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事無巨細,不是周到,而是「過度教養」

2020-10-10 育兒說天天

導讀: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事無巨細,不是周到,而是「過度教養」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事無巨細,不是周到,而是「過度教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小寶這樣度過他的一天:
早上起床時,當天要穿的衣服已經在床邊了。洗完之後,豐盛的早餐已經擺在桌子上了。
在上學的路上,我的母親在搬運物品時幫他背著書包,與他背誦。
放學後,媽媽根據老師當天發布的作業安排了小寶的學習順序。
在做作業時,小寶的媽媽隨時陪著他回答小寶的問題,檢查作業,並提供茶水。
下一步是陪同補習班,練習鋼琴等。小寶睡著後,媽媽做完了一天的工作。
在這一天結束時,小寶在母親的監督下生活和學習。如果母親暫時無法陪伴他,他將等母親完成後再繼續作業,否則小寶覺得他無法完成作業。
小寶的母親似乎照顧著她的每一個細節,但實際上,她陷入了「過度教育」的誤區。
什麼是「過度教育」?
所謂的「過度教育」是指父母為孩子提供過多的照顧和幫助,不利於他們的成長,以使他們的孩子在學業和人際關係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過度教育的主要表現:
一種是「直升機教育」:父母像直升機一樣將滑鼠懸停在孩子的頭上,並始終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旦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他會立即提供幫助。直升機式的父母會盡一切可能保護孩子,並過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飲食,日常生活和朋友。
這是典型的「直升機成長」父母的表現。
過度教育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割草機教育」:隨時像草坪割草機一樣衝在孩子面前,清除雜草,並幫助孩子提前清除道路上所有可能的障礙物。
就像豆豆的母親一樣,豆豆想競選班主任。她的母親擔心孩子會失敗,因此她提前為豆豆的同學買了小禮物,與老師有很好的關係,幫助豆豆寫了選舉詞,最後幫助豆豆成功了,不要讓豆豆受苦。有點挫折。


01.缺乏獨立性和社會修養
在過度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在生活中會得到全面的照顧。他們沒有機會發展獨立的生活技能,也缺乏照顧自己的能力。
有一次,學校組織了一個兩天一夜的夏令營。豆豆想參加,但豆豆的母親不同意,因為她不確定,並相信豆豆可以照顧好自己。
02.低應力強度和抗挫折強度
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懷著父母的殷切希望。父母對他們的期望越大,自我成長的空間就越小,對孩子的壓力也越大。
他們害怕失敗,在所有事情上追求完美,在成長中缺乏彈性,遇到困難,容易感到沮喪,對自己和生活失去信心。
03.影響親子關係和幸福
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希望能夠完全控制自己孩子的生活。兒童只有服從選擇的權利,沒有權利行使自由意志。過度教育的育兒方法很容易引起親子關係之間的緊張關係,並影響生活的幸福感。
鋼琴大師郎朗在父親的啟蒙和訓練下成為一代大師,但父親對郎朗近乎完美的嚴格要求也嚴重影響了兩個父子之間的關係。郎朗直到成名為止仍然無法放手04。容易焦慮
當受過過度教育的孩子長大後與父母分離並需要獨立承擔責任時,他們會感到焦慮,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承擔責任。
這種分離焦慮症可能表現在兒童的童年時期,並伴隨著兒童的生活,並成為兒童成長的沉重負擔。


01.信任孩子並學會放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生活的延續。
他們有自己的生活道路和需要經歷,因此父母應該教給孩子勇於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而不是為他們解決所有問題,克服障礙,消除暫時性障礙以及更大的隱患。
父母對孩子的深愛是儘早放棄,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並相信他們的孩子有能力應付困難。02。給孩子原則上的自由和權利
壯壯上小學後,他的書包每天都裝滿許多書,但是從一開始,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母親就堅持讓他自己攜帶書包。短短的幾分鐘不會讓孩子不知所措並獲得好處,這與言行一致,並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對自己的事務負責。


