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過度的寵愛是一種傷害

2020-09-21 有趣無悔

節假日帶孩子去動物園遊玩是很好的休閒方式。在動物園裡,孩子可以一覽各種動物的風採,了解不同動物的習性和生存狀態。既可以增加見識,也可以培養孩子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但是,不同於普通動物園,遊覽開放的野生動物園,必須遵守遊園規定。錯誤的遊覽方式,極有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這話並不是危言聳聽。北京動物園曾經發生的夫妻吵架妻子下車被老虎襲擊的慘劇並不遙遠。在野生動物園遊玩,時刻保護自身安全是基本前提,也是基本常識。

普通動物園獅子老虎等猛獸都關在籠子裡,遊客自由自在;野生動物園,獅子老虎等猛獸自由自在,因此,人必須關在「籠子」裡。這個負責安全的移動的「籠子」就是汽車。在野生動物園,不下車,不將身體伸出車外,是常識中的常識。可是,有些人總會想突破常識,「勇敢」嘗試。這是不可取的。

孩子年齡小,好奇心重,可以理解。但理解不等於放鬆,不等於放縱。就該事件說,家長同意孩子坐在車頂,就是一種妥協,一种放縱。當然,任何事件都不是百分之百發生的,無論好事壞事。猛獸傷人也不是每次都發生。這種概率或許讓家長,心生僥倖。於是拿孩子的生命和概率進行對賭,贏了,平安無事;輸了,就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也許是孩子哭著喊著要到車頂,家長卻之不過,伴隨著僥倖和對賭自信,妥協了。實質上也是對孩子的過度寵愛,凡事過度總會變成一種傷害。我們常說某事「後果不堪設想」,其實讓孩子在車頂觀光野生動物園,這後果是堪設想的,前面說過,不再贅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是一句空話,套話。孩子不明白的道理,要靠父母言傳身教。家長對孩子的關愛,不能突破常識的底線。

