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對孩子傷害大,家長需深思背後心理,3招讓父母好好說話

2020-12-16 豆媽逗娃

對孩子實施「語言暴力」,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汪涵在一檔節目中曾經說:「不管什麼時候我們傷害最深的人永遠是我們身邊最親密的人,我們常犯的錯誤就是對別人友善,對親人苛刻,把挖苦、諷刺、謾罵,施加到孩子身上,從小被父母語言傷害過的人不在少數,往往長大後變得自卑,在遇到困難時自我否定。」

對於他的這種說法,我很贊同。很多時候,家長會忽視自己的語言暴力在孩子身上會產生的效果。

且看國內外的犯罪研究數據。在罪犯當中,小時候受過精神虐待和身體傷害的比例都比正常人要大許多。據美國聯邦調查局對36名性侵害者及連環殺人犯進行了研究並提供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他們中有74%的人在童年受過心理虐待,42%受過身體虐待,43%受過性虐待。

這裡要講一下「心理虐待」,它不是直接地進行身體上的傷害,但是父母會通過語言暴力或者冷暴力(不說話、不理睬等)來傷害兒童的心理健康。

在犯罪心理學界,已經有共識:童年的不好經歷是造成犯罪行為的重要因素。

裡,我們也不多去講所謂的犯罪行為,因為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些極端和個例。那我們就來看一看,家長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普遍影響。

古語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家長的言語更是非常重要。

3種常見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1、詆毀性語言給孩子造成負面心理暗示

「你是豬腦子嗎?」

「為什麼你什麼都比不上別人?」

「怎麼就沒有一件事兒你能幹好的?」

這些話是不是有點耳熟?很多家長都曾經跟孩子說過此類的語言。我們可以把這些稱之為「詆毀性語言」。

像這種詆毀性的語言,常常沒有讓孩子往好處改變,反而給了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我就是什麼事情也幹不好,我就是這樣的人。」

2008年一份家庭教育心理問卷調查顯示:很多家長從內心中就把孩子看成一個比自己差的弱者,於是從語言和行動上不斷挫敗孩子。當孩子表現出弱點時,家長對弱點的持續否定,會強化孩子的「失敗者」形象。

2、恐嚇式語言剝奪孩子的安全感

「滾,以後不要再回來了。」

「我不要你了,你不是我的孩子。」

「再哭我就打死你。」

沒有一個孩子不害怕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不喜歡自己,甚至再也不要自己。這甚至比打他們一頓,更讓孩子恐懼。

孩子對父母有一種天生的依戀,跟父母關係緊密的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而總是處於擔心父母不愛自己,不要自己的孩子,安全感會被削減。孩子為了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可能會隱藏真實的自己,壓抑自己的情緒,長大後還容易成為討好型人格。

3、遷怒式語言讓孩子自卑

「為了你,我連工作都辭了,全心全意照顧你,可是你怎麼這麼不爭氣?」

「你就跟你爸一樣,早晚把我氣死!」

「口出惡言」往往是因為家長自己的情緒需要得到宣洩,夫妻關係不好,工作上受了氣,這時孩子做了一些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家長就會把怒氣遷怒於孩子,孩子就成了炮灰。

常見的一個場景是:媽媽抱怨孩子不爭氣,哭訴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卻沒有得到理解。這種遷怒式語言最喜歡偽裝。它們喜歡披上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的外衣。

一個「總是辜負父母」的孩子,常常會陷入自我的懷疑當中,覺得自己能力差,覺得自己是累贅,這種孩子長大以後常常是自卑的,他們會覺得自己配不起美好的事物。

以上只是常見的三種語言暴力,但事實上,在孩子的身邊還會出現很多變種的「語言暴力」,它們隱蔽,但是殺傷力並不小。

舉個例子,小的時候我長得很黑,哥哥長得很白,有一些好事者常常拿我打趣,說我不應該是個女孩,長大了以後嫁不出去,應該跟哥哥換換。這話聽起來是調侃之言,但是在很多年裡,都打擊了我作為一個女孩該有的自信心。

再比如,有一些人總是跟孩子講,有了弟弟妹妹,你以後就不得寵了,爸爸媽媽就不會愛你了。

這些「變種的」語言暴力常以玩笑的形式說出來,但是因為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是不足的,一些「戲言」卻常常成為孩子心頭長久的恐懼。