03.避免陷入天才教育的誤區,並以正常的心對待孩子
尋找孩子成為巨龍的父母決心從孩子出生之日起就開始培養天才孩子。他們在一對一的早期教育上花了很多錢,然後上了昂貴的私立學校。
許多孩子在父母的壓力下正在努力向成為人才的目標邁進。父母應該學會對孩子有一種和平與期望的態度,但不要對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深愛,但不會使孩子感到沉重;與孩子保持適當的界限,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有自我成長和自我教育的空間。
只有為孩子提供一個輕鬆的環境,他們才能健康,身體地成長。
當孩子偶爾精疲力盡時,她將鼓勵苗苗每天練習。她通常會在家裡彈奏優美的鋼琴音樂,與苗苗一起設定目標,並堅持不懈地堅持下去。
04.給孩子一個機會,以很小的代價嘗試和犯錯
讓孩子們儘早遭受挫折,並且在童年時期反覆試驗的成本相對較低。在此期間,兒童遭受的挫折可能只是因為他們忘記將課本帶到學校而未通過考試。
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機會去嘗試和犯錯,他們將沒有機會獲得經驗並發展良好的行為和規範。
長大後會遇到一些錯誤,後果幾乎成倍增加。
小雅從小就被父母清理過,學校用品和行李也沒有,小雅沒有運動的機會,後來在生活檢查室遭受了巨大損失。
許多失敗是我們生活中必須經歷的事情。這是父母無法幫助子女避免的風險。


