、早就跟你說過了,就是不聽,活該!3、我什麼時候答應了?下次再說!,部分家長就是跟孩子耍賴,說自己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並讓孩子等下次再說。,因此什麼事情都要跟家長說,而且在孩子心中這些事都是對自己來說非常重要,可是對於家長來說會覺得這些事很無聊,花時間聽孩子說這些事完全是浪費時間,因此會用這種話把孩子趕走。
  • 「媽媽你不要不理我」,家長的「情感忽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一直覺得孩子哭抱孩子會慣壞孩子,當孩子拿到小紅花感到高興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略帶嘲笑地說每個小孩子都有,當孩子摔跤哭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呵斥他不準哭不要那麼嬌氣。其實,我們往往在自己不注意的生活細節、說話語氣態度、方式上對孩子"情感忽視"。簡單來說,情感忽視是指:家長沒有提供給孩子自己本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
  • 家長對孩子過度的寵愛是一種傷害
    普通動物園獅子老虎等猛獸都關在籠子裡,遊客自由自在;野生動物園,獅子老虎等猛獸自由自在,因此,人必須關在「籠子」裡。這個負責安全的移動的「籠子」就是汽車。在野生動物園,不下車,不將身體伸出車外,是常識中的常識。可是,有些人總會想突破常識,「勇敢」嘗試。這是不可取的。孩子年齡小,好奇心重,可以理解。但理解不等於放鬆,不等於放縱。
  • 家長最傷孩子的15句話,說過一句,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是一生
    幸孕姐採訪了一眾教育專家,總結出下面16句家長容易說、孩子容易受傷害的話,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跟寶寶說過吧!一、貶低人格型1、你怎麼這麼蠢,看看別人家XXX多麼聰明!2、行了,你放下別動了。笨手笨腳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幸孕姐提醒:對孩子使用人身攻擊的詞彙,貶低孩子人格對於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很容易產生自卑感,不求上進。
  • 孩子哭鬧不止,家長怎麼辦?分3步走,比起說「不許哭」強百倍
    導語:孩子小,往往會通過哭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不滿,但是哭鬧不止,總會讓淡定的老母親發飆,哭得煩了來一句「不許哭」,然而孩子不僅沒有停止哭,反而哭得更厲害了。針對孩子哭,家長分3步走,效果更好。孩子哭再正常不過了,面對孩子的哭鬧,你一般採取什麼辦法呢?
  • 語言暴力對孩子傷害大,家長需深思背後心理,3招讓父母好好說話
    很多時候,家長會忽視自己的語言暴力在孩子身上會產生的效果。且看國內外的犯罪研究數據。在罪犯當中,小時候受過精神虐待和身體傷害的比例都比正常人要大許多。據美國聯邦調查局對36名性侵害者及連環殺人犯進行了研究並提供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他們中有74%的人在童年受過心理虐待,42%受過身體虐待,43%受過性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