為什麼家長喜歡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

弗洛伊德說:被壓抑的情緒並不會消失,它會以更加醜陋的形式出現。

1、家長負面情緒的轉移

家長對著孩子「口出惡言」時,往往都是因為本身的情緒和狀態沒有梳理好,這與平時生活和工作中所承受的壓力和不良情緒的積累有關係。

弗洛伊德說,當負面情緒積累時,要麼向內攻擊,比如自己生病。要麼就向外攻擊,通過語言或者行為傷害別人。

父母向孩子施行語言暴力,就是一種負面情緒的向外攻擊。

沒有哪個孩子不淘氣,不犯錯誤,並不是每個家長,也不是每次都會「惡語相向」。

所以,當家長把惡毒的語言投向孩子時,只有一半是因為孩子的原因,而另一半,是因為自己的情緒和自己的狀態。

2、向孩子「攻擊」是安全的

那為什麼我們常常把負面的情緒,用惡毒的語言投向自己的孩子?

因為孩子不僅是我們親密的人,而且是「依附於」我們的。越小的孩子,家長越能夠掌控,向孩子攻擊是安全的。

正如汪涵說的,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容易傷害他們。

而對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弱小、沒有力量、依戀我們,就算被我們傷害了,他們也沒有別的地方可逃。所以,家長可以肆無忌憚地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3、原生家庭模式的傳遞

那我們又是從哪裡學會了這種安全的攻擊方式呢?很多人恰恰是從自己父母的身上學會的。

如果家長的原生家庭中習慣進行打罵教育或語言暴力。那麼很大概率上,這些家長也會延續自己父輩的教育模式。這就是原生家庭模式的代際傳遞。

而且,傳遞這種模式,對父母自身從小積累的負面情緒也是一種釋放。重演當初自己小時候經歷的場景,對有些人來講,是一種「隱秘的快感」。在潛意識中,這樣的父母可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好,但是又無法控制,仿佛上癮的感覺。

杜絕「語言暴力」,給父母3個方法

1、家長要做好自己情緒的清理

為人母,已經11年。雖然自己學習運用心理學多年,但回想自己的育兒路,我也衝大寶實施過「語言暴力」。只不過在專業的訓練下,我可能比一般的人更快地自省和反思,多一些方法進行調整。

正如前面分析的,當我們情緒狀態好時,也能更平心靜氣地面對孩子的問題。情緒穩定,對父母而言非常重要。這裡給家長們3個梳理情緒的方法。

① 能量消耗法

有人是出去跑步,出一身汗。有人是洗一大堆的衣服,做大量的家務。總之,將自己身上的負能量通過勞動、運動等方法消耗掉。

②宣洩法

有人是找好朋友訴一頓苦;有人是去KTV嚎兩句;有人是大哭一場。此法就是將負面的情緒,通過正當的渠道發洩出來。

③升華法

當有不好情緒時,有的人會把它寫進日記。有的人會把它變成讓人哭笑不得的段子。還有的人能變成一篇文章、故事或小說。比如,豆媽上一次因為大寶上網課的事而生氣,就寫了一篇文章。

當不好的事情被變成一個「作品」,在大腦和意識當中,其實就把這件事做了一遍梳理,負面情緒會得到釋放,理性也會回歸頭腦。

不論是哪種方法,重要的是不要將情緒長期壓抑,我們要做好自己壞情緒和壞狀態的「清理工」,避免因為自己的狀態而將孩子變成炮灰。

2、話前三分想

就是我們在跟孩子說話之前,尤其是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要跟孩子交流之前,事先將自己要說的話,在腦中做一個梳理。

家長要思考清楚三個問題:

① 這次談話的目的是什麼?

是讓孩子改正馬虎的壞習慣。是讓孩子以後不撒謊。而不是讓他害怕你,讓他長記性。

② 準備從哪幾點去談?

孩子錯在哪裡;錯的根源是什麼;如何改正錯誤;而不是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你讓我失望了。

③想講的這些話是真的有效解決問題的,還是單純發洩情緒的?

這就相當於用一點時間在心中先打一遍「演講稿」。這個過程就「逼迫」我們自己要反思自己的狀態、情緒和動機,也「逼迫」我們恰當地用詞造句。

3、接納真實的孩子

很多人在關係中的錯位,就是不能夠接納真實。你愛一個人,卻只能接受他的優點,不能接受他的缺點,於是痛苦就來了。

你造了一個孩子出來,享受著他的可愛純真,卻無法容忍他的淘氣搗亂,希望孩子就像一個聽話的洋娃娃,老老實實地供你欣賞,供你玩。這真的是一個春秋大夢!