父母提供給孩子的應該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而不是父母認為孩子需要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可以滋養父母提供的靈魂的穩定能量。
今日互動:您是否對「過度教育」有誤解?歡迎在評論區域留言以進行互動。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密切的環境,父母和主要照料者的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重要作用,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情緒狀態、態度等方式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的各個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可能產生積極的作用,也可能產生消極的作用。從學術上來講,父母養育方式指的是什麼?
  •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教養」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相處最多的,基本就是父母(特殊情況除外)。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人生地一導師,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為人父母的更應該注重這些。有的家長會把一切問題歸根於學校老師,老師負責的是「教育」問題,這個「教育」還需要家長輔助。而對於「教養」問題,完全是父母及家庭的責任。
  • 智慧父母8|"過度教養"的父母會讓孩子更焦慮,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你是否過度捲入了孩子的生活,該如何與孩子正確的相處呢? 今天和你分享的這本《生活中的心理學》將為你解答。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小說《平民之宴》裡描寫了一種怪獸,怪獸家長是指那些為孩子成績抓狂的家長,他們有些曾經堅信要給孩子快樂的童年。然而,當孩子剛讀小學一年級,功課跟不上,考試墊底兒,他們關於教育的自信瞬間垮塌了。
  • 真正的高貴不是出身,而是教養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而真正決定一個人形象的則是另一張臉:教養。」教養不是在人前裝出來的,也不是現學了禮儀課就能夠「端」著演出來的,它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自然流露。展現教養,就等於展現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 對孩子過度保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這就是媽媽對孩子的保護欲,其實每個父母多多少少都對孩子產生了保護欲,只是有些更強烈,有些並不是十分明顯。喬英子的媽媽照顧喬英子,事無巨細。為了不打擾到喬英子學習,媽媽送至將牆壁安上了隔音材料。喬英子的媽媽和爸爸離婚了,當爸爸上門探望搶銀子時,都被以不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為理由拒絕。喬英子想上南京大學,但是媽媽認為離自己太遠,不能照顧喬英子,一直逼迫她,不許她填南京大學,最後喬英子得了抑鬱症,整個人都變了。這並不是愛,是禁錮,以愛之名傷害孩子。
  •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什麼是「過度教養」?所謂「過度教養」,就是指父母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近年來,過度教養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值得引起警醒。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能力高低的影響
    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響兒童發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最大,也最直接。我們總是反覆在強調孩子某個年齡階段能力要達到多高、提升孩子某某能力等;但卻沒想到孩子成長背景下父母這個大環境對孩子能力的影響有多大。父母對待和管教孩子的方式千差萬別,有的父母則武斷專制,嚴厲有加,而有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
  • 別再「黑」老人了,隔代教養竟對孩子成長好處多多
    然而,來自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父母為主三代同堂」,對孩子成長最為有利!老人帶出的娃,生活能力不差從調查情況來看,如果祖輩只是參與聯合教養而不是在教養中發揮主導作用,那麼並不會對孩子的生活適應能力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在生活適應能力方面的表現甚至比單純由父母帶大的孩子還要好。
  • 《隱秘的角落》: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多大?
    那一瞬間,讓人覺得——這不是懸疑片,更像是一部《家庭教育片》。一張白紙,三個小孩,幾對混蛋父母,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給孩子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害。看似不經意,卻處處是惡意,一步步把匕首塞進孩子手中。這四種教養方式分別是從家長對孩子的接納與反應性以及命令與控制性這兩個維度考量。前者是家長對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也是前文所提到的是否看到了孩子;後者是父母對孩子的控制程度,也就是給予孩子自主性的程度。第一種教養方式幾乎是中國式家庭的圖示——專斷型,虎爸虎媽。
  • 真正的高貴不是出身,而是教養
    看到一個小故事:一位家長去孩子學校,特別留意觀察,他給後面的小學生扶門,發現沒一個不說「謝謝」的。無論在學校還是商店門口,很少有人進去後一甩門揚長而去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類人比比皆是。為走在後面的人扶一下門,雖然只是一個細節,卻彰顯了一個人給他人方便、讓他人舒服的教養。
  •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大湧舉辦家長閱讀工作坊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大湧舉辦家長閱讀工作坊 大湧發布 大湧發布微信號 dachongfabu 功能介紹 發布權威信息,傾聽民眾聲音,傳遞行業資訊。書香大湧書香滿溢樂天倫隨著人民生活與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陪伴教養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 從金庸筆下的「母親」,淺析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與現實思考
    這不禁讓人深思:難道所謂優秀與成功,一定要犧牲成長中的快樂為代價嗎?難道孩子不是活生生的人,只能做服從父母的機器嗎?父母都說「是為孩子好」,可孩子自己「想要的好」,又是什麼呢?喬峰誤以為段正淳是殺父仇人,阿朱左右為難,不是設法周旋,也不是試圖求證澄清,而是本能地想到自我犧牲,替父親去死。因為從內心深處,她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不相信自己值得幸福。而阿紫和她是同一問題的正反面,阿朱是A,阿紫就是-A。
  • 工作日常感悟: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太了
    通過和小朋友的接觸和溝通,我得出的感悟就是: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以下內容中提到的故事都是工作中碰到的,希望能給家長朋友們帶來一定的思考。>忽視型下面我會通過一些小朋友的故事來幫助家長們更好地認識到這四種教養方式及其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 事無巨細貼心周到 樂做婦女「娘家人」
    事無巨細貼心周到 樂做婦女「娘家人」 2019-12-31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確的教養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現實生活中,因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對教育觀念理解的不同,所以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也不同,所以,根據這個可以將教養方式,大致分為三種,家長們可以對照看你的教養方式屬於哪種?第一種,嚴厲型。家庭規則是由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制定完成的,遇到問題時,家長和孩子共同探討出對雙方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家長需要獨自作出判斷時,會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一堅定而和善的態度維護孩子的尊嚴。正面管教出來的孩子,懂得必要的規矩,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不同的教養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是什麼性格的人。通常來說,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有以下三種:民主型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慈祥、坦誠的、有耐心的。善於、也樂於與孩子溝通互動,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和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並對孩子有一定的管控。生活中能對孩子提出明確又合理的要求,並積極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 對孩子「教養有度」,父母應該注意把握好哪些方面的「度」呢?
    在當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兩個極端的現象,一方面是過度教育、過度獎勵、過度溺愛、過度保護、過度約束;另一方面是過度放縱、過度責罰、親情缺失、放任自流。」,有的家長成天對孩子只是表揚、鼓勵、讚美,孩子做錯事也不敢批評,更不敢給孩子必要的處罰;提倡對孩子嚴格要求,就以為越嚴越好,錯誤地認為嚴格的程度和教育的效果成正比,於是,無論大事小事,一概嚴得不得了,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一動不敢動;講到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有的家長就以為給予孩子的愛越多越好,過度溺愛、嬌慣、保護孩子,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包辦;講到讓孩子自主、自由,有的父母就完全放手,一點紀律、規矩也沒有
  • 早教中心觀察:請你把教養列為對孩子的第一種教育課程吧
    原標題:早教中心,請你把教養列為對孩子的第一種教育課程吧  如今,早教中心遍地開花,各類課程名目繁多,培養目標也是動輒指向「成功」、「精英」等方向。不過,這些真的是處於早教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東西嗎?  最近,小編收到一位小學生家長的來稿,來看看在他心目中,孩子最迫切需要的啟蒙教育到底是什麼。
  • 事無巨細的照顧,處處精心的呵護,對寶寶的成長是愛還是害?
    圖片源自百家號圖庫其實像這位奶奶一樣照顧寶寶的家長比比皆是:對寶寶總是事無巨細的照顧、處處精心的呵護,生怕寶寶凍著了、餓著了、摔倒了;還怕寶寶弄壞物品,弄髒屋子,弄髒衣服;更怕寶寶受到任何傷害而處處限制寶寶的活動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其實並不大……
    ① 如果父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孩子的確更可能也這樣——但這往往不是因為父母給了孩子好的教養,而是因為父母給了孩子好基因,以及好的環境。②這裡說的環境不是家庭環境,不是父母的教養方式,而是社區環境、學校環境,以及最重要的,孩子跟怎樣的同輩群體相處,孩子認同了怎樣的同輩為「自己歸屬的群體,自己應該模仿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