呼籲大家,在公共場合,遵守公德;在特定場合,遵守特殊的規章。隨時隨地,尊重常識。不拿安全做賭注,不拿僥倖當護身符。

相關焦點

  • 家長多年認知的寵愛,其實並不是愛,實則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家長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但是有的時候會因為太過寵愛孩子,讓孩子養成很多毛病。寵溺孩子並不是愛孩子,反而是在害孩子,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孩子有的時候會鬧一些小情緒,不願意吃飯,或者不願意去上學。而有的家長為了鼓勵孩子,會直接用玩具什麼的去讓孩子去做某件事情。
  • 看哪|Behold:過度保護和溺愛其實是一種傷害
    什麼是溺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溺愛多數人都懂得是有害的,但到底什麼才算是溺愛呢?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孩子身上,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儘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
  • 對孩子的過度擔心,是一種隱形傷害
    「我相信你」,看似簡單的小事,但絕大部分家長很難做到。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實在有太多擔心和害怕了。不敢讓孩子直面困難和挫折,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父母不信任我」,因為這種包辦的潛臺詞是——「這件事我不相信你能夠做好」「沒有我,你什麼都幹不好」對孩子來說
  • 家長對孩子的寵愛,究竟達到什麼地步比較合適?爸爸媽媽要明了
    界限感是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要知道寵愛和溺愛之間是很容易跨越的,如果把握不好這個尺度,就會對孩子們的寵愛過度,進而形成溺愛,讓他們在無盡的包容中長大,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們轉,這樣的想法最終會害了他們。
  • 對孩子過度保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這就是媽媽對孩子的保護欲,其實每個父母多多少少都對孩子產生了保護欲,只是有些更強烈,有些並不是十分明顯。這並不是愛,是禁錮,以愛之名傷害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過度保護,那麼過度保護的危害有哪些呢?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過得很好,不受到傷害。
  • 對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
    尤其是前者,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家長不得不反思:原來「太愛」也會有錯。過度的溺愛淹沒孩子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根據父母對孩子的需求的反應程度和是否對孩子建立規則將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型、專斷型、溺愛型和忽視型四種。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孩子出生後,家長擔心的問題,從來沒有斷過。常聽家長說「不要碰這個,危險。不要去那兒,危險。」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几乎把所有危險,都屏蔽在外。為了讓孩子可以遠離危險,家長也是絞盡腦汁。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如果你的孩子身上有這3種小習慣,說明家長寵愛過度
    不光這一點,家長要注意,如果你的孩子身上存在著3種習慣,可以就是家長們寵愛過度了,要及時控制自己的行為1.沒禮貌有些孩子在家裡就很沒禮貌,長輩給他端杯水遞個水果啥的他都認為是理所當然,對於那些吃完的果皮果核也是隨手一扔,大人還要跟在孩子後邊給孩子「擦屁股」,然而也換不來孩子的一句
  •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每個孩子都成了家長的心肝寶貝,也成了社會的稀缺資源。於是乎,過度保護,就成了一種常態。 01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鄰居家一個小男孩,全家人都對這個小孩疼愛至極,那真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
  • 家長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傷害?
    >父母應注意三類「非愛行為」在心理學上,「非愛行為」是指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實行一種非愛掠奪多年來一直從事青少年素質教育工作的專家餘允珠,結合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案例,分析了當前家長和老師針對孩子的幾類「非愛行為」。一是帶附加條件的愛。很多孩子從幼兒起就常聽父母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你乖才愛你」之類的話。這種情況隨著孩子長大演變為對孩子學習成績、藝術特長等的要求——這時候常有「你看XX學習多好,你要是像她一樣媽媽就高興了」的話。
  • 父母的「過度關懷」,對孩子來說沒好處,讓孩子自主家長該了解
    為什麼家長們會出現「過度關懷」?1、本能覺得孩子還小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他是特別的脆弱,這個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的關心就會特別的多。2、溺愛孩子父母疼愛孩子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只是有些父母他們沒辦法衡量愛的多與少,照顧孩子的時候容易出現溺愛的行為,就是過度的寵愛孩子。「過度關懷」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家長的這6種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長的這種行為,以為是在保護孩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行為對孩子已經造成了傷害。那麼,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1、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有些家長完全不讓孩子做一點事,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機會,會讓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和段林,也很難學會照顧自己,會變成一個「懶」孩子。
  • 一個11歲男孩的晨起,引得多數家長深思,別讓過度寵愛害孩子
    1、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若想培養孩子的自律性,那麼家長首先就需要和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待孩子態度真誠,而孩子對於家長也有著相對的信任,在這樣的情況下,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可以說是事半功倍。3、 讓孩子自己嘗試當為孩子制定計劃後,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對孩子講解其中的用意
  • 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到底是愛還是害?
    講衛生是個好習慣,但是「過度」講衛生其實對孩子並不好,孩子的抵抗力也會相對比較弱。皮皮就像是被養在城堡裡的「公主」一樣,每天媽媽接送上下學,重來不做公共運輸工具,基本上不讓孩子出門「出門非常危險,陌生人是大灰狼」。
  • 「女大不避父」是一種傷害,不是寵愛,家長要注意了
    不能因為父女倆感情再好,爸爸再愛女兒,就在女兒面前不知道避諱,這會給女兒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女大不避父」不是你以為的寵愛,而是一種傷害,家長們都要注意了。女兒會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家長是孩子會學習的對象不要讓女兒產生戀父情節,這樣很容易對其他的異性產生好感,從而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傷害到了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爸爸不僅要和女兒保持一定距離,還要教會女兒保護自己。如果不方便說,可以讓媽媽告訴女兒應該怎麼做。避免孩子有童年陰影,被他人傷害。
  •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會讓他們缺乏獨立自主,試試這3個方法
    這樣時間長,孩子養成習慣,總是對家長進行索取。父母對孩子之間的關愛是倫理之情,很多家長過度關愛。導致對孩子有些溺愛,這樣孩子在家長過度寵愛的環境下長大,也會變得恃寵而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很多家長還不以為意,總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正確的。這樣錯誤的教育給孩子一些錯誤的想法,孩子也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
  •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會讓他們缺乏獨立自主,試試這3個方法
    父母對孩子之間的關愛是倫理之情,很多家長過度關愛。導致對孩子有些溺愛,這樣孩子在家長過度寵愛的環境下長大,也會變得恃寵而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很多家長還不以為意,總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正確的。這樣錯誤的教育給孩子一些錯誤的想法,孩子也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
  • 家長自以為好的「禮物」,對孩子卻是一種傷害,多數家長還在堅持
    但是作為家長,千萬不要放任不管。家長給孩子的這些「禮物」,可能正在毀掉孩子的健康和性格。即使是再愛孩子,也要講究方法,而不是一味滿足孩子的需求,無限寬縱孩子。具體來說,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事無巨細,不是周到,而是「過度教養」
    導讀: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事無巨細,不是周到,而是「過度教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事無巨細,不是周到,而是「過度教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的這四種「親子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首先,談到親子關係,一些父母總是會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你的生命是我給的,我生你養你,凡事你都要服從我的安排,否則,你就是對父母的不孝,就是對父母的傷害。父母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受傳統思想文化的束縛,看似是對孩子的這一種關愛,實則是以養育之恩來要挾孩子一切都要順從自己。這就是所謂的「情感勒索型」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