真實的情況是: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可能別人家的家長也在羨慕著別人家的孩子,只是你不知道),你家的孩子就是這副「熊樣子」。

他會有貼心、逗你開心的時刻,也會有讓你生氣抓狂的時刻,你一天一天地陪著他,卻總覺得他成長得那麼緩慢,不知道自己啥時候能熬出頭。

這是真實的孩子,這也是真實的幾乎所有的家長面對的狀況。

所以,也不要總去抱怨,不要總是嫌棄自己的孩子,不要把自己總是擺在一個受害者的角色上。在我看來,為人父母都是「受害者」,自己選擇了,就受著吧。哈哈,當你這麼想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糾結了。

接納你的「熊孩子」,接納你現在為人父母的狀況,接納真實。

不好高騖遠,不拔苗助長,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評論、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多平臺籤約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

相關焦點

  • 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對莉莉這樣的做法,我們共同認識的幼兒老師就嚴肅地表示: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01什麼是"語言暴力"?暴力的定義,是通過攻擊別人的身體對別人造成傷害。而語言暴力雖然沒有通過肢體的傷害讓人造成傷害,但是卻會導致被語言暴力的人精神和心理上嚴重創傷,情況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他們出現難以治癒的心理疾病。
  • 好好對娃說話,拒絕語言暴力!
    好好對娃說話,拒絕語言暴力!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悉心陪伴和正確教育,然而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常常會出現「語言暴力」,給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巨大的危害。今天育姐就給大家說一說,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來說有多可怕。
  • 家長千萬別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家庭教育|語言暴力|傷害_網易親子
    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其實不然。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下,在學校應試教育的挾持下,經常對孩子使用「軟暴力」。其中,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在很多家庭裡隨處可見。很多家長也許不以為然:孩子不聽話罵一下又如何,又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何必大題小做?然而,孩子若長期生活在不平等、不被尊重的環境中,語言暴力將給孩子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竟然這麼大!
    最近瀋陽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暴力語言可能成為最平常的殺人武器。 它來自「這麼簡單都不會,你是豬腦子嗎?」「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呢!」諸如這些我們似乎還很熟悉的訓斥。一個鮮為人知的研究表明,在中國,青少年犯罪與童年時期遭受語言暴力之間有強烈的聯繫。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語言是一門藝術,教育孩子的語言更是如此。當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好好說話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育孩子,要讓語言發揮它的魅力和力量,而不是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刃,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了家長的心。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
    「如果你不再聽話,我會打你」,語言暴力會嚴重傷害孩子,請不要成為傷害子女的父母。 小編我相信這些話是父母的憤怒話,但是當我們聽到這些話時,我們都感到困惑,因此對孩子說話有時有些極端! 是因為您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並且您急躁而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們嗎? 但是,這種質疑和攻擊兒童智力的話不僅傷害兒童的自信心,而且還會傷害兒童的自尊。
  • 父母的語言暴力如同尖刀,不僅傷害親子關係,還傷害孩子性格
    1.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心理學家們不止一次地提出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父母對孩子不會好好說話,只會使用語言暴力,那麼這將會導致孩子很難形成正面的自我評價體系。孩子的性格也因此變得更加的消極負面,自卑心理尤為明顯。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結婚以後,萌萌狐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正是因為愛,所以每句話都要好好說,不管是對老公還是對孩子都一樣。所以,雖然萌萌狐是個暴脾氣,但因為總是用這句話鞭策著自己,也就儘可能的避免了對家人使用「語言暴力」了。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家長們以為打孩子才會傷害孩子,卻不知語言上的傷害,同樣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語言暴力對孩子會有哪些影響?一起走進今天的《成長的煩惱》。 但是語言語言暴力比身體暴力對孩子的心靈傷害更大。 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表現為抑鬱冷酷 有專家曾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其中25.7%的孩子經常遭受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些孩子體現出的第一個狀態是抑鬱;22.1%的孩子表現的非常冷酷;56.5%的孩子會表現的比較暴躁。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父母要重視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習慣性差評、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包括說話時鄙夷的神態和不耐煩的姿勢,都可歸為語言暴力。表妹曾說:「我經常被她罵,說我笨、說我懶,說我不收拾房間,說我亂花錢、說我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自私並不懂得感恩,可是我幹什麼在她眼裡都不行,都不好。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其實,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愛自己的孩子的,但他們卻常常在不經意間對孩子使用了語言暴力。家長望子成龍,孩子的行為卻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家長情急之下,可能就會「隨口」說孩子「怎麼那麼笨」、「做題怎麼不動動腦子」。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家長隨口的一句貶低、嘲笑孩子的話,卻能夠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顫動?
