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2021-01-10 騰訊網

語言是一門藝術,教育孩子的語言更是如此。當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好好說話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育孩子,要讓語言發揮它的魅力和力量,而不是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刃,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了家長的心。

玲玲還是個八歲的小女孩時,吵著要買新裙子,爸爸媽媽沒時間帶她去買,總是答應下來卻不兌現,當玲玲第五次跟媽媽說起買裙子的事情時,媽媽終於帶她去了童裝店,隨便選了一條普普通通的連衣裙,玲玲還想再看看,媽媽直接就替她決定了。

回家之後,媽媽很嚴肅的跟玲玲說:「你知道為什麼給你買這個裙子呢?就是因為你整天沒完沒了的要裙子!我嫌你麻煩!」

很多年後,玲玲回憶起這件事,都還覺得難過。買裙子明明是件很開心的事情,為什麼家長非要補上那句傷人心的話?

語言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卻也可以是最鋒利的刀。語言能帶來多少溫暖,也能帶來多大的傷害。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好好說話,發揮語言的魅力和價值,給孩子帶來走心的鼓勵、理性的批評以及溫暖的鼓勵。

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1. 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帶給孩子挫敗感

有些家長在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做錯題,完不成作業時,馬上就去批評打擊:「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你看隔壁班的李明進步多快」「再不及格我就不管你了」等等諸如此類等等話。

孩子學習遇到了困難本來就不開心,家長還反覆的批評打擊,不僅會讓孩子心情更加低落,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在學習上有更強的挫敗感,難以找到學習的快樂和獲得感。

2. 傷害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家長們總認為孩子依賴父母,因而對父母就該有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信任父母。

其實,當孩子情緒低落傷心難過時,如果父母仍然不理解,還是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很容易讓孩子跟父母之間出現隔閡,甚至影響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的融洽。

3.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父母如果經常批評打擊孩子,說話尖酸刻薄,那孩子長大後很可能也是一個經常抱怨生活、言語刻薄的人。

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是長久的,難以估量的。每個家長都愛孩子,卻常常把愛變成傷害。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多多注意語言藝術,讓孩子明白自己愛他。

正確的溝通,才能培養健康的孩子

1. 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遠比修復孩子受傷的心容易

小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敏感脆弱的,有時候家長的一句話就可能讓他傷心難過很久,父母帶來的語言暴力,給孩子心靈上造成的傷害更加明顯。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認可,父母一定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才能培養出一個心靈健康的孩子。

2. 正確的溝通是非暴力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以有原則,可以批評孩子,但是不能用語言暴力來傷害孩子。

語言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成長,去消磨掉這些語言帶來的傷害,不斷警醒自己將來不要成為這樣的養育者。因而,家長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3. 與孩子溝通不是批評與命令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很快,家長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來與孩子好好溝通,大多數的溝通也都是發生在孩子做錯什麼事了。

家長有什麼事想讓孩子幫忙做,或者孩子請求家長達成什麼願望等。於是,一些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大多都是命令的語氣,當孩子沒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時就批評孩子。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難免不會敏感失落。與孩子溝通,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年齡差距過大等等。

於是,很多父母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孩子眼中卻是不同的。這就要求家長在教育子女時,要多一些耐心,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對孩子好好說話。

教育孩子時,怎樣做到好好說話

1. 鼓勵孩子時要注重過程

好好說話並不是說鼓勵讚揚孩子就可以,簡簡單單的「你真棒」誰都會說,但我們家長鼓勵孩子時,應當落在實處,鼓勵孩子做事的過程,比如當孩子考試取得了好成績,要鼓勵孩子最近都有努力學習,而不是對孩子說「你考了滿分,媽媽很開心」這樣的話。

2. 對孩子提出具體要求

孩子出門磨磨蹭蹭,家長常常就開始生氣,接著就對孩子喊叫:「你能不能快點!」其實,這樣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想讓孩子按時出門,不妨提早給孩子提出要求,前一天可以告訴孩子「我們明天9點要出門,你如果一直磨蹭就不帶你去了」,或者「我們十分鐘之後出門,你快一點準備好」。

3. 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不好好吃飯,孩子弄到了湯碗,孩子拒絕去上幼兒園等等這些事件發生時,家長常常會產生多種心理感受。

比如家長會覺得給你做了飯卻不好好吃,花錢送你上這麼好的幼兒園還天天哭鬧,從而覺得憤怒,指責孩子。

其實,這個時候,家長更應該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不吃飯是不是不舒服,幼兒園裡有沒有發生不開心的事,是不是跟小朋友打架了等等。

批評和指責孩子沒辦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良好的溝通才是建立親子關係的保障。

家長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對孩子好好說話,耐心的溝通,不能為了宣洩自己內心的不滿就對孩子語言暴力。