  • 對孩子好好說話,拒絕語言傷害
    到處都能聽到這樣的交談,小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到高中、大學生,大人總是用批評的語言來傷害他們,你考這點分,還好意思拿給我看!一天就知道要錢,能幹什麼!對於這類語言的傷害,他們要麼充耳不聞,要麼和家長對著幹,事態發展越來越嚴重。
  • 91.81%的父母都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今天你好好說話了嗎?
    那位父親痛苦萬分地在地上嘶吼、懊悔,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01曾有人做過一項調查,關於父母的語言暴力使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只有8.19%的父母不曾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其餘91.81%的父母都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
  • 語言暴力對孩子人格成長的影響,取決於父母情緒轉化的6個步驟
    文:樂源原創你有想過自己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會是語言暴力嗎?反之一個語言暴力的父母:背後是一個情緒失控、語言粗暴、性格叛逆的孩子,孩子對媽媽發洩長期積累的怨恨。心理學家胡慎之在微博上做了一個調查:「你為什麼內心深處永遠無法原諒父母?」
  • 家長的語言暴力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和傷害?
    被家長罵得一頭霧水,可能孩子還不自知,因為TA並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裡,或者自己真的錯了嗎.....那麼家長的語言暴力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傷害呢?是越罵越成才嗎?可能家長罵完之後,看起來有的孩子沒有任何反應,表面很平靜,但是無論TA作何反應,如果這個孩子被長時間的語言暴力的話,有極大可能TA將成為一個自卑到骨子裡的人。將來TA的社交有可能會出現障礙,那麼TA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大眾場合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與害怕,以致手足無措、語無倫次;當遇到問題時,TA總認為自己不行,缺乏處理事情的勇氣和信心。
  • 父母不好好說話,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3步助力有效溝通
    好好說話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更是一種舉手投足間的修養。不好好說話,是一種隱秘的、微妙的暴力,是無法用生活中的樸素思考去體會的。無論是親密關係的維護,還是親子關係的建立,都需要好好說話。作為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的前提,我們要用心去修煉好好說話,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怎麼表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我的善意和愛,而不是控制和命令?
  • 父母不好好說話,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3步助力有效溝通
    好好說話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更是一種舉手投足間的修養。不好好說話,是一種隱秘的、微妙的暴力,是無法用生活中的樸素思考去體會的。無論是親密關係的維護,還是親子關係的建立,都需要好好說話。作為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的前提,我們要用心去修煉好好說話,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怎麼表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我的善意和愛,而不是控制和命令?
  • 舌上有龍泉 殺人不見血,語言暴力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多大
    這些,也屬於暴力,叫做「語言暴力」。語言暴力的定義,是使用謾罵、詆毀、不屑、譏笑等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對方的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和心理上的侵犯和損害。父母這種語言暴力,就像一把無形的尖刀,一點點刺向孩子的內心。外表看起來可能不痛不癢,然而這種傷害,這種對自我的否定認知,卻是永久性的。
  • 父母的「語言暴力」有多可怕?你脫口而出的話,對孩子傷害極大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相信有不少父母都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你可能是認為那是一句無心的話,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傷害極大。你有沒有對孩子使用過這些「語言暴力」1:你不行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特別的積極,總是想要幫助父母做很多事情,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機會,可以鍛鍊孩子的大腦發育和運動力,但有些家長怕孩子做不好,所以就用「你不行」來拒絕孩子的幫助。
  • 語言暴力對孩子影響巨大
    市面上的教育方法也層出不窮,各種理論、套路、課程...但不論父母學到了什麼,想要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打壓式教育是不可取的。讓孩子過早接受語言暴力、承受壓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會讓孩子變得過于謹慎、膽怯……而且,這樣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是終身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