每個孩子都希望可以生活得輕鬆快樂,作為家長的你們,正是孩子輕鬆快樂的關鍵。孩子從來都不是不罵不成器,春風化雨的教導,更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對孩子,你有好好說話嗎?
    在你看來,說話簡單嗎?也許你會說,我們三四歲就學會說話了,有什麼難的呢!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生閱歷的不斷積累,我們會越來越意識到:說話其實很難,好好說話更難。你脫口而出的每一句話,除了字詞排列組合而成的句子外,還潛藏著你所表達的情緒、態度。
  • 家庭教育中父母說話方式對孩子太重要了
    你得先把作業寫完!家長:跟你說幾遍才能記住啊,做完作業要把書桌整理乾淨!家長:還不來吃飯!吃飯還得八抬大轎來請你啊!家長:哎!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啊!結果會有改變嗎?孩子:我想看電視!家長:好呀,但要先完成你的功課才可以哦!家長:寶貝,功課做完後要整理好桌面哦,每次都把桌面理整齊了,你就會變成一個更出色的小朋友了!家長:快來吃飯了,大家都在等著你吃飯哦!家長:爸爸媽媽始終會以你為驕傲的!
  • 說話是一門藝術——家庭的悲劇,從不會「好好說話」開始
    就不能省著點,讓我和你爸少為你操點心嗎?」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夫妻之間的隔閡、爭吵、冷戰,大多都是「不會好好說話」造成的。於是,她不耐煩起來:「老爸,你沒看到我正在跟編輯有事嗎?好好好,你等一下可以嗎?」
  • 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能開掛
    情急之下的爆發,我們能說他錯了嗎?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不懂好好說話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在盛怒之下對孩子說的那句狠話,也許就是你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和孩子說話 從管好自己的嘴開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需要正確的溝通方式
  • 你會好好說話嗎?
    通俗一點說就是互相好好說話。;學校有什麼別的活動,需要家長參與時,你是不是很不耐煩的說,學習是你的事情,自己想辦法去。。。。。。那怎樣好好說話,怎樣讓孩子好好說話?首先,立好說話的規矩。有事好好說,不能發脾氣。如果做不到好好說話,先自己靜一靜。等靜下來後,再做溝通。第二,幫孩子找到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這個需要和孩子一起商討,商討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商討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好好說話的能力。最後,和孩子及時反思。有了上面的有效溝通,孩子已經不再抗拒與你溝通。
  • 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
    其中有個回答獲得高贊:好好說話。確實如此。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01 好好說話的前提,是認真傾聽英國作家莫裡斯說過: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傾聽,是好好說話的開始。
  • 你得先學會好好說話
    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家庭教育,始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影響最為重要的存在。而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語言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 你會跟孩子說話嗎?李玫瑾教授的一句話,教會家長好好說話
    因為知道對方不會怪我們,所以直接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家人面前,但這也是最讓人傷心的地方,好好說話真的會不一樣。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壞情緒,好好說話,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用溫柔的力量代替火冒三丈的情緒,你會發現憤怒不堪一擊。於是下一次當你正在忙碌,而孩子突然哭了起來,就可以試著說:「寶貝,我聽到你哭了,你現在很難過需要幫助。再等等,我忙完手裡的活兒馬上過去幫你。
  • 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願意跟你好好說話
    他很自豪,告訴我,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還願意跟父母好好說話。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教化,是交流與理解。能讓孩子釋放負面情緒的家庭,溫暖有愛;懂得聆聽的父母,也懂教育。在高鐵上看到一對父子。
  • 你知道好好說話嗎?
    Q: 做什麼事能讓生活立刻變得更好嗎?回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困難?醉心於生活藝術林語堂所有「怯」!他坦率地說「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是「no好好說話」到「窒息」,句子扎心的真實記錄。誰沒有受到語言暴力的傷害?習慣性反問句:「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 父母好好說話,孩子的人生才能開掛
    家庭教育裡,對孩子傷害最大的是語言暴力。父母好好說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口頭禪:「你怎麼笨的跟豬一樣。」「我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婚了。」「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我就打死你。」
  • 你會好好說話嗎
    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難?醉心於生活藝術的林語堂都「怯」!他直言「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裡有一份真實到「窒息」的「不好好說話」實錄,句句扎心。試問,誰不曾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習慣性反問:「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習慣性比較:「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 葉一茜微信吐槽女兒,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導讀:葉一茜微信吐槽女兒,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葉一茜微信吐槽女兒,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孩子說話能有多難聽?成功的教育,是培養好好說話的娃
    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對我說:"三嬸,你臉上怎麼那麼多斑斑點點?和我奶奶一樣了,看來你也是位老年人了,我聽媽媽說這叫老年斑。"聽了這孩子的話,我只能用哈哈大笑來掩飾自己心中的怒火,因為還是個孩子也就不能和他計較什麼,可內心有一萬個想法要好好教訓教訓他,奈何不是我親生的。
  • 是因為你從來不好好跟他說話,愛家人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也心浮氣躁,會嘮叨他:「讓你晚上早點睡,你不肯;早上又不起來……」兩個人在他的房間裡一起營造了一個很討厭的氣場,互相厭惡,起床氣爆棚。有天睡覺前,我跟他商量:「我第一次叫你的時候,你好好跟我商量再睡幾分鐘,我們好好說話試試?」他同意了。
  •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好好說話,其實並不像字面用詞那麼簡單。親子交流困難的家庭中,常見的對話如下:孩子:英語老師太煩人了!父母:別的同學怎麼不說老師煩?凡事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媽,你說話態度不能好點嗎?父母:到了社會別人也對你態度好?誰慣著你?
  • 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
    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01夫妻間相處:尊重比責怪重要。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強。婚姻中的兩個人相伴多年以後,總會認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原本的關心,到了嘴邊就變成了埋怨與指責。
  •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家有男孩,家長難的就是好好說話
    【考壹佰導讀】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正確的教育孩子,家長需要形成正確的養育觀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資源,以及任何時候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 「你怎麼這麼笨!豬嗎?」:想毀掉一個孩子,就從不好好說話開始
    而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大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 從一家人不能好好說話的那一刻起,之間的隔閡已經開始慢慢地蠶食著家庭的溫馨與甜蜜,待到某個節點,所有的感情也就蕩然無存。 3蔡康永在《說話之道》裡曾經提到過,好好說話其實就是「要把別人放在心上」。
  •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如果父母不重視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很可能會導致孩子情商低下而不自知。《變形記》那個節目嗎?很多家長看完這個節目,深有同感:「孩子不聽話、叛逆不懂事,不知道怎麼和他們好好溝通想要改變孩子,首先要從改變自身開始。